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新闻联播片头(片头曲是什么)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新闻联播开头的音乐叫《新闻联播》。

相关背景:

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同年,作曲家孟卫东完成了一首19秒的乐曲,这首乐曲在1988年3月开始成为《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至今未改),同时更换片头。

同年,《新闻联播》播音员由1人改为2人播出,节目结束后打出编辑制作人员名单。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CTV-2)开播,《新闻联播》在CCTV-2设立重播。

1988年3月15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头,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

扩展资料:

节目制作:

《新闻联播》运用了高度程式化的编排风格。从播出顺序来看,依次为时政报道、常规报道、国内简讯、国际简讯。四大版块虽偶有调整,但总体维持着次序的稳定。

其中,时政报道作为《新闻联播》的传统题材和优势资源,在整个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时长往往占据整个节目的近 1/2;新闻性较强的常规报道,往往处于较弱的地位。而《新闻联播》近期改版的一个主要举措,就是对时政报道进行精简,并强化常规报道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开头的音乐叫《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开始曲是由作曲家孟卫东创作。这首短短19秒的乐曲自从1988年3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已沿用30年,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

扩展资料:

这首乐曲只有16秒,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曲式上是非常完整的三段式。

开头“噔噔噔噔”的两小节是乐曲的引子部分,它的旋律特意由《歌唱祖国》的开头改编而来,在管乐器的演奏下庄重又大气。接下来乐曲的主体部分,全部由传统的西洋管弦乐团演奏完成,最后在经历了层层的严格审核和修改后,这首不可复制的经典之作诞生了,孟卫东的名字也一同被载入了我们的史册。

除了新闻联播的片头曲之外,其实孟卫东还创作过很多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比如《同一首歌》,还有从小唱到大的《大风车》。

如今孟卫东创作一首曲子的酬劳最少也有二十多万,而当年为新闻联播创作的片头曲只赚了十块劳务费,在他看来这些不过是机遇造就的结果,而他就像京剧《空城计》里诸葛亮口中唱的那个“卧龙岗散淡的人”。

《新闻联播》片头曲是叫《新闻联播片头曲》。

这首短短19秒的乐曲自从1988年3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没有更换过,已沿用30年,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

制作背景:

1987年的一天,时任《新闻联播》音乐编辑包布和找到他,问他能不能给《新闻联播》写一个片头曲,要求就是时长必须是16秒,还要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展现大台风范。当时他们找了两个人分头创作,孟卫东交了十几段,最后央视在孟卫东写的那些段中选中了一个。

孟卫东回忆说:“别看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6秒也分ABC三段,有引子、主部,还有结尾。一间小屋、一支笔、几张谱纸、一架钢琴、一包香烟,没几天,就把这事搞定了。”但怎么都想不到,这个曲子竟然30年都没换过,而且家喻户晓。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闻联播片头(片头曲是什么)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