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拨:抓住事实五要素when(时间)、where(在哪儿)、what(是什么)、who(谁)、why(为什么),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有时候,后两个要素不是必需。
刚开始写作可能有点手生,作品不能被接受,不要放弃,坚持多写会有成效的,建议看一下所在报纸往期版面的典型文章,汲取有点多学习,祝你好运!
说起来这些你都应该学过,帮你回忆一下吧!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如《我国多种应用卫星齐头发》(光明日报) 1993年5月13日)。简讯内容第一,篇幅简短。如“国际要闻简报”、“学术动态”、“市场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如《一切依靠群众自己的创造——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6日)。
3.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如《滥砍树木南亚三国水灾仍频,亡羊补牢印北方帮助员植树》(《光明日报》1993年7月25日)。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如《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辽宁日报》 1979年5月)。
三、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一.个人基本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新传拟录取。
初试分数406分,英二75,政治79,专业一131,专业二121。
我本科是艺术专业,本科课程也涉及到一些新传的内容,但是学习得不会很深入,所以我也是个半跨不跨的考生。
我是二战考生,一战考中传,当时买了学姐笔记自学了3个月左右时间就考了,最后考了三百五十多分。虽然离复试线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如果好好学应该是可以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决定二战。二战打算换学校,选择华东师大的理由其实跟很多人差不多,一是地理位置,因为一线城市的传媒资源会比较丰富,便于以后的实习就业;二是学校自身综合实力和新传实力都还不错(985真的挺令人心动的);三是我看了华东师大的真题,其实还是比较基础的,最主要的大概就是新闻史的比例少,因为我是真的很怕背书。
二.华东师范新传考研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的新传有两个方向,也分布在不同的学院,一个是传播学院的全媒体方向,一个是政治系的政治传播方向。初试都是同一份试卷,但是复试会分开。这两个方向一般来说传播学院会竞争相对激烈一点,不过具体的选择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通过我自身的备考经验来看,华东师大的考研难度比中传低一些,因为考试的范围稍微小一点,然后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一般来说出去推免都会有20个左右的名额给统考生,然后每年的报考人数也还是比较稳定的。相对而言政治系新传的报考人数少一点,竞争也不那么激烈。再加上今年因为疫情关系扩招,传播学院收了30个,这个基数已经非常大了。
报录比的参考值并没有那么大,你去算这个比例不如把关注点放在招收的统考生人数上,毕竟如果你要考,肯定是为了考高分,那么你们的竞争对手其实也就那么几个。
二.备考安排
我真的很不相信什么“三个月逆袭985”、“两个月双非跨考成功”这样的话,就跟“7天搞定考研单词”一样标题党。毕竟我自己亲身试验过了,不太行。也许真的有这样的情况,那也只是非常非常少的例外。经过两次考研的备考经历,我更加坚信考研是一个必须付出很多努力的事情。
▲各科学习经验
(一)英语
参考书:《考研英语二张剑黄皮书真题》
《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恋恋有词》
经验:
我一战英语79分,二战71分。为啥二战退步那么多我觉得大概是因为对英语不够重视。毕竟一战考得还行所以觉得可以把更多的时候放在别的科目上。
单词——英语最主要的还是掌握单词,这个应该是贯穿考研全程的。我买了《恋恋有词》,也看了朱伟的视频课,我认为可以早期可以倍速看看,但是不建议投入太多时间看这个视频课,单词书到了后面也被我闲置了。背单词其实就是不断记忆不断重复的过程,没有别的技巧。我几乎不会主动背单词(这大概就是分数低的代价),对单词的掌握全凭看英语阅读,所以有人跟我一样不爱背单词的话我建议可以尝试去背英语一真题的阅读,语法和单词都能掌握。
阅读——阅读是考研英语的重头,只需要去做真题就可以了,不要买其他的什么模拟题。但因为真题的数量有限,所以建议每一篇都非常仔细地去做,去分析。
作文——作文就是背,把王江涛书上的不同类型作文找出来背,背到能自己熟练输出,感觉成为你自己的东西,那就已经成功一大步了,然后再动笔尝试去写。
总之英语掌握这三个部分基本就能锁定高分了,完形填空和新题型都比较简单。更详细的经验我就不说了,毕竟也不算我的强项,可以多参考几个英语大神的学习方法,再总结出适合自己的。
(二)政治
我一战政治64,二战76,进步还是很显著的哈哈。
政治的话肖秀荣、腿姐、徐涛我都接触过,其实都挺不错的,但是我个人还是跟的肖秀荣为主。
我是7月份就开始复习政治了。7—8月用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把1000题刷了一遍,然后把错题巩固了一下。这个阶段可以看徐涛的课辅助理解,尤其是理科生。
到了9月份我就开始二刷1000题(因为知道要二刷,所以第一次做的时候答案我是写在纸上的)这次二刷后就把一些自己经常错的知识点写在了白纸上,空的时候拿出来过一遍,不需要背,有个印象就可以。
肖八出来后,其实各种模拟卷都会出来,我把市面上几乎能找到的模拟卷都买来刷选择题,然后还是把易错知识点写在白纸上。我记得有个公众号推出了刷题的小程序,挺便宜的,如果今年还有的话可以买来,空余的时候刷刷(就像考驾照科目一那种)当然,重点还是在肖八上,选择题吃透,然后把大题简单过一遍,了解一下主要考点。
12月肖四会出来,肖四的选择和大题一定要好好做好好背。今年很多人反映肖大大押题不够准,其实知识点都是涵盖了的,只是出的题目稍微没那么直白地能看出来。我不得不说选择题好多几乎都被押到了,所以我做的时候尤其顺手。
后期的话很多老师会出背诵手册,我买过徐涛的和腿姐的,相比之下,徐涛的背诵手册内容丰富一点,腿姐的简单一点,但是归类整理的。所以还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购买。
(三)专业课
参考书: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重要)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重要)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重要)
《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史》(新闻史比重一直不大,但都考过)
《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
《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
(如果时间真的不够的话,后三本书可以不看,我当时就没有看,然后用买的笔记背的)
补充阅读: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当然,除了这些书还要去关注传播学院导师们的论文,尤其是最新的,去了解他们最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因为这些很有可能会在考题上出现。华东师大近几年热点考察已经越来越多了。
经验:
我两门专业课考得还可以,不过今年华东师大的老师们给分也是挺仁慈的,不知道是不是也有受去年网传“压分”的影响。专业课的复习我觉得主要就是三个部分:基础知识,新闻实务,论述题。
(一)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主要就是传播学、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史。考察方式有很多,可能是名词解释,也可能是简答题,不管以什么方式出现其实都是贯穿始终的。
首先传播学和新闻学要先把参考书至少过一遍。最好是从已经考上的学长姐那里买一份笔记,因为从学长姐的笔记中可以了解自己所考院校的考察重点。我当时是买了一份学姐的笔记,然后自己在这份笔记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了一下。
传播学的框架还是很重要的,我有时候觉得传播学还是比较偏重理科思维的,因为对于一些逻辑习惯什么的考察比较重要。传播学的内容是新传考研的难点,但也是重中之重,不要拿到笔记就开始背,一定要先理解,如果觉得概念抽象,就尽可能地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辅助理解。毕竟生活中处处都有传播学的影子。《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其实有点乱,没有按照5W的框架来写,所以可能很多人第一次看完后会觉得思路不清晰。所以我在整理笔记的时候就按照5W的模式进行重新整理了。
其实新闻学的基础知识挺简单,内容也不多。我很相信“高维打低维”这句话,因为学无止境,新传的知识点如果只是拘泥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多注意一些案例积累,一些新传公众号都会有每月热点总结,翻翻看看有个印象,以便能够在写论述的时候有足够的案例。
中外新闻史华东师大一直考得不多,但是会考一点,所以不用花特别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如果时间紧张就直接买学长姐的笔记背就可以了。
基础知识的背诵七八月份最好能完成一轮的背诵。第一次背往往也是最难的,但是没关系,每天给自己规划好一个范围,然后交叉背。9月份开始后第二轮背书,这一次背书的速度会比第一次有所提升。不要太过于追求速度,一定要踏踏实实地背。到了后期就是将这些基础知识点不断重复。11月后可以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二)新闻实务
华东师大的新闻实务部分非常重要,占比也很高,所以不管是消息还是评论,都马虎不得。自己练习的时候如果觉得比较困难,可以跟着一些新传公众号开设的训练营进行练习,或者报个实务班。觅游的实务团队还是实打实的,一周一篇,交叉进行,然后由批阅团队批改。一篇两改,最后总结给范例。考场上的评论其实有点八股文的味道,有观点进行论证就可以。华东师大的评论还是比较偏红专正的。慢慢掌握了诀窍,就会觉得没那么难了。消息改写的难度会稍微小一点,练几篇不同类型的就差不多掌握了。
今年很突然地考到了采访策划,以前都没有出现过,可能难倒了一小部分人。但因为我本科有学过这个内容,所以对我来说也不算超纲。不过事实证明考场上什么题目都有可能出现,一定要多了解多准备,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考到的。
(三)论述题
华东师大近两年440都在尝试着改题型,以前一篇论述题的分值也就二三十分,今年出现了50分一题的论述。所以考研还是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的,指不定老师今年又有什么想法了呢。
论述练的是一种思维,就是看到不同的材料和题目要马上想到考点是什么,切入口在哪里。毕竟考场上时间紧迫,没有平时的练习临时去想是很浪费时间的。论述需要理论需要案例需要逻辑,甚至还需要文笔。
华东师大有个特点就是会重复考以前考过的知识点,所以对真题一定要了然于心,尽可能每道题目都去练过。差不多10月份左右,每天给自己定个计划,手写练习真题,一天两三道就可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交叉。
三.关于时间安排
我是从7月份开始准备的,因为之前一战有过基础。所以一般我还是建议尽早准备,至少在暑假开始前能够把参考书过一遍。
我给自己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精确到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到了后期睡前我都会打开觅游公众号发的“睡前一背”,听着知识点睡着。
建议大家在考前要进行模拟考。虽然模拟考挺费时间的,但是通过模拟考能发现很多明显的问题,尤其是一战考生,在排版、速度时间的掌控上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如果不提前进行模拟就上考场,出现这些问题就很可惜了。
四.一些问题
(一)要不要报班?
现在做新传考研机构的很多,当然出名的也就那么几个。如果一直关注一些公众号的话,会发现他们几乎把高分给揽了。但是报班≠一定考上,报班也不是抱大腿,在做决定之前,希望可以明白几个问题:首先,是否愿意花这么多钱去报班?现在的费用基本在7K到1W左右,而且并不意味着绝对能考上,这其中的风险要自己承担;其次,自己学习的能力是不是可以应付新传的知识点?如果本科专业就是新传的,那可能必要性就不大,如果是三跨的考生,之前对新传一窍不通,那可能还是有上课的必要。
(二)要不要租房备考?
这个主要是为二战考生解答的。
二战我选择在家备考,一开始挺犹豫的,因为我并不知道自己的自律程度有多少,自己学习的效率有多高,但是在家我不用操心一日三餐的问题,还省钱。所以就想着先试试看,实在不行再另做打算。如果你是二战考生,如果你没有绝对的自制力,我还是觉得在学校边上租房然后去图书馆学习可能会更好,但是如果你考虑到一些费用,毕竟大半年的租房、吃饭等等都需要花钱,那希望你能够战胜自己,蛰伏半年,做到充分自律。这是为自己而战,我觉得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五.最后
看到拟录取的那一瞬间,心情比想象中还要淡定。曾经以为这一刻我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慨,但其实并没有。这场考研的战线因为疫情足足往后拖了两个月。沉淀后仔细回想我这走过的考研之路,大概就是“孤单”、“自律”和“坚持”。
备考的时候空下来刷刷朋友圈和微博,读研的小伙伴有的享受着假期的快乐,有的骂骂咧咧肝着论文,工作的小伙伴也各有各的精彩。那一刻不羡慕是假的,我觉得自己就像身处世外,一切都与我无关。我每天眼睛睁开就学习,每天除了睡觉的时间其余都坐在桌子前。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我非常严格地按照自己定制的时间表执行我的作息,不知道你们是否体会过听到闹钟响起后的那种无力感,甚至有些万念俱灰。但真的也就是那一瞬间,接着就逼着自己起床然后有条不紊得学习。
考研,对于新一届的你们来说,才是一个开始。我从来没想过失败会怎样,我只知道,这将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通过自己努力可以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机会。所以,主动权在你们手上,这一个新的故事,完全可以由你们自己来写。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闻传媒写作范例(新闻稿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