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新闻报纸 素材(新闻报道怎么写)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新闻报道

的格式

1,首先,在

导语

中写一个

新闻

事件

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

读者

/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

后面

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

段落

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

基本时间

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

时间顺序

,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2,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

心理落差

。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

报纸

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新闻专稿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这样才能创作出较好的新闻专稿.

一、人物专稿的特点

尽管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人物特写各有侧重,但作为人物专稿,它们还是有如下共同点:

(一)文字简洁、内容充实。人物专稿毕竟是新闻,它虽说可以比人物消息用更多的笔墨比较详尽地报道新闻人物,但它毕竟不是报告文学、更不是传记。作为新闻产品,它要适合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采用。因此,应该像大多数新闻一样,言简意赅,惜字如金,特别是为报纸采写的专稿。有时一则篇幅不长的专稿,文字简洁、内容充实,让人觉得是高度浓缩的产品。

(二)突出新闻性。这种新闻性首先表现在人物专稿报道的对象与新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它有三种情况。

1�人物本身就是新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姓名即新闻。如上面提到的贝克汉姆。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报道题材。

2�报道成为新闻的人物。如荷兰外交大臣夏侯雅伯被任命为北约新秘书长,随着他担任新职务,有关他的报道也就有了新闻价值。

3�报道与新闻有关的人物。

二、人物专稿的写作

人物专稿的写作最能体现记者本人风格和特色。

还有的记者以描写现场情景和气氛见长,有的以刻画人物性格著称。尽管作者的风格迥异,手法有别,但总的来说它需要在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性、现场情景等方面多花工夫。

今天的读者需要更多的东西……他要求记者写出事情的实质。他需要有骨有肉,有枝有叶的文章。他要求看到有广度、有深度、有预见,全面而有见识——当然——还要诚实的文章。

如果不了解别人对你要写的人已写了些什么,就无法动笔写这个人。不深入访问主人公本人,让他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你就无法写他。而不认真准备采访提纲,你就无法去访问这个人。

得到了必要的素材之后,不花功夫思索这些素材,分析它们真正的内涵,你就写不好这个人。只抓住单薄的事实,写出一条华而不实,用奇闻轶事构成的导语,却放弃这个人生活的实质内容,只能写出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

要写一个人,只告诉我他说些什么,而不讲他怎样说是不行的。只说这个人是谁,而不讲他是哪一类人,他想成为哪一类人,是不行的。写一个人要说明他惧怕些什么?怀念什么?最喜欢什么和最讨厌什么?他曾有过怎样的幻想破灭,还有哪些朦胧的向往?写一个成功者要谈到他往日的失败。写一个人的生平要提到他本人对自己的评价。

当你拿出一份特写的时候,请同时告诉我事物非同寻常的一面和平平常常的那一面。难道世界上最富的人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吗?他用得着看菜单上的价钱吗?关于那条陌生、遥远、孤独的加拿大灌木丛中的山村小路,不要对我讲北极熊和驯鹿。告诉我,小家伙,那里的人怎样得到一件干净的衬衫。

以小方能见大,以大方能见小。请和我打成一片,打入我的思维圈内,请说得响亮而清晰,不要把抽象的高调塞给我……

别糊弄我,除非你真能给我些东西,宝贝,别跟我说那情景真有戏剧性,指望我找出些词儿来形容它。告诉我它怎么富有戏剧性,我将供给恰当的形容词汇。你说此人是前所未有的吗?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发现的?给我证据,不要只是开个头就没有下文。

人物专稿的基本写法可以概括以下几种:

(一)从一些侧面放映所写人物的特征,表达某种思想。

这是人物专稿是新闻的一种体裁这一特点所决定的。这种写法要求在新闻人物构成新闻性的那部分多下笔墨,只写一个侧面或几个侧面,不涉及其他方面。

(二)问答式是记者愿意采用的方式之一。在人物专稿中,人物的对话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话可以反映人物的心态、想法和再现现场气氛。

(三)新闻故事和背景灵活穿插、巧妙结合。交代人物背景,如他的家庭出身、个人经历以及与人物有关事件的梗概等,对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理解他的想法、做法和性格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通过他人之口来描写新闻人物。人的性格往往是多面的。明星、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的表现并不一定是他们真实的性格,或者说不能完全反映他们的真实面貌。作为政治人物、明星,他们在公开场合也许是热情的,富有感召力的,但在私底下也许是沉静的、郁郁寡欢的。因此别人,特别是他身边的人,对他的看法会使读者感到更真实、因而怀着更大兴趣去阅读。因此,通过采访名人身边的人来写新闻人物也是人物专稿的一种方式。

三、人物专稿的结构

人物消息基本上还是采用消息的写作方式,即“倒金字塔”。人物专稿则不一定,需要根据主题的要求来安排结构,新闻由头(引子)一般不放在导语中,穿插在中间。一般而言,它的结构不外乎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结合式这几种。

(一)纵向式。它以时间为顺序,展现新闻人物在某个阶段或某个事件中的体验和经历。这种结构线索单一、清晰,便于读者了解新闻人物的经历,是人物专稿中经常采用的结构。但这种结构也并非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像流水账似地记述新闻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按时间顺序来选择材料,时间顺序也并非一定按新闻顺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二)横向结构,也就是并列结构。根据主题需要,可从各个不同侧面或故事介绍人物。横向结构可以增加报道的深度,增加人物的立体感。

(三)横向和纵横结合式。即按时间顺序和主题侧面两条线索安排材料。时间为“经”,主题侧面为“纬

四、在人物采访中如何提问

人物专稿的采写大多需要与名人面对面,进行“近距离交流”,这是它的特点之一。记者的采访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向受访者发问,引出其心声,然后用写成的文字去感染受众。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关键。既然提问如此重要,我们在这一节就着重介绍在人物采访中应该如何提问。

(一)揣摩读者的需要。在采访时,记者是代替读者、观众向被采访者提问。因此,揣摩读者的需要是提出恰当问题的第一步。

(二)提高质量的问题。在人物专稿中,受众最关心的是“为什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是怎样想的?他的独树一帜的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受众希望得到的回答是深层次的,是动机,是原因,而非停留在何人做了何事的层面上。只有高质量的提问,才会得到相应的高质量的回答。因此,你的问题必须提炼,需要提高质量。有人将记者的提问比作敲钟,大钟之所以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因为敲击得法。

何为高质量问题?就是关键性的或者说尖锐、敏感的问题,同时它又最能体现受访者特性,有别于他人的地方。比如为领导人开车,安全最为重要,这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和办法?有没有些惊险的经历?有经验的记者在提问题时,有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包抄。具体采用哪种办法,需要根据受访者的情况,因人而异。

有时受访者回避或不愿意回答一些问题,记者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关键问题要紧追不舍。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我们来读一篇曾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

中国,充满投资机会东部沿海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节录)

记者最近对东部沿海地区100家“三资”企业做的调查发现,有39家已先后追加了投资。这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是有利可图的。

这项调查是最近上个月间进行的。记者就企业是否有利可图、是否享有自主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优惠政策如何等几个问题,采用相同采访提纲,选择了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和山东5个省市的100家“三资”企业逐家进行了调查。

在被调查的100家企业中,有77家已取得了可观的利润,尚未盈利的23家企业中,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致亏损的只有8家。其余15家未能获利的原因包括:快速折旧、处于还贷期或处于开业投产初期,等等。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认为盈利对他们来说是早晚的事。

日商独资企业厦门莆田服装有限公司对所在地区提供的基础设施感到满意,总经理佐藤忠良对记者说:“这里的基础设施与海外相比已相差无几。”同在这一地区的中美合资鹭美存储盘片有限公司总经理杰瑞先生作了更高的评价:“厦门陆、海、空交通具备,通讯良好,人才集中,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区。”另外98家企业在回答记者关于你对所在地区基础设施作用如何评价“的提问时,回答“较好”、“一般”、“较差”的分别为58、22和18家。

调查表明,有76家企业对中国员工的素质表示满意。中国和联邦德国合资兴办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马丁.波斯特博士评价说,勤劳、智慧、积极、坦诚的中国合作者是联邦德国技术得以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记者列入调查的其他一些问题还有:“你对政府提供的服务有何评价”,“你是否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你在中国的业余生活如何”等。18家企业的外商认为“政府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柱”,“政府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而17家则认为“没有得到政府多大的帮助”。82家表示他们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独立自主的管理企业,另外18家则称常常受到来自企业外部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的牵制和干预。大多数外商对业余生活的“单调”、“枯燥”感到失望。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1990年)]《写一篇新闻报道》教学设计

江苏海安西场实验小学王丽

设计理念:

从读知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写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创造性的处理和加工信息、主动交流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是怎样报道“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决赛情况的。

2、领悟写法,领会习作要点:先交代比赛结果,再写比赛大体经过,最后补充了获得第三、四名的学校。

3、迁移运用,写一篇新闻报道。

课前准备

搜集几条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留心最近学校里开展的活动或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最近所听到或看到的广播、电视、报纸上的新闻报道。体会新闻的好处,激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

2、介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句,理解其含义。引导学生要关心社会,留心生活。

二、学文

1、自读例文。说说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2、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三、悟法

1、出示以前学的报道《和书籍交朋友》,讨论比较例文和这则报道的不同之处。

提示:题目不同,例文题目较长,把最重要的内容——比赛结果写出来了。

写法不同,例文先交代比赛结果,再写比赛大体经过,最后补充了获得第三、四名的学校。

2、分组讨论为什么这样写呢?引导学生体会新闻报道的特点。

3、如何将要报道的新闻告诉听者或读者呢?

用“开头……接下来……最后……”的句式说。先说说这则新闻的写法,再归纳说出新闻的一般写法。

(板书:开头:交代结果

接下来:事情经过

最后:补充交代)

四、采访

1、分组进行“小记者在行动”活动,每组一名记者采访最近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或学校里开展的活动。

2、组员按照板书的提示将新鲜事或活动按新闻报道的格式跟小记者说一说。

3、指名说说。

4、给自己的新闻报道命题。

五、写作

请同学们当一次小记者以最近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或活动为内容写一篇新闻报道。

六、评议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闻报纸 素材(新闻报道怎么写)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