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件遵循原则:
1、教学性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2、可操作性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
3、科学性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做实验,但课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
4、简约性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对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
5、艺术性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6、信息量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
7、适度使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
8、开放性做过课件的教师都知道:制作课件要花大量的时间。若能对现成的课件作少量修改就能为己所用,那将是十分有利于课件的推广的。所以,制作的课件是否有开放性,这点也是要考虑的。
要提高课件的互动性,在制作课件时就不能只停留在动画的好笑、文字的飞舞,应讲究科学安排、动画素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应坚持以下原则:
1、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①动画引入问题。②动画启迪思考。③动画演示问题情境。④动画引入探究。⑤动画引导发现、建模。⑥动画引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⑦动画鼓励、评价学生。
2、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动画。(1)利用动画引导学画图。(2)利用动画引导学生剪拼图形。(3)利用动画引导学生折叠图形。(4)利用动画引导学生分析行程问题。(5)利用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征。(6)利用动画引导学生测度。(7)利用动画揭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8)利用动画认识“视图”。(9)利用动画演示函数图形及性质。(10)利用动画设计平移、旋转、翻折,揭示数量关系。(11)利用动画设计变形动画、补间动画、变色动画,揭示关系,观察特征。(12)利用动画降低认识难度,调节刺激方式,引趣乐学。(13)利用动画挖掘学生的潜能,好奇可以激荡潜能,矛盾可以逼出潜能,困难可以激发潜能,目标可以催发潜能。(14)设计测试题让学动手操作,如选取择题,先让学生选择,再提交让电脑评分;设计计算题让学生动手用键盘输入文字计算,或用曲线工具写,或用工具中的笔写,后提交电脑评分。(15)设计互动课件,如测量课件模,让学生动手画图解题,测量解题,设计工具箱,让学生使用方便。(16)设计多边形外角演示课模,利用放缩法、移形法、测量法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总之,设计课件应做到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互动性、快捷性、探究性、情境设置与教材的整合性、针对性、互动教学的合理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有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技术性原则。
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多媒体课件以形象生动、动画逼真、过程重复再现,优美动听的音乐,教学的交互性、探究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
要研究学科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开发设计。教师除了设计原则的要求和教学的要求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重视。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东西来充实自己,结合实际的需要,制作更多更好的课件,让学生能更好更易懂的形式来学会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和兴趣。
课件特点:
1.丰富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等。这样,就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
2.良好交互性。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而且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
3.极大共享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世界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四大原则(多媒体课件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