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刀模构造特色
图1所示为N95口罩刀模构造,刃角为90°、高为2.25 mm、宽为1.5 mm的刃口设计在直径φ75 mm的圆周上,呈旁边对称包裹于轴上,包裹区域为切刀事情区域,用来割断已经压花成型5层布料,其展开图的形状便是全体口罩轮廓尺寸。刀模右边设计有键槽,用键连接传动齿轮,旁边两端φ30 mm处是安装滚动轴承,装置到压纹机构上[4]。
图1 口罩刀模构造
1.2刀模加工难点
刀模材料为45#钢,需加工位置有:外圆面、键槽、方轴面、刀模刃口,全体刀模为机加工一体成形,加工难点如下。
(1)刀模刃口截面尺寸小,精度哀求高,径向全跳动公差掌握在0.02 mm,以免太过锋利导致利用寿命短;宽度公差掌握在0.1 mm,以免刃口宽度过大导致割断效果不良、效率低,且对全曲面均匀度哀求较高,同样需将公差掌握在0.1 mm。
(2)与滚动轴承合营哀求迁徙改变灵巧、平稳,φ30 mm外圆面尺寸精度哀求较高,同时还需担保两端同轴度,若同轴度偏差大,将导致事情不平稳,影响割断及利用寿命。
(3)刀模硬度哀求在58~62 HRC,经热处理后硬度高,只能小量切削,存在刀具磨损快、效率低等问题,影响生产效益。
2刀模加工工艺设计
多轴加工因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周期短、加工表面质量好的上风在模具零件加工中得到广泛运用[5-7],再结合刀模的构造特色和加工难点,确定如下加工方案。
(1)下料。棒料尺寸为φ85 mm×230 mm。
(2)数控车削加工。先加工两端中央孔,为后续工序磨削和铣削加工供应装夹及定位,接着车削刀模形状,单边留0.15 mm外磨余量。
(3)数控铣削加工。精铣方轴面至哀求尺寸。
(4)四轴铣削加工。一夹一顶粗铣刀模内外轮廓,二次粗加工刃口狭窄处,再半精铣、精铣刀模内外轮廓,留0.15 mm的刃口部分精修余量。
(5)热处理。担保材料硬度达到58~62 HRC。
(6)磨削加工。双顶尖精磨两轴承位置φ30 mm尺寸及形状尺寸至图纸公差哀求,担保同轴度公差及径向全跳动公差掌握在0.02 mm。
(7)四轴铣削加工。精修刀模刃口至截面尺寸,担保刃口尺寸均匀,宽度公差和全曲面均匀度公差掌握在0.1 mm。
3基于UG12.0的刀模铣削策略设计
刀模加工韶光长,环节多,硬度和精度哀求都较高[7],在旋转轴上选择得当的四轴铣削策略铣削符合哀求的刃口部分,是办理刀模加工难点的关键。
3.1基于UG12.0刀模三维建模
N95口罩刀模三维建模的难点仍旧是刃口部分,特殊是因其需包裹在φ75 mm的轴上。
(1)识读图纸,在XOY平面内绘制封闭截面并用旋转的方法天生台阶轴。
(2)接着在YOZ平面绘制截面拉伸方轴面,在XOZ平面绘制截面拉伸键槽。
(3)根据技能哀求,印花包裹于φ75 mm的轴上,通过φ75 mm的象限点创建平行XOY平面的基准面,在基准面上绘制刀模展开图,将绘制的图案拉伸成实体,接着对其倒角天生刃口。
(4)在基准面上通过φ75 mm的象限点对称拉伸一个平面,平面的长度是pi75/2。
(5)点选编辑→曲面→整体变形,选择按曲面方法天生,选择绘制的刃口实体面为要变形的几何体,选择拉伸平面为基本曲面,选择φ75 mm的轴面为掌握曲面并点选法向,变形方向垂直于掌握工具,即将刃口部分包裹在φ75 mm的轴上,如图2所示。
图2 刃口部分整体变形
3.2选择工装夹具
为了减少装夹偏差,尽可能在一次装夹中完玉成体加工,考虑毛坯尺寸与两轴承位置的同轴度和φ75 mm轴的全跳动公差,选用一夹一顶的常规装夹方法,如图3所示,打表找正毛坯。
图3 刀模工装夹具
3.3加工内容剖析
通过剖析刀模各部分功能及加工哀求可知,刀模分为刀模内轮廓、刀模外轮廓、刃口狭窄处、刃口轮廓、刃口倒角等区域进行加工,如图4所示。
图4 刀模加工区域
3.4刀具选择剖析
通过剖析零件图纸,刀模加工区域多,刃口部分轮廓繁芜,刃口狭窄处间距小,粗加工综合考虑高效原则和担保残余余量均匀,选择φ10 mm的立铣刀,通过丈量刀模三维模型,刃口狭窄处间距仅为2 mm,根据刃口狭窄处的间距选择φ1 mm的立铣刀进行二次粗加工;精加工考虑优质原则,刀模内、外轮廓根据最小曲率半径选择φ6 mm的立铣刀,刃口轮廓选择φ1 mm的立铣刀,刃口选择φ6 mm的倒角刀。
3.5粗铣策略选择剖析
杨伟民[3]研究表明,刀模粗加工采取层降加工,即每加工完一个切削深度,再连续下刀加工下一层深度。选择UG12.0中mill_multi-axis的多轴粗加工策略,设置刀具和切削参数,点选刀模内轮廓指定驱动底面,深度模式选择从底面偏置,切削类型选择跟随部件,切削模式选择往来来往;接着设置几何体,点选刃口内轮廓线指定空间范围;随后设置螺旋进刀办法,天生刀轨。用同样的方法设置刀模外轮廓刀轨,只需变动刀模外轮廓指定驱动底面、刃口外轮廓线指定空间范围环即可,如图5所示。
图5 刀模粗铣刀轨
由于所选刀具无法在刃口狭窄处进刀,残留余量较多,须要进行二次粗加工,用同样的方法选择多轴粗加工策略,创建如图6所示刃口狭窄处轮廓线指定空间范围环即可天生刀轨。半精铣策略与粗加工策略同等,只是底面余量设置不同,为精铣留均匀余量。
图6 刀模二次粗加工刀轨
3.6精铣策略选择剖析
(1)刀模内、外轮廓、刃口狭窄处精铣策略。精铣策略与粗铣、半精铣策略同等,只是切削刀具不同,对应的切削参数不同,底面余量为0,部件留0.15 mm的刃口部分精修余量,切削步距更小,天生的刀轨更密,表面质量更高,如图7所示。
图7 刀模内外轮廓及刃口狭窄处精铣刀轨
(2)刃口内、外轮廓精铣策略。选择UG12.0中mill_multi-axis的形状轮廓铣策略,设置刀具和切削参数,点选刀模内轮廓指定底面,勾选自动壁,进刀矢量选择阔别直线,编辑参数设置阔别直线的指定矢量为Z轴负方向和指定点为左端φ30 mm处端面圆心,设置多重深度,天生内轮廓精铣刀轨,用同样的方法天生外轮廓精铣刀轨,如图8所示。
图8 刃口内外轮廓精铣刀轨
(3)刃口倒角精铣策略。选择UG12.0中的mill_multi-axis的可变轮廓铣策略,设置刀具与切削参数,选择曲线/点驱动方法,设置点选刃口倒角边为驱动几何体,定义切削方向,设置切削步长,投影矢量选择刀轴,刀轴采取阔别直线的方法设置,设置圆弧进刀和退刀,天生刀轨,如图9所示。
图9 刃口倒角精铣刀轨
4刀模铣削策略的验证
选择VMC850L四轴数控加工中央试切验证铣削策略,得到的刀模试切件如图10所示。由此可知,基于UG12.0软件的多轴粗加工策略,避免了低版本UG和同类型软件须要繁芜的缠绕后处理,编程方法大略,刀轨简洁可行,无碰撞和过切征象,能知足零件各项技能哀求,办理了刀模刃口难加工的问题。
图10 刀模试切件
▍原文作者:张桂花谢正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机器工程系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基于UG120的口罩刀模加工铣削策略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