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这里听课程音频:
01 中药学概述 音频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的老师,我的名字叫张廷模。从本日开始,我们将用大约90个学时的韶光(来)共同学习《中药学》。
我们常常都听说在中医学当中,便是由理、法、方、药四个版块组成,那么这四者之间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由于学科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差异。个中的“药”便是紧张指的是《中药学》。
作为临床专业的同学来讲,对这四者之间缺一不可。如果只有“理法”这方面学得比较好,对“方药”缺少很熟习的理解,那么你诊断疾病虽然很精确,治法也很精确,但是这个“方药”针对性不强,那么临床的疗效(则)不好。那么反过来讲,只知道这个“方药”,对“理法”的部分节制得不足,那么对疾病的诊断、对治法的确定,每每也是不很准确。以是理法方药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以是《中药学》和我们其他的中医类的学科一样,都是很主要的,那么大家都须要负责地学习。
对付中药学专业的同学来讲,紧张是今后从事一些中药的当代研究,那么这个《中药学》这个知识是这个当代研究的根本,也是通过当代研究再回归到中药学的一个归宿。如果不很好的节制《中药学》的一些知识,那么研究就背离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严格地讲就不是对中药进行研究,可能便是一样平常的植物药,或者所说的生药学的研究,以是这个对付中药学的专业来讲,也是一个比较主要的一门根本课程。
由于韶光的关系,其他的我们不多讲。我们这一次讲课紧张用的是由高档教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的这个《中药学》,这个《中药学》便是由我主编的,以这个教材为原本进行传授教化。现在就请大家翻在教材的第一页,绪言部分。在这个绪言部分,紧张节制中药、中药学和本草这三个术语的基本含义。
第一个是中药,什么(是)中药?那我们不管(是)学中医学的还是学中药学的,我们都要能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中药?中药这个术语的涌现,大概在清代的中后期,也便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国家传统用的这个药物统称为药。有时候也根据药物毒性的广义,广泛地存在毒性,以是也把这个药称为毒药,但这个比较少,在一样平常地情形下,都是简称叫做药。
后来随着西方医药的传入,尤其是系统地传入往后,为了差异于西方这个医药(医学和药学)和我们传统的医学和药学(一词)差异,以是人们把西方传入的医学叫做西医,把西方传入的药学叫做西药,那么相对来讲,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这个医学就叫中医,中医学,那么传统利用的药物就叫做中药。虽然中药利用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若何对中药下一个定义?便是什么叫中药?那么目前很少见到有人进行谈论。
以是,对中药这个观点的界定就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把中药的“中”理解为是一个地域的观点,便是中国的意思,就认为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那么这种说法它有一定的道理。由于这个中药千百年以来,都是在我们国家的人们当中利用,它紧张是出产在中国,这个是客不雅观的事实。
但是在这个中药当中,从古代开始一贯就有外来药,它并不产在中国。比如说在中药当中的活血化瘀药当中的乳喷鼻香、没药,它的原产地是在东非,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这样的一些国家为主产地。在汉代末期,魏晋南北朝这个期间,那么是由佛教把这两个药带到中国,当时不是作为药物利用,而是佛教作为一些宗教仪式利用的这种物质,或者把它作为喷鼻香料这样子来利用,后来创造它是一个主要的活血化瘀止痛的药物,那么逐步地就成为了中药,那么这两味药实在到现在我们中国也不出产,它的产地主要还是在东非这些国家。
比如说泰西参,大家比较熟习的泰西参,它紧张是产在美国、加拿大这样的一些国家,我们国家过去不出产,也是近年来开始引种,象这样的情形在中药里面还比较多。也便是中药它虽然紧张产在中国,但是不完备是中国出产的,也便是有外来的药物。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那么出产在中国的药物,它也未必是都作为中药利用,比如说现在常常用来治疗癌症的紫杉醇、喜树碱,那么它来源于我们国家出产的紫杉或者喜树,从里面提取的这个有效身分,但是现在还没有作为中药利用,它也产在中国。以是中药紧张产在中国,但不一定都产在中国,产于中国的药物它也不一定都作为中药利用。以是把中药称为产于中国的药,把“中”字作为地域性的观点来理解就有它的局限性,以是也不完备精确。
再一种说法,中药便是中医利用的药物,这个(说法)在古代该当说完备精确,由于在古代就只有中医,当然他利用的药物都是中药。
尤其是当代中医高档教诲的发展,从1959年开始,我们国家开设这个中医药院校,由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那么他们的知识构造和古代的这个中医完备的不一样,他除了学习中医、中药的全体理论和知识以外,也要用相称的这个韶光来学习西医的一些理论或者西药的一些知识,以是在当代的这个中医师他可以利用西药。西
医院校(也)有不少(学生)在学校里面也学过中医药的一些知识,以是在一些西医院的临床年夜夫,他们在处方的时候,也常常利用中药,比如说一些中成药,那是常常利用的。以是在当代中药并不是中医利用的一种专利,尤其是我们现在除了中医、西医以外,还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的学生,那么是西医药和中医药的知识他(们)都有,以是两类的药物都在同时地利用。以是从当代的客不雅观实际来讲,把这中药认为是中医利用的药物也有它的局限性。
其余,目前还比较盛行的一种说法,便是中药是天然药,把中药和天然药物等同起来。所谓天然药物是和化学合成药物相对而言的。中药当然绝大多数是天然药物,这一点是精确的,但是中药自古以来也不完备是天然药物,现在全天下都公认化学合成药的先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炼丹术,那么最早把炼丹术当中的一些合理的部分用于这个药物的生产,首先是中医中药。
以是中药自古以来,除了利用大量的天然物品以外,并不排斥一些化学合成品。在古代紧张是一些矿物药,比如说在先秦期间的一些文献上,就记载了五毒之药,当代研究这个五毒之药便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矿物药。那么目前在我们中药当中常常利用的,比如说铅丹、轻粉,这些都是属于化学合成药,中药里面从来不排斥它。以是它里面包含了一部分的化学药,它不完备是百分之百的天然药。
其余,在西药当中,只管现在因此化学合成的药物为主,但是有很多西药,根据《辞海》的鉴定,它也是属于天然药物的范畴。比如说最早的抗菌素青霉素,那么它是来源于植物的这个青霉菌当中提取,后来逐步的再采取半合成,或者完备的人工合成的。其余,当代的一些生物制品,从分类来说,它也是属于这个天然药物的范畴,以是天然药和化学合成药不是差异中药和西药实质属性的,那么两类药物当中,都利用天然药物和化学合成的药,只是主次不同而已,在中药当中紧张利用的是天然药,少量的是化学合成品。
在古代紧张是矿物类的化学合成品,在当代比如说人工牛黄、人工合成的冰片,那么也发展到了植物药,乃至于动物药,也有化学合成的药物利用。另一方面,在西药当中,它显然因此化学合成药物为主,但是它也有少量的或者一部分的天然的药物,以是这种阐明也没有揭示中药学的实质属性。
什么叫做中药呢?我们一样平常认为便是我们教科书上有这样一句话,便是在教材的第一页的第四段,就所谓的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辅导下认识和利用的药物,便是中药。
这个药物不管它是天然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也不管它是出产在中国,或者出产在国外,当它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辅导利用的时候,那么它就可以称为中药。如果它还没有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和来辅导利用,它不一定是中药,它可能是西药的一个质料药。
其余,我们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除了中药以外,还有民族的医药,有些药物中医利用,民族医药也利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当中,它对这个药物的认识不同,可能它利用也有差异。
比如说中药的一味药叫做诃子,那么中药是作为一种收涩药来利用,认为它能够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是用于久病体虚的咳嗽气喘,和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这样的一些病证,但是在藏药里面或者在蒙药里面,那么它把这个诃子称为百药之王,很多病当中都利用,认为它能够补虚强身,能够健胃,在这个不同的医学里面利用,它认识是不一样的,以是它又是中药,也是藏药,也是蒙药。
又比如说麻黄,它以全体草质茎来入药的时候,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认识,它是辛温的,要给它定一个药性、药味,它是辛味的,属温性的,它紧张是归肺和膀胱经的,它的功效是用于发散风寒、平喘止咳和利尿消肿,以是中医在临床上把它用于风寒感冒,或者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和水肿。那么按照这样的理论来认识麻黄,来利用麻黄,麻黄便是一个中药。
如果是把麻黄作为一个质料来提取里面的生物碱,提取麻黄素,那么认为它是一个拟肾上腺素的药,是一个升压的药物,升高血压的药物,那么这样来利用,它便是一个把麻黄作为西药的质料,作为西药在利用。它物质是相同的,但是辅导的理论不一样,在临床利用上也有差异。
以是我们认为能够揭示中药这个术语的实质属性,什么叫中药?便是在中医的理论辅导下认识和利用的药物叫做中药。
我们在知道了中药往后,顺便再谈一下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个草药,或者说中草药。关于草药涌如今宋代,这个术语利用也是有八九百年的韶光。在宋代这个中药是由国家专营,那么民间不得进行随便的这种交易,那么当时由国家专营的,在这个正规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那么它把它称为官药。相对付这个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有收载,那么就把它叫做草药。
那么有的人说这个草有草粗的意思,比较粗糙,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高度,还不是很正规的这种中药,它是相对付这个比较正规的由国家专营的中药而言叫做草药。那么后来逐步地就把一些中药书上没有收载,一些商业单位也不经营,紧张是在民间以口耳相传的办法流传和利用的一些药物,就把它叫做草药。
实在中药和草药没有实质的差异,这个草药每每是中药的主要的来源,中药从古代到现在,它的利用的品种不断地增加,从最早的中药著作的三百多味药,到现在的资源普查一万多种,不断地(在)发展,很多都是从草药里面逐步的成为了这个中药。
比如说中药里面很主要的、很名贵的一味药叫做三七,一个名贵的药物。在明代李时珍的时期,那个时候中药书还没有收载,一样平常的年夜夫并不清楚,每每是在民间流传利用,以是当时这个三七也是一种草药,但是后来一旦创造了它的这个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或者止血功效往后,那么用中医的理论来整理,然后记载在中药书上往后,那么现在三七不但是一样平常的中药,而且是名贵的中药,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以是草药每每是中药数量发展的源泉,没有实质的差异。
其余,草药在当代和当时的含义稍稍有一点变革,现在就说不管本草文献记没有记载,药书上有没有记载,便是说不太常用,一样平常的药物的经销部门不经营这样的药物都把它统称为叫草药。以是《神农本草经》上,两千年前的最早的中药著作,我们往后要讲,里面的很多药物,该当说是经典药,这个经典上收载的药物,很经典。比如说什么石龙芮(毛茛)或者这样的一些药,现在很多早就沉沦腐化为草药了。由于现在一样平常不太常用,药店不经营。
以是这样子中药和草药就更没有很实质的差异,以是我们不应该把中药和草药对立起来,实在它都该当统称为叫中药,那么这个便是第一点关于中药这个术语的含义,那么要同学们节制的便是那一句话,什么叫中药?便是在中医药的理论辅导下认识和利用的药物叫做中药。至于前面讲的其他的一些问题,是帮助大家对这个术语的一些理解,避免在界定的时候,便是涌现一些不是很准确的一些阐明,紧张起这么一个浸染,供大家参考。
第二个术语便是中药学。中药学便是在我们这个教科书的末了一段的第一句话,便是对中药学的阐明。那便是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运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就这样一句话,便是关于什么叫中药学,中药学是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个著作,比如说我们下面要讲的这本书,便是这个著作,那么这个著作和学科它是不可分割的,那么这个学科的一些知识那它要通过《中药学》这本书作为载体,才能够进行互换。以是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门学科,也是一个专著。
这个术语紧张就记住这一句话就够了,但是大家要把稳,在古代的中药学,那是包罗万象的,那么我们在它的含义里面,谈到的它的来源,比如提及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的什么品种?若何采收、若何加工炮制、若何制剂?或者怎么样保管、贮藏?还有什么性能?有什么功效?临床怎么利用?它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不良反应?有没有毒性?等等这样的一些知识,都要全方位的研究,是综合性的。
古代的这个中药学,那么是古的、是综合性的。当代由于其他自然科学和技能的飞跃发展,那么各种学科相互的渗透、相互的结合,中药的分支学科就不断地涌现、不断地分解。
有专门研究中药它的品种来源的,比如说《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有专门这个鉴定药材真伪利害的《中药鉴定学》,有专门研究中药的化学身分的《中药化学》,有研究中药炮制方法、炮制理论的《中药炮制学》,有研究中药制剂的《中药制剂学》,有研究中药药理毒理浸染的《中药药理学》,乃至还有《中药养护学》,中药生产的、营销的,很多这样的一些分支学科的专著,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分解,而且不断深入地发展,以是这样子就产生了狭义的中药学。
以是古代的中药学是广义的,是包罗万象的,凡是与中药有关的知识都是属于中药学研究的范畴。那么在当代的中药学,便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这个《中药学》,相对来讲便是狭义的。那么它研究的紧张是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常用中药的这个性能、功效和临床运用,这样的知识为主体的,以是现在这样的狭义的中药学逐步地就有改称临床中药学的这个趋势。
以是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学科目录当中,那么中药学是作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个便是包罗万象的,包括我刚才讲的《药用植物学》或者《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等等,这些都包括在里面。至于这样的中药,就一样平常所说的大中药学,便是一级学科的中药学,在学科目录当中。但是在学科目录的二级学科当中,又有一个中药学,那么这样子就随意马虎产生一些稠浊。以是近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进行重点学科培植的时候,就把狭义的中药学改称叫做临床中药学。
以是我们往后学习的现在这个中药学,可能就称为这个临床中药学了,现在正在主编的这个长学制,便是七年制,或者如果要开八年制,或者在中医院校里面还要开设一种四加五模式的这种学制教诲。什么叫四加五呢?便是在以理科、工科为主的本科毕业生,便是四年制的本科毕业生当中,再招收一部分同学学中医,再学五年,前面他经由了理工科的学四年制的这个学制的学习,然后再用五年的韶光来学习中医,这样子的这个模式叫做四加五。
那么这样的模式利用,包括七年、八年、四加五这种模式利用的中药,现在基本上已经编(写)完,就叫做临床中药学。但是这个名称,目前也有一些辩论,有的认为该当叫临床中药学,有的该当叫中药临床学,后者它有这么一个不雅观点,就说你前面讲的这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那么都因此中药在前面,《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炮制学》,那么你这里又来个《临床中药学》,和其他的就不一样,该当叫做这个中药临床学,
当然究竟叫临床中药学更好一些,或者叫做中药临床学好一些?那么目前还是一个探索的阶段,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培植的过程当中会得到办理,但目前基本上是方向于还是叫临床中药学。由于它因此中药的临床运用,安全有效的用药为核心内容的这样的一个分支学科,那便是我们要学的这样的一门课程,这个中药学,以是这个供大家参考。
便是中药学就涌现了广义和狭义的差异,我们要学的是狭义的中药学。那么全体这个在中医药院校的高档教诲当中的,中药学专业的同学学的很多课程实际上便是广义的中药学,这是第二个术语。
第三个术语,本草,便是什么叫做本草?这个本草这种称谓大致涌如今汉代,汉代的初年就利用比较普遍。以是过去凡是先容中药的专著,那么都称为本草,或者本草学,比如说我们后面要涉及到的《神农本草经》里面有本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大纲》,以是在古代这个药学专著一样平常把它叫做本草,或者叫做本草学。
那么先容这个收载中药知识的专著,为什么叫做本草呢?古人没有清楚地见告后人,他为什么要把这个中药的专著叫做本草?所往后人有很多预测。那么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蜀本草》的作者韩保升,那么就有这样的一句话,“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药中草类为最众也。”就他的意思便是中药当中,草类数目最多,也便是说中药它有植物药、有动物药、矿物药,但是个中的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以是把它称为本草,便是有以草类、以植物类为主,或者为本的意思,那么爱崇这种说法的人占绝大多数。
但是也有的人认为,这个“本”该当作为一个动词来阐明,比如说在这个《汉书·艺文志》给经方下定义的(时候),“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这个“本”它便是依据、研究,那么我们今后要学《内经》里面什么《本神》啊,这个“本”它都是作为动词阐明,便是研究,或者依据这样的一类的意思,那么也有一部分人赞许这种不雅观点,但是比较少一些。
在当代更有人提这个本草,那么就说古人可能命名的时候,那个思维是非常大略,草便是一样平常的草本,或者就(是)根,本便是指根,本草便是专门收载根根草草的这样的一些物品的一个专著,那它的依据,比如说什么针灸,什么推拿,那么推拿便是用手推一推,拈一拈,摸一摸,把它这门学科那么就叫做推拿学了,针灸用的是针、用的是灸,这种基本的方法,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然这个可以说是一种不雅观点吧!
只管有很多不雅观点,但是以草为本的这种不雅观点,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其余,有的人把这个本草和中药等同起来,认为本草和中药、药材、药物是同谓语,这个赞许的人比较少,这个在学术上还值得磋商,由于他们认为,比如说便是《新修本草》,那么里面这个本草实际上便是指的是药物,是药物的一个同谓语。那么刚才我举的韩保升的“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以草类为最重”,那么这里面的“直云本草”,那么这个本草它也是有药物的意思,这个比较牵强。但是现在在有的教材上,或者一些专著上有所反应,这个再值得进一步的商榷。
我个人的不雅观点,那么这个本草是指的这本书、这个专著,是这个著作、是这门学科,而不是指的中药,这个是不同的。
再一种不雅观点,就说中药(学)和本草有一定的差异,虽然都是指的专著,但是认为本草是古代的药书,中药学是当代的药书,由于当代在古代的根本上引入了一些当代的科学知识,比如说当代的中药学,有植物的来源,它有什么拉丁名,还有什么当代的一些研究等等,那么比古代的本草内容更加丰富,和当代一些科学知识更加紧密的结合,以是就认为本草是古代的药学。那么中药学是当代的这个药学,把它这个截然分开。
实在这种截然分开也是有一定的问题,由于本草学本身便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那在不同的历史期间,它都在发展,它并不是结束不前,它本身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这个本草学在任何一个历史期间,它都和当代最前辈的科学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利用了当时最前辈的一些科学技能,在这个本草学里面,那么我们在当代结合当代的科学技能,那也是天经地义。以是把两者对立起来,或者把它截然分开,依据是不充分的。
其余有一个例子也可以解释没有把这两者分开的必要,便是上一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在全国编写了一本能够代表示代最高水平的中药学的大型的著作,这本著作的名称叫做《中华本草》,它便是当代最高水平的最全面的一本中药学,它都可以叫做本草,那么也便是说这个中药学和本草没有去人为的区分古今的必要性。
以是该当说本草便是中药学的古代称谓,或者说古人把中药学常常叫做本草,二者之间没有一定的差异,以是这个本草和中药学该当说是一回事。在绪言当中紧张要大家便是理解这三个术语。
中药指的是中医治病的客不雅观的物质,比如说人参,便是人参这个植物,它用根来入药,这一类的是中药。中药学和本草,或者也叫本草学,是指的这个学科,指的记载这个学科知识的一些专著。以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便是这样。这是绪言里面根据我们教科书要大家理解的,便是这三个名词术语。
下面我大略谈一下,在理解了中药、中药学往后,(再理解)中药学的传授教化的哀求,我们在今后《中药学》学习的大约九十个学时的韶光里面,那么我们紧张要节制《中药学》总论当中的性能,便是第四章,节制性能和第五章当中的配伍和用药禁忌,在总论里面要节制的便是第四章性能和第五章的第一节、第二节。
其余在各论部分,那么我们这本书一共包括附药在内,有四百多味,将近五百味的药,那么我们在这个详细的药物当中,要节制主要的,或者有代表性的,有些药物虽然不主要,但是它在某一类药当中,它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说峻下逐水药,那么现在一样平常临床很少用,由于它泻下非常峻猛,但是里面它代表了一类药物,里面可能有个别药物也属于这个节制的药,那么这个要节制的药大概有一百四十味药。
请同学们把稳,中药一样平常习气上不说多少种,当然说多少种药并不错,便是说一百四十种要节制,这个完备不错,但是传统习气上更多的讲的是一百四十味药,这个我们后面要讲,由于它一味药每每不是一栽种物,比如说植物药,它不但一种的来源,它只是不同的品种,但是它的性能、功效比较相似,它作为一味药利用,以是这是专业用语的一个习气,大家该当理解。
比如说我们今后开处方,这处方有五味药组成,那八珍汤有八味药组成,十整年夜补汤有十味药组成,这个更多的是讲的味,以是我们这里是要节制一百四十味药物。
那么这个一百四十味药物它又分属在不同的章节,这个章又是按紧张的功效分类,以是每一章前面都有一个概述部分。在我们这个教科书上,这个概述部分就分了五个栏目,有五个标题,来进行先容。一是含义;二是功效与主治;第三是性能特点;四是配伍运用;第五是利用把稳,这五个问题统称叫概述。
在这个概述当中是讲的这一类药的共性的问题,那么节制了概述,就节制了这一类药的共性,就可以对学习这一个章节的药物起到一个提要挈领、执简驭繁的这样一个学习的效果,以是这个也是哀求要节制的。
节制的药物,哀求节制便是它的功效、性能、运用,包括了一些分外的用法和分外的利用把稳。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分外的用法和分外的利用把稳呢?由于任何的中药的用法,紧张都是汤剂口服,如果在用法里面写个煎服用多少?这个就不分外。
那么有有的利用把稳,它是一类药,比如说清热药,它治疗热证的,那么对付寒证它不能用,寒证要把稳不宜利用,那么这个便是在概述当中要节制的共性的问题,那么在详细的药物后面就不须要节制了。以是我们就提只节制分外的利用把稳,在同类药当中,其他相似的药物都没有这个哀求,但是这味药有这方面的哀求,这个就比较分外。
比如说我们今后要学消食药,消食药里面有山楂、有神曲、有麦芽、有谷芽等等几味药,那么麦芽下面有一个,这个授乳的妇女不能利用,那么其他的药都没有,在同类的药当中,对付这味药又哀求了,那么这便是分外的利用把稳,那么这个便是都属于要节制的。以是节制的内容,那么在各论部分便是一个概述,概述当中尤其是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运用和利用把稳,然后有一百四十味药物,要节制它们的功效、性能、运用、一些分外的用法、分外的利用把稳。
第二个层次便是熟习,哀求熟习。熟习在总论部分,便是第三章炮制,要熟习炮制的目的和紧张的炮制方法,其余要熟习中药运用当中的中药的剂量和用法这方面的知识,便是第六章的第三节、第四节,在总论当中都属于熟习的。那么在各论当中,便是哀求熟习九十味比较主要的药物。熟习的药物和节制的药物的哀求有什么不同呢?那么熟习的药物不哀求性能,只哀求它的功效、运用、分外的用法和分外的利用把稳。那并不是说今后大家在临床用药的时候,熟习的药就可以不管性能,同样的用药的时候,是要认识它的性能。
我们现在这个中药由于学时有限,我们说通过节制的药物作为这个样板,大家来理解中药的性能究竟是怎么确定的?它和功效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那么我们通过一百四十味药,我们已经节制了它的内在的联系,我们若何去剖析?怎么样去认定?我们只是说在今后在考试的时候,不考这个药(物)的性能,但实际上你节制了这种方法,你同样的知道它们的性能,这紧张是减轻在学习阶段的这个压力和减轻考试的时候,缩小一点范围,降落一点难度,这个紧张是从传授教化这个方面来考虑的,并不是从运用的方面。
其余,在理解的部分,一个便是刚才讲的绪论,这个作为知识性的理解,不然你学了中医、学了中药。什么叫中药、中药学、本草?你都不知道,这个要有个清楚的理解,作为一样平常理解。其余便是总论的第一章,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这个就作为本草的历史,也是作为知识性的理解,这个详细地理解我们讲那一章的时候再说。
其余在这本书上,新增加了一章,中药的浸染。这个中药的浸染里面最主要的是中药的功效,那么中药的功效是中药基本理论当中的一个主要的内容,但是从古到今,都忽略了这个主要的内容,那么在中药学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之以是发展比较缓慢,由于对中药的功效的研究没有高度重视,这个是一个很主要的成分。
那么我们现在的中药,今后要学习,因此功效为核心,学习详细的药物,以是这个中药功效的理论相称主要,但是到目前为止的中药教科书,那么我们在这个高档中医药教诲当中,从一版教材一贯到现在的七版教材,都短缺这一部分,那么在这个教材当中,是首次从理论上提到了中药的功效问题,由于是第一次提出来,以是仅供参考,可能在往后的教材当中,要逐步加强这一块,以是这一次把它放在了理解的这个范围里边。
其余,包括中药的品种、产地、采收、贮藏,这个作为临床年夜夫来讲,这个他又不直接的参与这些事情,以是也作为知识性的理解。那么对付药学专业来讲,可能根本就不讲授,由于今后他有,比如说讲品种的有《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或者《中药鉴定学》,这样的一些课程来完成,以是这个总体来说也是作为一个理解。
其余在各论当中,概述当中的含义,一样平常是理解,由于那个很大略,那么在详细的药物,也是理解九十味药,理解的药物和熟习的药物比较,那么便是运用部分哀求更低一些,只哀求一个主治,它有什么功效?能够治什么病?那么通过前面的节制药和熟习药(的)学习,那么对付这个不太主要的理解药的运用,实际上你可以举一反三,通过学习,你自己可以深入下去。以是这个哀求的时候就不哀求这个运用了。
以是总体的这门学科的哀求,在传授教化的过程当中便是这样分三级,节制、熟习、理解。那么节制的也是考试的重点,那么每一次考试,包括《中药学》学习完了往后的课程考试,以及往后国家组织的各种考试,现在在考试大纲当中可能都明确地哀求,考试的内容它占的分值,那么节制的部分不少于百分之六十,以是也是我们讲授和大家学习影象的重点。
那么熟习的一样平常在百分之三十的内容旁边,理解的在百分之十旁边。那么理解了考试的哀求,再来理解学习的三级哀求,那么对大家学习过程当中(会)有一定的帮助。好,这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01 中药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