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水体设计的作用与形成
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水景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水的固有的特性,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园林景观水体设计的文章,欢迎阅读。
园林水体的用途:1.园林水体景观。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提供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提供生产用水。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交通运输。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汇集、排泄天然雨水。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防护、隔离。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10.防灾用水。救火、抗旱都离不开水。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园林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园林景观的作用。以下分别就水体景观的形成、工程设计、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景观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段话可以作为设计瀑布时的参考。
园林水体景观的形成(1)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
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这样,它是景观的反面。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把水染色的,又当别论。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每一个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赏水景。请读者注意。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
(2)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虽然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区别不同的水体,叫得出这种水体得名称,观鱼池、第一泉、彩色音乐喷泉……,但这是"说文解字"。何况上面所举例子,也不是绝对的。城市广场的喷水池是人工构筑的,但日内瓦的100米喷泉,却是在湖中的。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处置这个"盛器"。却极易混淆,常有争论不休的时候,尤其是自然式园林中。例如,一段在高级办公楼外的溪流,或一段在高层住宅区内的河水,究竟是做钢筋混凝土的底和驳,还是自然坡、泥底?就会让开发商颇费周折。过去有人在公园的自然河底铺砌混凝土板,以防众人践踏混水,作游泳池的构想。最近有把某城市河流岸底封闭,以治理环境污染者,就是这方面的尝试。但都不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3)有下面的几种情况,在构造水体的人工环境时,值得特别注意。
水体的设计标高
当水体的设计标高高于所在地自然常水位标高甚多,而该处之土质疏松(砂质土)不易持水,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以保持水体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标高,达到景观设计要求。例如,新建的上海虹桥花园中的高水位水池。而低水池是自然底的。
水体设计中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游泳池、嬉水池,必须以过滤循环方式保持水质,或定期更换水体。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与外界隔断。绝大部分的音乐喷泉、游泳池、水上世界是这样的。
水体外界的环境
水体附近若有地下车库、商场、复杂管网等地下构造物,有时甚至是水体就在地下室的上空,这时必须设计人工防水层,以减少水体渗漏对地下构造物的不利影响。这是目前在城市广场经常遇到的情况。凡是有这种情况的自然式河道、溪涧,宜做人工防水层。
其次,水体周围有建筑、道路、密集人群,或者土质不良,不能形成稳定的自然河坡,尤其是大水面、针对主导风向的河坡。这时水体四周必须构筑人工驳岸,以防坍塌,以策安全。上海城市和园林内的许多水体,就是这种情况。但这时的河底究竟是自然仰是人工,还要看上面两点的要求,不能因由驳而底,一概而论。上海是水网地区,但是极大部分河流是自然底,须注意到这一点。
从上面三点要求看,第一是强调水体的"量"。保持设计标高,实际是保持水量,也不受自然水位涨落的影响。第二是强调水体的"质"。因此,这时人工环境的水体必须要有一定的面积和容量限制,以控制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我想一个人工景观水体达到几千平方米已是非常大的了;如果再大达到几万平方米,实际上称得上一个"湖",何不让其以自然面貌出现?第三是强调因地制宜,要根据水体得主要功能看周围的环境。
;园林景观水景设计有哪些综述?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水是自然风景的重要内容,也是构成园林之美的基本要素之一。自周文王挖“观鱼池”至今三千多年来,水与山一样,一直为造园家所重视。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等著名的江南名园借以水趣取胜:沧浪亭三面环水;拙政园的池水面积占园内面积五分之三;网师园占五分之四。即使地处北方,以山景为特色的承德避暑山庄,在康熙、乾隆命名的七十二景中,其中也有三十多处为水景,如“水芳岩秀”、“濠濮间想”、“风泉清听”等。古代造园家们说:“园无山而缺骨,无水而不活”。水使园林具备活力,富有生气。
水景之设,有静观、动观二法。凡造影无不牵涉及水体,水是环境艺术空间创作的一个主要因素,可借以构成各种格局的园林景观,艺术地再现自然。水有四种基本表现形式:一日流水,其有急缓、深浅之分;二为落水,水由高处下落则有线落、布落、挂落、条落等,可潺潺细流,悠然而落,亦可奔腾磅礴,气势恢弘;三是静水,平和宁静,清澈见底;四则为压力水,喷、涌、溢泉、间歇水等表现一种动态美。用水造景,动静相补,声色相衬,虚实相映,层次丰富,得水以后,古树、亭榭、山石形影相依,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水池、溪涧、河湖、瀑布、喷泉等水体往往又给人以静中有动、寂中有声、以小胜多、发人联想的强感染力。
一、城市水系与园林水景
城市水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为保护、开发、利用城市水系,调节和治理洪水与淤积泥沙、开辟人工河湖、兴城市水利而防治水患,把城市水体组完整的水系。
城市水体具有排洪蓄水、组织航运以便进行水上交通和游览。调节城市的气候等功能。河湖近期与远期规划水位,包括最高水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这也是确定园林水体驳岸类型、岸顶高程和湖低高程的依据。河湖在城市水系中的任务,如排洪、蓄水、交通运输、调节湿度、观光游览等。水工构筑物的位置、规划与要求应在水系规划中体现出来。园林水景工程除了满足这些要求外,应尽可能作到水工的园林化,使水工构筑物与园林景观相协调,以统一水工与水景的矛盾。
1、水池、驳岸、护坡
A、水池水池在城市园林中可以改善小气候条件,又可美化市容,起到重点装饰的作用。水池的形态种类很多,其深浅和池壁、池底的材料也各不相同。规则的方整之池,则显气氛肃穆庄重,而自由布局、复合参差跌落之池,可使空间活泼、富有变化。池底的嵌画、隐雕、水下彩灯等手法,使水景在工程的配合下,无论在白天或夜晚得到各种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观。水池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及管线设计。其平面设计主要是显示其平面及尺度,标注出池底、池壁顶、进水口、溢水口和泄水口、种植池的高程和所取剖面的位置。水池的立面设计应反映主要朝向各立面的高度变化和立面景观,剖面应有足够的代表性,要反映出从地基到壁顶层各层材料厚度。
水池材料多有混凝土水池、砖水池、柔性结构水池。材料不同、形状不同、要求不同,设计与施工也有所不同。园林中,水池可用砖(石)砌筑,具有结构简单,节省以模板与钢材,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水池结构出现了柔性结构,以柔克刚,另辟蹊径。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有:混凝土水池、砖水池、玻璃布沥青水池、再生橡胶薄膜水池、油毛毡防水层(二毡三油)水池等。
各种造景水池如汀步、跳水石、跌水台阶、养鱼池的出现也是人们对水景工程需要的多样化的体现,而各种人工喷泉在节日中配以各式多彩的水下灯,变幻多端,增添了节日气氛。北京天安门前大型音乐电脑喷泉,无疑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体现。
B、驳岸与护坡园林水体要求有稳定、美观的水岸以维持陆地和水面一定的面积比例,防止陆地被淹或水岸倒塌、或由于冻胀、脬托、风浪淘刷等造成水体塌陷、岸壁崩塌而淤积水中等,破坏了原有的设计意图,因此在水体边缘必须建造驳岸与护坡。园林驳岸按断面形状分为自然式和整形式两类。大型水体或规则水体常采用整形式直驳岸,用砖、混凝土、石料等砌筑成整形岸壁,而小型水体或园林中水位稳定的水体常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以作成岩、矶、崖、岫等形状。
在进行驳设计时,要确定驳岸的平面位置与岸顶高程。城市河流接壤的驳岸按照城市河道系统规定平面位置建造,而园林内部驳岸则根据湖体施工设计确定驳岸位置。平面图上常水位线显示水面位置,岸顶高程应比最高水位高出一段以保证湖水不致因风浪拍岸而涌入岸边陆地地面,但具体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修筑时要求坚固稳定,驳岸多以打桩或柴排沉褥作为加强基础的措施,并常以条石、块石混凝土、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作为基础,用浆砌条石或浆砌块石勾缝、砖砌抹防水砂浆、钢筋混凝土以及用堆砌山石作墙体,用条石、山石、混凝土块料以及植被作盖顶。
防坡主要是防止滑坡、减少地面水和风浪的冲刷,以保证岸坡的稳定,常见的有:编柳抛石护坡、铺石护坡。
二、小型水闸
水闸在园林中应用较广泛。水闸是控制水流出入某段水体的水工构筑物,水闸按其使用功能分,一般有进水闸设于水体入口,起联系上游和控制水出量的作用)、节制闸(设于水体出口,起联系下游和控制水出量的作用)、分水闸(用于控制水体支流出水)。在进行闸址的选定时,应了解水闸设置部位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特别是各种设计参数的情况,便进行闸址的确定。
水闸结构由下至下可分为地基、闸底、水闸的上层建筑三部分。进行小型水闸结构尺寸的确定时须了解的数据包括:外水位、内湖水位、湖底高程、安全超高、闸门前最远岸直线距离、土壤种类和工程性质、水闸附近地面高程及流量要求等。
通过设计计算出需求的数据:闸孔宽度、闸顶高程、闸墙高度、闸底板长度及厚度、闸墩尺度、闸门等。
三、人工泉
人工泉是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水景布置。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诸如喷泉、瀑布、涌泉、溢泉、跌水等,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园林水景景观,同时也改善了小气候。瀑布、间歇泉、涌泉、跌水等亦是水景工程中再现水的自然形态的景观。它们的关键不在于大小,而在于能真实地再现。对于驳岸、岛屿、矾滩、河弯、池潭、溪涧等理水工程,应运用源流、动静、对比、衬托、声色、光影、藏引等一第列手法,作符合自然水势的重现,以做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旷奥由之"。
喷泉的类型很多,常用的有:
(1)普通装饰性喷泉:常由各种花形图案组成固定的喷水型。
(2)雕塑装饰性喷泉:喷泉的喷水水形与雕塑、小品等相结合。
(3)人工水能造景型:如瀑布、水幕等用人工或机械塑造出来的各种大型水柱等。
(4)自控喷泉: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或电子技术将声、光、电等融入喷泉技术中,以造成变幻多彩的水景。如音乐喷泉、电脑控制的涌泉、间歇泉等。
喷水池的尺寸与规划主要取决于规划中所赋予它的功能,但它与喷水池所在的地理位置的风向、风力、气候温度等关系极大,它直接影响了水池的面积和形状。喷水池的平面尺寸除满足喷头、管道、水泵、进水口、泄水口、溢水口、吸水坑等布置要求外,还应防止水在设计风速下,水滴不致被风大量地吹出池外,所以喷水池的平面尺寸一般应比计算要求每边再加大0.5-1.0m。
喷水池的深度:应按管道、设备的布置要求确定。在设有潜水泵时,应保证吸水口的淹没深度不小于0.5m,在设有水泵吸水口时,应保证吸水剌叭口的淹没深度不小于0.5m。水泵房多采用地下或半地下式,应考虑地面排水,地面应有不小于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水泵房应加强通风,为解决半地下式泵房与周围景协调的问题,常将泵房设计程景观构筑物,如设计成亭、台、水榭或隐蔽在山崖、瀑布之下等。
喷泉常用的喷头形式有:单射流喷头、喷雾喷头、环形喷间、旋转喷头、扇形喷头、多孔喷头、变形喷头、组合喷头等。在进行喷泉设计时,要进行喷嘴流量、喷泉总流量、总扬程等项设计计算。由于影响喷泉设计的因素较多,故在安装运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作局部的修改以臻完善。
喷泉中的水下灯是保证喷泉效果的必须措施,特别是在现代技术发达的今天,光、机、电、声的综合应用将会使喷泉技术在园林景观中更具有魅力。
四、水的协调
中国园林之水,宜静不宜动。“清许周生筑园杭州,名‘鉴止水斋’,命意在此,源出我国哲学思想,体现静以悟动之辩证观点”(陈从周《说园》)。水静,水不见了,但水面上有岸边物体的倒影,水下可见游鱼、水藻等物。在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有其哲理内涵。《老子》中说“上善若水”。《庄子》中说“水静犹明”(“天道篇”)“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庚桑楚”)。这种深邃的内涵,对于赏园者来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是近时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总觉得静水似乎太平淡无奇,便要搞点喷泉、水造型之类。殊不知这与中国传统园林格格不入。
水面可以植荷,使它更有生机。园中植荷,一面能意象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调;另一面也能意象到西子湖之美景,曲院风荷,“映日荷花别样红”。但若植荷,往往数年后,夏日则满池荷叶,失去了水面。这也须用手法:可用大缸数只,植荷于缸内,然后连荷带缸一起沉入池底(事先设计好沉于何处),缸中之藕便不会疯长。理水之法,贵在意境,故虽有法,亦不能拘于法,还须提高园林艺术修养。但更须提醒的是:水的处理不是孤立的,水须与山结合,也须与建筑结合,如平台、水榭、水廊、旱船等,都须作整体考虑。
园中之水,水面要静,但水源要活,需要有来龙去脉。如苏州网师园之大水池西北有一曲桥,池水经桥下寄畅园一直伸向小沟,有不尽之意;同样,在池之东南也有一桥,水流向南越来越狭,似流向深远处。拙政园中部大水池,其南、北两处,也效此法。南京瞻园,南北两池,在静妙堂之西有小溪相连,勾活了池水。无锡寄畅园,水池之西的八音涧处有泉眼,确为水源,而又在池之北端做出水湾,似为池水流出之处。这种做法实例不胜枚举。
五、水景鉴赏性
园林水景设计,要起到听、视、意会并用的效果。或瀑声悬雷,或微波拍岸,或小溪轻湍,或禽鸟交鸣,这是听;轻风细彀,水面初平;芙蓉出水,小荷如钱;游鱼呷浪,细草穿沙;曲廊高亭,回清倒影,这是观;听观之际,品赏其风情,体察起含蕴,参悟其哲理,这则是意会。
例如寺观园林太原晋祠,虽处黄土高原之上,则以水景著称。祠内泉眼众多,以泉组景。在难老泉流经的主殿圣母殿前,凿一方池“鱼沼”以蓄泉水。游客至此,听四方泉水汩汩滔滔汇聚于此,这是“听”。此处有诗刻石:“潺湲作远波,湍激知下就。源源去有来,滚滚夜复昼”,即是听泉所得。鱼沼上有座十字形小桥,组成一景曰“鱼沼飞梁”。从桥上俯视,水清草碧,游鱼穿梭于急泉静沼之间,这就是“观”。由难老泉顺石阶而下,有流碧亭建于水边。水面上有一石舫随碧波荡漾,题额曰“不系舟”,暗寓老子所说的“巧者劳而智者忧,无欲者无所求,泛若不系之舟”。他也会使人想起中唐诗人韦应物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皆是“意会”。
园林景观水景的具体作用如下:
1、水面的空间作用运用水体,可以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
2、水面与景观水面具有优越的景观性;
3、能够调节小气候,再次就是能软化生硬的铺装;
4、大多水景能成为景观的点睛之笔。特别是在形成倒影景色、喷泉、假山水有很好的效果;
5、有些水景有源远流长的寓意,在纪念性的园林中一般都有条形水体。
园林观水景设计原则:
1、与环境统一协调
水景的统一协调是指水景营建时所需与所在环境空间的景观特质相互依存、相互衬托。水景设计必须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并要和园林设计的风格协调统一。在设计中,要先研究环境的要素,从而确定水景的形式、形态、平面及立体尺度,实现与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的量、度关系,构成主景、辅景、近景、远景的丰富变化,这样才可能做出一个好的水景设计。
2、满足功能要求
水景有很多应用形式,也相应产生不同的景观功能,有的纯粹对空间起着装饰作用,有的则具有明确的主题。所以在营建水景时,要明确营建的目的,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即营建水景时,应考虑水景设置的意义、水景设计的场所位置、使用对象,水景是作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焦点还是仅仅是连接景观中各类构筑物的纽带等。
3、技术可靠
水景设计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包括土建结构(池体及表面装饰)、给排水(管道阀门、喷头水泵)、电气(灯光、水泵控制)、水质的控制等。各专业都要注意实施技术的可靠性,为统一的水景效果服务。水景最终的效果不是单靠艺术设计就能实现的,它必须依靠每个专业具体的工程技术来保障。
4、运行的经济性
在水景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最佳效果,同时也要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不同的景观水体、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水势,所需提供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即运行经济型是不同的。通过优化组合与搭配、动静结合、按功能分组等措施都可以降低运行费用。
所以,水景营建前要通过仔细的分析,考虑各方面因素及财力后,进行营建水景的可行性分析,在各方面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开始进行水景的营建。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园林景观水景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