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
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设计美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形式美、功能美、技术美和材料美。
扩展资料:
中国美学史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从奴隶社会开始,中国思想家就把审美与艺术问题同宇宙、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考,虽在表述和论证上显得不够系统,但在根本上贯穿着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哲学观念。在古代文明发达的几个国家中,中国美学自成一个独立的严整的系统。
中国美学研究“美学是伴随世界史的全球化进程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美学研究有一个引进、传播、发展及创新的过程。
1、美学在中国的引进
清末民初,以王国维先生为代表的留学知识分子,将西方美学的思想方法、学科体系引入中国。以王国维先生修订的教学大纲将《美学》列入教学计划,标志着美学在中国的确立。后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美学家,进一步将西方美学理论介绍到中国。特别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使美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2、美学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美学研究在形成最初的原理著作时,基本上是移植西方的美学原理著作,从1917年到1930年,中国共出版了标准的美学原理著作6部(萧公弼的《美学概论》、吕澄的《美学概论》、吕澄的《美学浅说》、陈望道编著的《美学概论》、范寿康的《美学概论》、徐庆誉的《美德哲学》),另有美育原理著作3种(李石岑的《美育之原理》、蔡元培等的《美育实施的方法》、大玄、余尚同的《教育之美学的基础》)。
如果说,朱光潜和蔡仪的美学代表了中国美学在学科上对西方美学和苏联美学的移植,那么,王国维的方向,即用美学的观念来重讲中国材料,特别是重讲中国艺术,表现在宗白华和邓以蛰的著述中,特别是宗白华在西方斯宾格勒思想和国内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从一种世界文化比较的背景中去探讨中国美学的独特性,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3、美学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展开了一次关于美的本质的学术大讨论。在以美的本质为基础的美学类型里,讨论美的本质,成了共和国前期重建中国美学体系的基础工程。该讨论得出了四种观点:1、客观派: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
2、主观派:美是主观的,以高尔泰和吕萤为代表;
3、主客观统一派: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4、社会派: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这四种观点互相争鸣,从20世纪50年代争论到20世纪80年代,80年代的美学热是这四派争论的继续及各派的体系化的完成。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成了中国美学的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美学”一词的发展历史
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在此条件下,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美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美学的范围与宇宙同在,与人类同在,作为一本美学原理,应该讲哪些内容呢?这不但涉及到美学作为一种学术按自身的逻辑关联的内容,还要涉及到教育体系的学科分类对美学的具体呈现的制约,在中国,一是放在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的美学,二是艺术学下面的四个一级学科里:艺术理论、美术与设计学、戏剧与影视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三是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面关于文学的诸学科和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面的各国文学,四是一级学科建筑学下面与建筑艺术相关的学科和林学下面的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这里最为重要是因艺术学与美学的分离而产生出来的艺术概论(或艺术学概论)与美学的关系。可以说,美的艺术类型与艺术概论所讲的内容甚多重合。因此,还要对学科分工的内容加以考虑。在综合这两个方面方面之后,一本美学原理,一是要列出所应讲的问题,二是在这些问题讲清之后,要让人对整个美学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领悟。基于此,一本美学原理,最需要讲的问题如下:1,审美现象学,讲清楚当人面对美,做审美欣赏时,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审美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进行的,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2审美类型学,讲清楚美分为几个大的基本类与型,如美、悲、喜等大类,类下有小型,如美之下有优、壮美、典雅,这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3,审美文化学,讲清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和形式。4,形式美法则,讲清楚超越文化和时空的美的基本法则,如形、色、对称、均衡等。5,美的起源。从人类文化学来看,美是怎样产生的,人是怎样认识到美的。6,美学的学科历史,讲清楚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规律是什么。在这六大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审美现象学、审美类型学、审美文化学、形式美法则,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美学原理,知道了这四大方面,就基本上把握住了美学。
望采纳谢谢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设计美学是一门什么学科(美学主要是一门什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