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
这绝对是2020年的首要重点事件。这一场战役从年头打到年末,2021年可能依然还要继续。这场战役见证着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对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中国人民的凝聚力是世界公认的。
这次的疫情让我们的2020年大多数人都处于放假状态了很久,放了一个很长的寒假。我们的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危机,也得到了一定的机遇,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开启了另一个方面的发展,新媒体行业越来越火爆,很多的工作改为远程办公。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央视主持人赵忠祥去世
陪伴着我们很多年,在荧幕前后待了很久的赵忠祥老师在年初时去世。赵忠祥老师在生前曾主持过12次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并且曾经跟随着邓小平去采访过美国的前总统卡特,曾获得“金牌主播”终身成就奖。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她是中国第一位男播音员,他所配音的《动物世界》把他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澳洲大火连续烧了5个月
澳洲的大火连续烧了五个月,当地的很多野生动物都葬生于火海,至少有30亿动物在此次大火中死亡。澳洲的这次大火引起了澳洲领导人高度重视,抓捕了可疑的纵火犯100余名。
美国进行总统大选
2020年美国举行了总统大选,民主党的拜登以306票胜出,当选美国新总统。
不过从各平台的外媒新闻可以得知,特朗普似乎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和拜登一直处于水火不容的状态。
年底日全食
今年的日全食在年底的时候上演。除了天公不作美,天气不太好的地方,这次的日全食中国境内基本都可以观测到。许多的专业人士用直播的形式来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央视也在短视频平台开启了不同地点的日食直播。
伴随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持续进步,新媒体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面对迭代变迁,必须清楚地认识与把握新媒体的变化趋势与发展特点,才能充分地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去创新传播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目标。近两年,经历从全民参与的“众媒时代”向人机交互的“智媒时代”的跨越,新闻生产全过程与用户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颠覆式变革。本文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企鹅智酷等调查机构关于美国和中国网民新媒体使用情况的最新调查数据为依托,从形式、内容、用户、技术和服务等五方面提出对新媒体未来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期望通过对新媒体发展轨迹的局部观察,为相关研究的深入与相关产业的扩展起到提示作用。形式:从视频化到直播化,政务直播的引领作用需加强在线视频服务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的媒体消费习惯。根据2017年8月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有61%的美国年轻人(19~28岁)表示自己主要通过网络服务来收看电视节目。这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已经有24%的美国人不再订购有线电视业务了①。我国的数据更加突出:网民对富媒体的偏好正在飞速上涨,2017年通过视频网站获取资讯的网民数量增长了228%,中国资讯视频消费的渗透率达到了61.8%,约等于美国数据的两倍②。在线视频服务的内容也实现了迭代式发展,从早期的电视节目在线收看,到原创视频发布,再到目前流行的网络直播,这种自下而上的互动社交方式,帮助普通人实现了话语权的更大解放。然而,视频直播的弊端也很快暴露出来,诸如突发事件现场记录、知识性直播等真正有价值的直播内容仅占少数,大多数直播平台都以生活化、娱乐化内容为主,日常生活的直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低俗化、庸俗化、妖魔化倾向。在此背景下,政府明显加大了对直播平台和视频发布的管理力度,以合理引导直播平台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正面作用。此外,完善与强化政务直播的社会功能,凸显其对网络直播的引领作用,也是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目前,政务直播呈现快速发展与多部门覆盖的良好势头,然而距离体系化、常态化与品牌化,还存在一些差距。为此,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内容问题。当前,多数部门的政务直播主要还是应用于重大活动的报道。未来,政务直播应当更多地延伸到民众关心的社会、民生、经济等领域,尤其是面对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时,不推诿不避讳,积极设置直播议程,引导社会舆论。同时,把握好尺度,做好直播内容取舍,助推政务直播的常态化建设。其次要完善平台建设问题。当前政务直播主要通过第三方直播平台来实现,不可避免地与其他轻松、娱乐类直播混杂在一起,显得零散混乱不成体系。因此,要致力于打造独立化、专门化的政务直播平台,将直播主题分门别类,将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汇聚起来,形成政务直播矩阵。最后还要解决好影响力问题。政务直播与一般直播的不同,就在于其通常涉及的都是严肃性甚至枯燥性话题,较难调动起用户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各部门充分发挥直播技巧,学会将严肃的议题与轻松的表达方式相结合,以真诚互动代替官腔官调,完善直播情境,不仅让受众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这也是新时期提高政府舆论引导力的重要一环。
新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在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文案策划、新媒体编辑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2020新媒体事件(新媒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