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旧报纸上的港片海报,年代感十足纸媒盛行的上世纪,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风格海报配以个性文案,可以完美呈现出电影的格调,吸引观众入场。今日与大家一同欣赏这些旧报纸上的港片海报,熟悉的电影,熟悉的演员,出现在如今已经少见的报纸之上,更加重了年代的厚重感。港片黄金时代的开启者《英雄本色》,在1986年以午夜场形式登陆各大院线。报纸海报上打出宣传标语“豪情万里,气贯九霄”,不仅是对电影的诠释,也充分表露徐克和吴宇森的野心。由张国荣、张曼玉、梅艳芳等人出演的电影《缘分》,以漫画形式呈现出来,众人从一列长长的地铁中探出头,也暗示出电影将会在地下铁中上演好戏。当年由周星驰主演的《鹿鼎记》在票房上大获全胜,永盛公司继而推出《绝代双骄》之时,也不忘蹭一把《鹿鼎记》的热度——“继金庸第一奇书《鹿鼎记》再拍古龙第一奇书”暑期档上映的《审死官》,以影坛三大至尊周星驰、杜琪峰、梅艳芳破天荒携手合作为噱头宣传。《百变星君》是当年比较难得见到的彩色报纸海报,页面充斥着各种电影中的搞怪元素,看起来十分有趣。《喋血双雄》是吴宇森暴力美学之巅峰,海报上的文案可以让人一眼看出,周润发和李修贤之间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英雄好汉》上映之时,正赶上1987年的情人节,所以即便只是一部讲述江湖仇杀等内容的男人戏,也不忘推出情人节特制海报宣传,强行走一波“爱情故事”的噱头。梁朝伟、张学友、袁咏仪主演的电影《亚飞与亚基》,以寻人和通缉两个有趣点做宣传,吸引大家忍不住多看两眼。经典鬼片《倩女幽魂》三部曲,在泛黄的报纸上看到,更觉缥缈。奇葩电影《力王》,报纸上的宣传以真人与漫画相结合,文案十分劲爆。《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贺岁档上映,电影公司拍下一张众人拜年的大合照作为宣传,喜气洋洋。张国荣、林青霞主演的《白发魔女传》,不忘在报纸上N瑟地广而告之——“日日票房卖座冠军”!《A计划续集》简单明了的画面,以成龙的特技作为宣传就已经足够。哥哥和梅姐的经典之作《胭脂扣》,在香港上映之前,已经在金马奖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因此在刊登报纸之时,写出“香港电影之光”几个大字。《食神》贴出角色介绍,有笑点也有看点。《侠骨仁心》将梁朝伟和李嘉欣的美颜放大至报纸上,大家一看就明白,这是帅哥美女谈恋爱的故事。《赌圣》大字醒目,就是要告诉各位观众——周星驰的天下到来了!看着报纸上三位主角青春的脸,很难相信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的现实。如今回看这些港片旧报纸海报,都仿佛被时间镀上一层年代滤镜,真的惹人怀念,那个百花齐放的黄金年代!报纸有哪些特点?
报纸的特点:
1、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
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
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吸收报章的讯息;
4、因特网崛起,网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报章强。
扩展资料
现代报纸的直接起源是德国15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新闻纸(单张单条的新闻传单)。一般把1615年创刊的《法兰克福新闻》视为第一张“真正的”报纸,因为该报有固定名称,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张纸上印有数条而不是单条新闻(但是该报是单面印刷)。
“报纸”的英文一词(Newspaper)最早出现于1665年英国第一家报纸《牛津公报》上。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现最早的日报《新到新闻》,但是日报成为报纸的主角,是在18世纪以后。日报的普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业得以成熟,因为日报的连续出版,对信息的采集和发送、印刷技术、新闻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词条-报纸(汉语词语)
报纸版面设计特点现代报纸流行模块化版式,该版式崇尚简洁大气,标题醒目,图片“夺人”,紧紧抓住读者视线,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1.提倡纯净版面(1)减少栏数,栏距也由一字扩展为两字甚至三字。(2)原则上去除纹饰、题花等阻碍视线顺畅流动的修饰,使用纤细清秀的水线或“无形线条”。(3)加入组版第四元素——空白,让版面恢复自由呼吸。(4)简化标题制作。(5)适当地使用色彩,避免花哨。2.加大留白技巧的运用,营造视觉“透气”效果留白是现代报纸版面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在版面上留白除了能引起读者的视觉关注,还能营造“透气”的视觉效果。常见的留白有:报头区留白、封面留白、导读区留白、标题区留白、图片区留白、图形区留白、留白非白、提示式留白、内文区留白、栏(行)距留白等。版面组织上,十分注重版面策划报纸竞争,重中之重仍是采编之争,回归新闻,回归版面,拼独家,拼拳头栏目,更是拼策划。下面来分析研究一下现代版面策划趋势:1.创意破格化。现代报纸版面张扬的个性设计,令人过目难忘。以《北京青年报》为例,其“浓眉大眼”的视觉形象,在“三步五秒之内射杀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大胆独特的新闻视角给报界带来了不小震撼,也赢来了无数掌声和质疑,它至今仍是国内报纸学习借鉴的典范。2.图文一体化。文图并重,在版面中运用好图片,不仅美化版面,还可提高版面质量,让读者在视觉美感的享受中轻松地获得信息。3.新闻集群化。面对激烈的竞争,在新闻的“爆发点”上抢占先机,是报纸成败的关键。对于一些预料之中的重大新闻进行专题策划,缔造出了新闻集群。4.专题系列化。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南方都市报》都普遍从不同的切入点联系百姓生活,做好系列新闻。大事化小,小事放大,入情入理,深入浅出,使老百姓在品读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时轻松领会了两会精神,无形之中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权威性、互动性和亲和力。报纸版面设计技巧
一、头版设计指南
1.不要预先设计好,然后迫使报道适应版面。这会丧失和扭曲报道的新闻价值,并违背设计的首要目的——帮助读者分辨新闻的重要性。
2.把最重要的报道或要表现的内容放在版面的最上方。
3.不要在临近版面顶端栏线处安排好几个大号的多栏标题,要用照片或图表分开它们。
4.不要把标题并排排列,要使用照片、边框、图表,甚至空白把它们分开,特别是标题字号同样大小时。
5.如果可能,在每四分之一块的版面以及版面中央都至少安排一个醒目的多栏标题。
6.使用照片时要大方,如果一张两栏的照片效果很好,那么,多数情况下,放大到三栏效果会更好。裁剪照片要艺术化,不要浪费空间。
7.把大照片放在版面的最上部,但也不要怕在底部使用大照片。只要确保上面的照片比底下的大即可。
8.可以在底部使用多栏标题,甚至通栏标题。要确保底部通栏标题的字号不能大于版面上方的主标题。
9.不要怕因改变版式而改变报头的位置,但报头还是应当靠近版面最上部。
10.不要让边上照片中人物的眼光向版面外边看,这会破坏整体感。
11.尽可能水平排列文章,而不要垂直排列。努力把头版的报道控制在15-20英寸高,如果太长就转页,或把它们拆分成两篇。
12.相关的报道应安排在版面中的同一区域。
13.有些报道可以变化字号或栏宽,但不要太过分。
14.限制版面中一栏标题的数量。
15.使用各种字号的标题,以使版面形成对比。
16.不要让报道跑出来,宽过上面的标题
17.每个版的设计都应有变化。
18.时常不断地打破以上的原则,创造一些惊奇。
二、内页设计指南:
1.在左上角这个目光最先接触的区域使用醒目的标题或比较大的照片。
2.在版面中精心使用多栏标题与单栏标题的组合。
3.在内页中限制通栏标题的使用,如果使用通栏标题,邻近的版面就不要再使用。
4.不要将标题并列排放,也不要竖着排一列标题,特别是它们的字号完全相同时。
5.除非版面上有带大幅照片的广告,每个版都要尽可能使用一张或多张照片、漫画、图表、地图、或其他图形形式。
6.把照片放在版面的最上方。不要把照片放在广告的正上方,或紧临着广告。
7.无论何时,都要让标题的宽度覆盖住所有正文。
8.不要把报道的标题安排在广告的正上方,至少要用一两寸高的正文把报道的标题与广告隔开。
9.标题要使用不同的字号和宽度,以使版面形成对比。
10.避免杂乱感。不要使用太多的报道,留白要大方。
(摘自《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一书,〔美〕凯利.莱特尔等著,宋铁军等译)
蔡雯:国内报纸版面存在的问题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报纸这一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媒介为后来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提供了产品制作的模本,但新一代媒介的成长起来以后,又会对其耐以脱胎的模本发起挑战。这种挑战的严酷性在于,新媒介总是拥有比老媒介更全面的符号系统和更强大的传播功效:广播拥有听觉性符号,电视又加上视觉性符号,网络不但视听符号兼备,而且还有强大的链接功能和无限的信息容量。在这些强大劲对手的冲击之下,报纸唯有更加努力地发掘自身的潜力,才有可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因此说,报纸的革新是永无止境的。
革新的前提是对问题和缺陷的洞察与反思。在我们为当代报纸版面不断推陈出新而喝彩的同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和思考。我认为,目前我国报纸版面设计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改进的地方:
第一,编排思想的不稳定和版面形象的不确定。这主要表现在版面设计缺乏明确和稳定的风格定位,容易受市场因素的干扰,如一些机关报受晚报、都市报影响较大,脱离自己的性质和功能,盲目仿效一些在市场上比较走红的报纸的版面,结果导致内容与形式的不吻合,甚至于媚俗,有损严肃报纸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也有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近年来频繁改变自己的版式设计,报纸形象塑造没有明确的指向,版面的随意性说明报纸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
第二,报纸各部分的版面风格不协调。有些报纸近年来频频扩版,但各版组、各周刊以及各个版缺少统一的风格定位,任由各版主编自由编排,结果标题字体字号各搞一套,版头栏头缺乏统一设计包装,导致报纸各部分的作用相互削减,整个报纸无法确立统一的整体形象。曾有一家报纸的“人物周刊”仿效《南方周末》的某块版面,与该报的其他周刊以及新闻版风格迥然不同,这种落差实际上破坏了报纸的整体形象。
第三,版面设计盲目追求感观刺激,形成“泡沫版面”。“泡沫版面”的特点是版面元素的使用过度夸张,表现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不相称,比如大量使用不含多少新闻价值的巨幅照片,内容并非很重要的稿件却做出了比报名字号还大的标题,还有一些专版大量使用非新闻照片装饰版面,照片的内容与报道内容毫不相关,有时还会引起麻烦……这些做法实际上造成了版面资源的浪费,让读者感到故弄悬虚。
第四,版面设计无章法、无秩序。虽然我们主张版面设计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但这不等于可以在版面设计上随心所欲,朝令夕改,让读者无所适从。版面创新成功与否,不能以编辑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只能以读者的体验与评价为准。当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版面设计中实际存在许多妨碍快速并有效阅读的因素:
——标题位置无章法,随意切断稿件下文的排列,造成阅读不便,浪费读者的时间。
——字体字号运用无章法,与新闻稿件的报道价值不相称,读者不易领会编辑的报道思想。
——稿件排列无章法,不恰当的破栏使版面杂乱,既不美观也不方便阅读。
——照片、图表的规格与排列无章法,扰乱整个版面的格局,甚至切断文章的排列,有些照片位置的不当还会造成读者的误解。
——网纹使用无章法,如对照片说明、对稿件正文滥用网纹铺底,很伤读者的眼力,实际是为形式而损伤内容。
——色彩运用无章法,主要表现为滥用色彩,标题、栏题、报头、照片、图表甚至正文都五颜六色,版面上没有重心也没有主色调,看上去很热闹,但实际妨碍了内容和思想的表达。滥用色彩还会导致各部分相互冲突,造成不谐调的版面效果,这显然不利于报纸品格和风格的塑造。
——线条、花边运用无章法,对花边在什么情况下用,直线在什么情况下用,并无成熟的考虑,直线的粗细也随心所欲。结果线条花边作为版面语言的功能不能得到恰当的发挥。
——广告编排无章法,在版面上的位置、大小、形态没有规定和限制,一些报纸在新闻版的任意位置都放置广告,甚至用新闻包围广告,或出现与报道内容相冲突的广告,既有损报格,也是对读者利益的侵害。
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展示所有这些问题的案例,只作简略的归纳,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警觉,从而进一步改进我国报纸版面。
现代报纸流行模块化版式,该版式崇尚简洁大气,标题醒目,图片“夺人”,紧紧抓住读者视线,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1.提倡纯净版面
(1)减少栏数,栏距也由一字扩展为两字甚至三字。
(2)原则上去除纹饰、题花等阻碍视线顺畅流动的修饰,使用纤细清秀的水线或“无形线条”。
(3)加入组版第四元素——空白,让版面恢复自由呼吸。
(4)简化标题制作。
(5)适当地使用色彩,避免花哨。
2.加大留白技巧的运用,营造视觉“透气”效果
留白是现代报纸版面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在版面上留白除了能引起读者的视觉关注,还能营造“透气”的视觉效果。常见的留白有:报头区留白、封面留白、导读区留白、标题区留白、图片区留白、图形区留白、留白非白、提示式留白、内文区留白、栏(行)距留白等。
版面组织上,十分注重版面策划
报纸竞争,重中之重仍是采编之争,回归新闻,回归版面,拼独家,拼拳头栏目,更是拼策划。下面来分析研究一下现代版面策划趋势:
1.创意破格化。现代报纸版面张扬的个性设计,令人过目难忘。以《北京青年报》为例,其“浓眉大眼”的视觉形象,在“三步五秒之内射杀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大胆独特的新闻视角给报界带来了不小震撼,也赢来了无数掌声和质疑,它至今仍是国内报纸学习借鉴的典范。
2.图文一体化。文图并重,在版面中运用好图片,不仅美化版面,还可提高版面质量,让读者在视觉美感的享受中轻松地获得信息。
3.新闻集群化。面对激烈的竞争,在新闻的“爆发点”上抢占先机,是报纸成败的关键。对于一些预料之中的重大新闻进行专题策划,缔造出了新闻集群。
4.专题系列化。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南方都市报》都普遍从不同的切入点联系百姓生活,做好系列新闻。大事化小,小事放大,入情入理,深入浅出,使老百姓在品读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时轻松领会了两会精神,无形之中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权威性、互动性和亲和力。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优秀报纸版面设计作品(报纸的版面怎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