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谨防标签效应让社会对“00后”产生刻板印象。
社会本应对这些新鲜血液期待万分、公司企业都纷纷“跃跃欲试”广撒招聘网,希望他们带着不畏吃苦、虚心学习的心态开启自己的职场之旅。但随着“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传的沸沸扬扬,模糊了很多年轻人的职场定位的同时,也让很多企业“谈虎色变”。部分企业直接带着“偏见”将00后新人拒之门外,从根本防止“被整顿”。社会在感叹00后果敢和勇气的同时,却也带着00后“不服管”“惹不起”的刻板印象,就连那些懵懵懂懂、在新环境想沉淀学习的00后也被强行归类到这样的人设中去,成为和谐又不和谐的存在。
第二:是谨防标签效应让“00后”产生“摆烂”心理。
不论是否是00后,在刚步入新环境、面对新工作都应尊重领导同事,带着“空杯”心态虚心求教,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网络上“整顿职场”标签下的例子真真假假,这无形中驱使着本没有“整顿职场”概念的新人在单位对自己负责的工作项目不上心,除了想着怼领导,就是想方设法抓住公司的“小辫子”,当那所谓的正义“仲裁侠”,自己每天在工作上“躺平”。标签之下他们忘记了求职本就是双向选择,是劳动与利益的同等互换,维权和质疑可以有,但不意味着可以滥用,也不是自己工作摆烂的借口。还未建立起与公司的羁绊,就开始怼天怼地,最后的结果不是辞退就是直接“摆烂”,对工作不负责的同时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第三:是谨防标签效应引发“过度管理”。
在“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流传前,企业单位一直按着之前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来经营,但面对“00后站出来整顿职场”“职场不平一声吼,劳动法随时拿出手”的声音愈演愈烈,社会的眼睛也被贴了标签,只听那些少数“整顿职场”00后的声音,而大多数00后正能量的声音却被自动过滤掉。虽然许多公司担忧着“被整顿”的情况,却也有公司“正面迎战”,如广东某企业就设立了“新一代”部门,旨在用来接收00后新同事,并称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职场管理进行,违反甚至会进行处罚。这种将00后都归为这样的刻板印象,出台更严格、只为“治”住00后而采取过度管理,打破单位各个年龄段之间的和谐不说,更是对00后新入职员工带着有色眼镜,是极不信任的表现。
00后整顿职场的看法如下:
1、拒绝加班
“能熬夜,但不能熬夜加班。”“加班没有加班费,傻子才干。”
2、怼天怼地怼老板
在公司里,不管是对同事、领导,就连老板都一视同仁。只要跟自己意见不合,立马怼回去。
3、一言不合就走人
前面也说了他们老板都怼,再说不通就辞职,反正妥协是不可能妥协的。
4、敢于仲裁
都说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大多数70 80 90不是不懂,更多时候是不敢,或者是对公司有一定“善良情怀”,但00后可不管这些,没签合同被迫辞退等等通通达咩,告他就完事了。
家庭就是00后敢想敢做的最大底气。说实话,在这个拼教育的时代,家长们越来越内卷,这年头没存个几十万还真不敢生娃,即使是普通家庭,也会节俭自己,给孩子最好的一切。
同样的道理,00后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不敢反抗的。他们或许因为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也或许是为了更快融入这个社会,可能只有先融入才有机会突破吧。求职者找工作有需求,招聘者找员工有条件,在这一点上双方都有权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只有互惠互利,才能达成协议。
仅仅靠00后来整顿职场,不枝山靠谱;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很多职场人的期许吧。首先,00后也仅是刚入职场,在职场上的话语权几乎没有。00后在经济生活、知识层面等方面伍薯上确实有底气,是被精心培养的一代。现在的00后还没房贷,也不用养家,敢作敢为,新进职场,肯定是一股新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职场老人有所震动,但于职场内卷也会无能为力。00后在对职场不满时可以不管不顾的辞职,问题来了,辞职解决的是一个人的问题,可职场又不缺人,你不干自猛橘中有别人顶上。哥哥家的小侄女是00后,去年就入职了,她大学毕业应聘了一家公司做统计,工作满三个月刚刚转正,人就辞职了,原因是对她的会计主管不满,女她的会计主管是个老阿姨,然后吧啦吧啦讲出许多她主管的错处,很多人都对她不满,◇比如对孕妇没有应有的照顾,临时通知加班,明明计划好就不用加班的等,扬言:“我就看着她这个主管还能干多久,总公司的人都不长脑袋的吗?”哥嫂就她
查看原文
查看原文
查看原文
查看原文
查看原文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00后整顿职场的看法和建议(00后整顿职场的弊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