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
磋商胆囊三角掏空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运用代价。
二、资料与方法
1. 一样平常资料
- 采取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网络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西省德兴市公民医院收治的537例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个中男312例,女225例,年事15-76岁,均匀年事48岁。
- 患者疾病类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43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92例,胆囊息肉12例,个中9例合并有肝硬化。
- 纳入标准:有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直径>3cm或充填性胆囊结石;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有症状和手术指征的胆囊隆起性病变。
- 打消标准:胆囊已有癌变或疑惑癌变者;伴有急性壅塞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腹腔严重传染者;伴有胆石性急性胰腺炎者;伴有严重出血性疾病或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受孕期胆囊结石者。
2. 手术方法
- 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高足低位并向左侧适度旋转,采取3孔法或4孔法行LC。
- 进腹后常规探查,然后向右侧牵拉胆囊颈,电凝钩朝下电凝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的右侧、胆囊管前侧的腹膜。以此为打破口向后、向右解剖胆囊三角后层的腹膜直至胆囊床处,再向前、向右解剖胆囊三角前层的腹膜直至胆囊床处。然后利用电凝钩将三角内的组织逐一分离、灼断,胆囊血管夹闭后灼断,直至将胆囊三角内的组织完备掏空,末了仅剩胆囊管与肝十二指肠韧带相连,距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0.5cm钳夹割断胆囊管,完成别的手术步骤。
三、不雅观察指标
1. 手术情形:胆囊三角解剖情形及手术韶光。
2. 术后情形:术后并发症及胆管损伤情形。
3. 随访情形。
四、结果
1. 手术情形
- 537例LC患者中,165例不须要解剖便可以不雅观察到“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之间的解剖关系(以下简称为三管关系),372例未能不雅观察到三管关系。
- 372例患者中,16例因胆囊三角难以解剖采取胆囊洞开的方法完成LC,7例因局部粘连严重,组织构造难以辨认,中转开腹完成胆囊切除术,1例因肝硬化Calot三角静脉曲张致术中出血中转开腹完成胆囊切除术,别的348例均成功完成胆囊三角掏空法LC。
- 348例患者行LC手术韶光为15-190min,均匀手术韶光为28min。26例患者胆囊血管直径<1mm,直接行电凝灼断,别的患者均夹闭后灼断。
2. 术后情形
- 2例患者术后涌现胆绞痛,MRI检讨示胆总管下端结石,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3例患者涌现剑突下戳孔传染,1例患者术后涌现少量出血(与患者合并肝硬化有关),3例患者涌现肺部传染,上述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
- 1例患者术后涌现乳糜漏,经引流及低脂饮食1周后好转。
- 2例患者术后涌现轻度胆汁漏,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处理好转。
- 所有患者未发生胆管损伤。
3. 随访情形
- 348例患者得到术后随访,随访韶光为12-18个月,中位随访韶光为16个月。随访期间,348例患者均生存,无胆管炎表现。
五、谈论
1. 胆囊三角掏空法预防胆管损伤的机制
- 常规处理胆囊三角流程易误将胆总管认作胆囊管割断,肝外胆管较细时更易发生。
- 部分医师离断胆囊管后不解剖胆囊三角的方法存在不敷,可能损伤右肝蒂。
- 本研究中术者游离胆囊管之后不割断,连续向胆囊床方向分离、解剖胆囊三角,将其内的组织逐一分离、灼断,可避免胆管损伤。
2. 胆囊三角掏空的技能要点
- 电凝钩分离、解剖胆囊三角时钩起的组织不宜过多。
- 第一个解剖点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肝外胆管走行于此)的右侧、胆囊管前侧的腹膜上。
- 胆囊三角后层腹膜有时与右后叶Glisson蒂贴在一起,需贴胆囊一侧电凝解剖分离胆囊三角后层腹膜,即“宁伤胆,不伤管”。
- 如胆囊三角内脂肪组织较多或局部炎症水肿明显,可用吸引器推吸或分离钳分块后处理。
- 胆囊三角内分离出较粗的管道构造均先保留,连续分离解剖胆囊三角内的其他组织,末了再辨认处理此管道构造。
- 肝右动脉指向胆囊颈部,极易误认为是胆囊动脉被钳夹割断,连续解剖分离便会创造肝右动脉分出胆囊动脉,胆囊三角掏空法可避免肝动脉的损伤。
- 胆管变异中存在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及右后肝管的情形,采取胆囊三角掏空的方法可以避免该类型的胆管损伤。
- 如胆囊三角炎性增厚致三角难以解剖,为提高手术疗效,可洞开胆囊,从胆囊腔内靠近胆囊管,腔内将胆囊管缝扎处理。如局部组织构造难以辨认,腹腔镜难以进行,需果断中转开腹。
#申明:文章来源于网络,部分经由调度#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胆囊三角掏空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