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80后小时候听过的民间故事(小时候的故事500字)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故事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这个事可能是真实的事,也可能是虚构的事。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小时候的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荐↓↓↓

古代历史人物传奇故事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十二生肖民间故事传说

古代妖怪故事传说

简短早会激励小故事

小时候的故事1

单说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和姐姐们突然听到后院传来几声尖叫,便急忙跑去观看,只见哥哥和邻居的一个小哑巴,手里抬着一个小死孩。那个小死孩已经被野狗吃得鲜血淋漓、面目全非——就连男孩女孩都看不出来了。见此情景,吓得我和大姐、二姐都嗷嗷直叫,哇哇大哭。但见我们被吓得如此狼狈,哥哥却不以为然,还把那个死孩子继续往家里搬。当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也没人阻止他,幸好这时有一个拉沙子的马车从我家门前路过。那个车老板见我们被吓得狼哭鬼叫的,便用大板锹把死孩子给搓走,扔进了我家后面的大河里。

我家的后面有一座沙子山。人们经常把那些不幸夭折的小孩,扔到山上,任野狗豺狼饕食殆尽。哥哥弄回家里的那个小死孩就是从这座山上捡来的。尽管爸爸、妈妈和我们一再阻止他到山上胡闹,但他还是经常趁我们不注意,就往山上跑。

有一天,趁父母不在家,他又偷偷地跑到山上,捡回来一枚日本鬼子扔下的香瓜形手榴弹。等到了家里,他就把手榴弹放在门口,坐在门槛上拼命地砸。任大姐怎么叫喊阻止,他也不听。大姐那时虽然还不到十岁,但也知道那东西是容易爆炸的,所以不但吓得脸色煞白,而且连叫声也变得凄厉无比。尽管我和二姐当时还小,还意识不到事态的严重,可看到大姐被下成那样子,也知道害怕,就躲在大姐的身后哭。大姐想带着我们跑,但哥哥却堵在门口。无奈,她只好搂着我们挤在墙角、捂着耳朵拼命地叫。就在这时,恰巧许叔叔来我家串门,赶上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得他急忙厉声吼道,住手!不要命啦?!哥哥见有大人阻止,才不敢继续砸了。于是我家也避免了一场家破人亡的惨剧。

除了这些,哥哥上学的时候还经常逃课、旷课,到山上疯跑、到野外放火……尽管我知道,这些震撼人心的往事也只是哥哥生命长河里几朵跳跃的浪花而已,但它却成了我童年旧梦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小时候的故事2

“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了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6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蜷曲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竟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那样的。而盖尔呢,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心爱护,冬天的时候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一次,当爸爸妈妈把盖尔带到医院说可以切除第六指,盖尔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却使盖尔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爷爷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他已经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盖尔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但始终无法伸展。

小时候的故事3

男孩出生在纽约皇后区,六七岁时就有个梦想——到NBA打球。虽然这个理想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可它在男孩稚嫩的思想里一点点成长着,一天天壮大着。小时候,男孩曾梦想过牵着父亲的手,跨过青草地去球场嬉戏,做各种动作:腾空,跳跃,疾驰,突破,空投,站在他身后高大的父亲,会欢快地鼓掌,为他加油。

可这一切只能在男孩的梦境里出现——他父亲是个瘾君子,几乎没有照顾过他。男孩走不进父亲的世界,父亲的思想与他完全隔绝,他和父亲就像两条平行延展的生命,没有交集。缺少了父爱,男孩多多少少有些任性,全凭自己的意识行动,不管对与错。当然,这也使男孩变得坚强,把他的意志磨炼得愈加坚韧。在没有父亲搀扶的情况下,男孩跌跌撞撞地成长着,努力做好自己。

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男孩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体谅母亲的辛劳,渐渐成熟起来。可在男孩12岁生日的烛光还没来得及点燃时,母亲就撒手人寰,离他而去,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墙角哭泣,独自去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唯一的家庭支柱轰然倒塌,但父亲依然没有出现,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后来,是外婆收留了男孩。可这位76岁的老人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无法正常料理,哪里谈得上照顾他?男孩知道,这里是避难所,是暂时的港湾。在这个老少重组的家庭,男孩奇迹般地顽强生活着,他开始接触社会,关注人生的理想,与命运抗争。他明白,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必须努力,一切只能靠自己。

小时候的故事4

姜淑梅1937年2月出生在山东巨野县董官屯乡百时屯,1954年结婚,1960年随丈夫“盲流”到黑龙江省安达市,在砖厂当家属工。夫妇俩共生育了6个子女。1996年9月,姜淑梅与老伴回老家探亲,没想到途中,小儿子驾驶的私家车和迎面驶来的一辆货车相撞,坐在副驾驶位的老伴当场死亡。

丧夫之痛,让姜淑梅一夜白头。亲戚朋友都知道了姜淑梅老伴遇车祸身亡的事情,只有姜淑梅的大女儿张爱玲还蒙在鼓里。张爱玲是黑龙江的作家,笔名艾苓,正在鲁迅文学院学习。姜淑梅之所以对女儿封锁消息,是怕耽误女儿的学业。姜淑梅虽然不识字,但非常羡慕像女儿那样的读书人。直到父亲的后事处理完了,艾苓才从亲戚那里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她给母亲打电话,要回来看母亲。姜淑梅语气平静地对女儿说:“你安心学习,别惦记俺,俺去北京看你。”树叶黄了的时候,姜淑梅风尘仆仆来到北京,一路打听找到了鲁迅文学院。艾苓扑到母亲怀里,失声痛哭。姜淑梅安慰女儿:“咱们谁都别哭,你是文化人,像看书一样,把这页翻过去吧。你能安心学习,娘心里就敞亮了。”

学员们经常聚在艾苓的宿舍里聊写作,姜淑梅记住了一句话:别人写过的事再写就没意思了,要写世上稀少的事。姜淑梅想,既然来了,怎么也得帮闺女弄出一篇文章来。有了,明天去上堂课,这就是稀少的事。于是,她对女儿说:“娘有个小小要求,想跟你们上堂课。”艾岺自得知父亲去世后一直没笑过,听母亲说要去上课,不由笑出声:“娘哎,你小学都没上过,就想上鲁迅文学院的课?能听懂吗?”姜淑梅态度坚决:“听不懂俺也去。”艾岺说:“课堂后面有的是空座,你要去就去呗。”姜淑梅认真地说:“我没交学费,不能去偷听人家课,你得让校长同意了我再去。”艾岺与常务副校长沟通后,姜淑梅走进了鲁迅文学院的课堂。

那天是苏叔阳讲授《电影·文学·人生》。姜淑梅被安排坐在了第一排,满头白发在一群黑发中格外显眼,连苏叔阳都向她投来敬佩的目光。下课后,姜淑梅对女儿说:“俺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听你们的课,是不是稀少的事啊?你是不是可以写篇文章啊?”艾岺顿悟,笑着对母亲说:“娘,你没文化,但却太有灵性了。”

小时候的故事5

他是在山东德州农村长大的,家里世代务农。5岁那年,母亲病逝,父亲因负债而抛弃儿女远走他乡。他和两个姐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拉扯大。小时候他吃不饱穿不暖,后来还因为交不起3块钱的学费而辍学。家里面两个老人,一亩七分地,没有劳动力,夏天还能有些吃的,冬天就完全没有了。这样的经历,都市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对马天宇来说,却是刻骨铭心。

上学的时候都是穿着奶奶的鞋,下课也不和同学们玩。他一个人站在墙脚,右脚踩着左脚,为的是不想让同学看到自己穿老太太的鞋。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少得可怜的自尊。去同学家,看到别人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饭有肉有蛋,他就觉得特别温馨,也特别想吃。那个时候,他心里很疼,很疼。因为他吃的是玉米饼,由于家里太穷,奶奶都是晚上把饼放在枕头底下焐热了,隔天拿给他们三姐弟吃。

有一次,学校里打防病疫苗两块钱一支,他打了,回去后就被奶奶拿藤条抽了一顿——因为这针疫苗意味着好几天的饭钱都没了。他的课本什么的,都是拿同村高年级孩子的,一张写字的纸都要两面反复用。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做一个厨师,因为听到厨师最高工资有600块钱,他可以赚钱盖房子娶媳妇。

当有人问他,那段经历会不会太过悲惨时,马天宇笑了笑:“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台阶吧!人生就和波浪一样,如果没有那段经历,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了。所以我只会觉得那个时候我比其他80后的孩子苦,但我不会把它当成负担,反而是一笔财富。但这个财富,我也不会拿出来炫耀!”

说没有自卑过,那是假话。那时他常常会被别人嘲笑说是“没妈的孩子”或者“有爹生没爹养”之类的……但奶奶不许他打人,连理论一下都不行。也许,正是这种态度,才让他没有变成生活的奴仆,而是主人。爷爷很正派,从来不占别人便宜,欠了别人的钱很难受,一有钱就一定要马上还。这些,就是他生命里的光。

小时候的故事500字相关文章: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500字

★童年趣事作文500字五篇

★童年趣事作文500字精选5篇

★童年趣事作文500字合集5篇

★以小时候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写我的成长故事作文500字

★关于成长的故事作文500字

★童年趣事作文500字优秀范文5篇

★怀念童年500字小学作文

★关于怀念童年的作文500字5篇

var _hmt= _hmt|| [];(function(){ var hm=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var s=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老一辈小时候过年基本是这几个程序:守岁除夕守岁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全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吃饺子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二是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贴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结罢纹浦沽艘卟×餍小U獗闶亲跋醣竦淖钤绯巍R院蠡鹨┏鱿郑嗣墙跏⒘蚧坪湍咎康忍畛湓谥裢材谌忌眨恕氨獭薄5搅怂未窦淇计毡橛弥酵埠吐榫ス鹨┍喑纱龀伞氨嗯凇保幢夼冢K孀攀奔涞耐埔疲竦挠τ迷嚼丛焦惴海分只ㄉ踩占倍唷H嗣浅舜蔷捎略诖航谌挤疟裢猓糠曛卮蠼谌占跋彩虑斓洌钊缭凇⒍宋缃凇⒅星锝诩盎榧蕖⒔ǚ俊⒖档龋嘁挤疟褚允厩旌亍?拜年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了“团拜”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中国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中国络中国拜年等。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接财神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吃年糕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年糕的种类很多,南北风味之别,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各地风俗有些差异,这里说的只是个比较典型的习俗

80年代开始是TVB的黄金鼎盛年代吧,所以我心目中记忆最深刻的电视剧,大部分是TVB。以下排名以出品年代为序。

1- 79年郑少秋汪明荃赵雅芝《楚留香传奇》虽然是79年,但是在中国大陆地区播放应该是80年代了,勉强挤进来吧,当时郑少秋的楚留香把我老爹都迷得不要不要的,我老妈默默不语,避免家庭矛盾……

2- 80年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上海滩》“浪奔浪流”和“万里长城永不倒”一起竞选中国大陆第一支最流行的粤语歌……

3- 80年汪明荃谢贤任达华《千王之王》这应该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香港赌片吧!据说谢贤四哥的外号也是从此剧而来?曾庆瑜饰演的蛇蝎美人,黑化也不用换妆,绝对不亚于杨雪的江玉燕!

4- 81年黄元申米雪梁小龙《大侠霍元甲》以及续集《陈真》刚说到万里长城永不倒,就来了......

5- 82年汪明荃谢贤吕良伟《万水千山总是情》“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轻水也静”……老妈超喜欢这首歌,可是听不懂粤语啊,于是用汉语拼音标注粤语发音~~~

6- 83年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杨盼盼《射雕英雄传》对于很多70后来说,这一版才是绝对的经典有木有~~~

7- 83年刘德华陈玉莲《神雕侠侣》莲妹和华哥的组合,和后来的杨过小龙女CP相比,只输在了服化道和画质。另外刘德华的婴儿肥有点憨。我心中最好的杨过还是白古古天乐,小龙女么,陈玉莲、李若彤和刘亦菲各有所长,我觉得都好。

8- 87年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邓婕《红楼梦》以上都是TVB出品,可是80年代中国大陆只用两部电视剧就可以秒杀了,第一部就是《红楼梦》,时隔二十多年,虽然有遗憾,有不足,仍然是最好的一部《红楼梦》。

9- 87年六小龄童马德华徐少华闫怀礼《西游记》另外一部秒杀TVB的80年代大陆电视剧就是《西游记》了,我最喜欢的唐僧仍然是徐少华老师版本,虽然迟重瑞老师出场最多。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80后小时候听过的民间故事(小时候的故事500字)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