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程序设计的设计原则是:
1.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模块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2.开放封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即模块应该可以被扩展而不被修改。
3.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应该能够替换它的父类,即子类应该具有比父类更低的耦合性。
4.接口隔离原则:一个类应该对另一个类的依赖越少越好,即一个类不应该依赖于它不需要的接口。
5.依赖反转原则:应该尽量避免父类依赖于子类,子类依赖于其实现类,而应该是子类依赖于父类。
6.合成/聚合复用原则:尽量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继承,实现复用。
软件设计中模块划分应遵循的准则是:高内聚低耦合。
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一个好的内聚模块应当恰好做一件事。它描述的是模块内的功能联系;
耦合是软件结构中各模块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种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一个模块的点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
信息隐藏、高内聚和低耦合。
1、高内聚:内聚是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关联程度的度量。高内聚的模块内部联系紧密,就像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这样的模块功能单一,模块的实现和维护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2、低耦合:需要注意耦合是模块之间依赖程度的度量。低耦合意味着模块之间的独立性更好,改变一个模块不会影响其它模块。内聚和耦合是密切相关的,与其他模块存在强耦合的模块通常意味着弱内聚,而强内聚的模块通常意味着与其他模块之间存在弱耦合。
3、信息隐藏:信息隐藏的意思是让模块仅仅公开必须要让外界知道的东西,而隐藏其他一切内容。在模块设计的接口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信息隐藏这一原则,接口是模块的外部特征,应当公开;而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体等则是模块的内部特征,应当隐藏。一个模块仅提供有限的接口,接口是模块与外界交互的惟一途径。
信息隐藏与高内聚、低耦合这两个原则是一脉相承。它们都体现了模块独立的设计思想。此外,信息隐藏,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秀外而慧中。模块的接口设计追求简洁、高效,小而美,这就是“秀外”;数据结构和算法,这些复杂的设计集中在模块内部,就是“慧中”,只有遵循这些设计原则,才能做出好的模块设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信息系统设计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模块设计的三大原则(模块化程序设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