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市场营销包括4个要素“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变成了“需求(即产品)、服务(即配套服务)、成本(即成本和价格)、便利性(即购买渠道)、沟通(即宣传推广和促销)”,不过,随着营销竞争的不断升级,决定营销成败的要素也在增加,我认为基本上应该包括:
第一种表达方法:产品、品牌、价格、渠道、推广、促销,共六大要素;
第二种表达方法:市场需求、实现成本、价格策略、销售渠道(或消费便利性)、宣传推广(或称顾客沟通)、销售促进,共六大要素;
这两种表达方法都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几乎任何一种产品、项目的经营者评估自己的工作,而且在正式开业或产品上市之前就可以进行评估,可以避免经营决策的遗漏和失误。(转自:广州九洲文化传播公司网站文:unclelai)
下面阐述我的一些观点:
一、产品:我的观点:
1、产品卖点标新立异:有可能独享成功的良机,也有可能不被市场接受;
2、产品卖点不必标新立异,但符合潮流需要:有可能因同质化而陷入价格战,也有可能你是做得最好,最终实现赢者通吃的效果,这是做大企业的常见路径,但难度较高;
3、产品再多都必须有拳头产品,或重点产品应该有独立的品牌或子品牌来运作,大而全,则往往全而散,散而弱;
4、注意产品的机构问题,了解哪些是走量的,哪些是高利润的,哪些是陪衬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
5、注意产品的核心优势、核心价值是什么,这是极其重要的,但商家往往当局者迷或自以为是,无法深刻了解其中本质,从而出现定位、诉求的偏差,导致整个营销障碍重重。
二、品牌:我的观点:
1、品牌的本质就是“这个商号、符号或称谓代表着某种顾客所认可的价值”,其中包含了三个问题:
符号即常说的VI,是可以把市场对品牌的认知积累起来的标签;
某种顾客即目标顾客,任何产品都必须有清晰的目标顾客,否则营销推广就会变得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认可的价值,即顾客愿意掏钱买的东西,认可程度越高,掏钱的几率和速度就越高,口碑相传的机会也越多。那到底顾客买的是什么,这其中可能包括物质价值,也可能包括精神价值,打造产品和品牌的价值是很需要天份的事情。
2、品牌价值包括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物质价值好理解,而精神价值往往包括品牌的身份(血统)、性格、视觉等元素。
3、很多国产品牌为了提升品牌的身份,硬说自己源自某个境外国家,这与掩耳盗铃无异,把顾客想得太弱智,必定被主流顾客所不齿和抛弃,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是这样,揣着假身份证的品牌注定不可能成功。
4、品牌性格是什么?“品牌性格即品牌的目标顾客所拥有的或所期待拥有的性格和气质”,这么说吧:为了给产品设计宣传画,你可能会找模特衬托拍摄产品图片,那么这个模特的气质以及他所展现的身份、动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差不多就是这个品牌的性格了,这还需举例子吗?
5、靠图库素材左拼右凑出来的平面设计不可能打造一个品牌,永远都只能是三、四流的角色,真正的平面设计的源头是摄影和原创画面。
三、价格:我的观点:
1、价格定位必须与目标顾客直接相关,地球人都知道。
2、价格没有“单纯的高或低”,只需考虑“这个价格所代表的价值是否合理,目标顾客能否接受这个价格,这个价格在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因此价格绝对是一个学问,哪怕你是做批发的,价格都绝对与产品和品牌给人的价值认知有关。
3、价格与渠道类型有关,不同渠道决定不同的价值定性与空间。
4、价格与成本有关,成本包括研发、生产、推广、销售等成本,不会算这笔账,你就找不到“盈亏平衡点、时间点”在哪,在创业之初,掌握这一点尤其重要。
影响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影响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有哪些,传播效果是一切传播活动的根本,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一切传播活动都是为了特定的目的,但是一些因素会影响传播,以下分享影响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影响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有哪些11.社会因素。
这主要是从影响传播效果的速度和范围来讲。人类有史以来的传播活动经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最早是口语传播,接着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文字传播
这两个阶段发生在现代文明之前,现代以前的人类传播活动范围小,信息少,传播目的性较单一。传播信息所花费的时间较长,速度慢,传播效果非常局限。原因是因为当时传播手段的落后,只有烽火、刻石、驿马、信鸽等。这些传播手段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进入现代文明时期后,人类的传播活动就发展成了大规模复制信息的印刷传播,到最后甚至进步为将全球日益连为一体的电子传播。其中电子传播又经历了广播、电视和网络。
尤其是互联网产生以后,信息传播可谓是不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信息。
信息来源广了,参与信息传播的人多了,信息量大了,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不再是单一的一对一模式,而是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要有目的性的选择,还可以多重、多向性选择。
此时,大众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速度也快,更主要的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身份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传播者同时可以是其他信息的接收者,受传者亦可同时传播其他信息,成为传播者,两者是互逆性的关系。
此时的大众传播就像沉默的螺旋,传播者与受传者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
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甚至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时,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所以大众传播效果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2.人为因素。
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人为因素又可分为两种:
(1)信源者。
西方学者霍夫兰等人曾经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可信度效果概念,就是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信源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低。而可信性包括两个要素:第一是传播者的信誉;
第二是专业权威性。根据受传者在接收信息时存有的求真心理,即信息真实可信。信源者的信誉和专业权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播效果。另外,受传者还存有求新:信息新颖引人;
求短:信息短小精悍,简单明了;求近:信息在生活、地域、情感、认识、知识等方面贴近受传者等心理,针对受传者的心理特征,传播者信息的迅速及内容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2)受传者。
受传者即传播对象,传播对象的属性通常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人际传播网络;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人格、性格特点;
个人感情的经验和经历等,这些因素一定程度影响着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从而影响传播效果。例如:受传者的个性决定传播效果。“自信心假说”提出者贾尼斯的话说的就是,自信心的强弱与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
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除受传者的个性外,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还有个人信息行为的特性。信息行为指的是个人寻求、接触和处理信息的各种行为。受者不仅选择性地接受信息,还会因各种原因主动地寻求和使用信息。
受者寻求信息的动机主要包括:消遣、填充时间、寻找情报、解决疑难或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他们一般选择与自己观念一致、自己需要、关心的信息接受。
影响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有哪些2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一)传播媒介
公众对传播媒介的要求一是要使用简便,易于掌握,易于得到;二是比较有效,即它的使用效果受到普遍的重视与承认,特别有效时,即使使用、驾御上有一定难度,人们也会努力去得到或掌握它。
公众对媒介选择的这两个因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方式:
选择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程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选择或然率与报偿的保证成正比,而与费力程度成反比。所以公关工作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媒介传播信息,选择不当就有可能接收不到或者没有影响。
(二)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
信息的内容即传播者传播的信息是否为受者所关心、感兴趣,是否重要、新鲜,是否可靠、可信,这一点是受者价值判断的中心点,也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公关人员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与受者的相关性以及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真实性,观点的客观性、科学性。
除去内容自身的要求外,内容的表现方式也非常重要。形式、方法不当,再好的内容也难以传播出去,可能还会引起误解甚至反感。
表现方式包括从传播者的形象、权威性,内容的结构、节奏、变化,到遣词造句的方法、语气、语调等方方面面。
(三)信息的重复
一个人接触某一信息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接受它。同样的信息多次发出,受者会逐渐由生疏到熟悉、由漠然到亲切,甚至在长期接触后,会把这一特定的内容形式融入自己的生活。所以同样的信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重复出现,是取得以至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
时间、空间对受者接收是否有利,对传播效果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受者接收环境存在各种干扰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接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受者投入接收,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从传播类型来说,不同种类的传播其效果也不相同。个人传播在各类传播形式中的传播效果最好,传通率最高,而其他传播形式的传播效果都还不及它的一半,但个人传播的影响非常有限。
随着传播群体的增大,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性下降,反馈的质量、数量下降,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效果就比较模糊、不太明显了。
因而传播学家提出这两类传播只是有“适度效果”,即一次具体的传播活动对某一个受者来说,效果是有限的。其中的影响因素一是受者本人的思维定势,二是受者周围团体、个人的影响。
影响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有哪些3(一)传播者
传播者是健康信息传播的主体,具有收集、制作与传递健康信息,处理反馈信息,评价传播效果等多项职能。因此,传播者的素质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为了确保健康传播效果,传播者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良好的形象。
2、收集、选择对受者有价值的信息。
3、确保信息的准确、鲜明、生动、易懂、适用。
4、根据受者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渠道。
5、及时了解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及传播效果,不断调整传播行为。
(二)信息
健康信息是指与人健康有关的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健康信息是健康传播者传递的内容,同样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因此,健康信息应具有以下特点:
1、符号通用、易懂即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必须是通用的、易懂的,以避免传而不通。
2、科学性科学性是健康信息的生命,是取得健康传播效果的根本保证。
3、针对性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受者的需求和特点。
4、指导性健康信息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告诉受者如何运用健康知识、技能,使受者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播途径
所谓的传播途径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在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传播途径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
1、常用的健康传播途径
(1)口头传播:如演讲、报告、座谈、咨询等。
(2)文字传播:如报刊、杂志、书籍、传单等。
(3)形象传播:如图片、标本、食物、模型等。
(4)电子媒介传播: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幻灯、投影等。
2、选择传播途径的原则
健康传播者应因人、因地、因时地选择传播途径,以保证传播的效果。在选择传播途径时,健康传播者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
(1)准确性原则:保证信息能准确地传递至受者。
(2)针对性原则:针对具体受者、具体情况,选择传播途径。
(3)速度快原则:力求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至受者。
(4)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准确、有针对性、快速的基础上,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减少传播者与受者的经济负担。
(四)受者
受者是指信息通过传播途径所到达并被接受的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也称为受众。健康传播的受众是社会人群,他们因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健康信息、传播途径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健康传播者在制定传播信息、选择传播途径时,应重点考虑受者的心理特点及动机。
1、受者的心理特点受者在接触信息时,普遍存在着“四求”的心理。
(1)求真:信息真实可信。
(2)求新:信息新颖引人。
(3)求短:信息短小精悍,简单明了。
(4)求近:信息在生活、地域、情感、认识、知识等方面贴近受者。
2、受者对信息的选择性
(1)选择性接受:受者一般选择与自己观念一致、自己需要、关心的信息接受。
(2)选择性理解:受者对信息的理解受其固有的态度、信仰影响。
(3)选择性记忆:受者对信息的记忆也是有选择性的。人们往往容易记住自己愿意、喜欢记忆的信息。
3、受者的动机受者不仅选择性地接受信息,还会因各种原因主动地寻求和使用信息。受者寻求信息的动机主要包括:消遣、填充时间、寻找情报、解决疑难或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
(五)环境
健康传播的效果还受传播活动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1、自然环境如传播活动的地点、场所、距离、光线、温度、环境布置等。
2、社会环境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习俗、社会规范、政策法规等。
你知道什么是营销传播模型吗?
一、什么是营销传播?
营销传播是指品牌(终端)直接或间接通知、说服和提露顾客,使顾客了解品牌(终端)的商品或品牌的方法。
1.广告
印刷广告;电影画面;宣传册;传单;工商名录;广告牌;陈列广告;橱窗陈列;试听广告;标签标识。
2.促销
竞猜游戏;彩票;赠品;样品;赠券;折扣;走秀;储值;定制会;游戏。
3.事件
运动;娱乐;节日;生日;艺术;公司参观;公司展览。
4.公共关系
慈善捐款;订货会;研讨会;培训会;出版物;品牌杂志;年度报告;宣传文案;媒体赞助。
5.人员推销
短视频,直播,推销,销售会议,样品快递,图片展示,目录销售,电话营销。
二、营销传播构建品牌资产
有效应用营销传播方式可以快速构建品牌(终端)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等,促进顾客记忆,放大消费。
人员推销;营销传播组合;促销活动;公共关系;线上直播;事件体验;品牌资产;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品牌关系;品牌响应。
三、什么是营销传播九要素
营销传播模型包含以下9个要素:发送者、编码、信息媒体、解码、接受者、噪音(随机信息和竞争者信息)反应、反馈,品牌(终端)必须清楚要把什么信息传播给什么顾客,以及获得什么样的反应。
四、什么是顾客反应模型?
是指品牌(终端)实施营销传播过程观察顾客对营销传播的具体反应。所有这些模型都假设购买者依次经历认知,情感和行为这样的三个阶段。
1.阶段
①认知阶段。
②感知阶段。
③行为阶段。
2.模式
①注意。
②兴趣。
③欲望。
④行动。
3.效果层次模式
①知晓。
②认识。
③喜爱。
④偏好。
⑤信任。
⑥购买。
4.创新采用模式
①知晓。
②兴趣。
③评估。
④试用。
⑤采用。
5.沟通模式
①接触。
②接受。
③认知。
④态度。
⑤意图。
⑥行动。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传播模型要素有哪些(营销推广的要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