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设计美学中经典案例(平面设计中运用虚实相生论的案例及其意义论文)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品牌们对于跨界联名的热情丝毫不减,为了能够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球,众多品牌在跨界营销上使出浑身解数,玩法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那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跨界联名案例?品牌怎样才能玩好跨界联名营销?跨界联名营销到底能给品牌带来什么?

案例一:喜茶X五菱:“小神车”上线了!

1、跨界联名热观察:“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看到这句话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个身强力壮,手拿扳手的“建造狂魔”就知道“老司机”五菱上线了,它的脑洞没有最大,只有更大,”五菱又出来搞事情了,继五菱螺蛳粉风波后,宣布和“喜小茶瓶装厂”进行跨界合作,就这样一款“五菱小神车”隆重上线。

2、凯纳跨界观点:

跨界要资源匹配:所谓资源相匹配指的是两个不同品牌的企业在进行跨界营销时,两个企业在品牌、实力、营销思路和能力、企业战略、消费群体、市场地位等等方面应该有的共性和对等性,只有具备这种共性和对等性跨界营销才能发挥协同效应。喜茶和五菱在消费群体上具有一致性,因此跨界能够发挥协同效应。

跨界要品牌效应叠加:品牌效应叠加就是说两个品牌在优劣势上进行相互补充,将各自已经确立的市场人气和品牌内蕴互相转移到对方品牌身上或者传播效应互相累加,从而丰富品牌的内涵和提升品牌整体影响力。喜茶和五菱属于不同的行业性质,能够通过行业不同属性的化学融合反应制造眼球效应,吸引消费者关注。

案例二:王者荣耀X稻香村:共赏峡谷月明,好玩又好吃

1、跨界联名热观察:《王者荣耀》手游联合苏州稻香村,推出“峡谷月明”中秋月饼联名礼盒。该礼盒采用立体书形式的双层抽屉盒型,打开时游戏中的人气角色嫦娥会轻拂衣袖,并伴着音乐与王者 logo幻化的“皎洁明月”破壁而出,赏月、思乡、品酒等中秋传统习俗都融合进了图案中,呈现浓厚的中秋氛围。

2、凯纳跨界观点:

传统x潮流的融合,为品牌注入新鲜活力。跨界带来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诠释。传统与潮流的融合,老品牌和年轻品牌的交互能够再现老品牌年轻态,深得年轻人的青睐。

通过跨界衍生出的系列新产品、新包装、新玩法,能够打破单一、老套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新鲜感,品牌借机走向年轻化。王者荣耀×稻香村,借一系列跨界联名手段,推新产品、新包装、新周边,逐渐走出“中年危机”,再次赢回年轻人的心。

品牌x热门IP,内容共建,撬动IP原生粉丝。IP,即知识产权,包括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漫威、海贼王、火影、西游记、迪士尼、故宫、小猪佩奇、王者荣耀、暴雪……这些大热的超级IP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品牌通过IP授权、内容共建、推广联动等多种形式,与其产生交汇,打通IP资源链路,挖掘共通的价值契合点,触达不同的场景和受众,吸引P原生粉丝。

案例三:喜茶X茶颜悦色:竞争对手破壁组CP

1、跨界联名热观察:2020年夏天,喜茶和茶颜悦色破壁组成“喜悦CP”,喜茶化身一位俊美的公子到长沙“见网友”与茶颜悦色妹妹相会,脑洞清奇的画风刷新了大众对茶饮品牌的认知,与此同时,喜茶和茶颜悦色还共同推出联名礼盒,这一系列操作在消费终端与行业内快速被传递。

2、凯纳跨界观点:跨界的一大原则是消费群体一致性。每个品牌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每个品牌都在准确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体的特征,作为跨度营销的实施品牌或合作企业,由于所处行业的不同、品牌的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想跨度营销得以高效实施,就要求双方企业或者品牌必须具备一致或者重复消费群体。喜茶x茶颜悦色,破壁组成“喜笑颜开”CP,就俘获了众多年轻人的心。

案例四:饿了么×苏菲×联合利华:美食联手日化,释放跨界新温度

1、跨界联名热观察:饿了么超级品牌日联合苏菲、联合利华两大品牌,推出新零售日化行业首个CP联合营销,发起#暖冬美丽,即刻送达#主题活动,暖“芯”、贴身守护女性美丽。除了共同推出一支《暖冬美丽,即刻送达》创意宣传片,他们还进行了一次线上线下全方位一体化的营销活动。

2、凯纳跨界观点:跨界过程中时刻反复确认跨界联名的主要目的。如果只是作为营销话题,要尽可能突出趣味性、想象力和话题性。如果是业务增长和产品开发导向的,反复考虑复购可能性和用户口碑。

如果是品牌增值跨界,则要格外注意品牌调性是否登对。饿了么×苏菲×联合利华,此次活动让利的同时,更触达了用户情感,通过及时和贴心的服务帮助产品脱下冰冷的外衣,让它们更有温度地帮助主人拥有美好舒适的生活。

案例五:虾米音乐X盒马:荒岛唱片面包店,让“面包也动听”

1、跨界联名热观察:当音乐遇上面包,会碰撞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虾米音乐与盒马鲜生联名开启的“荒岛唱片面包店”,以音乐风格mix面包口味为概念,重磅推出四款独特的唱片面包。每个边吃面包边听唱片的早晨,心情不会太坏,从嘻哈流行到民谣摇滚,满足口欲更能喂饱耳朵,治愈都市人的一人食。

2、凯纳跨界观点:打造营销新鲜感,促成品牌间流量互补。品牌跨界,如何延伸出新内容,在用户端制造出新鲜感就是营销的关键之处,对于品牌而言,跨界的手法好比是一剂“调味品”,在制造出新鲜事物的同时,勾起用户的好奇心。盒马作为一个新生代生鲜电商平台,虾米音乐与其跨界,提升了品牌曝光度,进行了一次同等级上的“流量交流”,同时,联名唱片“荒岛唱片面包”的释出,也强化了盒马“会玩”的年轻化形象,一举两得。

案例六:安慕希X陶居居:穿“粤”时光,“食”力有型

1、跨界联名热观察:在广州百年老字号月饼泰斗陶陶居,安慕希打造了一座限时营业的穿“粤”时光有型茶楼。茶楼开业,安慕希、陶陶居分别代表新潮与传统开战,街舞与醒狮的台上battle,玩转最强混搭;陶陶居明星大厨带着联名菜品“食”力打call,还有各种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各色的联名美食、琳琅满目的伴手礼、体感动漫互动等亮点满满。

2、凯纳跨界观点:借力国潮文化,为新品牌沉淀艺术底蕴。在国潮当道的流行趋势下,新潮品牌与传统文化互相借力,既是碰撞也是融合。安慕希通过“喜新念旧”的概念深度沟通年轻人,既提升了新潮品牌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将老字号陶陶居的茶点创新融入安慕希产品,创意与美味兼具,传递了安慕希「喜新念旧,反倒有型」的精神核心。

案例七:德芙X奈雪:超级美食CP:秋天的“第一颗奶茶”!

1、跨界联名热观察:初秋第一杯奶茶梗的流行,让德芙注意到年轻人对于奶茶的偏爱。德芙联名奈雪打造新品“德芙Q弹软心波波丸巧克力”,小巧可爱的包装,高级的马卡龙配色,超萌超Q的包装瞬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边吃边嚼的巧克力可实在太有趣了!

2、凯纳跨界观点:品牌新元素融合,打破了品牌刻板印象。选取产品使用功能、原材料、气味、色彩、包装中单一或多个元素,互相渗透融合,在视觉、味觉、听觉或物理属性上突破原有产品的界限,衍生新组合单品。德芙与奈雪用感官品牌里的嗅觉体验思路,提取奶茶和巧克力各自的产品特征,平行移植到巧克力品类里去,也打破了茶饮的刻板印象,给双方的品牌粉丝都带来令人兴奋的跨界创新惊喜。

案例八:微粒贷X江小白:我有心愿,你有酒吗?

1、跨界联名热观察:微粒贷一直以理解和支持年轻人努力打拼为自己的使命,追求年轻人的市场,助力千百万人实现心愿。此次联合颇有江湖情怀的江小白推出「心愿表达瓶」,把对心愿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以「心愿语录」的形式呈现给年轻人,让他们在把酒人生的时候,可以感悟过往,加满前行的力量。

2、凯纳跨界观点:用“情绪”形成品牌“张力”,与消费者共情。如何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一个关键词是“情绪”。要懂得年轻人情绪的变化,用文案来表达目标客户的情绪,做一个知心的伙伴,在某一个瞬间将会让品牌成为年轻人精神上的寄托。江小白的跨界营销也因为有了能感知到人们情绪的文案,使得其在营销推广中形成强大的品牌张力,创造了很多场景营销,精准的抓住了目标群体的心理需求。

案例九:奥利奥X周杰伦:“我的玩法”我做主

1、跨界联名热观察:2020年5月,“无与伦比”的时代天王周杰伦正式成为了奥利奥的官宣品牌大使,用近五千块的奥利奥饼干将自己拼接成了“音乐符号”,还原了二十年前周董的经典专辑封面,将琴键的黑白与奥利奥的黑白相结合,以“玩出无限”为主题推出了“边吃边玩”歌词装,做为“联天,联地,联空气”的童年品牌联合男神,大搞了一波“回忆杀”。

2、凯纳跨界观点:品牌x个人,抓住粉丝爱屋及乌心理,将影响力转化为购买力。这里的个人是指具有一定粉丝基础、领域知名度或影响力的人,包括明星、网红、设计师、画家、作家等。随着粉丝经济盛行,自带流量的名人,已然成为品牌跨界合作的热门对象。

当两者合作推出联名款时,双方都要参与到品牌成品的设计中,而不是简单的署个名,借个人气。一旦用上“某明星或者顶级设计师亲手操刀制作”的噱头,强大的粉丝效应就会起作用,再加个“限量版”,必然成为爆款。发挥出强大的名人效应,牢牢抓住粉丝爱屋及乌、崇拜追随的心理,出于对偶像的支持化作买买买的动力。

案例十:滴滴X故宫:皇帝的“专车”

1、跨界联名热观察:滴滴专车和故宫的文创IP跨界联合,打造一部H5动画小短片《皇上出宫奇遇记》,通过展露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劣势,在搞笑“梗”剧情和颇有节奏魔性的音乐中配合动画人物进行表演,让用户在轻松的氛围中get到滴滴专车的优质服务。

2、凯纳跨界观点:迎合潮流趋势,制造热议话题。如今,“跨界联名”与“国潮”已然成为营销界的两大“网红”,正处在互联网风口上,广受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本身就自带流量和热度的跨界营销,加上各种“万万没想到”的品牌CP组合,巨大的反差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体验,话题度随之而来。

案例十一:农夫山泉X中国银联:喊出“大山的诗歌”

1、跨界联名热观察:农夫山泉也忍不住了,扮演了一回大山诗人,2020年九月份与中国银联进行了跨界合作推出了“大山诗歌瓶”,将24首大山孩子创作的诗歌印在了瓶身上,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因素结合,在诗歌POS机的营销下,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打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温暖牌”,提升了双方的品牌形象。

2、凯纳跨界观点:用人文情怀戳中我们的情绪点,公益营销玩出了高级感!世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中曾指出:我们正创造和见证着营销3.0时代,消费者被还原成“整体的人”,“交换”、“交易”被提升成“互动”、“共鸣”,“人文精神”正成为营销的新驱动力量。

农夫山泉的“诗歌瓶”,可以说就是对这一理论的实践。从营销层面上来说,通过“诗歌瓶”的创意营销,向社会传递满满正能量,这种与用户价值观上的共鸣,自然有利于强化品牌在大众心目中有温度、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形象,从而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与忠诚度,将公益营销玩出了高级感!

案例十二:拉面说X999感冒灵:给生活来一剂治冷良方

1、跨界联名热观察:「暖心鸡汤」联名礼盒包含虫草花鸡汤和草本猪肚鸡两款鸡汤拉面,以及手机防滑贴、简易手账本、茶包等限定周边,为消费者提供一剂「治冷良方」,并在聚划算欢聚日开售。拉面和感冒灵,食品和药品的奇妙组合,这样的跨界联名让人倍感新奇有趣。

2、凯纳跨界观点:深挖人群“痛点”,展现联名“温度”。用户需要什么?洞察目标人群的痛点,并以此进行品牌跨界,不仅能够激发用户的共鸣和体现品牌的温度,同时也能够让品牌高效植入到消费者的心智。对于特殊疫情时期大众对“暖”的内心诉求,品牌联名将食与“药”结合,体现品牌“嘘寒问暖,面面俱到”的形象。

案例十三:金典有机奶X卢浮宫,奶盒上的艺术展!

1、跨界联名热观察:金典与卢浮宫联名合作,在瓶身包装融入卢浮宫艺术元素,用卢浮宫极具辨识度的玻璃金字塔,打造了限量礼盒。这款联名限量装,从产品包装到艺术品二次盖,均授权采用了卢浮宫经典藏品。

不仅实现“艺术品上包装”,还把二次盖变成可以带回家的“藏品”。二次盖的艺术形象,满足了消费者的对文化艺术的追求,而二次盖的盲盒属性更让其充满神秘感,激发了消费者收集的好奇心。

2、凯纳跨界观点:借势IP吸引种草,提升品牌新鲜度和曝光度品牌借助IP以这种风格独特的设计,与年轻消费者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不同圈层用户的渗透和传播,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文化艺术魅力以及非凡产品力。在传播途径上通过更多话题点,更大范围地触达潜在消费人群,为品牌的跨界合作提供了更多创新思路和方向。

案例十四:乐事X连卡佛:特调风味,惊艳“吃薯”群众

1、跨界联名热观察:作为联名界的大佬之一,乐事的新口味薯片层出不穷。2020国庆期间,乐事为致敬连卡佛170周年,将超多口味的薯片创新,打破常规注入潮流基因,重塑美味属性创造出6款特调风味,掀起前所“味”有的美味“后浪”,惊艳了所有“吃薯片群众”。

还有线下潮酷的打卡圣地Lay's Signature体验店,从不限制想象力,薯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全凭你的脑洞决定。混搭、叠搭、撞色、撞味。只要你敢尝试,万色万味,皆可乐事薯片。

2、凯纳跨界观点:以平行移植创新,释放品牌社交化学反应著名的创新理论学者爱德华·德波诺提出“平行移植创新”理论,是指在两个事物之间,抽取各自的特征元素进行置换移植,从而起到创新的效果。万色万味,零食也能玩转潮文化。当流行零食与潮牌这两种强社交属性的品类跨界嫁接,是品牌以潮流文化,让司空见惯的产品变得更有趣味,吸引年轻消费者驻足。

案例十五:卡姿兰X敦煌博物馆:国潮美妆,恋上你的颜

1、跨界联名热观察:卡姿兰携手敦煌博物馆,打造“色无忌惮,觉醒敦煌”联名系列产品,并发布了宣传视频。视频中,卡姿兰品牌代言人佟丽娅上妆联名产品,展现复古“敦煌妆”,在曼妙舞姿中展现敦煌风情。

卡姿兰从洞窟画壁汲取灵感,将古典色彩融汇于现代彩妆中,以色写意,传承敦煌千年美学。通过联名,敦煌博物馆赋予卡姿兰更多的文化内涵、更丰富的时尚色彩。通过深度挖掘,卡姿兰为传承和发扬千年敦煌艺术之美,开创了更时尚、更流行的表现形式。

一、《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是众多设计师都推荐的一本设计书,这本书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的原研哉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设计到底是什么?”的回答。设计来源于生活,它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二、《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出自一位世界级设计师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之手,将优秀设计的秘诀归纳为对比、重复、对齐和亲密性四条基本原则,并用简洁通俗、幽默生动的文笔,同时配以大量经过修改进行前后对比的实例图解和设计练习(并提供解答),直观而清晰地传授给读者。

三、《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的作者是唐纳德·诺曼也称Donald Norman。书中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哲学,提醒消费者在挑选的物品,必须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因为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安全好用永远是竞争的关键。

四、《版式设计原理•案例篇》

《版式设计原理•案例篇》是由四个设计师合著完成,本书从版式结构、文字要素、色彩、图片、网页版式五个章节,将很多设计法则中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进行对比你,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版式设计。当读者完成思考后在文章的下一页给出作者的观点,并指出对应的设计要点。这样让读者带着问题去思考,使读书更具有趣味性,通过案例对比的方法快速而牢固地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五、《设计的觉醒》

《设计的觉悟》是田中一光先生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他用文字将读者带入他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设计人生。停下手中的忙碌回头思考,觉醒的,也许不止是设计。

六、《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原则》

对于《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作者:[英] Giles Colborne这本书大家并不陌生,这本书是很多web应用、互联网产品、移动应用及其他交互设计人员的必读书目。关于简约,作者从自己的从业经验中提去除了四个原则,即删除、组织、隐藏、转移。

七、《配色设计原理》

《配色设计原理》,作者是日本奥博斯科编辑部,通过简明易懂的作品,让你学习实用又系统的配色原则。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对比,然后分析如何使用配色,让作品更具有效果和表现力。

八、《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设计师的自我修养》是由字体设计师、中国十大最具灵感年轻设计师之一的左佐编写的。

九、《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的作者史蒂夫·克鲁克根据自己多年从业经验,去剖析用户心理,在用户使用的模式、为浏览进行设计、导航设计、主页布局、可用性测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并给出了大量简单、易行的可用性设计的建议。这本书短小精悍,语言轻松诙谐,书中穿插大量色彩丰富的屏幕截图、趣味丛生的卡通插图以及包含大量信息的图表,使枯燥的设计原理变得平易近人。

十、《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的作者是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他被誉为“瑞士平面设计先驱”。本书主要介绍了网格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旨在为平面和空间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实际的工具,让他们可以从概念、组织结构和设计上更有效、自信地处理和解决视觉问题。

平面设计中运用虚实相生论的案例及其意义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平面设计中运用虚实相生论的案例及其意义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虚实相生”是我国道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东方文化的底蕴。将其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将虚实相生的传统美学思想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探索属于中国的独特之美。通过对虚实相生理论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探讨虚实相生美学思想在现代平面艺术中应用机械、缺少文化底蕴的问题,可以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支撑,产生更多经典的设计作品,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

关键词:

虚实结合;平面设计;文化;

引言:

虚实相生是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具有表达意境的重要作用,价值不容小觑。随着美学的发展,虚实相生思想除了应用在绘画、戏剧、建筑、书法等领域外,也在平面设计领域得到了应用与发展。西方的平面设计理论与中国道家的虚实相生美学思想相互碰撞,使设计领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然而,部分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与虚实相生思想的结合运用还停留在表面,过于形式化,且过分追求视觉冲击力,忽视了虚实相生美学思想背后的文化底蕴。而优丰厚的文化底蕴往往能够成就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为欣赏者提供一种意境美,通过虚实相生的空间营造,与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拉近距离,打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如何将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把现代元素和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促进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艺术中的继承与创新,使设计作品体现出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和发展现代平面设计的理论,成为当代设计师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虚实相生论

(一)何为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及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作品中的意象,开拓作品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丰富人们的审美趣味。虚实相生讲究意境的表达,“实”是指具象的实物、实景,是欣赏者肉眼可见的具体内容,而“虚”是画面中留白的地方,通过“虚”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打造出一种意境,给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虚实相生在艺术中的表现

中国的传统艺术讲究虚实相生,许多传统绘画、书法、戏剧等作品中都应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谈道: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的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1]90

可见虚实相生在艺术表现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同样运用留白的技法体现虚实相生,例如“歇息”场景中的“屏风”,没有采用任何手法进行修饰。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1]148。留白的屏风并不会使人觉得空,或者是画面内容缺少,因为中国画的留白对整个画面意境的表达来说并不是真正的空,而是宇宙之间灵气的往来和生命的流动,从而产生气韵生动的效果。屏风留白看似什么都没有,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欣赏者可以在欣赏作品时展开无尽的想象,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而人物的形态以及人物的性格又恰好能够通过留白的屏风更好地表现出来。中国的其他艺术中同样会应用这种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例如:舞蹈、书法、戏剧、建筑等。

以中国的戏剧艺术为例,中国的戏剧表演中背景通常不会用很多道具,整个故事的呈现和画面的转换都是靠演员来完成,留出空虚的背景能够更加充分表现剧情发展,更能展现出演员内心情感,有利于演员和观众进行精神交流。

二、虚实相生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无印良品海报设计中的虚实相生理论应用

日本无印良品的海报排版设计非常有趣,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老东西,心生命”主题系列产品中,运用了上下分割的排版设计,上半部分的新产品与下半部分的旧物完美结合,呼应主题,同时又不会显得突兀。而且,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的排版设计都非常讲究,以不同灰度的颜色作为背景色,给人一种空间感,在画面中也做了适当的留白,但又不会使整个画面很空。除此以外,无印良品的其他设计作品也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其设计风格受极简主义审美意识的影响,给人一种“虚无”的感觉,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一方面,无印良品的海报总是在画面中采用模糊渐变、留白等手法,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同时擅长用大小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主体,将人与物体以合适的比例缩放,进而融入到画面中;另一方面,无印良品的海报虽然画面简单,却用丰富的色彩向人们传达着其生活理念。无印良品的设计作品在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中都透漏出实境与虚境相互结合的巧妙感,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色彩运用,还是版式设计、构图设计,无印良品的海报设计在虚实相生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云冠橙”包装设计与虚实相生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发现美、欣赏美的时候,也要注重由实境到虚境。在现代设计中,也可以运用虚境与实境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如设计作品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是实境,而设计作品背后的内涵与意义是虚境。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由虚境想到实境,受众在观看时又由实境想到虚境,画面的实景和虚空之处相互烘托、相互交映,可以给受众留出想象的空间。例如在“云冠橙”的包装设计中,同样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云冠橙”是“褚橙”的复线品牌,其包装设计采用插画形式,画面整体是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大树旁边的数字记载了褚老人生的起起落落以及每个非凡时刻,通过画面,可以使人们联想到褚老传奇的.一生,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包装的插画是“实”,这里的“虚”并不是指完全的空虚,而是包含了设计者的情感,能够使作品的含义和意境更加丰富。画面中虚和实相互结合、相互衬托,使画面更有说服力,给观众和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应该更多地融入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一方面能够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也会给受众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一幅设计作品才会更有意义。

三、虚实相生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虚实相生强调意境,没有绝对的“实”,也没有绝对的“虚”。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要善于利用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将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与平面设计相结合,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创造意境,进而使设计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平面设计的理论也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不断产生更多经典设计案例以及可供后人参考的设计风格。这种作品和设计风格可以为读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增加趣味性,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一)排版设计与虚实相生

在平面设计中应用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将西方的平面设计理论与中国道家的虚实相生思想结合起来,从而在设计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平面设计作品由点、线、面构成,通过将虚实融入到点线面的排版组合中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丰富设计内容,吸引人们的眼球。在平面设计中,需要排版的内容是“实”,而排版设计以及构图等就属于“虚”,我们可以将画面中的各个内容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排版、构图。例如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三角构图等,不仅使画面美观,给欣赏者一种视觉美感,而且能够使观众以最快的速度抓取到重要信息,从而高效地表达主题。不断完善排版,重视“虚”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可以呈现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二)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与虚实相生

色彩的视觉效果是平面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衡量一个设计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色彩在视觉效果的呈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设计作品拥有好的视觉效果,不仅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而且能够提升作品的视觉呈现效果,给人很好的视觉体验,让人们在观看作品时仿佛是在欣赏一个艺术品。

在现代平面设计的色彩理论中同样可以看到虚实相生对色彩的影响,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现代平面设计的色彩应用中,采用简洁大方的色彩,可以使画面更有视觉冲击力。色彩在现代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冷色调会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带着设计中的“虚”,暖色调会给人一种幸福、愉快、真实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带着设计中的“实”。所以不同色彩的搭配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感受,画面中冷色调与暖色调的结合就是虚实的结合。

(三)平面设计中的意境表达与虚实相生

宗白华曾言:“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1]68

意境是虚实相生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发扬并应用到更多的艺术或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艺术注重意境的表达以及虚实相生,而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中,很多作品失去了意境的表达,古代艺术精髓的“虚”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者过多强调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技术与形式上的创新,注重形式化,导致设计的作品停留在表面,忽略了作品本身意境的表达与创造。因此,当代平面设计应该对传统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研究,将虚实相生的传统美学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探索属于中国的独特之美。

四、结语

文化是设计的直接来源,设计对文化的发展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然而,目前我国的设计作品没有很好地传达出优秀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被人们遗忘。因此,如何将虚实相生等传统艺术手法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是设计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设计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设计一个作品,更重要的是承担起一种社会责任。对此,我们应该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文化,提升作品的外在形象与内涵,将虚实相生等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发展相结合。不仅使作品本身的内涵得到提升,而且让人们在欣赏平面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借助设计的力量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以及艺术创作手法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2]向菲,胡帆.论道家"虚实论”美学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9(13): 96-97.

[3]白银,张克成论艺术平面设计中的“虚”与“实"[J].艺术品鉴, 2019(30): 282-283.

[4]马慧慧,李永春平面设计中的空白美学探析[J].东方藏品, 2018(2): 53.

[5]郭婷.平面设计中的留艺利J]艺术品鉴, 2018(27): 255-256.

[6]张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发展([]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12): 35-37.

[7]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设计美学中经典案例(平面设计中运用虚实相生论的案例及其意义论文)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