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搭建自己的新媒体矩阵,是需要借助一些专业工具来辅助的,新榜拥有对想要搭建抖音、快手、小红书、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微博为新媒体矩阵的企业,推出了内容资产管理工具:矩阵通,可以统一管理旗下的账号,可实现跨平台的账号数据一键管理。
01账号统一管理
矩阵通整合了主流的新媒体平台,包括抖音、快手、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小红书等,汇集矩阵资源,将管理工作在线化,让运营增删查改账号操作更加简单,相比人工统计,失误率要降低不少。
迁移账号也无需担心耗时过多,系统提供批量导入功能,可一次性添加上千量级的账号,省心省力。
02数据及时监控
矩阵通推出的运营数据大盘,可由系统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智能分析运营数据,为企业总结营销效果、预测营销趋势提供参考。
通过“仪表盘”整合的数据,运营可快速汇总内容矩阵的传播影响力,了解作品发布趋势,还可分平台、分团队查看作品数据、直播数据,方便运营从多种视角分析数据。
此外,矩阵通还提供众多运营工具,可洞察行业热点,了解竞品动态,完成人员考核,百度搜索新榜矩阵通可体验
第一步:梳理阶段
第一步需要梳理学校新媒媒体体的的发发展展阶阶段段。公众号矩阵并非一开始就得搭建,不同阶段的重心不同。
例如偏品牌牌宣宣传传的的新新媒媒体,在启动期搭建外矩阵主要以尝试为主主;;
微信内的矩阵搭建则需要先建立一个账号,找到核心发力点。
以“@美丽说”为例,矩阵搭建始于 2012年,外矩阵包括微博和 QQ空间等,2012年年末“@美丽说”才开通微信订阅号。到增长期,微信内矩阵根据功能或人群初步分化形成。至成熟期,微信内矩阵进一步进行细分。如“@美丽说”在 2015年入
驻微信钱包的九宫格。
.第二步:细分人群及需求
企业确定要搭建微信内矩阵后,需要对目标用户进行人群细分。首先是同类群体的细分。有些企业运营的对象是某一类人群,例如读书类账号“@有书”,用户主要是爱读书的人群,其中女性偏多,年龄范围在 20-50岁。在增长期,“@有书”的用户数增加后,又分化出了对亲子阅读更感兴趣的妈妈妈群群体体、、对对学习口语的需求更强烈的职场类人群。于是“@有书”搭建了微信内矩阵阵账账号号((如如图图 1-1所示)。
账号名称
细分人群群
细分需求
有书
20-50岁
读书
有书国学
30-50岁
对国学感兴趣
有书亲子共读
25-35岁
0-6岁的亲子共读需求
有书夜夜听听
35-45岁
需要情感慰藉
有书口语
25-40岁
对英语学习有需需求求
图 1-1“有书”微信内矩阵账号
其次是不同群体的细分。有些企业运营的人群不是同一类,需要细分出矩阵实现分类运营。
比如“@@学霸君”和“@千聊”都运营了三类人群(“@@学霸君”的运营对象是学生+老师+家长,“@千聊”的运营对象是听课者+讲师+分发机构),需需要要单单独独建建三三个账号。
第三步::风格建设
“风格建设”指指的是企业的“基因”,例如,“@美丽说”的基因是时尚,那么所有的人格化建设都会围绕时尚这个调性;而“@学霸君”的基因是学习,则“@学霸君”的人物身份一定和学习相关。
4.第四步:建团队
创始人柳传志曾说过,做企业最重要的三件事——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搭建微信公众号矩阵运营团队可参考两种人员配置方式:按业务模块配置和按职能情况配置。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时刻变革的时代里,个人和企业到底如何玩转自媒体营销呢?
什么是新媒体呢?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这是比较学术的说法;更为直接的说法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我们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平台发声。
我们可以查看一下手机用电情况,也就是APP的耗电百分比,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耗电量最高的一定是微信。
对于我而言,过去七天的用电量情况,微信排名第一,占比66%,你再看看其他APP的占比,确实微信明显高于其他很多。
66%的耗电量就说明,我在用手机的过程中,66%的时间都在看微信,工作、生活、学习、沟通,无时无刻都在用微信。剩下30%可能刷微博、今日头条、简书、印象笔记等等,最后剩下的4%可能就是打电话或者做其他事情。
通过这个数据,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在微信上,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也在微信上。这些成熟的APP确确实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一切信息的传播方式。
做营销、做传播、其实就在抓取用户的注意力,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我们的传播点就在那里。
2、为什么说新媒体和自媒体在不断变革吗?
(1)过去企业的营销主要是通过大媒体传播的,纸媒体、门户网站等等。现在的企业更多是利用自媒体,运营企业的自媒体或者寻找自媒体人做广告,逐步放弃了传统媒体。
因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完全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绝情的抛弃了电视、广播、杂志等等传统媒体。
(2)过去很多企业和个人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微信公众号上,因为过去微信公众号确实处于红利期,但是现在兴起的资讯类自媒体也很有前景,例如头条号、一点号、新浪看点、网易号、企鹅媒体号、百家号、UC订阅号等等,它们以独特的推荐机制,带来了不错的流量。
3、建立自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红利疲惫,获取流量的成本在迅速增加,如今大量的自媒体平台同时出现,如果我们只关注公众号,容易画地为牢、故步自封。
除此之外现在兴起的资讯类自媒体平台,还有秒拍、美拍、AB站等视频类;映客、花椒、一直播等直播类,这些新媒体平台的流量都很不错,我们就需要建立自媒体矩阵来打造品牌。
建立好矩阵以后,就要了解各平台的不同点
定制运营
不同的自媒体平台拥有不同的用户属性和内容属性,我们需要把合适的内容发布到合适的平台,唯一不变的目的就是打造品牌。
数据整合
要整合统计全网的数据,公众号阅读量并不能代表内容的好坏。有些文章并不一定适合在公众号里传播,但是只要达到营销的效果就足矣。
4、
微博到底要不要放弃?
答案:千万不能放弃
微博是目前受众最多的聚合媒体平台,很多企业和个人忽视了微博的威力,虽然2013/2014年开始微博在走下坡路,但是微博近两年走进了很好的上升通道。微信+微博,是自媒体人和企业不可或缺的平台。
10月12日,QuestMobile在发布2016年9月秋季报告。报告显示,9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8.17亿,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位居第1,微信活跃用户增幅为32.8%,人均月使用次数569.5次。
对比其在6月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增加了0.7亿,微信日活跃用户增至0.5亿。微博排名进步最大,活跃用户增幅最高,达到了79%。
(9月数据)
(6月数据)
微博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基于兴趣的传播,一个是基于热点的聚合。不管是造热点还是借热点,都是希望借助某一个平台把信息传播给用户。
基于兴趣的传播,就是在微博上关注一个人,不是因为这个人是自己的朋友、家人,更多的是因为喜欢这个人在微博上持续生产的内容。所以如何利用用户兴趣获得关注,获取粉丝,是企业和个人可以考虑的一个方面。
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微信公众号上,而微博、今日头条、美拍、映客相较于公众号的开放度更大,尤其是头条号和一点号,它们不需要去积累粉丝,依靠大数据来推断内容的好坏,依靠内容推荐给相应的用户,力量很高,增加曝光。
所以我劝你不要“吊死”在微信公众号一棵树上。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媒体矩阵建设运营方案(新媒体如何形成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