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80年代春节视频大全播放(80年代出生的人请注意)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八十年代的春节:春晚成为新民俗

大年三十儿,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与荧屏上的影、视、歌、曲艺明星同喜同乐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一台晚会,不仅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艺形式

年饭:票证淡出菜市场

年货:新三大件快步来

从1984年进口彩电紧张开始,彩电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紧俏货。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快步向人们走来。年礼的文化味渐浓,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起来。

年俗:词句洋溢着时代气息

80年代,听人们拜年聊天,听不到为衣食犯愁,听不到忌讳与掩饰,人与人之间似乎更近了,人们的话题更广了,心气更高了。一句普普通通的您过年好啊,含意是那样丰富。

年乐:贪看晚会洋相多

自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愿去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怕错过了马季的相声、费翔的歌,更怕错过了节目间穿插公布的有奖谜语。一番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之后,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寄答案。苦盼中央电视台的佳音之余,又该琢磨着去哪儿逛庙会了。

九十年代的春节:想法多了,年味淡了

围在家里包饺子看晚会是老皇历了,过节也要过出个性过出新意来。这让北京人过春节也开始犯难:出游订不上团,在超市购物交款排大队,打保龄球球道爆满,想租个车到郊区转转,车早就预订一空。春节的乐事多了

年饭:家宴挪到酒楼吃

辛辛苦苦一年了,过春节该享享口福了,家家户户为年夜饭张罗,这是每年过节的传统想法。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大红纸春节休息见不到了。家宴设在餐馆酒楼成了时尚。与其在家一通忙活还不如在餐馆里踏踏实实吃一顿呢.

年货:鸡鸭鱼肉成配角

90年代,正月临近的日子里,很难见到被大包小包的吃物压得难于行走的人了,平日里也是吃海参鱿鱼。现在必备年货是金童玉女财神爷和大大的福字。禁放地区的人们还不忘记买一样小东西:欢乐球。上亿只欢乐球在那个春节爆响,既安全又声色兼备。吉祥物也是置办的年货,1996年小老鼠,1998年虎行天下

年俗:身体健康排第一

春节里,各个体育场馆打开大门,从保龄球、轮滑、羽毛球到室内攀岩,64项体育活动把大约10万以上人次的北京人从麻将桌和酒桌旁拉走。1997年的春节,北京有5万人奔向了体育场馆。年乐:旅游过年成时尚

春节,从旅游淡季变为黄金季节。1992年的年三十,五个结伴前往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是新闻人物,过个团圆年的观念正在悄悄改变。如今,春节机票优惠50%的做法已十分普遍。

50年代和60年代属于困难时期,过年才吃一顿饺子,肚子吃得很撑,而且饺子里面没有肉。70年代家里子女不多的,顿顿吃肉,过年和平时吃的没什么区别,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一家三口常常是过年做10多个菜,有鸡有肉还有鱼,到了本世纪10年代,人们吃讲究健康,节约,过年只是比平时多了些饮料,或者来一道不经常吃的菜,或者干脆就下饭店,这是饮食上的,文化上,50年代和60年代,还有70年代没有电视,我不知道有什么文化,80年和90年代,8点都要观看春晚,到了现在,一般都是有的在看网络春晚,看直播的比以前少了。贴对联,放鞭炮,挂红灯笼这些习俗千年不变。

时光它总是很容易逝去,自以为十几岁的心思,现实中已人到中年。八零后的童年,有着很多欢快的记忆,少了些前辈们的艰辛与苦涩。记忆中最多的印象,就是每年春节的时候。

童年的春节,那是小时候,最美好的时光。每年过完小年,我和小伙伴们都开始盼过年,期盼那过年的新衣服,还有过年的糖果,还有那为数不多的炸油……都是平常日子里吃不到的美食。更不用说,因为是寒假,爸妈闲些,也能有些时间陪我们,而且我们也不用放牛,挖野菜、拾柴禾……犯了小错误,也是不用挨骂的,(乡村里的规矩,到了腊月大人们为好彩头,都会把不吉利的话放回肚子里,小孩也不能骂)正是我们放纵的好时机,那时候最喜欢做的游戏就是点兵点将,几个人排成一排,手背在背后,一个人在前面猜,后面一个拿一样东西念:背、背、背马儿红花箱儿,红花柜……,一边念,一边让前面的那个人猜,如果猜对了,那个人就是他的兵将,然后分成两队,开始在田野里,稻场上你追我赶,玩上个大半夜。要不,在地上用粉笔或者石头在稻场上画个田,几个踢起来,一玩就是大半田,有很多母亲都是发愁的,越是没鞋穿越是踢田烂的快,可她们往往又是不管的,管也管不住啊!最有意思的是下四角,用纸折起来。光的面,有折痕的一面,炸起来,在冬天里,也是要脱衣服的,记得有一回,我发挥的特别好,把我二哥给赢哭了,那时纸也很少呀,现在挺后悔,当时怎么不知还给二哥几个呢,一个男孩子哭,多难为情呀!书基本上是不看的,寒假作业没有完成,老师也是不会检查和训人的,简直是为所欲为,就差上墙揭瓦了。

到了过年,那心里更美的不得了,中午一桌丰盛的饭菜,吃完饭,洗头,洗澡、换上新衣服,先自个美一美;夜里一边吃零食,一边看春晚,睡前还有妈妈给的压岁钱;睡觉是不敢睡踏实的,深怕一大早,睡过头了,掉了拜年的队伍,那可惨了,好几天的零食就没了。正月初一,我们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同约好的小伙伴们,拿着装糖果的袋子,开始挨家挨户拜年,回到家后,就可以整理自己的战绩,哪些零食是耐放的,哪些是当前需要吃掉的,一定要管理后,不然等开学了,就没有零食可以秀的了。这在本村的邻里之间拜过年之后,就该亲戚间了,亲戚拜年更是美,因为还会有鸡蛋,押岁钱,这样的日子我们很快乐,因为每天都是美食,西游记,有时候还打打扑克牌,神仙般的生活呀!

正月里,妈妈是最忙碌的,每天要早早地起床,打扫卫生,准备客人的饭菜。那时候的规矩,是客人来的时候吃一顿,中午吃一顿,走的时候再吃一顿,妈妈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很多平时没联系的亲友,就是在春节的时候走动动,联系一下感情,叙叙家常。我们家是家族里的老大,家里收拾的干净,爸爸妈妈又是最重情义的,所以我们家族的公客,每年都是在我家吃饭,看到妈妈那么辛苦,我就会抱怨这些亲戚怎么每年都在我家吃饭呀!妈妈都会笑眯眯的说傻孩子,我们家又没什么好吃得,这一大年,人家来家吃一回饭不是应该的吗,再说平日里各家忙各家的,趁这功夫,大家叙道叙道多好啊!在我似懂非懂里,我家亲戚在我家吃了一年又一年,长大后我才明白,那是我们之间的情义呀!

遇上阳光灿烂的天气,村子里会来一些玩狮子的、玩春牛的、玩旱船的……,轮到谁家了,赶紧放鞭炮迎接,周围一圈的观众。最有意思的是玩狮子,敲锣打鼓的,十分热闹,遇上爱玩的人家,把赏钱放在稀奇古怪的地方,这些玩狮子的就需要技术了,他们要通过踩凳子,踩肩膀……才能拿到,每每看到这我都替他们捏一把汗,人们的喝彩声,锣鼓声,传的很远很远,一群爱看爱疯的孩子也会跟很远,天黑了,也恋恋不舍,有的小孩甚至梦想就是长大了,玩狮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春节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吃过中午饭,全家出动去拜祭祖宗,给已逝的亲人们上坟,听长辈讲述老一辈们一生的故事,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凄惨,有的侠肝义胆,有的小有成就……一个坟头,一个人生。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到了天黑了才渐渐停止。天黑了,就该小孩们乐上了,灯笼大赛上演,小伙伴约一起,从村的这一头走到村的那一头,比谁的灯笼好看,比谁会玩灯笼不会被蜡烛烧掉,一路上嘻嘻哈哈,笑声不断,依然是夜深了,还舍不得回家,约好了第二天继续。

这样一直玩到正月十七,开学了,上了几天课,还沉浸在春节的快乐里!

童年已渐渐远去,而这些春节的快乐,是我记忆里一道炫丽的彩虹,一直不曾忘却!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80年代春节视频大全播放(80年代出生的人请注意)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