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份开始,我正式成为1名产品经理了。此前也陆陆续续的负责过大大小小的项目。但都是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兼顾着,所以算不上产品经理。分享下自己在这1个月的产品心得,给想当产品经理的你一些启发。
认识我的童鞋,都知道我之前有过5年的SEO经验,这也是转行做产品经理的优势之一。因为SEO是围绕着用户需求和搜索引擎规则来运作的。因此,在挖掘用户需求方面,我会比初入行的产品经理来得有优势而且更快速的能get到用户的需求点。
那么,在6月份,我对产品设计有哪些新的认知呢?分4方面来说明:
一、挖掘用户需求
(1)通过SEO方式挖掘用户常搜索的关键词,定位用户的需求。具体的做法此前多篇文章已说过,不再赘述。见该文:SEO|如何挖掘关键词
(2)通过用户调研的方式: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找行业资深人士了解。
这三种方法均要注意,调研的目的是什么,要得到什么结果。同时,要避免主观引导,导致收集来的数据不客观。比如,本月做过一次装修类的用户调研,调研的目的:装修前用户需求调研,如:装修用户的人物画像确定、装修前用户的准备工作会有哪些、装修用户更偏向于喜欢哪种风格、大致的装修预算准备等等。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前往该页面进行了解。
做好调研后,别忘了做相应的数据分析。以下为我针对上面提到的装修用户调研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可结合着参考来理解。
(3)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根据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使用百度统计的页面点击图结合着来分析和了解。你可以了解到你的页面设置,哪些是用户更感兴趣的,哪些是用户是不感兴趣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优化的……
二、关于需求的种种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不会独立思考,只会抄。在《结网》一书提到过,我们不一定非得自己去创造轮子。我们可以针对现有的轮子进行优化与改造。除此之外,我还想说任何的微创新,或者任何的抄背后,都要知道你所抄的对象,它背后的定位及逻辑。否则,最终会导致劳民伤财的结果。
那么,产品经理如何优化产品,需求的产生来自于哪里?4个方面来说明:
A.如何优化产品
(1)过往经验沉淀:比如,本月我负责的主要是一些转化类的产品跟进。那么,与此前负责过该需求的前辈进行交流,就可以收集到他过往尝试过的一些手段和方法,来优化。或者,如果有相应的产品改动记录,可以翻出来学习借鉴。这样,可以减少一定的试错成本。
(2)竞品研究分析:同行业中,一般都有一些类似的产品,可以定期的分析与体验竞品,但务必得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怕的就是只会盲目抄,久之,你也沉淀不了多少东西,最多只是一名产品助理,做做修修改改抄抄的工作了。
(3)逻辑常识判断
关于这个引用下锤子科技产品经理刘飞的分享:
“我们之前在嘟嘟美甲讨论最基本的功能和界面时,并不是参考的市面流行的O2O工具都有什么功能、都有哪几个标签页、都怎么排版的。我们先做了一次用户的分析。
用户的分析不是靠什么问卷来做的。你在问卷里问“你是哪类用户”、“你平时做美甲会更看重什么?”,她们很难答清楚。如果你给的是具体的选项,又会诱导回答的可能,最后的结论往往不能说明问题。
我们的分析方法是,先从常识判断美甲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有哪几种场景:
-已经有想做的样式的用户
-想来做美甲但不确定样式的用户
-不确定做不做只是随便来看看的用户
对于每种用户,来这儿的需求肯定是不同的:
-看你这有没有想做的那个款式或者类似的样式
-看你这有没有好看的样式
-看你这有没有什么足够吸引她做美甲的地方
对于这三种需求,我们要提供的功能又是不同的
-根据用户的样式提供定制服务;搜索和筛选功能
-精品热门推荐;搜索和筛选功能
-专题;精品热门推荐
所以,在用户第一次看到我们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提供的功能就一目了然了:专题、推荐、搜索/筛选和定制。”
B.需求评审与排期
需求形成了以后,就开始进入需求评审,通常需求评审会经过多方一起进行,产品、开发、前端、设计、测试等人。根据需求的大小、需求的收益、开发的周期等,来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和排期。
C.需求研发
确定好排期后,需要跟进好开发进度,避免你提的需求被插队,这时候,你的沟通能力和日常的协作能力就在这里体现得很明显了。平时与开发搞好关系,也有利于需求的正常开发进度。这里指的搞好关系,主要是指,先交朋友,再谈工作。同时,尊重对方的劳动成果,这也就要求,你提需求之前一定要对该需求充分理解,为什么要做它,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开发需求说明是否写得明白等等,这些一定要做到位,避免做了些无用的需求,那样,于开发而言,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对方也很害怕接到此类需求,没成果,做无用功。
D.需求测试阶段
到了需求的测试阶段,务必要多环境测试,比如,PC主流浏览器是谷歌、360、IE8等,这些是用户常用的浏览器,上线之前,别忘了在测试环境做好这些的测试。
E.需求上线
做好线上的测试,并及时做反馈,如有异常,比如bug,要及时做好数据回滚。再优化处理。上线后,需要知会相关人员,并做好相应的产品改动记录。
四、数据分析
社交圈不一定局限在线下的社交,线上也是可以交流的。最重要的是要找对群,遇对人。特别温馨提醒,线上交流记得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哦,注意安全哦。
我对设计创造的理解
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分类
现代以来设计师理论家们按设计目的的不同,将设计计划分为三类:
为了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为了使用设计——产品设计
为了居住设计——环境设计
根据就是自然——人——社会划分
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运用上也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中,应注重美学,心理学,在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尤为重要。在设计中也应当运用一定的方法,使设计更完善
设计创造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展示法,是一种最常见的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它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充分运用摄影或绘画等技巧的写实表现能力。如图,是我为某杂志做的排版设计,简单的运用了照片的排版对作品进行设计。照片本身是照片。经过排版以后则变成了设计,这便是对事物的设计创造吧
2.突出特征法,运用各种方式抓住和强调产品或主题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并把它鲜明地表现出来,将这些特征置于广告画面的主要视觉部位或加以烘托处理,使观众在接触言辞画面的瞬间即很快感受到,对其产生注意和发生视觉兴趣,达到刺激购买欲望的促销目的。
3.对比衬托法,对比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它把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放在鲜明的对照和直接对比中来表现,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简洁、曲折变化的表现。通过这种手法更鲜明地强调或提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给消费者以深刻的视觉感受。象这幅作品。我运用了颜色上的对比,(红和绿)进行强烈对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大色快与小色快之间的对比,还有涂鸦式字体与正式的黑体之间的对比都起到了互相存托的效果。非常的简介,强调鲜明的色彩关系。虽然这幅作品在创新意义上不一定很有创意。但我个人还是十分喜欢的这幅作品的。他强烈的对比也是我最喜欢的原因。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仅此而已。
4.合理夸张法,借助想象,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的对象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相当明显的过份夸大,以加深或扩大这些特征的认识。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5.以小见大法 6.运用联想法
7.富于幽默法,幽默法是指广告作品中巧妙地再现喜剧性特征,抓住生活现象中局部性的东西,通过人们的性恪、外貌和举止的某些可笑的特征表现出来这两幅作品都是以鱼为主题的,都似乎看起来都很幽默呢,一个是鱼学刘翔跨栏,表现奥运精神。十分的具有喜剧性。另一幅则表现了小鱼吃大鱼,用反现实状况来表现,是不是更具幽默性呢?
8.借用比喻法
9.以情托物法
10.悬念安排法
11.选择偶像法
12.谐趣模仿法,这是一种创意的引喻手法,别有意味地采用以新换旧的借名方式,把世间一般大众所熟悉的名画等艺术品和社会名流等作为谐趣的图像,经过巧妙的整形履行,使名画名人产生谐趣感,给消费者一种崭新奇特的视觉印象和轻松愉快的趣味性,以其异常、神秘感提高广告的诉耱效果,增加产品身价和注目度。
这种表现手法将广告的说服力,寓于一种近乎漫画化的诙谐情趣中,使人赞叹,令您发笑,让您过目不忘,留下饶有奇趣的回味。
13.神奇迷幻法
14.连续系列法
还有一些方法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认为设计还具备个性的特点: 1.整体性 2.独特性 4.可塑性 5.社会性 6.生物性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
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将这些所知道的东西转化为对产品的规划,使得产品的形式、内容和行为变得有用、能用,令人向往,并且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这是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所在)这个定义可以适用于设计的所有领域,尽管不同领域的关注点从形式、内容到行为上均有所不同。
设计的种类
设计的种类相当多种,设计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下面列出历史较久、较广为人知的设计种类。
设计也是一种职业。例如在电影业中有场景设计一职,在印刷业中,有包装设计一职。与英文使用不同的是、英文的Designer一词、在中文使用时、设计与设计师两个词都能共同称呼。而由“设计”这个词,沿伸出来有相当多的理论和议题,以“设计”为职业的社会环境通常就叫做“设计界”。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对产品设计的认识理解(对设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