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70年代的人们真实的生活(70年代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励志语录 admin 浏览 评论

70年代的公交车比较长拼接起来的,可以拉更多的人,道路宽阔也不是现在的沥青路,除公交车再看不到别的车辆,没有那么的人流,街道很宽,四周没有高楼大厦。

70年代的标配大梁自行车,家里有一辆很了不起了,出远门骑着自行车很有面子,那个年代最好的自行车是永久牌,那个时代结婚标志有“四大件”叫“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70年代的房子大多都是用瓦做的屋顶,医院也是比较小的,路上叫卖吆喝的,那个年代很少会用到钱,都是用票,粮票、油票、布票等种类繁多。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就蓝色的外衣朴素大方。

70年代农村主要的收入就是种地,趁着休息时间男女老少,都会扛着一把长锄头去地里锄草种庄稼,那个年代夏天太热,没有现在的机器,都是戴着一顶竹子编成的帽子和一个茶瓶,种地全靠人力,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朴实生活。

70年代人们的生活非常融洽,邻里乡亲走家串巷,下午都坐在树下乘凉聊天,那时候的电视是黑白的,院子里放着电视,乡亲们坐在一起看电视。那时的小孩子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邻居们做好吃的,都会给乡里乡亲送去,吃饭都是端着碗,门口坐着,聊起家常理短那些事。

70年代的农村,没有玩具车,没有各种零食,没有游戏机,最好玩的游戏斗鸡、编花绳、石子、踢毽子、沙包都是自己做,吃五分钱的冰棍,都是奢侈。

70年代的人在小的时候还没有赶上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我父母都是70年代的人,但是只要家庭条件不错的人,听爸妈讲后来的发展还是很不错。不过那个时候的学历也比现在这个时候的学历有价值,一般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有个不错的工作,日子也会过得很不错。

我爸爸说他们这一代只要那会儿有中专毕业证或者高中毕业证,就可以当一个公务员或者当一个老师。我爸妈也不怎么爱说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我也只是偶尔能听到一些。听我爸说,他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比较远,所以他每个星期从家拿上一些粮票,然后在学校待一个星期,等到周末的时候再回家。因为奶奶家也不怎么富裕,而且70年代的人家里都还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家里就更加拮据。我爸爸说每个星期从家去学校要徒步走几公里,每天吃的饭也不是很好,也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物质条件。等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家里供不起爸爸读书,然后他就在外面什么都干过,像卖衣服、干小工,不过爸爸很勤奋,所以现在的生活还不错。听我爸讲,那个时候真的是特别苦,刚和我妈结婚时,因为欠了一些钱,爸爸还和二姨夫去淘金子。用我爸的话来说,就是家里富裕的后来日子也还行,家里穷的后来的日子却慢慢好起来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勤奋的原因吧。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日子也就越来越好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

那时候的马路,基本上是没有机动车的!

我们都知道,1978年,伴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才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征程。而在那之前,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相对落后的,生产机动车辆的能力更是缺乏。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有一辆自行车就是很满足很自豪的事情呢!

那时候的海报,基本上是控制生娃的!

由于在1959年,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遭到了痛批,中国人民在“人多力量大”思想的带动下,人口迅猛增长。到了70年代,政府意识到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带来的经济社会的各方面压力,于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的理念。不过,这时候的计划生育政策还不是很严格,处于宣传推广阶段。

那时候的电影投资基本上都没有上亿!

70年代的中国电影行业,正处于起步和发展的阶段。那时候的电影,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很少有投资上亿的大片制作。这和我们现在动不动就是上亿规模的大片投资形成巨大反差。由于没有大片制作的华丽场面,那时候的电影更多的是反映人民的情感。

那时候的城里人和乡下人生活基本雷同!

70年代,中国的经济才刚刚开始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都比现在要小得多。现在的发达城市,如北上广深,车水马龙,高楼鳞次栉比;内陆偏远乡村,缺水少电,村民食不果腹。而70年代的中国,无论城市乡村,都大致是照片中的那般模样!

那时候的小朋友,基本上都有这么一群兄弟!

70年代的时候,城里乡里,邻里之间互相串串门,说说话是十分普遍的。朋友之间利益冲突少,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少。小朋友们,自然也是一群人一块儿玩耍。他们没有那些永远也上不完的兴趣班,没有被父母锁在家中的孤独。他们都有一群兄弟!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70年代的人们真实的生活(70年代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