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旧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新媒体与旧媒体如何划分)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新媒体和旧媒体可以通过它们的传播方式、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方面进行划分。

1.传播方式:旧媒体主要通过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传播,而新媒体则依赖于互联网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等数字设备进行传播。

2.传播主体:旧媒体主要由专业的媒体机构负责生产和发布内容,而新媒体更多地依赖于用户自身的生产和发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3.传播内容:旧媒体的传播内容主要由专业的媒体人制作,而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更加多元化,包括用户生成的内容(UGC)、专业生产的内容(PGC)以及算法生成的内容。

4.传播渠道:旧媒体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渠道进行传播,而新媒体则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包括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等。

5.受众方面:旧媒体的传播过程是单向的、缺乏反馈的,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新媒体则更加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用户可以参与评论、分享、点赞等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媒体在传播方式和传播主体等方面与旧媒体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概念,而是新旧交替的连续体。旧媒体在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中,也会采用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而新媒体也会逐渐发展成熟并转化为旧媒体。

新媒体对旧媒体的冲击有以下这些:

1.对旧媒体的受众人数的影响

在新媒体广泛普及之前,旧媒体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载体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受众群体,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手机、电脑迅速普及,相关的软件也应运而生,大众们对新媒体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新媒体,旧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体现出旧媒体在新媒体迅速崛起面前的无奈,更证明了现阶段旧媒体的一些不足,一些突发新闻和时事政治,人们第一时间就能从手机和电脑等新媒体上获取最新的资料,这样大大降低了人们对电视和报纸的依赖。而且人们看电视和读报纸的时间被手机电脑大量占用,据调查显示,近些年对电视和报纸等旧媒体关注度降低的受众人群达到了三分之二,这一比例还在进一步增加,例如:《舌尖上的中国》在新浪微博上的话题量为150万条,《中国好声音》的微博粉丝甚至超过了近千万,可以说目前的传统媒体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某个节目形成如此大的吸引力,可以说新媒体的诞生正在彻底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新媒体利用自身的独有优势,将很大一部分人群牢牢锁定在新媒体的平台上。

2.对旧媒体的采访方式的影响

旧媒体的采访形式,一般是以面对面采访为主,将被采访人预约或者提前商定好,媒体采访后一般会进行加工修改,在保持原有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公布,后来发展成为电话采访和网络采访,不过这基本上只是面对面采访的辅助形式;新媒体的采访方式更为多样化,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录音笔、微博、微信等各种方式采集别人的观点和意见,这些采访内容会在瞬间被新媒体发送,具有旧媒体不具备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等特点,不再像旧媒体那样受时间合空间的限制,且受众的范围更广泛,对被采访人也无需更多的打扰和预约,被采访人也更乐于接受新媒体的采访,这对传统媒体的采访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新媒体的采访有些过于注重时效性,不像旧媒体那样会经过加工,在保持原滋原味的基础上,很容易将被采访人的真实意图扭曲,给被采访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对旧媒体的传播途径的影响

旧媒体的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一般是由记者进行新闻内容的采编,由新闻编辑对信息内容进行整理和初步筛选,最终决定新闻能否传播的关键是主编,主编要根据各种内外因素和时下社会背景选择新闻消息能否传播;而新媒体的传播途径较为多样化,任何人只要有新媒体交流软件和设备,例如:微博、微信视频、手机拍照等,就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新媒体向网络平台发布消息或者新闻,这其中很少有审核部门对其进行审查,这就决定了新媒体传播的速度更快,受众群体参与率也更高;新媒体的传播弥补了很多传统媒体无法涉及到的领域,使受众群体的信息量更大,了解的情况也更加真实,甚至带动了新的产业发展,而旧媒体的发展就显得过于滞后,由于销售量和关注度下降,旧媒体生存空间和传播渠道都受到影响。

4.对旧媒体的从业人员的影响

旧媒体的传播人员大致有记者、编辑、校对、主编等等,他们这些岗位需要专业性人员按照固有的程序工作,专业要求也较高,各个岗位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便能将传统媒体工作做好,例如:记者要经常去一线进行实地采访,对新闻事件进行及时播报并书写新闻稿件,编辑对原始在新闻进行写作加工,最终由编辑进行决定哪些内容可以出版发行;新媒体的工作人员分工并不像传统媒体那么细,他们往往只需要简单的拍摄工具,甚至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工作,他们平时和常人一样,生活中我们身边,只是在有需要他们关注的新闻出现时,他们才成为新媒体工作者,受众对他们的文字功底、编排能力要求不高,最关注的是能否把新闻最快最真实的展示给大众,这是旧媒体工作人员无法做到的优势;这些优势导致旧媒体工作者就业渠道逐渐变窄、生存发展难度加大,更多的年轻人趋向于从事新媒体工作,因新媒体更易受到关注,很多新媒体工作人员成为了“草根明星”,给他们更多的出名的机会。

5.对旧媒体的广告收入的影响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广告收入是媒体公司最主要的经济来源,2015年,央视广告收入达到了300亿元,而省级卫视如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的广告收入分别是70亿元、65亿元52亿元,看似各个电视台的收入颇丰,但这些广告收入如果同新媒体相比,就略显底气不足,腾讯广告收入592亿元,百度2015年广告收入310亿元,阿里巴巴广告收入300亿元,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大大超过了旧媒体,很多原本属于旧媒体的广告收入被新媒体占有,媒体的受关注程度和发行量直接决定了媒体广告收入的多少,新媒体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较旧媒体更容易受到百姓的关注,受众群体也超越了传统媒体,近些年新媒体的广告价值正在被企业和广告商所认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将费用投放到新媒体上,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这必然导致旧媒体的广告收入被分散;另一方面,旧媒体中报纸、杂志的发行量也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很多百姓从手机和电脑上直接能获取到最新的咨询,报纸和杂志的需求量逐年降低,这必然导致旧媒体发行量的下降,广告商的宣传空间也被压缩,宣传效果不如以往,这也是导致旧媒体广告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广播和电视而言产生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等通过Internet传播,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微博、博客,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流媒体等。

网络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占据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媒体媒介之间的传播界限,它主要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容量大、数字化、全球化等特征。

二、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1.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人际传播和文化传播方式,当今人们更多的是被数字化产品包围,直接从手机、PAD等网络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依靠报刊、书籍等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播受到了新媒体文化的直面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年轻人,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交流、阅览电子书籍,生活中经常可见饭桌上的手机“低头族”和公交车上浏览电子书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传播而言,更多的应是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交谈中的言语激励,更多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维系,而这种取代的背后隐藏的是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

2.传统文化本身与新媒体的冲突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也是实现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源,儒家正统的意识形态长期占据文化主流,影响人们的行为意识形态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新媒体应用Internet实现了信息全球化发展,拓宽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渠道,在成功输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受到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外来文化的侵蚀。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冲击,传统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周期。

3.新媒体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新媒体产业为了促进发展,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目标,因此传统文化在通过新媒体技术传播时就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娱乐性因素,这对传统文化的原有价值观及文化精髓都是一种破坏,在传播过程中,传统文化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文化传播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

当前面对新媒体传播和新媒体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这对于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是难得的机遇,因此应抓住新媒体技术发展时机,积极拓展和创造新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道路。

1.完善新媒体自身文化内涵

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起着负面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不足之处,以促进其在传统文化传播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企业相结合,进行数字化升级和改造,加快数字化产业融合,打破传播界限壁垒,将新旧媒体进行相互整合,将传统文化产品融入新媒体技术中,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努力提升传统文化产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有效管理新媒体发展平台

新媒体常用的网络教育平台有:慕课教育模式(MOOC),开放的大众教育平台,一些高校已引进该平台完成公共课的教学,学生在网络端在线学习;流媒体网络教学是高校的重要教学平台,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在线教育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应用软件APP是一种即时的交流平台,依托网络移动终端的社交应用软件已成为现代年轻人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例如微信应用软件,可建立传统文化班级的交流群和课程讨论群,能随时向多人推送教学内容和实现即时互动。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教学是新媒体时代发展教育的重要方式,该平台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容量大等传统课堂教学达不到的优势。借助移动网络终端设备,学生能轻松自由登录网络教育平台学习,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将课堂教育延伸到教室之外,真正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变得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3.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播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削弱了传统媒体传播的主导地位,凸显了移动新媒体和个体传播的优势。传统文化传播应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以新媒体为主,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为受众进行文化传播和人际传播。

四、结语

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势下,传统文化传播需借助新媒体之力,不断加强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方式,创作出基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本土新媒体艺术作品。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概念,我们不仅仅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同样要通过这个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旧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新媒体与旧媒体如何划分)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