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博的出现,面对微博微博语境下的层出不穷、瞬息万变的“新媒体事件”,不同的学者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以“郭美美事件”和“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何镇飚教授认为前者属于“新媒体事件”,后者属于“新媒体中的事件”,认为是否判断为“新媒体事件”,要看事件发生的信息源是否来自于新媒体,也要看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的时间是否紧随其后。武汉大学信管院和计算机院的沈阳教授则认为,有些事情是在新媒体中发酵、传播、扩散、衰弱、沉淀后激活,这类似乎可以定义为“新媒体中的事件”,例如郭美美事件;而有些事情仅仅是通过新媒体来传播、扩散之类的,和传统媒体交相辉映,这类似乎可以称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织性事件”,例如“温州动车追尾事件”。这两位学者不同的说法,让我困惑不已。郭美美在微博上炫富和网友“羊圈圈羊”发出动车求助信息,都是以微博作为信息源,也都先后有主流媒体跟进报道。仅仅根据信息源和主流媒体跟进的时差多少来断定是否为“新媒体事件”,我觉得看不出两者的明显区别。另外,在传统媒体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媒介大环境下,新旧媒体互相交织、相映成趣的事件。是不是因为有了传统媒体的介入,就不能算做“新媒体”事件?香港学者李立峰则以香港“巴士阿叔”的Youtube短片事件,探讨了香港报章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他指出,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新媒体事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新媒体事件”往往在新媒体上流传的信息和影像所引发,但是主流传媒的反应、其接入的程度、时间和方式都会对新媒体事件的形成及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发现香港大众传媒在受到“新媒体事件”的冲击后,很快做出了“范式修正”,结果导致了“新媒体事件”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被常规化、工具化,最终又被纳入到权力关系的旧有体系之内,并没有对传统媒体的权力架构形成强有力的改变。在香港的“巴士阿叔”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台节目、报章、电视台以及国际媒体所生产的内容,形成了一种“媒体循环”(media loops),当媒体互相引用对方的内容时,产生的便是这种滚雪球的效应,推动着事件的发展和膨胀,层出不穷的新版本则成为主流传媒继续关注事件的重要依据和报道的内容。
3月25日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文化发挥“硬威力”,社交功能仍是新媒体产品的核心功能。
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更加迅速,网络文化不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网络文化在经济、外交、社会发展等多领域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头戏。用户是网络世界的核心,因此社交功能在新媒体产品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社交功能方面进行创新是新媒体产品研发的关键点。2017亚洲消费电子展(CESAsia)于6月7日至9日在上海举行。这是一年一度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CES在亚洲的“小兄弟”。会议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表示,是中国旺盛的需求吸引了主办方。
新媒体传播的内容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内容:
1.新闻报道:新媒体传播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来传播新闻和事件。新闻报道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娱乐等领域的动态。
2.社交网络:社交媒体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它允许用户在数字环境中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分享信息、交流互动等。
3.娱乐内容:娱乐内容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剧、游戏、体育等,这些娱乐内容的传播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4.教育资源:新媒体传播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在线课程、网络论坛、电子书籍等,这些教育资源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丰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
5.广告与营销:新媒体传播成为品牌广告和营销的重要手段,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企业可以使用互动广告、专题营销等多种形式来宣传其品牌和产品。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近期新媒体事件(新媒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