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新婚拜堂仪式流程(结婚怎么上拜)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一)一般古典中式婚礼典礼流程:迎亲环节

1.上头

上头就是梳头,在古代,男女双方在出门前要请一位“全福”的婆婆,在特定的吉时梳头。其中“全福”代表着,梳头的婆婆“六亲皆全,儿女满堂”。

“全福”婆婆梳头时会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这个传统仪式,寓意美好,是希望结婚的两人能长长久久永远幸福。

2.叫门

“叫门”就是如今的接亲环节了,也是婚礼中的高潮环节之一。

在古代,新郎是要兴歌赋作对才能过关的。如今的“叫门”环节,新郎也要经过千奇百怪的考验,才能顺利迎娶新娘。

3.拜别

"拜别"就是新娘离开家前和自己的父母道别。

新娘子要叩拜自己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新郎则要向新娘的父母鞠躬行礼,表示他要带走新娘了,请岳父岳母放心,他一定会照顾好二老的女儿的。

如果有红盖头的话,还须由新娘的父亲为新娘盖好,和西式婚礼中新娘爸爸给新娘披上头纱一样。

4.射箭

等到迎亲的队伍到达之后,新郎需要做出三个射箭的动作。

一是向天射箭式,二是向地射箭式,三是向远方射箭式,之后才能接新娘下车或是下轿。

向天射箭,是祈求上天的祝福;

向地射箭,是代表天长地久;

向远方射箭,是祝福今后生活幸福美满。

5.跨火盆

新郎新娘需要从火盆上共同跨过去。

其寓意是辟邪,相传有鬼魅喜跟在人后,鬼魅怕火,当新人跨过火盆后,鬼就不能跟过来了。

跨火盆能够洗去晦气和不祥,表示今后的生活会红红火火。

6.拜堂

在古代,拜堂主要包括了拜天地、拜祖庙、拜父母和夫妻交拜。

现在简化为:拜天地、拜高堂和夫妻对拜。

7.掀盖头

掀盖头指新郎用一杆秤挑开新娘的红盖头。

“秤”与“称”同音,寓意着新娘对于新郎来说十分称心如意。

8.合卺酒

卺原本是一个长着像葫芦的瓠瓜,在古代人们将它作为婚礼中盛酒的容器。

合卺礼需将瓠瓜一分为二却用红线相连,随后新郎新娘各拿一半交杯对饮。

其寓意着婚礼将两人合二为一,婚后相亲相爱,同甘共苦。

9.改口茶

新郎新娘需要向对方的父母敬感恩茶,并且改口称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当双方父母喝完茶后还需要给新人红包。

在这个仪式中,双方父母喝下新人的这杯茶,表达自己对儿媳或女婿非常满意。

(二)唐朝婚礼仪式流程

1.新郎先登台,台上和伴郎一起高喊“新妇子出来”(司仪注解“新妇子”的意思并说明:“新郎这样喊你可喊不出新娘来哦”)

2.新郎念催妆诗:“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司仪注解,赞扬新娘子象水中的芙蓉一样的美丽。)下台把新娘子迎进来。(音响切换到主宴会厅)

3.新人走上红地毯后,金童玉女在身后撒五谷杂粮。(司仪注解撒五谷的意思,一切准备就绪,良辰吉时就到了)

跨火盆:玉凤抬足迈盆火,凶神恶煞两边躲。喜从天降落福窝,好日子红红火火!新人跨火盆喽——)

跨马鞍:一块檀香木,雕成玉马鞍,新人迈过去,步步保平安。新人跨马鞍喽——)跨米袋:有吃又有穿一代胜一代。新人跨米袋喽——)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上台转过身。

有请新郎官在自己新婚庆典的舞台上三箭定乾坤:一箭射天天赐良缘一箭射天地配一双

三箭射洞房(笑)三箭定乾坤新郎接新娘入

4.“却扇之礼”———新娘始终用扇面遮面,即使新郎挑开红盖头,扇面也未撤去,必须要用新郎的才华来打动新娘,才可看到新娘容貌。

司仪:各位来宾,各位贵友,按照咱老祖宗的规矩,新娘的盖头是到了洞房新郎才挑开了,但是,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这么多的朋友,这么多的嘉宾,大家是不是想早一点看看新娘的花容呀!(想)。那好!今儿咱们就来个“与时俱进”,提前在这里让新郎揭开盖头,好不好?(好)(然后拿一称杆,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呀?(称杆)对,这是称杆,称杆这上面的是什么?(称星)这秤杆也叫“喜竿”,咱们让新郎官,拿这个“喜竿”挑开新娘的盖头,(响乐)一挑——眉清目秀,二挑——口红齿白,三挑——称心如意”,“蒙头红、挑三挑,过不了三年有两小,新郎官“称心如意”啦!

奇怪了,红盖头都挑了,为什么新娘要用扇子遮住芳容,不让新郎看见,哦。。。。。。原来这是我们老祖宗唐朝的规矩,新郎和我们大家真想见新娘的芳容还必须要经历一道关,那就是新娘还要考考新郎的才华,啥才华?新郎还必须当众在吟一首“却扇诗”,看看能不能打动新娘子哦。

新郎当众吟诗:“莫将画扇出幄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是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司仪:新郎这首诗吟的巧吟的妙啊,把新娘比喻成了美丽的桂花。新娘将扇子移开

这正是“芙蓉出绿水,新人露花容”。大家掌声祝福啦!(响乐)]

5.有请证婚人为2位新人证婚

6.三拜九叩大礼

司仪:下面请新人行大礼,行三拜九叩之礼。

一拜天地日月星,请一对新人转过身,整衣冠,拱手作揖,拜——。(响乐)风调雨顺,一鞠躬,五谷丰登,再鞠躬,家业兴旺,三鞠躬,再拜高堂,老祖宗。有请双方家长上台入座。整衣冠,拜。(响乐)

祝父母多福多寿,一鞠躬。愿高堂幸福安康,再鞠躬。

愿父母双亲,寿比南山,三鞠躬。

请新人面向北,相对而立——互相整衣官——拱手作揖——拜夫妻恩爱,一鞠躬。百年好和,再鞠躬。早生贵子,三鞠躬。(响乐)

天上牛郎会织女,地上才子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荣华富贵万年长

7.咱老祖宗结婚的时候啊,还要交换信物给对方,今天啊,我们这对新人也有信物给对方,交换戒指

8.“结发之礼”———侍女奉上剪刀,新郎新娘各剪下一缕头发,然后用红线扎起放入锦囊挽成“合鬓”,由新娘保存,象征着夫妻和睦,永结同心。(假装剪)

9.在这里我也代表一对新人,祝愿双方老人“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愿你们来年的此时共享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感恩献茶啦!!!(伴娘送上)新郎手捧盖碗:1.请泰山大人喝茶,2.请岳母大人喝茶。细节:双方父母喝茶,给红包。

10.“合卺(jǐn)之礼”———交杯酒,将一个一分为二的葫芦上系着红绳,新郎新娘交换葫芦瓢,共同饮下瓢中酒。司仪说:“合卺是指夫妻交杯酒,葫芦是苦的,倒进去的自然是苦酒,一分为二的葫芦含有同甘共苦的深切含义。一朝同饮合卺酒,一生一世永缠绵。(伴娘送上交杯酒)新人挽起双手,幸福从此开头。同干共饮交杯酒,真情真爱心中留,有请干杯!共祝新人痴心情浓,血脉相融,爱满苍穹。

送入洞房————(新郎背起新娘下主台朝宴会厅门口奔)一路司仪撒红包,每桌上撒新郎发言

总结:唐朝婚姻习俗多继承于北朝。以上就是唐朝婚礼仪式流程,想要举办一场正宗唐朝婚礼的新人可不要错过。

(三)汉服婚礼流程

迎亲前

新郎迎亲前,男方妈妈要给新郎穿上大婚服,戴上头冠,然后在亲朋好友的观礼之下,行教子礼。父亲会送给新郎一杯酒,并叮嘱儿子要夫妻恩爱,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孝顺父母。然后将信物木雁交到新郎手中,让新郎捧着下楼前往迎亲。

迎亲流程

1.新郎出发

新郎出发可以从父母家出发,也可以从新房出发,如果婚车需要扎花车,也可以从扎花车的地方出发,这就没有具体规定了。只是要记住出发前给每个婚车车队的司机每人发一个喜袋,和一张路线图,摄像车上要有一个认识新娘家的人。另外新郎不用太早出发,只要避开高峰就好,早到,迟到接到新娘的时间都差不多的,到的太早只会让自己更累,但是也不能太晚了,防止会有突发事件发生。什么时候出发还要考虑到路程的远近,路况等等...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综合考虑。

2.堵门、玩接亲游戏

堵门是迎亲中新郎对大的考验,新郎要注意两点:1要哄,哄伴娘,哄新娘的亲戚朋友,至于是用红包哄呢,还是用行动来哄,就看新郎;2是要忍,不管怎么刁难,新郎都不可以红脸,切记切记!当然,新娘那边,堵门别全是要红包,可以多弄点游戏来难为难为新郎,这样既热闹,又有气氛。比干要红包好多,当然也要提醒堵门别太过了,大家都是为了热闹,太过就不好了,点到即止。

3.进门后先求婚

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进门了,可以见到新娘啦。进门后第一件事就是手捧鲜花,来个干净漂亮的单膝跪地,想新娘求婚,动作要连贯,漂亮一气呵成。进入新娘的闺房后,第一件事就是老老实实的求婚。别一进门就想着找鞋子,鞋子肯定要找的,先求婚,大家注意!

4.敬茶,改口

求婚完毕后就要向长辈敬茶改口了哦,敬茶的顺序是先敬父母,后敬爷爷奶奶。如果摄像是单机摄像的,新人和父母不要面对面的站,这样拍出来的视频会不好看,最好能站成45度角。改口别光改父母,新娘家在场的亲戚都改口喊一边,都是有红包的。

5.找鞋子

终于要出门了,新娘的鞋子还是一定要找的。这找鞋子就要看新郎的人缘了,平时和新娘家的亲戚多走动走动,这时候会比较好过关,如果买通了伴娘,也会比较好办,如果事先毫无准备,那就只能找了,发动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帮忙吧。

6.出门

终于要出门了,新娘依旧要由新娘的亲戚背出去,背新娘的肯定是要给大红包的。新娘们要注意,背下楼时要防止走光,因为很多婚纱都是有篷裙的,所以要注意呀,特别是夏天结婚的新娘更要注意了。在出门之前新娘要注意保护脚,很多人都要求结婚当天才能穿婚鞋,所以很多婚鞋结婚当天还是新的,新鞋都会比较硬,很容易磨破脚,如果结婚当天把脚磨破了,那会相当的痛苦,所以新娘们在穿婚鞋前,先在脚上帖上一些创可贴,要是那种肉色的,超薄的,至于贴在哪就根据自己平时的穿鞋经验,自己感觉穿高跟鞋时哪里磨的疼,那就贴哪。这样可以保护好脚,脚磨破了还要继续穿高跟鞋就太痛苦了。

7.上车

新娘出门了,准备上婚车,出门时新娘手上要拿一个苹果!这里还要再提醒大家一下,如果新娘家住在一个很深的巷子里,那婚车还是不要进去吧,万一出不来就杯具了!!让被新娘的吃点辛苦,多背点路,红包给大点。

8.穿鞋

婚车的车门前要放两条糕,新郎给新娘穿鞋时,新娘的脚就踩在糕上,这叫步步高升,至于要什么糕,水月准备用那种云片糕,红色的喜庆,哈哈.....新娘坐在车上穿鞋时,要注意往外坐一些,要保证半个人在车外,因为车里和车外的光线完全不同,坐在里面光线不好拍出来的照片会很不好看,所以新娘们要注意,上车后调整好位置再让新郎帮你穿鞋。

9.到新房

好不容易把新娘接了回来,回新房就要新郎自己背新娘了,这时候就希望婚房别在6楼,7楼的爬的要死人的。新娘回到新房后把苹果放在床头,意思是把平安从娘家带到了夫家,很好寓意哈。到了新房后,就是新娘要敬茶,改口,还要喝甜汤的,以后的生活会甜甜蜜蜜的。

婚礼仪式

上午十点,周制汉服婚礼仪式正式开始。众多亲朋好友让婚礼现场气氛温馨、和谐,喜气洋洋。两位着汉代婚服的新人在妹妹或者好友扮作的侍女的陪伴下出场。

赞者读诰文,随后新人行沃盥礼,洗双手,表达郑重之情。

行同牢礼,吃碗里同一种肉,同一种饭,表达新人从此合为一家。

行合卺礼。卺是指葫芦。侍女拿过一个剖开的葫芦,新郎新娘各饮瓢中苦酒,表示新人从此同甘共苦。喝完,将葫芦对到一起,新娘用红线系住葫芦。

随后,新人行解缨结发礼,新郎新娘相互剪下一缕头发,新娘用红线将头发扎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新人为对方佩戴玉佩,而后行执手礼。最后行三拜之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成。

拜堂流程是三叩九拜,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是夫妻对拜。

主持人先开场白,然后把新郎新娘请过来。新郎新娘入门后,就要开始拜天地,也就是拜堂。拜堂的地方一般需要设一张供桌,上面放置天地君亲师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开始三拜九叩,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是夫妻对拜。

主持词: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是XX先生和XX小姐结婚的大喜日。XX先生和XX小姐一路走来,相亲相爱,今天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正是才子配佳人,织女配牛郎,花好月圆,地久天长。下面开始拜天地。一拜天地,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二拜高堂,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夫妻对拜,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结婚的讲究

1、天地桌讲究

天地桌是结婚拜堂仪式中必须要准备的,天地桌一定要是一张正方形四脚的桌子,要平平稳稳,象征天地,东西南北四方,桌上必须铺设红布,以示吉利。天地桌上还要摆放各种贡品,以及摆放蜡烛、香。

2、天地桌上布置

天地桌的布置虽然每个地方不同,但主要东西是不可少的。在拜天地之前一定要烧香、点蜡烛,天地桌(台)上铺红布,坐北周南。男西女东,面北对天地桌(台)而站,由司仪领唱,新人跪拜,磕四个头。

3、拜堂成亲的内容

拜堂的程序比较多,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一般来说,结婚拜堂都要到男方家祖庙参拜,没有祖庙就虚设祖宗牌位参拜。先拜过天地、祖庙、父母后,夫妻还要交拜,以示夫妇互敬互爱。

1.结婚前如何祭拜天公

祭拜对象:天公祭拜地点:在正厅前用两张长凳架上一张八仙桌,称为“顶桌”,顶桌下面另置下桌;两桌都围上彩缎面的八仙彩。

祭拜时辰:结婚前日;凌晨11时(子时)至1时开始祭拜。供品:上桌第一排供:五果(香蕉、李子、凤梨、米糕、生仁),六斋(木耳、金针、豌豆、菜心、香菇、蚕豆、桂圆、海带等任取六样),扎红纸的面线(聚成塔状),清茶三小杯。

下桌供:半生熟的五牲,红龟稞,发稞,酒五小杯(作为供奉天公的从神用)桌旁两侧:各系带尾青的全支甘蔗。祭拜程序:上供—点烛―神前献茶、酒—焚香迎神(三炷香)并祈求婚事一切顺利—望空行三拜九叩礼(合掌拜三下、跪下叩三个头,如此重复三次)—敬酌第一次酒—掷茭以问神明之降临—神明既降,敬第二次酒—有祈祷于神明者,掷茭以请示神明(一边掷茭一边念欲祈求的事,并许下答谢的报酬)—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纸、爆竹拜供神明烧五色金(天金、顶极金、寿金、刈金、福金)及灯座—燃放爆竹(可省略)—第三次献酒->掷茭,问神明是否餐毕—将酒洒于纸灰上->撤供。

注:祭品中的鸡不能用母鸡、白毛鸡、腊脚鸡,最好是阉鸡或公鸡。讲究的人还会祭上全猪羊。

另一种较为简便的祭拜方式为:上供―点烛—神前献茶、酒—焚香迎神(三炷香)并祈求平安—(合掌拜三下、跪下叩三个头,如此重复三次)—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纸拜供神明烧五色金(天金、顶极金、寿金、刈金、福金)及灯座—将酒洒于纸灰上—撤供。

2.结婚拜天地都有那些程序

结婚拜天地作为大婚之日的关键程序,分简和繁两种,繁的方式可能现在大部份地区,大多数人都会省掉,而采用简要的程序。作为一个宗族仪式,它仍然属于宗教范畴。一般宗教上讲的拜的是神灵、上帝之类的,而结婚的拜堂仪式,对拜天地的那一揖,其核心是让上天作证,而不是真的拜天上什么虚无的东西。拜祖宗这一揖,则是对祖宗的召告与宣誓(意思就是告诉祖宗,今天某某某结为夫妇,男方将继承祖宗传承之德,秉德持仁,将我姓发扬光大,某女从此日正式列入我氏宗谱,成为我氏子孙之母,将助夫旺子,发扬良德,效尤乡邻)。拜父母之揖,则作为谢恩之揖,表达对父母抚育子女之艰辛,今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即从今日兹始,同时也表示不论今后子媳如何都将永远是父母的子女,父母永远是最大。最后一拜为夫妻对拜,此拜一方面代表感谢对方不弃自己愿携手共渡今生,二是表示今后双方将永远相敬相爱,这一揖有感谢与宣誓的意义。

所以,拜天地时,先由家中长辈,最好是新郎的父亲,净手点烛烧香。先烧纸币,再点香烛。香火案上要红烛双燃,五香飘烟(就是五柱香充分点燃,香案上五柱,香案下一柱,大门外一柱),这一过程是用香与纸币通告列祖列宗到堂准备受拜。接着要有司仪先生唱示,司仪先生会朗声唱告:

请新朗新娘堂前就位!

一拜天地祖宗,叩首!叩首!再叩首!

二拜高堂父母,叩首!叩首!再叩首!(即使父母仍然健在,但此时父母必须尊位祖宗之列,如果觉得不直接,就直接夫妻同时将头转向父母方向叩拜)。

三拜夫妻百头偕老,此时夫妻转身与对拜访,只揖拜但不叩拜。

当第三拜也就是夫妻对拜完毕,炮竹、音乐要齐呜,司仪会宣告夫妻入洞房,这时才由新郎牵着新娘进入洞房。

整个拜天地仪式结束!

3.结婚出发前祭祖程序

结婚祭祖,是中式传统婚俗重要流程之一,百姓大多看重并且恪守。这一源远流长的风俗,给百姓家喜庆热闹的婚礼,增添了几分庄严和肃穆的色彩。

归纳起来,结婚祭祖有三种情形:

一是新郎祭拜自己的家族先人。旧时,结婚的前一天傍晚(也有的在结婚的当天早晨),喜主(新郎的父亲或长辈)备好香、纸、蜡等祭品,领着新郎来到家庙祠堂或祖坟上香、烧纸、磕头,并由喜主念叨:“某某结婚,请列祖列宗回家吃喜面、喝喜酒”等等。其实,这也是“请列祖列宗保佑家族后人婚事圆满顺利”的一种愿望。“文革”期间家庙祠堂被拆毁,表面上看此俗已废,但在当时的确有一些家庭,子女成婚之日依然在家里偷着祭祖,只是不让外人知道罢了。“文革”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此俗逐渐恢复,有的按旧俗到祖坟地上香烧纸磕头祭拜,有的在家谱或先人的遗像前鞠躬祭拜。

二是新郎祭拜女方的家族先人。老辈子年间,结婚的当天上午,新郎迎娶来到女方家里后,即在“毡迎客”(男方)和“送亲客”(女方)的陪同、指引下,郑重地跪拜女方的家谱或先人牌位。新郎作为“半拉儿”的身份,祭拜女方家族宗亲,既表明自己从此正式成为女方家庭的至亲,也是敬重和缅怀女方先人的一种形式,无可非议。改革开放以来,旧俗尽管依然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村子发生的变化也比较大,现在不少的新郎进门以后,已由过去的上香磕头祭拜,简化为“三鞠躬”。当然,新郎进门以后究竟祭拜与否,关键要看女方的家里是否有祭拜的准备,有则拜,无则免。

三是上喜坟。所谓“上喜坟”,就是在结婚的头一天傍晚,或在结婚的当天早晨,喜主领着新郎,携带红色或粉色祭品,在亡故的亲人坟头上压红色或粉色纸,在坟前上红色香,烧红色或粉色纸,“浇奠”红酒。蓬莱境内的北沟、大辛店一带,有些村子将这种祭奠称之为“上喜坟”。上喜坟的风俗现在尽管不普遍,但在乡间仍见其踪。

结婚祭祖,同清明节扫墓一样,并非封建迷信,而是借婚姻大事之机,缅怀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教育儿女不忘自己的“根”,这完全在情理之中,也是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在民间婚俗中的具体体现。

4.婚礼上一拜天地什么什么的仪式的意思是神马

西安贝蒂婚庆小王老师温馨提示:

“拜天地”。古代婚礼仪式之一。中国婚礼仪式。又称拜高堂、拜花堂。旧时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唐代,新婚之妇见舅姑,俗名拜堂。北宋时,新婚日先拜家庙,行合卺礼,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展拜。至南宋,则改在新婚当天。坐富贵礼后,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后世一般在迎娶当天先拜天地,然后拜堂。清代和民国时均有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礼之说。

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所拜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交拜,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近化“拜堂”范围扩大,除天地祖先尊亲及交拜外,更须拜毕家族尊亲、友好宾朋。乡村于新婚次日拜宗祠后,尚须拜揖乡党邻里,婚礼始告成立。

即“拜堂”。汉族婚姻旧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唐代已有。上午七点到下午一点左右举行。娶女的人家在家堂前置香烛,陈祖先牌位或遗像。摆上粮斗,内装五谷杂粮、花生、红枣等,上面帖双喜字。拜堂前,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然后礼生育唱,新郎新娘就位跪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交拜后入洞房。换代婚礼改行鞠躬礼。

5.古人结婚怎么拜天地

婚嫁婚嫁程序:旧俗“三茶六礼成亲”。

“三茶”,即三次送礼。宁都客家人对结婚、做屋等馈赠礼品中要有一项茶叶,故俗称“送茶”。

“六礼”,即婚嫁过程中的门项进程。1、纳彩,男方托媒去女方提亲。

2、问名,问女方名字及生辰,俗称“开小八字”。3、纳吉,男方卜得吉兆,双方八字相合,男方备礼通知女方,决定成亲。

4、纳征,男方给女方送彩礼(要礼金、衣衫、食物),俗称“开红贴”、“开大八字”、“大定”、“过定”,今谓“订婚”。5、请期,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求其同意。

俗称“报日子”、“定茶”。6、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一般称为迎新。

民间俗称男方叫“归亲”,女方叫“行嫁”、“归门”。今谓“结婚”。

婚嫁礼仪:过去时兴“花轿”,男方发轿到女家将新娘抬回。上轿之前,女方一家要号啕大哭,俗称“哭嫁”。

说是不哭会使外氏穷。新娘进门后,拜堂,饮交杯酒,用新草席铺地为道,踏在席上走进洞房。

迎娶时,男方要出多种财礼给岳父母的“辞神礼”、给侍娘的“插花冖”、首士的“开剪礼”、厨师的“开杓礼”,以及小孩凑热闹的“开门礼”等等。请客送礼的习俗是“先请后贺,不请不贺”。

拜堂时,长辈要送拜礼,名叫“贽敬”,俗称“拜见”。招亲:旧时,男到女家招亲,俗称“招郎”。

改嫁:旧时,寡妇改嫁,非常艰难,俗有“嫁次老公出道世”的谚语。约定再醮日期,必须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家,偷偷溜出村庄(绝不能经过“后龙山”)。

到了半路换鞋上轿。改嫁的寡妇人称“夜桥婆”。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婚拜堂仪式流程(结婚怎么上拜)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