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进入者进入壁垒。
2、替代品的威胁。
3、买方得讨价还价能力。
4、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5、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6、波特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五力模型包括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分析方法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在一个行业中,有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地位和综合实力引起行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而决定了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谁是行业利润最大化的最终赢家。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如果潜在竞争者带着新的生产能力进入市场,就必须分享市场份额和资源,从而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这种威胁的大小取决于市场进入壁垒、市场潜力和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
(2)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取决于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行业的增长率、固定费用和仓储费用的水平、产品特性和用户转化费用、退出壁垒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
(3)替代品的威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的转换成本越低,替代品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越大。
(4)买方的议价能力。当买方具有以下特征时,它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购买供应商的大部分产品或服务;有独立生产该产品的潜力;有许多可供选择的供应商;转向其他供应商的成本很低。
(5)当供应商具有以下特征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将处于有利地位:供应商的行业由少数企业控制,但有许多买方;没有替代品;供应商可以进行深加工,与买家竞争;买方只购买供应商产品的一小部分。
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与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扩展资料:
该模型更多是一种理论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实际操作的战略工具。该模型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
1、制定战略者需要了解整个行业的信息,显然现实中是难于做到的。
2、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存在多种合作关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3、行业的规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占有更大的资源和市场。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往往不是通过吃掉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做大行业的蛋糕来获取更大的资源和市场。同时,市场可以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创新来增大容量。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隶属于外部环境分析方法中的微观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的“五力“分析法是对一个产业盈利能力和吸引力的静态断面扫描,说明的是该产业中的企业平均具有的盈利空间,所以这是一个产业形势的衡量指标,而非企业能力的衡量指标。通常,这种分析法也可用于创业能力分析,以揭示本企业在本产业或行业中具有何种盈利空间。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波特五力是哪五力(波特五力模型包含哪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