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80后儿时的回忆视频(80后儿时的回忆)

每日特迅 admin 浏览 评论

80后的童年是简单快乐的,那个时候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童年是单纯而美好的。

让我们一起再看下当年我们玩过的玩具和游戏,能不能唤起你儿时的记忆?

1、沙包

2、铁皮青蛙

3、小虎队旋风卡

4、四驱车

5、弹力球

6、跳房子

7、编绳

8、彩虹圈

9、跳皮筋

10、跳山羊

11、鸡毛键子

12、老鹰捉小鸡

13、泡泡胶

14、摔泥巴

15、斗鸡

16、挑棍

17、溜溜球

18、洋画

19、藏猫猫

20、掌上游戏机

21、丢手绢

22、跳大绳

23、积木铅笔

24、翻花绳

25、羊拐骨

26、划炮

27、玻璃弹球

28、折飞机

29、东西南北

80后的我们早已长大成人,是否已经离开了家乡,现身在何处?那些陪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你还好嘛?

我从东北来到了西北,我很好。

我在【元敦国学养生堂】。

记得联系!

跟你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的游戏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身体对抗类

(1)撞拐子(斗鸡)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每个人只有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向前架起来,用手抓着,膝盖向前。然后以膝盖为武器与其他人对撞,不能维持平衡而双脚着地者为输。

我的感受:这是很经典的一个游戏,而且韩国娱乐节目《情书》中也玩过这个游戏。可见,这不仅仅是少儿玩的,成年人也可以玩。

(2)握手平衡(不知道正式名称)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场地不限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两个人反位站立,四个脚在一条之线上,摆出类似于马步的姿势,前脚相抵。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通过向对方施力和放力,尽可能是对方失去平衡而获胜。

我的感受:这种游戏的架势颇有一点“太极”的感觉。不仅适合于任何年龄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可以玩。

(3)推手平衡(不知道正式名称)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场地不限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相隔一定的距离,用双手推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

我的感受: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还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用力过小,容易被对手推到,用力过大,容易扑空而失去平衡。

(4)绳索平衡(不知道正式名称)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场地不限

道具要求:绳索

规则说明:两个人面对面站立,那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呈S形绕在两个人腰上,通过双手控制绳子的“收”与“放”,尽可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获胜。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与上面两种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流行程度也不如以上两种(大概是因为需要道具),但是可玩性也很强。

(5)单脚推人

人数要求:2人以上,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每个人只能单脚着地,互相推,尽可能把对手推出界外或者使他双脚着地。

我的感受:很简单的游戏,小时候似乎玩的也不多,但我觉得这确实是一项有趣的运动。

(6)骑马打仗

人数要求:6人

场地要求:小型平坦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三个人一组,一个人弯着腰,一个人在前面牵着,还有一个人骑在弯腰者的背上。两组对抗,把对方弄下来就获胜。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也比较经典,但是好像不是很流行,大概是因为没人愿意去做那个“被骑者”吧。

(7)掰手腕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一张桌子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掌相握;另一种是手腕接触。

我的感受:掰手腕算不上游戏,但是流行程度很高,也是不错的锻炼力量的方法。

(二)运动对抗类

(1)丢手绢

人数要求:人数不定,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手绢

规则说明:规则不大记得了。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通常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玩。这种比较“官方”的游戏,在课外似乎并不是很流行。

(2)老鹰抓小鸡

人数要求:4人以上,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规则大家都知道,就不多介绍了。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既有“官方”的特点(往往是老师教的),又有“民间”的特性(有一定的流行度),说它“经典”毫不为过!

(3)打雪仗

人数要求:人数不定,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下雪之后的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没有固定规则,随便怎么打都行。

我的感受:算不上游戏,只能称之为“玩”。

(4)拔河

人数要求:人数不定,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需要狭长平坦的空地

道具要求:粗绳子,如果是两个人,可以直接用手

规则说明:不用我介绍了

我的感受:这项运动不是孩子的专利,成年人也能玩。但是孩子有一种直接用手的单人拔河法。

(5)打毽子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狭长空地

道具要求:毽子和板子(或者用书代替)

规则说明:类似于打羽毛球,但是更随意。

我的感受:这不是经典游戏,而是我们班上的同学们自创的,当然,肯定有其他的人也会玩。

(6)打游击

人数要求:4人以上,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越复杂越好

道具要求:假枪(或者用手代替)

规则说明:分成两组,先躲藏起来,然后在发现敌人时用枪对着对方,大感一声“pia”,就算把对方打死,最后把对方全部歼灭的小组获胜。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比起电脑游戏CS来,原始多了。最大问题是“被打死”者要遵守规则出局,否则玩不下去。现在看来这个游戏有点傻,好在当时大家都比较单纯,不会故意根规则作对。

(7)丢沙包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沙包

规则说明:规则大家都知道,就不多介绍了。

我的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及锻炼反应能力,又有较大的运动量。可是现在玩这种游戏的人不多了。

(8)跳远踩脚

人数要求:2人以上,3人为佳

场地要求:需要狭长平坦的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一个人从底线跳出去若干步,另一个人也同样跳出去,但是少跳一步,然后尽量踩到前者的脚,前者可以躲避。如果踩到,则后者胜;如果没踩到,前者要按原来的步数跳回来,如果顺利跳回,则胜,否则还是输。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对训练弹跳能力很好,但是鞋面很容易脏。

(9)追逃(抓贼)

人数要求:3人以上,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需要较大的空地,地形复杂亦可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分成两组,一组逃,一组追。逃者被抓后,同伙还可以营救。具体规则我记不太请了。

我的感受:流行程度很高,而且对锻炼身体很有好处。但是气氛很紧张,被抓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的。

(10)捉迷藏

人数要求:3人以上,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蒙眼布

规则说明:规则大家都知道,就不多介绍了。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太经典了,而且有时候会闹出笑话来(抓着不相关的人)。

(三)运动竞技类

(1)跳房子(跳船)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自画场地

道具要求:小石头或其他类似物

规则说明:规则记不太清楚了,网上能查到。

我的感受:如果要推举出一个童年游戏的代表,我认为“跳房子”当之无愧。因为它相当流行,相当经典!

(2)踢毽子

人数要求:人数不定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毽子

规则说明:一般是比谁连续踢得多

我的感受:这是一项不错的运动,现在仍然很流行。但是建议不要只用内侧踢,否则容易成为O形腿(开个玩笑,没那么严重了)

(3)跳马

人数要求:2人以上,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小型平坦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一个人弓着腰,另一个人借助双手从上面跳过去。

我的感受:确切地说,这不是游戏,而是一项运动。有一定的锻炼价值,但是趣味性不强。最大的缺点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4)跳绳(单人型)

人数要求:1人以上

场地要求:几乎任意场地

道具要求:绳子

规则说明:没有规则,花样很多,就看你的水平了。

我的感受:这也是一种运动,而不是游戏。现在也仍然流行。

(5)跳绳(多人型)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绳子

规则说明:两个人分别拿着绳子的两端,甩出一个梭形空间,另外一个人找个合适时机钻进去跳,看谁条得多。

我的感受:这也是一种运动,但是比起单人型,多人型又有了一点游戏的特点。我一直觉得这个游戏挺难的,对时机的把握要特别好。

(6)抓沙包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桌子

道具要求:沙包

规则说明:把一个沙包高高扔起,在沙包落下之前把桌上的若干个沙包抓到手里,然后用同一只手接住落下来的沙包。

我的感受:与“丢沙包”相比,道具一样,但是玩法完全不同,容易被人忽视。《武林外传》中也演示过这个游戏。

(7)摇呼啦圈

人数要求:1人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呼啦圈

规则说明:没有规则

我的感受:这是一项体育活动,现在也有一定的流行度。

(8)手推车

人数要求:4人以上

场地要求:需要狭长平坦的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双手着地,双脚被另一个人抬起,然后向前爬行。爬得快者获胜。

我的感受:这是一个比较艰苦,而且有没有多少趣味性的游戏。一般在体育课上被老师强迫着进行,平时不玩。

(四)脑力对抗类

(1)九宫棋(九丘棋)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任何方式画出的棋盘

道具要求:用任何物体做的棋子

规则说明:一人六个棋子,如果自己的两个棋子与对方的一个棋子在一条之线上,就可以把对方吃掉。最后全部吃掉对方者取胜。

我的感受:这种棋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棋盘和棋子,随时随地都可以玩。

(2)警察抓小偷纸牌游戏

人数要求:通常4-6人

场地要求:桌子和椅子

道具要求:一副专用牌

规则说明:一共有十多种角色,例如:布告,法官,警察,强盗,小偷,土匪,花样官,轻重官,加减官等等。具体规则可以在网上搜到。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往往被人与当前流行的“杀人游戏”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种游戏毫无关系,只是有几个角色类似而已。好玩程度各有千秋,前者适合小孩玩,后者适合大人。

(3)藏猫猫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比较复杂的房间或房屋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找人者在门外数数到100,里面的人把自己藏起来,谁先被找到谁就成为找人者。

我的感受:这是介于脑力对抗和体力对抗之间的一种游戏。现在想起来还挺有趣的,但是这种游戏只有小孩能玩,大人躲起来也不方便。

(4)划拳上台阶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台阶或楼梯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两个人首先站在台阶的最下面一级,互相划拳,胜者上一级,看谁先到最上面。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其实是我在初中的时候发现别人玩的,儿童时代好像比较少见。但是鉴于这种游戏的“弱智性”,让儿童玩也挺合适的。

(5)找东西

人数要求:最好是3个人

场地要求:房间

道具要求:东西比较多的桌子,其他任何东西

规则说明:这是在“藏猫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的是:藏的不是人,而是东西。

我的感受:趣味性也比较强,但是在同一地点不能玩的太多,否则就失去新鲜感了。

(五)物品对抗类

(1)叶茎较劲(不知道正式名称)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不需要场地

道具要求:草根或者树叶的茎

规则说明:两个人把各自的叶茎交叉在一起,然后反方向拉扯,看谁能把谁的拉断。

我的感受:这只是一种消遣方式,算不上游戏。

(2)弹棋子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较大的桌子

道具要求:象棋子或其他饼形物体

规则说明:规则非常简单,就是尽可能用自己的棋子把对方的棋子全部打下去。

我的感受:这是很简单有好玩的一种游戏。但是玩多了会造成手指酸痛。

(3)桌上相扑(无正式名称)

人数要求:2人(1人也可)

场地要求:较大的桌子

道具要求:最好是轻重事宜、形状复杂的小物体(例如圆规)。

规则说明:与“棋子对攻”相似,只不过有“群殴”改为“单挑”。

我的感受:原则上,这是两个人玩的。但是我曾经很喜欢自己私下一个人玩,也挺有趣的。

(4)桌上足球(无正式名称)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较大的桌子,上面可以钉图钉

道具要求:象棋子或其他饼形物体

规则说明:在桌上两端个钉两个图钉(相当于球门),把象棋分成两组(相当于球员),中间放一个硬币(相当于足球),两人交替把弹击向硬币弹击,把硬币弹到对方球门里为胜。

我的感受:这是我自创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但是可玩性很强,既有进攻也有防守,不但要考验方向感和力度,而且有一定的技巧性,集成了足球的很多特征。

(5)扎家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泥土地

道具要求:铁丝或铁谮等

规则说明:具体规则我记不清了,网上能查到。

我的感受:对着个游戏的印象已经不深了。

(6)扔砖头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砖头

规则说明:具体规则不记得了。大概是:一个人把砖头竖立起来,另一个人向那块转头扔过去,把它击倒。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的流行程度好像比较低,而且主要在农村。我的印象也不深了。

(7)小人对战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有缝的桌子或凳子

道具要求:自制小人

规则说明:自制小人是把圆珠笔芯、纽扣等零件用绳子穿起来的,并且可以加上各种“武器”。对战没有规则,怎么打都行。

我的感受:我当时非常惊叹这么简单的东西能做出这么花哨的动作来。可惜他的场地要求比较特别:桌子或凳子要有足够宽的缝,后来这样的桌子凳子越来越少,也就没办法玩了。

(六)物品赚亏类

(1)打宝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任意场地,以水泥地为佳

道具要求:纸叠的“宝”

规则说明:一人把“宝”放在地上,另一人用自己的“宝”往对方“宝”旁边用力砸,靠气流把它冲翻,也有直接往“宝”上砸的。

我的感受:小时候很流行的一个游戏。堪称经典!

(2)打三角板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不需要场地

道具要求:三角板

规则说明:两人个拿出一叠三角板,谁得多谁就把两叠一起放到自己的手背上,然后把三角板陡起来,用同一只手去抓,抓到的归自己,没抓到的(掉到地上)有对方再用同样的方式抓,直到所有的三角板被抓完。

我的感受:这也是一个很经典的游戏,流行程度能与“打宝”媲美。我曾经看到有些小孩抓三角板的功夫可谓出神入化,厚度接近一尺的一叠三角板都能抓下来,把手掌和前臂统统用上。

(3)拍洋画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地面或桌面

道具要求:洋画

规则说明:拿着从小商店买来的“洋画”,凑在一起放在桌子上,采用“拍”和“吸”两种方式让洋画翻过来,连续翻身为胜。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可以说是我童年时代流行游戏的佼佼者,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洋画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赌注,甚至成为一种收藏品。由于“洋画”是与典型电视剧紧密联系的,所以随着电视剧的变换,“洋画”也在变换,可谓是一浪推一浪。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得不流行了。

(4)打弹珠(出纲)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泥土地(划线为界)

道具要求:弹珠

规则说明:把对方的弹珠打出界外则获胜。

我的感受:打弹珠是童年游戏的一个代表。

(5)打弹珠(老虎洞)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泥土地(要有洞,还有用两块转搭起的斜坡)

道具要求:弹珠

规则说明:刚开始要把各自的弹珠从斜坡上滑下来,滑的最远而且不出界的获得优先权。场地中有5个洞,进完所有的洞之后就成为“老虎”,然后打谁灭谁。

我的感受:“老虎洞”的打法比“出纲”更有趣,更流行。

(七)休闲类

(1)翻绳(正式名称忘记了)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不需要场地

道具要求:毛线(闭环)

规则说明:拿一根毛线,两边接起来,在手中经过一定的变换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我的感受:不能称为游戏,只是一种消遣方式。但是现在看来,其中似乎蕴含着一些几何与拓扑学的原理。

(2)过家家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任意

道具要求:不确定

规则说明:每个人担当家庭的一个角色,展开虚拟的生活,包括虚拟购物、虚拟做饭等等。

我的感受:这是最能反映儿童时代纯洁天真特点的一个游戏了。真是不错的回忆!即使是现在的儿童,恐怕也很少玩那种游戏吧?

(3)跳橡皮筋

人数要求:3人以上(通常是女子)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橡皮筋

规则说明:这是女孩子玩的,规则简单,但是步法还是比较复杂的,我不大清楚。

我的感受:对女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不错的运动和娱乐方式,但是现在的小女孩不知道还玩不玩这种游戏呢?

(4)编花篮

人数要求:4-6人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围成一圈,一个人的腿搭在另一个人腿上,然后一边跳着转,一边念着顺口溜。

我的感受:这似乎不能称之为游戏,因为没有趣味性和竞技性,只能说是一种运动方式。

(5)走圈子(不知道正式名称)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自画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具体规则忘记了。大概是这样:在地上话一个大圈,并且在大圈边缘画若干个方格。所有的人围着圈转,达到某一特定方格的人可以要求其他人模仿他的动作……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玩的不多,但在我的记忆中还是比较好玩的。我已经忘记了游戏的名称,暂且称之为“走圈子”。

(6)击鼓传花

人数要求:好多人

场地要求:任意

道具要求:鼓和花(也可用其他类似道具代替)

规则说明:规则大家都知道,就不多介绍了。

我的感受:这个游戏通常是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的,课余时间一般不玩。

(八)自娱自乐类

(1)纸飞机

人数要求:1人

场地要求:任意

道具要求:纸飞机

规则说明:只是叠着玩,没有固定规则,偶尔比一比谁飞的远,飞的好看。

我的感受:童年时代总有一种飞翔的理想,纸飞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种心理。

(2)纸风车

人数要求:1人

场地要求:任意

道具要求:纸风车

规则说明:做好纸风车之后,拿着跑就行。

我的感受:虽然很简单,但却充满了童趣。

(3)打弹弓

人数要求:1人

场地要求:任意

道具要求:弹弓和石子(或者用纸做的子弹)

规则说明:弹弓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把制作的子弹卡在橡皮筋上弹出去,另一种是橡皮筋上有皮片,把石头包在里面弹出去。后者射程比较远,也比较危险。

我的感受:这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算不上游戏,除非用来对战。

(4)滚铁圈

人数要求:1人

场地要求:任意空地,但不能太小

道具要求:铁圈和推手

规则说明:没有规则

我的感受:这只是一种融消遣和锻炼为一体的一种运动。小时候没有条件做铁圈和推手,看着别人推,相当羡慕。后来,即使有条件,也不好意思玩了

‍‍‍‍

在80后的童年里,虽然没有IPAD这样的新奇玩意儿,但是也并不觉得缺少快乐,童年的小游戏寓教于乐、简单质朴,自有一番乐趣!

1、一圆一直看人生----滚铁环

滚铁环的玩法就是小孩子一手抓着顶头呈"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着一个铁环向前跑。有的孩子还在铁环上套上两三个小环,滚动时发出清脆、欢快的声音。这个游戏对平衡、协调能力要求很高,玩的好的孩子可以把那铁环推地很远,甚至能熟练地带着铁环上坡、拐弯、下台阶,引来一群孩子围观喝彩。有时孩子们会在上、放学的路上组织滚铁环比赛,一群孩子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脚步飞快地推动着铁环,互不相让、一路冲向前方。那明快的铁环碰撞声带出孩子们的一片欢声笑语。

生命中许许多多的事物何尝不是一圆一直呢?一圆一直看人生,我们做人要外圆内直,对外圆润、内里刚正。生活中的起点与终点,看似“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我们的脚步从来都不是直线的,而是呈现圆形、弧形、甚至弯曲的,一路弯弯曲曲我们才走到终点。

2、生活的质朴热情之美----沙包

沙包是用布缝的一个六面的、拳头大小的布包,那时的女孩子都是很巧手的,十岁出头的孩子自己动手就可以缝出一个漂亮的沙包来。缝制沙包要反着缝起,最后第六面要留一个口,从这个口把布包由内翻过来,装上适量的小石子或砂砾。这个砂砾的量也有讲究,太多则沙包太重,玩耍的时候容易砸伤人,太少则沙包太轻,扔地不远。等装完砂砾,再由外向内地挑针头缝好最后一个口子,这最后一缝是最考验手工技艺的,手艺好的孩子会缝地“不露声色”,缝地不好则美感全无。沙包的来料无非是家里用剩下的布条、布料等,然而这并不影响沙包的风格各异,有的沙包颜色花纹统一、显得庄重肃穆,有的沙包六个面各用六种花色搭配、显得斑斓缤纷。

沙包的玩法也是丰富的,若是一个人,可以用来踢。踢得好的孩子,会变换出很多花样,比如把沙包踢地很高很高,自己转个圈接住掉下来的沙包再踢,或者跳一下、转圈、换条腿接住再踢,也可两三个人一起,轮着踢来踢去,互相变换速度和方向。踢沙包的女孩的身影轻盈地、充满活力地上上下下,充满欢快的节奏感,她头上的马尾辫随着节奏一甩一甩,甩走的是童年无知的烦恼,甩不走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当然沙包也可以作为群体游戏的道具,叫丢沙包。就是把所有的孩子分为两队,一队人站在两边,约在10米的范围,一队人站在中间,两边的人来回丢沙包,或高或低、或左或右、或疾或缓、或虚或实,只要打中了中间的人就可得分,而中间的人要用各种技巧躲开沙包或抓住沙包,也可加分,这样两军对垒,待分出胜负后再调换角色。

于是孩子们各显身手,丢沙包的孩子做了个很卖力的、似乎要扔地很高的姿势,中间的孩子本以为沙包会从头顶飞过,曲腿做好了躲避的准备。谁知扔沙包的孩子虚晃一招,将沙包低低地扔了过来,这时中间的孩子们紧张起来,纷纷由曲腿弯腰转而跳了起来,然而也有身形灵活的孩子偏偏不躲,非要来个海底捞月,把沙包接住。接住了这孩子便成了英雄,接不住了便引来同伴的一阵嬉笑。沙包在空中飞来飞去,孩子们的心也高高地飞了起来。

那个年代,没有锦衣华服、没有绫罗绸缎,就是缝制一个小小的沙包也是用剩下的衣角衣料。然而缝制沙包的人却缝地如此认真、如此细致,从细密的针脚到细细掂量才装进去的砂砾,缝沙包的人对“缝”这个动作毫不含糊、一丝不苟,她们对朴素生活的态度更是如此!

3、对游戏规则的尊重和敬畏----抓石子儿

抓石子儿这个游戏对场地、道具的要求更低,就是一个孩子拿着六到十个大小差不多的石子儿,在桌面上随意丢开,玩的时候他拿起其中一颗石子向上抛,趁向上抛的石子未落桌面前,迅速地抓起桌面上第二颗石子,再接住刚才向上抛的石子,依次类推。这样带有较高表演性质的游戏,如果是一人独玩定会觉得无趣,一般也会有几个孩子凑在一起轮着玩耍表演。

如今的孩子们,早已不屑于玩耍如此朴素的游戏,他们的手飞速地在IPAD上滑动着,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快乐,但是我知道,我的小时候没有IPAD,可是我们依然很快乐!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80后儿时的回忆视频(80后儿时的回忆)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