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这是两个概念。
媒介效果范围很广,是指企业通过各种媒介载体发布企业广告信息,所取得的效果,在专业的广告公司中客户服务项目中有一项叫媒介效果评估,媒介效果评估是指广告信息通过广告媒体传播之后对消费者产生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总和。这里面包括电视总收视点(GRP)、到达率等数据的分析;报纸包括发行量的评估、广播包括收听率的分析等等。
新闻传播的效果,重在新闻这一词,是衡量新闻的价值,新闻对受众影响力的分析,也包括企业发布隐形新闻对自身企业正面形象的影响。
一、传播媒介:公众对传播媒介的要求
1、是要使用简便,易于掌握,易于得到;
2、比较有效,即它的使用效果受到普遍的重视与承认,特别有效时,即使使用、驾御上有一定难
度,人们也会努力去得到或掌握它。
二、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信息的内容即传播者传播的信息是否为受者所关心、感兴趣,是否重
要、新鲜,是否可靠、可信,这一点是受者价值判断的中心点,也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三、信息的重复:一个人接触某一信息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接受它。同样的信息多次发出,受者会
逐渐由生疏到熟悉、由漠然到亲切,甚至在长期接触后,会把这一特定的内容形式融入自己的生
活。
四、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
时间、空间对受者接收是否有利,对传播效果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受者接收环境存在各种干扰或没
有足够的时间接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受者投入接收,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关于传播效果,一般理解为受传播者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这一传播效果的界定已有了很大的扩展,即把信息共享、兴趣养成、知识承接、情绪反应、审美愉悦、认同一致。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等都纳人传播效果之列。传播效果既是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广义,传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和后果。狭义,是传播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含义:一,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二,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编辑本段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效果又可以分为不同层面,根据学者们大体一致的看法,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上述三个层面既体现在具体的、微观的传播过程中,也体现在综合的、宏观的社会传播过程中。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1、环境认知效果。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与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是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提示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为己任的,但它们并不是有闻必录的。传媒报道什么、不报什么、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都在影响着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印象。这种效果,传播学中也称“视野制约效果”,换句话说,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大众传媒在报道的新闻和传达的信息中,通常包含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判断。大众传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的,它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又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维护既有的规范和价值。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大众传媒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领域,它还通过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或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大众传播具有“地位赋予”的功能,一种行为如果得到传播的广泛报道和传播,往往会成为一般人学习或效仿的对象。只要我们观察一下现代社会中的流行现象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媒,都具有上述三个层面的社会效果。不过,由于它们制度基础的不同,两者向人们揭示的世界、倡导的价值和行为模式的内容是有本质区别的。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媒介效果是什么(媒介效果是不是就是新闻传播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