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感染防控传播模型(没那么容易就感染hpv)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导读】在新冠疫情的暴发期,无症状感染者并非防控重点人群,中国并未公布相关数据,直至3月31日,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在《防控工作答问》中披露,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此后,中国开始每天披露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

无症状感染者状况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4月10日消息,截至4月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116例(其中重症病例144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1176人,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097例(境外输入349例)。

4月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通知(简称《管理规范》),明确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要求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和发现,规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有针对性加大筛查力度等15条管理规范。

管理规范明确无症状感染者规定

《管理规范》明确,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一是经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并重申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着传播风险。

《管理规范》要求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发现、报告和管理。有针对性加大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扩大至已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医学观察14天,满14天且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仍为阳性且无临床症状者需继续集中医学观察。

《管理规范》还提出强化信息公开,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天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各省(区、市)公布本行政区域的情况,本土传播和境外输入情况分别统计报告。

专家解析

在4月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宁波疾控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从群体水平看,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病例占总发病人数的构成比只有4.4%,但这只是宁波的局部研究。

还有部分专家认为,如果将整个疫情中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统计在内,这个比例会更高。

4月8日,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与上海市外办联合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视频连线会,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会上表示,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在36%~38%。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邬堂春团队发表了对武汉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研究,在25

961例实验室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数据基础上,通过建模分析估计武汉市至少59%的感染病例是未被发现的,其中可能包括无症状和症状轻微的病例。研究者表示,该数据是基于最保守的模型预测的,并未进行实际的流行病学调查。(medRxiv.

3月6日在线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姜庆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像武汉这么大范围的感染,不能过度信任模型,一定要通过实际调查来回答隐性感染人数的问题。

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但不会导致疫情暴发

国家卫健委在《防控工作答问》中表示,根据国家和部分省份开展的密切接触者监测数据,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

吴尊友在日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史的,或去过正在发生疫情的流行区。对于已发生流行但确诊病例已清零2周以上的地区,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出现无症状感染者。他介绍,现在的措施应该说能够及时发现、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不会造成社会层面的扩散。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无症状感染一般不会引起大暴发。他援引宁波疾控中心最近研究,平均每个确诊患者可传播3人,平均每个无症状感染者可传播不到1人,无症状感染者传染力相当于确诊病例的1/3。他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往往不是完全无症状,而是症状轻微,没有引起重视。在疫情尚存的情况下,要重视个人身体状况,注意观察不适症状,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在4月8日的一场视频连线会议上,张文宏表示,“所有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有症状的患者同时存在的。未来2-4周,如果我国没有出现确诊病例显著增多,无症状感染者这些事情,大家就可以不要再考虑了。”对于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慢性携带者,他表示,“目前无证据证明这是慢性的病毒感染。”

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

《防控工作答问》指出,由于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始终无症状,实际防控工作中无法将发现和隔离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主导措施。因此仍将继续着重于及时发现隔离确诊患者,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我国经验表明,做好确诊病例的及时发现和隔离,并适度采取减少人际接触等措施,可以基本阻断疫情传播。

在个人防护方面,《防控工作答问》强调公众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强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讲究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分餐制、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和科学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刘正印、李太生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第一批、第二批队长,他们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疫情过程中,无症状感染者是意料之中的,并不是始料未及的情况。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有三个结局:一是进展为普通新冠肺炎患者,二是通过自身免疫力自愈好了——这两种情况可能性非常大,第三个则不能完全排除有可能变成慢性病(慢性带毒)。

李太生提醒,“经历数月的疫情防控,虽然大家有些疲惫,但是不能松懈,这个时候务必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护,尤其是手卫生、戴口罩。”

刘正印表示,“只要加强防范,比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等,减少密切接触的机会,减少群体性聚集活动,还是完全可以控制住新冠疫情的。

可见,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目前还不能懈怠,不能摘除口罩,遇到情况要及时治疗,及时上报,更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没那么容易就感染hpv

没那么容易就感染hpv,hpv大部分人都应该有不少的了解,HPV病毒是属于一种高危的常见病毒,这种病毒可能会引起宫颈癌症的,以下没那么容易就感染hpv。

没那么容易就感染hpv1

一般情况下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不容易感染的,如果没有不洁性生活,那就不会轻易感染hpv,这个不需要过于担心,正常生活就可以了。但如果配偶有过不洁性生活,那就很容易感染hpv,感染后对身体的危害很大,需要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一般通过治疗就可以控制疾病,如果检查都正常,那就说明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

有哪些人是比较容易感染HPV的?

第一类人:身体免疫力差的人

HPV这种病毒的生存能力极强,如果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差,这种病毒就不容易被杀死,因此容易感染的患者当中有一类就是属于身体免疫力和身体素质非常差的女性。

众所周知,在结婚之后女性都会有性生活,而性生活则非常容易导致病毒和细菌感染到女性的体内,有些女性由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好,所以进入身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已经被身体免疫力直接杀死,不会体现出任何的异常现象,而有的女性的身体素质则非常的差,因此当病毒和细菌进入人的身体内之后,不能够被身体免疫力杀死,反而不断的繁殖,导致最终出现了严重的疾病。

第二类人:性伴过多的人

第二种非常容易感染HPV的情况,就是平时性生活非常的多,性交相对频繁,而且性伴比较杂。有性生活的人不在少数,随着现在人们思想的不断更新,有很多人甚至经常性的会出现一夜的这种情况,在没有了解清楚性伴的情况下,两人就直接发生性关系,性交过程当中就可能会导致病毒和细菌感染。

部分男性本来就出现了包皮过长或者是其他生殖类的疾病,将HPV病毒携带到女性的身体内,并且导致女性感染上HPV病毒。另外部分女性非常喜欢自,也会导致HPV病毒的产生。

一般来说在没有性生活之前,HPV病毒很难感染到人的身体内,女性有处膜来保护自己的阴道健康和安全,而等到处膜破损之后,HPV病毒则更加容易感染,如果自己周边已经有患有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建议和这些患者隔离开私人物品,否则自己也有可能会导致病毒和细菌感染,这也是一种容易感染的情况,是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没那么容易就感染hpv2

HPV真的那么可怕吗?那么容易感染吗?

HPV是靠性生活而进行传播的。性生活比较频繁的人,和短期内跟多个人有过性生活的人,就很容易有感染的几率了。引起宫颈癌的病毒呢,主要是HPV的16型和18型病毒,有84、5%的宫颈癌患病都与他们两个病毒相关。通常早期的时候没有任何症状,这就是为什么要定期进行妇科检的原因哦。

大概多大年龄,会开始感染HPV病毒呢?

有着定期性生活的女性们,一生中都至少会感染一种型号的HPV概率,高达80%-90%。在我们中国的女性中,有风险感染上HPV的`第一个高峰年龄是在15到24岁,而第二个感染的高峰年龄,则是在40到44岁。

如果你在之前已经接种过了二价和四价的疫苗还可以接种九价的吗?答案是,当然可以接种的咯。

已经接种完的二价、四价疫苗,并不会干扰到接种九价疫苗的效果。但我建议大家,若是之前有接种其他的疫苗的话,最好还是等12个月之后,再接种HPV九价疫苗哦。

如果你还在二价或四价疫苗的接种程序中,建议先不要更换疫苗,安全把原来的接种完,再考虑九价疫苗。

如果真的爱她,就带她去打HPV疫苗吧!

毕竟,给她什么,都不如给她健康。

别告诉我,你还不知道HPV疫苗是什么……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已于4月28号有条件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的九价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也就是九价HPV疫苗上市。

此前,二价HPV疫苗首先在我国获批上市,而此次九价疫苗已经有条件批准上市,我国的宫颈癌疫苗正式接轨国际。

二价、四价到九价,数字的不同分别意味着什么?从疫苗更新到消灭疾病,中国女性对宫颈癌的战役,如何制胜?男性需要接种吗?

宫颈癌,公认的“红颜杀手”

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居中国女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有“红颜杀手”的称号。2015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为9、89万例,死亡人数约为3万例,相当于每天有83名女性因宫颈癌去世。

什么是HPV

HPV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简称。HPV可分为两类:致癌型(高危型)和非致癌型(低危型),HPV能增加尖锐湿疣、口腔癌和宫颈癌等的风险。

HPV16具有最高的致癌性,大概55%~60%的宫颈癌病因与其有关。

HPV18的致癌性居第二位,与10%~15%的宫颈癌相关。

不过,感染HPV不代表一定会得宫颈癌,只有一小部分感染高危型HPV的女性会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但是如果持续HPV感染1~2年以上,无论什么年龄,都意味着后续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宫颈癌的风险明显增高。

HPV如何传染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如果嘴或者是生殖器碰到感染者的感染部位,那么很有可能也会受到感染。性伴多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安全套并不能完全预防HPV传染,因为它不能覆盖所有的生殖器部位。但是常规的日常用品接触并不会传染,例如使用坐便器等。

HPV疫苗,送给全体女人的礼物

如果说宫颈癌是女人健康的“杀手”,那么HPV疫苗,就是医学界送给女人们的一份“健康大礼”。

目前,接种HPV疫苗是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手段,欧美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均将HPV疫苗作为宫颈癌综合防控的有效手段。

什么年龄段注射HPV疫苗比较好

HPV大多通过性行为感染,所以HPV疫苗最好是在性生活发生前接种。但是HPV疫苗的注射标准并不是有无性生活,而是有无感染HPV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13岁女孩最适宜进行宫颈癌疫苗接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推荐范围更宽泛,9~26岁均可接种。

目前获准进入中国的疫苗中:

二价疫苗的推荐接种年龄为9~25岁;

四价疫苗的推荐接种年龄是20~45岁;

此次批准上市九价HPV疫苗适用于16到26岁的女性。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主任张瑜说,虽然女性最佳接种时间是首次性行为前,但有过性行为、没被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女性,仍可以接种。

青少年男性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接种宫颈癌疫苗,预防肛门癌、茎癌。

“二价”“四价”“九价”分别指什么

这些疫苗不存在效果的差别,主要在覆盖型别上有所区别。

“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18,在所有导致宫颈癌的HPV病毒中,它们占70%左右。

“四价”疫苗除了覆盖HPV16、18外,对HPV6、11也可覆盖,HPV6、11主要可以引起湿疣。

“九价”疫苗能覆盖HPV九种病毒(HPV6、11、16、18、31、33、45、52、58),能预防90%的导致宫颈癌的HPV病毒。

根据美国最新研究,“二价”疫苗不仅对HPV16、18有效,也会降低其他相关几型HPV病毒的感染几率。

九价HPV疫苗使用的禁忌是什么

对此次批准上市九价HPV疫苗或四价HPV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

注射此次批准上市九价HPV疫苗或四价HPV疫苗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

孕期、经期能否注射疫苗

怀孕期间不建议注射HPV疫苗。虽然现在没有明确出现孕期注射HPV引起胎儿畸形案例,但从人类保护的角度来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孕期不能注射疫苗。

因月经期间注射HPV疫苗可能会出现注射反应,女性最好选择在非月经期注射HPV疫苗。

疫苗的副作用

和注射其他一般疫苗一样,注射HPV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反应,如接种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或全身的不适等。偶有可能出现短暂的昏厥,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国外规定在接种完疫苗后,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医院。

接种疫苗应注射几次

从HPV16、18型疫苗的研制及设计来说,注射3次效果最好,注射时间分别是0个月、1个月后及6个月后。

具体打几针,应遵循医嘱操作。

应该去哪里接种疫苗

目前,二价和四价疫苗已经在全国流通使用。如果需要接种,可以咨询当地医疗卫生部门了解。

疫苗管用多少年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2007年HPV疫苗上市,2012年的结果显示,接种后5年的保护能力是没有问题。

北欧的研究显示,接种后10年的保护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数学家建立过一个数学模型,显示接种后50年保护能力也没有问题。因此,可以这么说,接种后保护能力维持10年是一个结论,而50年是一个推论,正确与否,需要时间检验。

没那么容易就感染hpv3

任何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都可能感染HPV,但是以下几种情况,更容易感染!

1、初次性生活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感染HPV

有学者对2000-2011年发表的120篇文献进行了分析。

初次性生活的年龄如果以>21岁为参考基准的话,随着年龄的减小,HPV感染的风险逐渐增加。

在欠发达地区,初次性生活

1.艾滋病的预防常识有哪些

什么是艾滋病(AIDS)?答:艾滋病是AIDS的音译,AIDS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全称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

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三个明确定义:(1)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亦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吸毒、围产期等途径传染。

(2)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3)综合征: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艾滋病。艾滋病是哪年发现的?艾滋病是1981年发现,1982年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引起“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毒在1983年被发现。现在广泛使用的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199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统一命名的专用名词。

什么是HIV? HIV是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缩写。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面是HIV的照片(左)和模型(右)。妇女如何作好自我保护?①主动认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了解预防方法。

②洁身自好,与唯一的固定性伴有性关系。③劝说自己的配偶或性伴了解认识艾滋病,以保护他们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保护他们就是保护自己。

④清楚了解性伴的生活背景和习惯,如有怀疑,应拒绝与他发生性接触或坚持使用避孕套。⑤决不与人共用注射器和针头。

HIV传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①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②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③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实验证明,HIV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乳汁等都带有HIV。

因此可知,HIV是经性接触、血液、母婴(围产期)、母乳喂养途径传播的。 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什么?在艾滋病流行的早期,首先发现大多数的HIV感染是同性恋者。

但是,随着艾滋病流行的进展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不断深入,发现由于异性人群规模大,HIV在异性人群中传播已经成为当今的主要传播方式,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70%。妇女感染HIV与男性有什么差别?女性同性恋常与艾滋病无关,因为女同性恋的***多为1:1,而且相互间很少体液交换。

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HIV,一般认为,经性接触途径,男性传给女性的机率是女性传给男性机率的2—4倍。社交场合的接触会传播艾滋病吗? HIV偶尔也存在于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中,但是一般情况下存在的数量很少,不足以导致HIV的传播。

所以,在社交场合偶尔接触,诸如握手、公用设备或卫生间、一起进餐、打喷嚏、拥抱和礼节性接吻,一般不会传染HIV。蚊子会传播艾滋病吗?据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既不发育也不繁殖,所以不可能通过生物性的方式进行传播。

而机械的传播方式,在蚊子身上也不可行。这是因为,蚊子在吸血前,先由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其润滑剂以便吸血),然后由食管吸入血液,而血液的吸入是单向的,吸入后不会再吐出。

另外,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因其仅有0.00004毫升,要反复叮咬2800次后,才能引起HIV感染。而且,即使蚊子吸入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艾滋病病毒在2~3天内即可被蚊子消化、破坏而完全消失。

根据蚊子的生理特点,蚊子一旦吸饱血后,要待完全消化后才会再叮人吸血。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蚊子或是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因此可不必担心蚊子传播乙型肝炎和艾滋病。唾液能否传播艾滋病?唾液中的确可查到艾滋病病毒,但其中的病毒量是很少的。

艾滋病病毒要达到一定量都能引起传播。有人推算过,如果要使唾液中的病毒达到致感染量,恐怕要一次吞下20毫升以上感染者的唾液。

另外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的唾液中有一种“分泌性白细胞抑制蛋白酶”的蛋白质,这种蛋白在试管中可以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所以一般性接吻、共同进餐、咳嗽或打喷嚏都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目前的报道中也无经唾液感染的病例报告。

但是热烈地深吻并伴有感染者口腔牙龈出血或发生溃疡;***中,感染者的***排放到健康人的口腔中时,就有可能发生艾滋病毒通过口腔粘膜而进入血液的传播。哪些是艾滋病的高危因素?同性恋;多个***;无保护的插入性***;同时患有性传播疾病;静脉注射吸毒;输血传播。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累计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4990万人,其中成人4510万,成人中有妇女21。

2.爱滋病怎样预防

对个人预防来说,除掌握有关艾滋病知识外,尚须做到:(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焚烧。

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脸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应禁止HIV抗体阳性者献血及提供其它体液。

应告诉患艾滋病的妇女,不要口对口给婴儿喂食;月经期应特别处理好经血,不得使之污染他物;性生活时要采用避孕套,以防感染他人。同时,尽量说服病人不要怀孕,因为怀孕期可以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后代。

病人的***、配偶要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对抗体阳性者家庭的其它成员,在有条件的地区也要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查。总之,艾滋病虽是不治之症,但可以预防。

最要紧的是要遵守zf法令,遵守性道德,特别要注意非法黑血站——再贫穷也不能去卖血,再紧急也不能输用可能污染HIV的血,以免感染艾滋病病毒。若有艾滋病感染可疑时,你可以到各地医学科研机构,大医院,省、市级防疫机构接受检查;一次抽血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没有传染上艾滋病,应定期检查。

3.艾滋病预防知识问答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4.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知识

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知识被英盛观察分为四点: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脸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5.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有哪些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竭而死。

艾滋病在某些地区已进入飞速增长期,如印度、泰国,如不加以防范,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和乙肝一样普遍,我国很多省市已经发现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带毒者,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AIDS)主要通过血液、***、***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已证实的传染途径有三种:

1、性传播:通过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面)刀及牙刷等传播。

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播。

艾滋病(AIDS)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虽然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其主要预防措施为: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面)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感染防控传播模型(没那么容易就感染hpv)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