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对版式设计的认识和感受(对版式设计课程的心得及体会)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波普运动

波普设计运动是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潮,它产生的背景与战后日益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青少年消费市场、反叛立场,特别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反感有密切关系。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英国的波普运动是为了其改变设计落后的地位,而又避开现代主义阶段的一条捷径,它的思想根源还是从美国大众文化中来的。设计家为了适应这种心理需求而设计与当时主流的国际主义风格、理性主义、减少主义设计特征背道而驰的新产品。主要在产品、服装、平面三个方面开始突破,以服装最突出。20世纪60年代中期,家具设计也出现了波普风格,代表有穆多什和特伦斯•科兰的“哈比塔特”。波普运动追求新颖、古怪、新奇的宗旨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60年代中期以来波普运动寻求新奇的设计动机已力不从心,开始在历史风格中找寻借鉴(主要是维多利亚风格和工艺美术风格)。一个以反传统为核心的运动成了历史的大杂烩。这场运动只在形式主义中进行探索,并没有更加深层的意识形态依据。所以本身形式的不断改变使它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设计运动。

※设计伦理观念

由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提出。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眼前的功能、形式目的服务的,设计更主要的意义在于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因此设计的考虑也必须包括对于社会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内容。从当代设计伦理观看,还要考虑第三世界人民、以及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等目的。这种理论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

※国际主义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米斯的西格莱姆大厦,庞蒂的佩莱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现代主义被称为国际风格的开端是约翰逊认为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的风格会成为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而称这种理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马克斯•比尔)、乌尔姆-布劳恩体系的产品设计(兰姆斯)都是其影响下的产物。根源上看美国的国际主义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同源的,是包豪斯领导人来到美国后结合美国事迹发展出的新的现代主义。但意识形态上看二者却有很大差异。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色彩,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运动,是将设计为上层权贵服务扭转为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手段,这种探索是进步的。设计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是第一位的。这种以形式为结果而不是为中心的立场,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初衷。到美国以后少则多的米斯主义受到欢迎,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得到协调的混合,成为国际主义的标准面貌。形式已具有象征性力量,成为第一性的,而社会性、大众性则逐步被抛弃。原本的民主色彩变为一种单纯的商业风格,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目的性消失,形式追求成为中心是国际主义的核心。米斯是这个风格集大成者。8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一、漠视功能引起青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式微的主要原因。

※人体工程学的发展

人体工程学,又称人机工程学、人机工学,是本世纪除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为设计提出人---机关系依据的有两门学科:人机工学和心理学,特别是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在60、70年代有相当显著的发展,对于设计的起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人体工程学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关系的问题,其中包括:

1〉人造的产品、设备、设施、环境的设计与创造;

2〉对于人类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

3〉对于服务的设计;

4〉对人类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

人体工程学的目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

2〉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

20世纪人体工程学才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服务对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手工产品,而更多的与大工业化的产品密切关联,现代工业的复杂性,是以前完全靠设计师的感觉、靠经验积累的人体工程方式完全落伍,无法适应新的设计需求,因此,是工业化迫使这个学科形成。工业化时代的人体工程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1〉机械时代(1750---1890)这个时期的设计主要是简单的为寻找符合使用者的尺度的设计细节,即在设计上注意与人体配合的长短、宽窄、大小尺寸,但是,对于真正的适应性、特别是效率性、安全性,则还没有适当的考虑。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还没有真正的发展出人体工程学。

2〉技术革命时期(1870---1945)自从1870年前后开始,由于工业技术发展,进入了技术革命阶段,这个时期主要的特征是能源的广泛采用称为能源革命时期。新能源的使用使第一阶段单纯考虑人体尺寸的方式显现出不足,人机关系在设计上显得日益重要。两次世界大战是人体工程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战争中新武器的研制使设计中功能、效率和使用方面等问题开始被关注。适应人的设计是人体工程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大发展,重点已经不仅仅是尺度适合,而是如何全面符合人的需求。一战后人体工程学有了新的进步,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如何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发展出适合人的需求的设计上来,开始关注人在工作中的适应性。二战后人体工程学研究变得更加复杂。新的设计开始从以前的为适应人的设计转移到为工作的人的设计上。这是人体工程学的一个新的重大进步。

3〉为人的思维的设计阶段(1945---)自从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逐渐进入高速度的经济发展阶段从技术角度来说,第一和第二阶段都是为了扩展人的肌肉力量设计的,而战后的人体工程学将研究方向转到扩大人的思维力量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战后人体工程学的一个重点发展是从比较集中为军事装备设计服务转入为民用设备、为生产服务,它开始进入制造业、通讯业和运输业,为提高这些范畴的效率、安全、准确水平而得到发展。随着自动化的发展,控制系统的复杂化,如何设计出更加具有效率、更加准确的仪表盘,包括显示设备和按钮设备,越来越为设计界关注。这是人体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战后初期阶段称为按钮时期,目的在于使控制系统更加准确、无误、反应快捷。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在7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是人体工程学泛滥夸大的阶段,也是人体工程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得到理论实践上的完善化的阶段。

※西方当代设计发展趋势

现代设计在90年代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工业设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消减内部研究机构,而广泛采用社会专业合作,同时开始要求设计公司必须考虑产品的各方面因素。90年代以来此变化更加明显,市场研究、设计效果追踪、人体工学等都成为设计公司的新课题。另外对全球活动能力的要求也成为设计公司一个改变的刺激因素。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

※意大利的现代设计

※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设计

※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荷兰的现代设计发展情况

※西班牙现代设计

※瑞士的现代设计

※美国的现代设计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衰退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采用同一的、单调的设计对待不同的设计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人的要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的影响;另外人们开始重视设计责任,要求保护有限的资源,因此国际主义造成了广泛的不满,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日本山崎宾设计的“普鲁蒂—艾戈”被炸毁,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结束后现代主义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也是从建筑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繁杂,但从文化现象比较仍然宗旨一致。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衷手法达到表面强烈的装饰效果,具有娱乐性和装饰细节的含糊性。1980年威尼斯双年展上格里夫斯和斯特林展出了后现代艺术的典型建筑,其风格被称为后现代古典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出现的最早风格。从意识形态看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发展,其中心是反对米斯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里要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的装饰,开创了新装饰主义的新阶段。虽然后现代主义在70年代来势汹汹,但他的内容却是很脆弱的,这种脆弱性首先体现在它的思想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设计充满了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挑战,但这种挑战都处在设计的风格和形式上,而没有能够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思想核心。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最大弱点在于它把现代主义当作一个艺术运动来看待,而没有考虑现代主义所具有的民主性、大众性、工业化。因此后现代主义是对于现代主义的形式内容的批判,而不是对其思想的挑战。它缺乏明确的艺术形态宗旨而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自由放任的设计风格,其薄弱的思想性和形式主义的性格特征是它根本不可能取代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人物有温图利、穆尔、斯坦恩、格里夫斯等。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发展迅速,但随着形式的反复运用,很快就产生了社会和设计家本身对于这些符号性形式的厌倦,导致了后现代主义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式微。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

后现代主义是从建筑设计开始的,70年代建筑上出现了对现代主义的挑战,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比较明确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的首推温图利。在他思想影响下产生了纽约五人。这批人到70年代后逐渐分化,追随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等不同的风格。对于后现代建筑的分类,不同的理论家有不同的见解。斯坦恩的理论分为:1、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常采用大量古典的、历史的装饰符号、细节来达到丰富的效果,充满了冷嘲热讽意味。代表作穆尔的意大利广场。2、潜伏的古典主义。采用传统风格为动机,往往半现代主义半传统,无冷嘲热讽的动机,具有强烈的历史复古特色。代表作塔夫特事务所的河湾乡村俱乐部3、原教旨古典主义。强调必须将建筑与传统城市规划结合一体,以古典比例达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代表作罗西的卡洛•费利斯剧院。4、规范的古典主义。主张在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复古。代表作有泰利在英国设计的住宅。5、现代传统主义。与冷嘲热讽古典主义无明显区别,只是装饰细节更奢华、艳俗。而詹克斯的理论则分为:1、基本的古典主义。2、复兴的古典主义。3、都市的古典主义。4、折衷的古典主义。但这种分法并不准确。

版式设计课程的收获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我们做的报纸作业对于我们的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刚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报纸的排版,很陌生。当老师拿给我们以前学生做的报纸作业给我们看的时候,我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上了,对于报纸的排版首先要做一个手稿,就是我自己想要做成什么样的,我也是发挥了我的想象力,想尽量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做的与众不同。但是老师说过的一些关于报纸排版的规则,我就果断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报纸更是为了去让大众接受它,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做,要考虑人们的理解,需要更理性的。

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收获最大的地方就是我对报纸排版的实践作业。以下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报纸现在也是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它的排版更是理性的,是要符合大众的阅读需求,包括其中必备的重要因素等,比如说导视啊,要加一些图片啊,字体,还有一些文字性的东西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而我感觉,在现如今的社会,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不仅仅只是对于信息而说,人们更加的对视觉上的美感有着独有的情节。对于我有些不懂,因为都知道报纸明明只是获取信息的传播工具,但是有那么一些的视觉上的东西,有那么一些花哨,包括那一条条应该放在哪个位置的规矩,我认为这已经忘记了报纸本身的性质,因为它就只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仅此而已。也许现在人们获取信息方式更多的是互联网,所以,现如今,人们对于仅有的大量文字信息的排版感到乏味,也许这就是人们的欲望,越来越不满足的欲望,所以,人们对于视觉上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也许我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是,我认为这很真实。

在我做排版过程中知道了这些其实都是个人的思维,理性化的理解,都是我自己想要去做成的样子。但是,大众,所需要的就是符合人们阅读的需求,在阅读信息的基础上,有一些美感吧。循规蹈矩,什么样东西就该放在什么位置。正了因为人们这种不满足,旧时代仅有文字报纸排版所传达信息的方式,已不适合现在的大众。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它是关于编排的学问,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技术知识。所谓版式设计,即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地视觉传达方式。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观上的美感。版式设计的范围可涉及到报纸、杂志、书籍、画册、产品样本、挂历、招贴、唱片封套等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它的设计原理和理论贯穿于每一个平面设计的始终。版面设计理论的形成,源自20世纪的欧洲。英国人威廉.莫里斯最先倡导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并随之在欧美得以广泛响应。在平面设计中,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莫里斯的古典主义设计风格,开创了版式设计的先导。直到今天,人们仍能感受到这场工艺美术运动的深远影响。

让观看者在享受美感的同时,接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1、主题鲜明突出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用悦目的组织来更好地突出主题,达到最佳诉求效果。按照主从关系的顺序,使放大的主体形象视觉中心,以此表达主题思想。将文案中的多种信息作整体编排设计,有助于主体形象的建立。在主体形象四周增加空白量,使被强调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形式与内容统一版式设计的前提-版式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新颖的形式,来表达主题。没有文字的版面,最难设计。3、强化整体布局强化整体布局-将版面的各种编排要素在编排结构及色彩上作整体设计。加强整体的结构组织和方向视觉秩序。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斜向结构、曲线结构。加强文案的集合性。将文案中的多种信息合成块状,使版面具有条理性。加强展开页的整体性,无论是产品目录的展开_版,还是跨页版,均为同一视线下展示,因此,加强整体性可获得更良好的视觉效果。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对版式设计的认识和感受(对版式设计课程的心得及体会)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