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又要写工作总结。抓耳挠腮四处搜罗PPT模板,面对一个空白PPT,简直不知道从哪下手。
PPT该怎么写?
场景
我觉得根据使用场景,PPT可以分这么几类,用来看的、用来讨论的、用来听的。用途不同,写作方式也不同。
1.看的。如果PPT写完,是发给别人他自己看,那要写详细点,完整列出要表达观点、理由;
2.讨论的。如果PPT是大家开会讨论用,那么只要列出大纲即可:问题、解决方案、风险、收益...如果讨论前要发给大家提前看,那么可以写详细一点。
3.听的。如果PPT是用来做产品发布、宣讲等演讲时用,那么PPT仅仅是演讲辅助工具,观众其实应该叫听众。这种场景下,PPT的作用:一是可以把语言无法直观描述的内容 比如数据对比等呈现出来、二是演讲者的提词器,帮助演讲者把演讲内容串起来。这种PPT就要多用图,少写字。如果全是字,大家就看字去了,没人听演讲了。这不是抢戏嘛
写作步骤
我个人觉得,PPT是把自己观点灌输给别人的工具。产品介绍说服别人我的产品好大家来买买买;工作总结说服老板肯定我的工作给我升职加薪;产品规划或者商业计划书说服别人我这项目能赚大钱赶紧给我投资(人或钱)。。。
所以在写之前,先要弄清楚,写这个PPT的目的是什么?要说服谁接受我的什么观点?这个观点要贯穿PPT的整个制作过程。
第一,提炼观点。自己首先要立论清晰,否则自己都不知道要讲什么 受众怎么可能听懂甚至被说服?
第二,研究受众。从受众心理出发,才能讲出对方听得懂的话,才有说服他的前提。
第三,列提纲。
第四,搜集素材。证明自己立论
第五,制做PPT。把提纲素材填充进去,填充时注意排版、配色(对配色没把握的就用灰白黑,最保险),最后配合内容表达添加动效之类。
第六。如果是演讲用,还需要提前演练,对着PPT自己叨叨就行。想跟说是两码事。想再多遍,真正说的时候,一紧张当初想好的词忘一半也很正常。
最后贴张图,证明为什么图比字更易懂?为什么大家演讲用PPT而不是word?
一到年底很多单位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忙业务,而是写总结。
现在很多总结都需要用PPT汇报,PPT的长处是图文并茂,多媒体动画炫目夺人,结果是总结形式越来越出彩,但是内容呢?越来越难写,不然也不会每到年底,有那么多人去网上买总结模板应付了事。
如果只是把别人的模板拿来改一改就变成自己的总结,这样写总结自然质量不高。
想要提高年终总结的质量,最重要的不是去哪里找模板、做美化,而是想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一、明确汇报对象:你要给谁汇报?
对内写工作总结也许是汇报给直属领导,也许是你帮领导写总结材料给更上一级的领导看;
对外写工作总结,也许是给主管部门,也许是给外部专家,也许是服务的客户。
这些场合对工作总结的要求,文风,素材,框架区别都很大。
很多人写总结习惯复制粘贴,但是面对不同的汇报对象,你能随便复制粘贴吗?
如果你给不同的人写汇报材料,就要学会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他们需要的高度来提炼材料,你的年终总结PPT才能有的放矢。
二、明确自身层级:你的总结侧重?
仅仅知道工作汇报的对象还不够,还得了解自己自身的层级,进而确定汇报的类型。
在内部可以建议按基层,中层,高层分类考虑,基层往往侧重搜集材料,中层往往侧重提炼思路,高层往往侧重提出愿景,这些就决定了你写汇报的基调和选材必须有差异。
基层写年终总结多是汇报自己的岗位工作,直白说就是没有功劳晒苦劳,都是差不多的工作,就比一比谁的份量足。这样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工作总结越写越厚,但在领导眼里,谁的工作总结写得厚就是做得比较多比较好,其实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意搜集材料临到年尾你哪里来的素材把总结写厚?
基层要敢把年终总结写薄,要么是工作业绩太出色,要么的确没什么好业绩写,要么单位本来就是走形式主义的场,你说你是哪一种?
但中层写总结对自己就要更高的要求,仅仅会记流水账还不够,还得会归纳提炼。中层一般都要在上一阶段的经营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部门未来一年的工作思路,这里面不能只是没有业绩凑亮点,而是要拼深度拼力度。
关于市场你怎么看?提多高的目标?为什么这个目标合适?准备怎么做?同行都怎么做?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风险?做好风险应对措施了吗?如果万一没有完成会有什么后果?
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中层的汇报里面系统考虑,但实际上,大部分经营分析汇报只有数据,没有分析,大家把精力都用在了整理数据或者美化PPT上去了。
至于高层做总结,更多是强调战略规划,有些人会嘲笑高层只会没有愿景画大饼,但是作为高层反复让员工相信我们有能力看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有信心抢占业务的制高点,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团队士气的措施,这些不叫总结,要总领。对高层而言,好总结不是比谁写得多,而是比谁看得远。
三、明确汇报的目的:你为何要汇报?
即便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总结,在不同的场合,写的目的是不同的。
如果是年终盘点,你可能更多需要总结一年的得失,为明年做好规划?
如果是项目总结,你可能需要预判风险,想一想万一风险来临你可以向哪里寻求应对之策?
如果是新年规划,你的目标要得到保障,你需要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在哪里可以争取?
如果一份工作总结只是一份工作流水账,那真的没有写的必要,毕竟你做的大部分重要的事情,领导都知道,要是领导都不知道,要么说明你的工作不重要,要么说明你的业绩不重要。
明智的人不会仅仅在工作总结里总结,而是要通过汇报的机会争取各种资源,毕竟,工作总结是制度规定里面允许你和上级领导沟通的一种重要武器。
有的朋友工作业绩实在不够好。数据不行、趋势不利、业绩不够,即使真的“一无所有”,你也必须想办法找出“局部”亮点。没有功劳就拼苦劳,质量不行数量凑;没有突破拼深度,有深度有内涵的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看得出效果的;什么都没有,那就拼愿景!今年的不足是为明年更大的进步做铺垫!
这些小伎俩其实只是为了避免被打板子,工作不可能次次顺心,但是如果能总结出失败的地方,知道如何改进成长,打板子的时候领导也会再给你机会的。
四、明确年终总结的结构:你需要用哪种框架?
工作总结最忌讳形式化,或者写成一笔流水账,如果一笔流水账自然没有人认为你的工作做得好,所以汇报工作要有一个框架。
比如常见的这两种:
或者一些比较通用的经典框架:
另外,在中国领导喜欢的汇报思维往往是以点带面还是面面俱到?一分为二还是抓大放小?实在没有办法就试试一个观点三个论据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写作方法。
但是工作汇报中领导想看到的无非两点:要么开源,要么节流。
如果业绩不好,开源无能,那就说说为公司节约了多少成本,也可以变相突出自己任劳任怨、加班加点。
把总结与领导关心的问题直接挂钩,至少说明你的存在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价值。基层写汇报,大致的思路不外乎于此。
经过调整的汇报结构非常好借助了领导的成本管理思维,且用领导熟悉的语言讲话,有力说明了琐碎的工作和重要的成本控制工作之间的联系。这就借助了成本管理思考框架的力量。
一、为什么要写工作计划
1、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工作有两种形式:
一、消极式的工作(救火式的工作:灾难和错误已经发生后再赶快处理)
二、积极式的工作(防火式的工作:预见灾难和错误,提前计划,消除错误)
写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
2、计划能力是各级干部管理水平的体现
个人的发展要讲长远的职业规划,对于一个不断发展壮大,人员不断增加的企业和组织来说,计划显得尤为迫切。企业小的时候,还可以不用写计划。因为企业的问题并不多,沟通与协调起来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少数几个领导人就把发现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企业大了,人员多了,部门多了,问题也多了,沟通也更困难了,领导精力这时也显得有限。计划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记得当时,总经理在中高层干部的例会上问大家:“有谁了解就业部的工作”,现场顿时鸦雀无声,没有人回答。几秒钟后,才有位片区负责人举起手来,然后又有一位部门负责人迟疑的举了一下手;总经理接着又问大家:“又有谁了解咨询部的工作”,这一次没有人回答;接连再问了几个部门,还是没有人回答。现场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思考:为什么企业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
这时,总经理说话了:“为什么我们的工作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抱怨其他部门,为什么我们对领导有意见………,停顿片刻”,“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无形的,谁都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平级之间不知道,上下级之间也不知道,领导也不知道,这样能把工作做好吗?能没有问题吗?显然不可能。问题是必然会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工作‘化无形为有形’,如何化,工作计划就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参加了这次例会的人,听了这番话没有不深深被触动的。
3、通过工作计划变被动等事做变为自动自发式的做事(个人驱动—系统驱动)
有了工作计划,我们不需要再等主管或领导的吩咐,只是在某些需要决策的事情上请示主管或领导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做到整体的统筹安排,个人的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通过工作计划变个人驱动的为系统驱动的管理模式,这是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怎样写好工作计划
首先要申明一点:工作计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来的重要。我们拒绝华丽的词藻,欢迎实实在在的内容。简单、清楚、可操作是工作计划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如何才能做出一分良好的工作呢?总结当时会议上大家的发言和后来的一些说话,主要是要做到写出工作计划的四个要素。
工作计划的四大要素:
(1)工作内容(做什么:WHAT)
(2)工作方法(怎么做:HOW)
(3)工作分工(谁来做:WHO)
(4)工作进度(什么做完:WHEN)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那么这个工作计划就是不完整的、不可操作的,不可检查的的。最后就会走入形式主义,陷入“为了写计划而写计划,丧失写计划的目的”。在企业里难免就会出现“没什么必要写计划的声音”,我们改变自己的努力就可能会走入失败。
三、如何保证工作计划得到执行
工作计划写出来,目的就是要执行。执行可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我的方案已经拿出来了,执行是执行人员的事情。出了问题也是执行人员自身的水平问题”。执行不力,或者无法执行跟方案其实有很大关系,如果一开始,我们不了解现实情况,没有去做足够的调查和了解。那么这个方案先天就会给其后的执行埋下隐患。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计划能不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不仅仅是执行人员的问题,也是写计划的人的问题。
首先,要调查实际情况,根据本部门结合企业现实情况,做出的计划才会被很好执行。
其次,各部门每月的工作计划应该拿到例会上进行公开讨论。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通过每个人的智慧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其二、每个部门的工作难免会涉及到其他部门,通过讨论赢得上级支持和同级其他部门的协作。
另外,工作计划应该是可以调整的。当工作计划的执行偏离或违背了我们的目的时,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不能为了计划而计划。
还有,在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部门主管要经常跟踪检查执行情况和进度。发现问题时,就地解决并继续前进。因为中层干部既是管理人员,同时还是一个执行人员。不应该仅仅只是做所谓的方向和原则的管理而不深入问题和现场。
最后,修订后的工作计划应该有企业领导审核与签字,并负责跟踪执行和检查。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ppt工作内容怎么写(PPT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