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婚嫁帖式大全(民间婚嫁帖式怎样写)

励志故事 admin 浏览 评论

闻喜县古称桐乡,秦时更名为左邑县,汉武帝刘彻在此欣闻平南越大捷而赐名“闻喜”,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的交界处,东与绛县、垣曲相接,北与侯马、新绛相连,西与稷山、万荣、盐湖区接壤,南与夏县相邻。

闻喜县历史悠久,自改左邑桐乡为闻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名人辈出,古迹颇多。魏晋有地图之父裴秀,唐有中兴贤相裴度,宋有抗金名相赵鼎,清有“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境记忆体有唐玄宗所书御碑和韩愈撰文,以及祁隽藻书写的“平淮西碑”。

至2014年,辖区国土总面积1167.1平方千米,辖7镇6乡、342个村,户籍人口为42万,县***驻桐城镇。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正式批准闻喜县退出“省定贫困县”并向社会公告。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闻喜县【wén xǐ xiàn】外文名称:Wenxi County别名:桐乡、左邑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华北,山西省,晋南地区下辖地区:7个镇、6个乡***驻地:桐城镇电话区号:0359邮政区码:043800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交界面积:1164平方公里人口:42万(2014年)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中华宰相村等机场:运城关公机场火车站:闻喜站、闻喜西站车牌代码:晋M行政代码:140823县委书记:段慧刚建制沿革,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交通,社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旅游,名优特产,风土人情,著名人物,郭璞,裴度,建制沿革名称由来汉武帝外巡途经左邑桐乡,闻平南越大捷,遂改为“闻喜”(“将幸缑氏,至此闻南越破,大喜。因立闻喜县,属河东郡。”)。历史沿革闻喜春秋为晋地,战国属魏。闻喜县秦置左邑,属河东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北征匈奴至此,闻南越大捷,始改县名为闻喜。北魏属正平郡。北周正平郡治徙今城关北20千米龙头堡,隶东雍州。北周明帝二年(558)东雍州改绛州,与正平郡同治。北周武帝时正平郡及闻喜县徙治今新绛县境。隋开皇十年(590)闻喜县治徙今城关东北14千米东镇,属绛郡。大业末年改桐乡县。唐武德元年(618)复名闻喜,属绛州;元和十年(815)县治徙今城关西南4千米,属河中府。五代复徙治今城关;五代汉干眪元年(948)属解州。宋属解州。清改属平阳府;雍正七年(1729)属绛州。历代县名未改。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山西省***,民国3年属河东道,民国16年复归省管辖,民国26年归第七行政公署领导。 1943年以与夏县接壤地置稷麓县,治稷王山麓柏林村,属太岳区三专署,1946年撤销。 1947年闻喜全境解放,归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 1949年属晋南区运城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 1954年属晋南专区。 1967年属晋南地区。 1970年属运城地区。 2000年属地级运城市。行政区划至2014年,闻喜县辖7个镇、6个乡:桐城镇、郭家庄镇、凹底镇、薛店镇、东镇镇、礼元镇、河底镇、神柏乡、阳隅乡、候村乡、裴社乡、后宫乡、石门乡,县***驻桐城镇。地理环境位置境域闻喜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9′33″~111°37′29″、北纬35°9′38″~35°34′11″之间。东与绛县、垣曲相接;北同侯马、新绛相连;西与稷山、万荣、盐湖区接壤;南与夏县毗邻。辖区东西长57.55公里,南北宽45.3公里,国土总面积为1167.11平方公里。距省城太原市369公里,距北京市848公里。闻喜地形地貌闻喜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多样,河谷、塬地、丘陵、山地共存。其中河谷盆地35.83万亩,占总面积的20.47%;丘陵、塬地、山地139.23万亩,占总面积的79.53%。闻喜县三面环山,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间低,中间则有鸣条岗突起,盆地在两夹槽间,丘陵垣地遍布县境。涑水河谷盆地海拔450~500米;中条山前沿海拔550~800米;中条山海拔1500米,相对高度1050米;美良川海拔510~550米,北塬海拔690~750米,相对高度250米;中部鸣条岗海拔500~600米,相对高度150米。水文境内主要河流有涑水河及沙渠河二条。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向西流经闻喜、夏县、运城、临猗至永济伍姓湖,在弘道园西注入黄河,全长195公里,在闻喜县境长32.5公里,为北方间歇性河流,年均来水量为4370万立方米,洪水期来水集中,枯水期干涸。沙渠河发源于唐王山北麓,由东向西于闻喜县城北汇入吕庄水库。气候闻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雪。十年九旱,春易旱,秋易涝;年日照平均时数2461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838.9毫米;年均降水量439.8毫米;年平均气温为8~14℃,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2℃,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5℃;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自然资源闻喜县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至2014年,已探明的矿藏有16种,其中金属矿有铜、钼、钴、金、铁、铌、钽、铀等8种;非金属矿有长石、石英石、石灰岩、蛭石、石榴石、大理石、型砂等7种;辖区有耕地79.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油料作物等。人口 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辖区共有128572户,户籍总人口为408950人,其中,城镇人口174621人,乡村人口234329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数为208651人,女性人数为200299人。从业人员有17606人,在岗职工有16518人。经济概况:2013年,闻喜县实现生产总值106.9亿元,增长10.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5亿元,增长13.5%;实现财政总收入5.96亿元,增长15.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1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73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6794.5元,增长14.5%。农业:闻喜是传统农业县,是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一大县,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大荞麦、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药材、花生等。至2012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3.6万亩,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0万亩,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3.8万亩,完成退耕面积13.36万亩,恢复天然林植被6.7万亩。工业:闻喜县的主要工业有陶瓷、玻璃、五金、工具、活塞、巾单、糖醛、化肥、水泥等行业。2010年,闻喜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4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7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至2012年,闻喜县金属镁产量达12万吨,形成了钢铁、金属镁、玻璃器皿、陶瓷、机械加工、化工、建材、绿色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交通闻喜县交通便捷,南同蒲铁路自北而南纵贯闻喜县境,礼元至古堆支线铁路为通往中条山矿区的专用线;太原至茅津渡和焦作至侯马两条干线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大运二级路、太风路穿境而过,闻垣、桐石等二级公路全线贯通,此外有闻喜县城通往永济的支线公路与通住县内各社队的简易公路多条。闻喜县社会基础设施 2012年,闻喜县先后投资4亿多元,完成了城南大街路基建设、连线闻垣路与大运路的城东立交桥工程、人民广场、西湖公园、人民礼堂和太风路、新开路、城西大街拓宽改造等重点工程,县城交通一环路网已形成,城市面积扩大到12.5平方公里。在公路建设方面,改造路网工程1050公里,新增油路35.5公里,新建水泥路1000公里。在电力建设方面,农网建设与改造,新建35KV变电站3座、增容改造5座,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1134.43公里,覆盖了96%的村户。至2013年,闻喜县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闻喜第二中学教学楼、城西电子计算机学校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美术馆一座;实现了电话村村通目标;有线电视入户3.1万余户,联网220个村;西湖公园、大运路县城段拓宽改造、城东大街、太风路、新开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完成;完成58所中国小校危房改造,职教中心建成使用;完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25处,34个自然村、1.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社会保障至2013年,闻喜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发展加快,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和农业贫困户居民均被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旅游中华宰相村:裴氏家族的发祥地,位于闻喜县裴柏村,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和太风二级公路沿村而过,地处山西“根祖文化”和“文明溯源游”的中心区域。裴氏家族公候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者六百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人,有“天下无二裴”、“天下裴氏出裴柏”等说法。裴氏家族肇自商周,兴起于两汉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衰微于宋、金、元、明、清,绵延共三千余年。中华宰相村汤王山:位于中条山麓的石门乡境内,海拔1752米,古名条山、景山。夏末桀帝无道,民不聊生,人们纷纷投奔成汤,成汤遂扎寨此山,历经七年的休养生息,操练兵马,于公元前1711年,由此发兵出征伐桀,灭夏建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人为纪念这位明君,便在当年成汤营寨观星台上始建庙于祭祀,改景山为汤王山。汤王山是商汤文化、晋郭璞勘舆文化的发祥地,属省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文物古迹众多。位于主峰的汤王庙,始建于商周,经唐、明、清历代重修扩建,殿堂建筑全为山石精砌而成,古朴坚实别致,虽经千百年风雨苍桑,依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汤王山以其独有的商汤文化古迹闻名于世。汤王山闻喜文庙:又名学宫,亦称宣圣庙,是为奉祀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而专设的庙宇,位于闻喜县城东北角。重建于宋咸平四年,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倾坏。明弘治四年重建,占地面积38亩,是山西省最大的文庙。建筑坐北向南,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成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右侧有传道斋、授业斋。大成门前有五龙影壁,影壁后有砚池。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拱为五踩双昂,琉璃歇山顶。庙记忆体有明代孔子线刻像及宋、元、明清碑四十余通,均保存完好。闻喜文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闻喜文庙董泽湖:龙的故乡在闻喜县境内的董泽湖,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董父豢龙的地方。董泽湖有董父庙遗址、过仙桥旧迹、并蒂莲石碑等景观,是一个以龙文化为主题集自然、历史、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景区。董泽湖周边盛产莲菜,洁白如玉,孔多渣细,脆嫩香甜。夏秋两季的白水滩,两岸杨柳成行,十里平湖荷香,董泽湖融于莲蓬荷香之中,以其神奇的传说、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董泽湖名优特产闻喜县特产有“闻喜煮饼”、白莲藕、柿子、远志、白楸、北垣馍、北垣苹果等。北垣柿饼,肉质如枣,汁丰味甜;北垣馍,做工精细,色泽如雪;葱花饼,配料讲究,香酥可口,被誉为山西三大名吃之一;董泽白莲,清脆爽口,质细孔多,故晋南有“闻喜莲菜-眼儿多”之谚语,用来暗指闻喜人聪明;峪口紫皮蒜,质优个大,味浓辛辣;涑川茼蒿,茎肥叶细,养营丰富;焦山矿泉水,以微量元素含量高、口感良好而闻名远近。闻喜煮饼:有着山西“饼点之王”的美誉。煮饼在明末就已有名气,从清朝嘉庆年间至抗日战争前的300年间,不仅畅销于天津、北京、西安、太原等内地城市,而且闻名于上海、广州、海南等地。鲁迅先生在小说《孤独者》中有“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的字句,可见闻喜煮饼确实声名远播。晋南民间把“炸”叫“煮”,煮饼其实是一种油炸的点心。闻喜煮饼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月白色。掰开两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窝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不皮不粘,甜而不腻,食后回味,有一种松柏的余香。闻喜煮饼钩编:发展于1970年代,利用丝光线,经过精心设计,采取针数和针法上的千变万化,织成各色图案,品种多、花样新、造型美,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深受各界女士的喜爱,2006年参加了中部五省文博会。锦贴画:一种民间手工艺术,选用上乘锦缎布,按照图案,采取、剪、缕、平帖、叠贴等工艺手法制作的产品,工艺严谨,手法独特,色泽鲜明,集绘画、剪纸艺术于一体,作品丰富。主要作品有戏曲脸谱、关公图像、“孔雀山茶”、“花开富贵”、“锦鸡松菊”、“黛玉葬花”等。花馍:闻喜被称为“花馍之乡”,每个村都有制作花馍的巧匠,当地有这样的说法“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闻喜花馍除了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花样繁多,搭配组装成的花馍给人以空凌玄妙、活灵活现之感,其繁而不乱、鲜艳而不失协调的装饰得到人民民众的喜爱。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花馍”是用圆形、桃形、鱼形等面团作为花馍主体,出笼后插上所需面花,吉祥物多以动物为主。闻喜花馍制作要经过九道工序: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闻喜花馍被广泛用于节日、婚嫁、寿诞、丧葬、上梁、乔迁等诸多民俗风情活动中,2006年12月18日,闻喜花馍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闻喜花馍刺绣:在闻喜,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多以刺绣来装饰,像衣服、帽子、鞋子、鞋垫和被面、枕头、喜帐、桌围、椅垫等,都有不同纹样的刺绣图案。刺绣图案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内容为题材,像孔雀开屏、喜鹊登梅、松鹤延年、二龙戏珠、凤凰牡丹等。闻喜民间刺绣在表现方法上,取材范围很宽,造型生动,多用平针、勾针、挑针、抽针、套口、盘锦、堆锦、扎花、割花、砌花等技巧;在色彩运用上,采用强烈的对比色,用大红大绿、大蓝大黑等颜色作为底色,所绣的纹样则用淡雅的颜色,使绣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求得颜色的和谐。闻喜刺绣在绣品中虽然只用几种颜色调配,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风土人情订婚:不论自由恋爱或媒妁介绍,均要订婚。吉日由女方择定,男方认为合适就举行订婚仪式。男方请懂礼仪的人和执事人,抬上食箩,内放猪肘、糕点、香烛鞭炮、龙凤花馍、合婚布、棉花、衣料数件、聘礼,到女方恳亲祭祖。女方长辈和亲戚赠送新女婿见面礼物,随后女方亲戚到男方做客,男方长辈和亲戚也赠送礼品。迎亲:结婚的吉日由男方择定,女方允许后,就开始操办结婚喜事。结婚前日下午,男家请人到女方家搬嫁妆,结婚当日早上,新郎理发,敬神祭祖。早饭后前往女家迎亲。进入女方家,新女婿先向女方祖先行礼,稍歇行祭祖礼,传统是磕头,后改为鞠躬参祖。新郎向新娘鞠一躬,迎新人走下床。新郎新娘向祖宗行一礼,起程。婚礼: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家,婆婆给新人套玉锁或金项链,新郎给新娘头上插花。拜完土地神,进入花堂举行结婚典礼。最后男方以丰盛的宴席款待女方亲戚和朋友。新娘婚后第二天携带礼品同新郎回娘家。新娘在婆家待到第10天再1个人回娘家,过10余天,为婆家近亲置买些小礼物,至此整个婚礼结束。淘媳妇:又称“逗媳妇”、“闹洞房”,为传统婚礼程式之一,时间在新婚当日晚上,形式随时代变化。节目形式多样,大体是对新婚夫妇进行性启蒙。随着自由婚姻的逐渐普及,1990年代以来,闹洞房渐趋于文明,图喜庆的成分居多。著名人物闻喜县见之史册的名人有地理学家裴秀、文学家郭璞、历史家裴松之、法学家裴政以及唐代名相裴度、南宋名相赵鼎、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等。其中裴氏家族历代做过宰相的有五十九人,做过将军、尚书、御史等的有二百多人。宋代名相司马光曾说:“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郭璞郭璞郭璞(276~324),字景纯,古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文学家,堪舆学鼻祖,生于西晋末年。西晋统治垮台之后,他离乡逃奔江南,先为宣城太守殷佑参军,后定居于暨阳。他因著《南郊赋》和《江赋》而得到晋元帝司马睿的赞赏,被命为著作佐郎,后又升任尚书郎。郭璞一生著述丰博,先后注解过《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水经》、《尔雅》、《三苍》、《方言》等历史名著,计数十万言。郭璞的诗赋有“东晋之冠”之称。留传下来的诗有22首,以《游仙诗》14首为代表作。今闻喜县境汤王山有郭璞书堂,传说为郭璞读书处。裴度裴度(765~839),字中立,唐代中兴名相,元和七年因安抚归附唐朝的魏州藩镇有功,授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受到唐宪宗信任和重用。唐元和九年(813),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举兵叛乱。元和十二年,裴度亲临前线督战,临行前立了军令状:“贼灭则朝天有日,贼在则归朝无期。”,宪宗为之流泪。裴度派李愬雪夜奇袭蔡州,生擒了吴元济,平息了叛乱,结束了淮西10年割据的局面。裴度晚年隐居洛阳,时常与白居易、刘禹锡吟诗作赋。

中式婚礼请柬书写格式的信封中一般会有“送呈台启”的字样,“送呈台启”的含义就是邀请某人打开的含义。因此,应该在“送呈”后填写被邀请人的姓名,要注意填写姓名全称,并冠以尊称,如:先生、女士等,如果邀请对方全家,就在名称后加写“全福”,如果请夫妻二人则写“双福”,如果分别写清邀请人的姓名,则要注意用“和”字或“暨”字连接,不要使用“、”“,”这类的标点符号。“台启”之后不用写字。

在信封上,有时也会出现“敬邀”字样,这时,需要在“敬邀”之前写上邀请者的姓名,如新郎新娘的姓名、新人父母的姓名等。表示是由谁邀请的这位宾客。“敬邀”之后不用写字。

“送呈台启”之间写上被邀请人的姓名全称及尊称“谨订于”后面书写上大些的婚礼年月日日期,在“公历、农历”上可以并排竖写上两个日期,也可以划去其中一个,只填写农历或公历日期。建议日期均用中文大写数字填写。“

“为举行”此行在“为”字后新郎新娘的姓名,例如:“刘德华先生刘若英小姐”新郎新娘名称并排竖写,以表示平等。如是父母发送请柬,则

在“为”字后写上“小儿刘德华爱女刘若英”;在“举行”之后,一般会写上“结婚典礼”或“结婚典礼敬备喜筵”表示邀请宾客参加婚礼的典礼,并且同时准备了婚礼宴席。

“恭请光临”为敬语,如同“此致敬礼”一般,所以,在“恭请光临”前后都不需要写字。

“敬邀”之前应写上邀请者的全称,如“李嘉诚李美华夫妇”

“席设”之后写上婚礼举办的具体地点,如:香格里拉大酒店二层宴会厅

“时间”后应写上宾客入场的具体时间,如:上午十点二十分;这个时间一般设定在婚礼开始前的30分钟左右。

希望以上中式婚礼请柬书写格式模板能够帮到大家,正确理解中式婚礼请柬的书写格式,让宾客对你的婚礼过目不忘。

婚礼红包贺词格式大全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红白喜事,都是礼行在先,在五常中礼排第三,可见"礼"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当然送礼不一定只送钱,也可以送物.现在还有专门的礼品店,礼仪公司.这里只聊一下红包,现在我们用的都是现成的红包,上面印有精美的吉祥图案和祝福的词语.所以现在人只要买个红包把钱往里塞就完事了.有的甚至随意到连红包也不用.

其实以前在民间送礼打红包是很讲究的,有严格的要求:首先在落款上,根据自己父母和祖父母健在的情况来署.比如对方是嫁女,1:自己的双亲俱在,写:奁仪署:俱侍下,***;2:父在:严侍下***;3:母在:慈侍下***.签名:同姓,只签名,异姓:签上姓名.

写法:根据不同喜事来定:如孩子出生办酒,就分做三朝,这时写:汤敬;做半月酒的,就写旺敬;做满月的,就写(日卒)敬;做周岁:还有做十岁的.女孩子到了二十岁都要办一次隆重的生日庆祝.因为过了这个年龄就要出嫁,嫁出去就不再是娘家的人了.跟古代男孩的弱冠一样,都是属于成人礼了.

做寿的话,一般都是按整拾的岁数来做的,各地又有按虚岁和实岁来算的,又有男实女虚之分.六十岁以下的写:祝敬,六十岁以上的写:寿敬.

另外结婚送礼的话,要看你是结婚哪一方的亲戚朋友,如果你是男方的,可以写贺仪,如果是送女方的就要写奁仪.

听说民间有一本书专门讲述各种礼节文书的,叫做>.但是从没看到过,可能没有出版了.

各类红包具体写法:

贺仪:红喜事通用

赆仪:打发新娘

汤仪:三朝酒

望仪:半月酒

弥仪:满月酒

日卒仪:周岁酒,注:(日卒)是一个字

祝敬:五岁以上通用

芹仪:进学酒用

让仪:作福酒用

莺仪:过屋酒用

祥仪:除灵酒用

燕仪:完工用

寿仪:七十岁通用

学敬:十岁生日

冠敬:二十岁生日

立敬:三十岁生日

使敬:四十岁生日

艾敬:五十岁生日

耳敬:六十岁生日

从敬:七十岁生日

耋敬:八十岁生日

耄敬:九十岁生日

期颐:一百岁生日

螽仪:过继用

旌仪:赏封

脉仪:谢医生

仁仪:代肉

翰仪:润笔

容仪:理发

步仪:媒人,高亲

恩仪:父母恩养费

埕仪:开酒坛

附:以上所列格式在书写时都要写成列式.

待续:民间送礼红包写法之称谓用语

抬头:

喜仪——娶老婆(喝男方结婚酒的)

粉仪——嫁老公(喝女方结婚酒的)

寿仪——做生日

袍仪——喝男孩的满月酒

衩仪——喝女孩的满月酒

燕仪——喝新房入伙酒

文仪——考上大(中)学了,贺一贺

程仪——要出远门了,当赞助盘川吧

奠仪——哦哦!有人驾崩了(用白纸包啊)

落款:

XXX具(或“贺”)

zt:写法:做好事的,就在红包正面右上角写“贺仪”两字,左下角写“某某贺”;做白事的,可在白包正面中间竖写“香仪”“奠仪”“奉仪”等,左下角写“某某奉”,一般还把“某某奉”的奉字的最后一“竖”竖到底边,封建嘛!呵呵!

竖写式:右上方写收红包人的姓名,中间写祝词,左下方落款送红包人的姓名!OK!

横写式:左上方写收红包人的姓名,中间写祝词,右下方落款送红包人的姓名!OK!

一.红包签封用语:

1、谢媒包封签子用语:

柯仪鹊桥之敬巧谐连理义和秦晋;桥仪月老之敬巧系红线丝罗之敬;冰仪执柯之敬恩铭二姓。

2、贺嫁包封签子用语:

粉仪于归之敬出阁之敬;脂仪出闺之敬宜室宜家

3、贺定婚包封签子用语:

订盟之敬文定之敬订婚之敬秦晋之敬

4、贺结婚包封签子用语:

喜仪百年好合百世其昌鸾凤和鸣;扇仪新婚之喜永结同心荣谐伉俪;婕仪枝谐连理鸾凤呈祥

5、贺娶媳包封签子用语:

新翁之喜萱堂之喜

6、贺续娶包封签子用语:

续弦之敬

7、贺复婚包封签子用语:

重圆之敬二度梅开

8、贺二婚包封签子用语:

箫仪易弦之敬

9、给新娘的作揖包封签子用语:

桂林一枝香车之敬

10、给新婿回门的作揖包封签子用语:

玉趾初旋旋吉之敬

11、谢账房包封签子用语:

笔仪润笔之敬

12、谢傧相包封签子用语:

礼仪赞礼之敬

13、谢择日包封签子用语:

择仪择日之敬

14、谢厨师包封签子用语:

芬香之仪调和鼎鼐

二。红包常用祝福语:

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愿你俩永浴爱河,白头偕老!

为你祝福,为你欢笑,因为在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珠联壁合洞房春暖,花好月圆鱼水情深

今天是你们喜结良缘的日子,我代表我家人祝贺你们,祝你俩幸福美满,永寿偕老。

仟僖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于茫茫人海中相遇,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真爱的你们,用心去呵护这份缘吧!

花儿披起灿烂缤纷的衣裳,雍容而愉快地舞着,微风柔柔地吟着,唱出委婉动人的婚礼进行曲——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辛劳了半辈子,贡献了几十年,在这春暧花开的日子,恭贺您再婚之喜,正所谓'夕阳无限好、萱草晚来香'!

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象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在你新婚喜庆的日子,没能当面表达我的祝福,特表歉意。祝你和夫人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喂!老兄。这么快就'婚'了。我有事不能来了。不过我还是要衷心祝福你新婚快乐!多句嘴,要小心身体哦!

在这春暖花开,群芳吐艳的日子里,你俩永结同心,正所谓天生一对,地生一双!祝愿你俩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伸出爱的手,接接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你们未来的日子……祝福新婚愉快!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恭贺你们的美好姻缘!

神仙何足慕,只是羡鸳鸯。祝两位新婚快乐,永寿偕老!

恭喜,恭喜,恭喜你!恭喜你荣升!尽管这是迟来的爱,但我仍然万分地为你高兴,并以饱满的热情等候你请我们撮一顿。

莲花并蒂开,情心相印;梧枝连理栽,灵犀互通!祝你们百年好合,比翼双飞!

金屋笙歌偕彩凤,洞房花烛喜乘龙.

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

恭喜你找到好的归宿!祝福你步入爱的殿堂!期待你们早生贵子!

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你们本就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而今共偕连理,今后更需彼此宽容、互相照顾,祝福你们!

日吉辰良兮风和日丽,鸾凤和鸣兮珠联璧合;百年好合兮鸳鸯比翼,洞房花烛兮满堂生辉;

宾客欢贺兮笙箫长吹,夫妇同心兮自强不息;人人称羡兮创世界之奇迹。

箫声沸,仙子下秦接。鹳鹊昔曾邀明月,雎鸠今始咏风讴,孔乐订相攸。

莲花灿,红烛正高烧。花月团圆除宝扇,香去袅娜曳轻绡,识面倍含娇。

无端绪,欲语又鬓低。檀口徽含闻蕙麝,樱唇浅抹露瓠犀,心事托鸾栖。

声声听,银漏隔花移。授婢好教安凤枕,背郎悄自抹胭脂,羞煞剔灯时。

更深后,面面掩窗纱。如意并栽连理树,同心竟吐合欢花,胜境武陵赊。

香衾暧,准拟作鸳巢。绮丽暗通鹦鹉语,温存新作凤鸾交,花妥学莺捎。

沉酣处,仙液沁霞丹。豆蔻香舒春,差蘼睡足夜阑珊,绣幕不知寒。

晨曦动,香梦醒惺松。预约郎修眉黛妩,先教侬理鬓云松,不尽两情钟。

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馨

吉期逢良时,嘉礼演文明;琴琵奏雅乐,夫妇敬如宾;

诗歌咏于归,好合乐长春;同力创新业,四化建奇勋。

春暖洞房鸳被叠,柔情蜜意交相。

花容不改旧娇娥,合俏靥,胭脂颊。

又渡银河真体贴

春台萧引凤求凰飞。

合卺筵前旨意有,笙歌叠奏迎新偶。

今朝重复理鸾弦,檀香口,细腰柳。

艳比旧欢无可否。

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馨;

吉期逢良时,嘉礼演文明;

琴琵奏雅乐,夫妇敬如宾;

诗歌咏于归,好合乐长春;

同力创新业,四化建奇勋。

文定吉祥姻缘相配白首成约终身之盟盟结良缘许订终身

女方父母主婚-令媛于归之喜/令媛添妆之敬

贺嫁女-于归之敬出阁之敬出闺之敬宜室直家

结婚

贺男方-新婚之喜/燕尔之喜/好述之喜

贺女方-于归之喜/出阁之喜/添妆之喜

贺男女方-新婚之喜/于飞之喜

婚后请酒-蜜月愉快/贺敬

续娶-好述之喜/续弦之喜

主婚

父主婚-新翁之喜/作翁之喜/叠翁之喜(非初次主婚)

母主婚-新姑之喜

兄主婚-新伯之喜/冠弟之喜

伯父主婚-新伯翁之喜

叔父主婚-新叔翁之喜

祖父主婚-新太翁之喜

规格如下:

(左边,从最上往下)敬备菲仪贺(比如你的哥哥)长兄

(居中)(假如是搬家)乔迁之喜

(右边,靠下一点)幼弟/妹(你的名字,假如是夫妇,写两个名字+伉俪)谨贺(日期,可有可无)

是红纸黑字.给钱是用红利事封(红包),给礼物是包装后,用硬红纸写贺仪,夹一小封红包.

凡婚嫁,亲朋戚友必呈上一份礼

物,此外,还得随礼品附去一帖,该贴为竖式,以右至左书写。但凡一贴具多人姓名,则尊长者居中,其余依次分左右排列。后面不写“同拜”,要写“顿首拜”。倘父与子、祖同孙,叔伯与侄同帖,则写某某(尊长者)率某某拜,弟兄同帖则写某某偕弟某某拜;夫妇同贴亦言“偕”;而父子、祖孙只能言“率”,不可言“偕”。

凡喜事的帖式要写成双行,用字用句也有讲究,即使送去的礼物是一件,也要写成“满”、“成”、“双”、“联”等,而凶事白事之礼,这些字眼是禁止使用的。

凡收受他人礼品,要回谢对方一领谢帖及少数礼品。有不领受的,仍要写上“壁谢心领”的帖连同礼品一齐遣归。此曰“壁礼”。如果为上辈摆酒,还要写上“承先某某领”等字样。

嫁女请客则写:“某月某日,小女于归杯酌敬,请某某某拜”。

贺人家嫁女则写“谨具某某(礼物)中,悦敬,某某(贺礼人)拜”。

以上请贴均要用红纸黑字。

嫁女不贴对联,男家娶亲要用红纸金粉对联。迎宾巷口,村口的对联多为:“扫巷迎宾客,吹箫引凤凰”。

酒堂伙房对联多为:“屋小暂留君子驾,酒清堪结故人欢”,“无甚珍馐酬贺客,还期多饮替装光”等歇意之词。

鼓乐堂之联则写:“五音奏出鸳鸯谱,六律吹成窈窕歌”;或:“笙歌新谱宜家曲,琴瑟和调燕尔音”。

新人洞房对联为“往时私入桃源洞,今夜明游月殿门”;或“昔日己曾居月府,今宵始得会嫦娥”等。横批多是“鸾凤和鸡”“佳偶天成”一类的好话。

若新郎长辈健在,其居住所粘对联亦云:“阶前献枣孙新媳,堂上含胎叔大翁”;或嗡喜佳儿宠令绪,姑欢淑媳继微音“等。

这要看其辈份高低而定。若新郎为弟,其兄嫂住所则写:醮弟成人能继志,效兄模范是齐家“之类的对联。

婚姻联幛语精选

幛语

鸾凤和鸣鸳鸯福禄天成佳偶百年好合

琴瑟友之百年琴瑟永结良缘同心同德

关睢喜宜尔室家天作之合团结战斗

人之大伦福禄鸳鸯三星在户计划生育

联语

百年歌好合好逑偕伉俪

五世卜其昌嘉礼协文明

同心干四化厨内透出美味

顺孝奉双亲房中来了新人

花开并帝鸳鸯暖堂前夫妇行合卺

酒醉同心琥珀浓座上戚友燕新婚

传统贺帖如下:

(右边从最上往下):敬备喜仪(或谨具喜仪)贺(比你大)长兄令郎

(居中):荣登高榜(高中)之喜

(左边靠下):愚弟(或妹)(你的名字.如是夫妇.写两个名字+伉俪)谨贺(日期)

红纸黑字(或金字).给钱用红封(红包).给礼物是包装后.用硬红纸写贺仪.夹一小封红包.

更多:

贺人子娶亲仪物帖:

谨具喜仪OO OO奉

令郎荣娶之喜愚OOO拜

封礼贺人嫁女帖:

谨具花仪奉

充相之敬愚ooOOO拜

贺人生子送礼物帖:

谨具柿仪OO OO OO

OO奉佐

汤饼之需愚ooOOO拜

赠嫁女仪物帖:

谨具粉仪OO OO OO

奉充

令嫒梅妆之敬愚ooOOO拜

(也可写[奉贺于归之敬")

贺人生日帖:

谨具桃仪成封奉

祝敬愚ooOOO拜

贺人父生日用封包贺帖:

谨具桃仪奉申

恭祝

令尊翁九如之敬

贺人新居进宅仪物帖:

谨具喜仪 OOOOOO

OOO奉

荣创之敬愚ooOOO拜

贺人生日仪物帖:

谨具桃仪OO OO OO

OO OO OO奉

九如之敬愚ooOOO贺

常用贺人子结婚帖:

OOoo新翁暨令郎新婚之喜

ooOOO敬贺

(首次为子娶亲写[新翁".第二次以后为[叠翁")

红包不受回谢帖:

辱蒙

厚贶谨登拜领隆仪壁

谢愚ooOOO拜

答谢介绍人仪物帖:

谨具德禽豕肉奉

操柯之敬 OOO拜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婚嫁帖式大全(民间婚嫁帖式怎样写)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