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冲压模具设计结合AF和UG的拉延筋制作教程

技术文章 admin 浏览 评论

CL:clearance,间隙。
方筋取0.5mm,圆筋取0.2mm

第一条筋中央线与分模线(PO线)之间、双筋中央线间的间隔有严格的标准。
如上图所示,详细中央线间距可以通过掌握平面宽度和筋的截面宽度打算出来。
欧美主机厂如大众、通用、福特、雷诺,海内如福田、东风均哀求掌握平面宽度最小为6mm,但是大于12mm也就没多大意义了,以是一样平常都会规定为6~12mm。
从实际autoform及dynaform的CAE剖析来看,做8~10mm最靠近虚拟筋剖析结果。
由此可以大致打算出料厚1.00mm以下的DL图,第一条筋BEAD1的centerline到PO线大于22mm即可,双筋的话,第二条筋中央线距第一条大于26即可知足哀求。
读者也可以自己打算验证。
注:双筋的话掌握平面最好大于8mm。
由于双筋是双曲变形,通过我做的CAE验证,小于8mm的双筋实体筋sim结果与虚拟筋出入比较大,而大于8mm的结果与虚拟筋基本保持同等,分别与autoform和dynaform的工程师互换讯问也证明了这一点,提请读者把稳。
比如我知道下图所示的虚拟筋参数设置,那么可以用autoform4.2以上版本里的Drawbead genetator功能很方便准确的知道虚拟参数所对应的实体形状,然后辅导我们用三维软件进行造型。

建议用UG5.0以上版本做拉延筋,4.0版本筋功能孱弱,随意马虎出错,且设置参数与autoform对应不是很好

UG做两层筋面时料厚并不会直不雅观表现出来,但是基准侧和基准侧反侧的筋圆角大小会通过加料厚和不加料厚来区分,基准侧反向时可以双击编辑然后倒转金属厚度方向。

不同系数的筋衔接时可以通过手动过渡的办法实现,如下图

无论autoform还是dynaform都完备符合虚拟筋的sim结果。
现场模具调试时基本上第一次就能拉出比较满意的产品,大大减少钳工的事情量。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冲压模具设计结合AF和UG的拉延筋制作教程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