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环球供应链安全面临寻衅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美国进一步对华开启科技战,复兴通讯、中芯国际、华为等多家海内科技公司受到美国制裁,我国对付科技领域“安全可控”、“自主可控”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阻断了环球供应链,金属矿产、纺织服装、半导体等多个领域由于某个环节的供应问题, 造玉成部家当供应链的紧缺,这使得各国开始对环球家当链分工过于细化、经济环球化程度过高产生一定的担忧。2022 年,俄乌战役开始,由于俄乌在能源、部分金属矿产(如铝、镍等)以及农产品等领域资源丰富,随着俄罗斯 被北约集系统编制裁,干系产品难以出口,再次造玉成球供应链风险,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海内对供应链安全的 强调也从科技转向了粮食、能源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2021 年 11 月 18 日,中共中心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国家安全计策》等主要文件,强调“要强化科技自主自强作为国家 安全和发展的计策支撑浸染”,“必须稳定树立总体国家安全不雅观”,“确保粮食安全、能源矿产安全、主要根本举动步伐安全, 加强外洋利益安全保护”,“加快提升生物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管理能力”。我们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愈发繁芜的本日,供应链安全将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韶光我国关注的主要 问题,不少投资机会将由此出身。
02 | 我国高端新材料技能和生产偏弱,国产化需求急迫
我国高端新材料技能和生产偏弱,近年来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未能知足海内高端产品需求,材料强国之路任重而道 远。根据工信部 2019 年的报告显示,我国新材料家当还有 32%的关键材料处于空缺状态,须要入口关键新材料达 52%,入口依赖度高,尤其是智能终端处理器、制造及检测设备、高端专用芯片领域,入口依赖度分别达 70%,95%, 95%,存在巨大的国产化空间。
《“十四五”方案》为新材料发展供应政策支持。2021 年 3 月 13 日,《中华公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方案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个中明确提出深入履行制造强国计策,并对高端新材料的发展做出明确指示: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分外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罕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前辈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打破,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股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运用,加快茂金属聚乙烯等高性能树脂和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能打破。
同时,方案提出要发展壮 大计策性新兴家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能、生物技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 航天、海洋装备等计策性新兴家当,加快关键核心技能创新运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造就壮大家当发展新动能。
二、我国新材料突围进展如何
01 | 轻量化材料
1.碳纤维:核心生产技能集中在日本、美国,我国龙头企业正逐步冲破国外技能垄断
◆ 碳纤维家当概况
碳纤维是比强度和比刚度最高的高性能纤维,用场十分广泛。碳纤维(Carbon Fiber)是由聚丙烯腈(PAN)(或沥青、粘 胶)等有机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 90%的碳主链构造无机纤维,是实现大批量生产的高性能纤 维中具有最高比强度(强度比密度)和最高比刚度(模度比密度)的纤维。碳纤维材料以其出色的性能被用于航空航 天、风电、体育休闲、汽车等多个领域,是新材料领域用场最广泛、市场化最高的材料。碳纤维生产工艺流程长,技能壁垒极高。按原丝类型分,碳纤维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粘 胶基碳纤维。
个中,PAN 基碳纤维占市场份额的 90%以上。PAN 基碳纤维因此丙烯腈为原材料进行聚合反应天生聚 丙烯腈,聚丙烯腈经由纺丝得到聚丙烯腈原丝,再通过对原丝进行预氧化、碳化、表面处理等工艺而得。碳纤维生产 工艺流程长,全体过程连续走丝,须要对参数精确掌握,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碳纤维成品的质量和性能。原丝制备是 碳纤维生产的核心环节,原丝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终极碳纤维产品的质量、产量和生产本钱,原丝本钱占全体碳纤维生 产本钱的五成以上。
行业估量未来十年碳纤维需求量将翻 3~4 倍,到 2030 年达到 40 万吨的规模。自 2015 年来,天下碳纤维需求量一 直保持约 12%的增长,近两年由于疫情缘故原由,航空业受挫影响了高代价的高性能碳纤维发卖,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 碳纤维下贱运用市场持续发力,未来碳纤维市场规模有望翻倍式增长。碳纤维市场的四大运用行业是风电叶片、航空 航天、体育休闲、汽车,2021 年四大下贱行业碳纤维需求量的占比超过 65%。
日本东丽是天下上高性能碳纤维研究与生产领域的“领头羊”,其他国家基本上处于追赶阶段。国际上碳纤维的生产起 步于 20 世纪 60 年代,经由五十余年的发展,生产工艺技能已经成熟。日、美等少数发达国家节制了天下碳纤维的核心生产技能,尤其是新近开拓的前辈技能紧张节制在日本东丽、东邦帝人、三菱丽阳三大碳纤维生产企业中。
从产能数据来看,日本东丽是天下最大的碳纤维制造企业(含收购卓尔泰克产能),拥有碳纤维产能 5.75 万吨,占环球碳纤 维运行产能的 27.7%,其生产的碳纤维综合竞争力环球排名第一,业内一样平常对标东丽的产品标准进行研发。其他紧张 的外洋厂商包括美国赫氏(Hexcel)、日本东邦(Toho/Teijin)、日本三菱丽阳(MCCFC)、德国西德里(SGL)、台 塑(FPC)等。中国也呈现了诸如吉林化纤、中复神鹰、宝旌、新创碳谷、恒神、光威复材等碳纤维生产企业。
◆ 碳纤维国产替代情形
近年来我国碳纤维产能快速扩展,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近年来受下贱需求拉动,我国碳纤维产能快速扩展,2021 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 6.35 万吨,同比增长 75.41%,占环球碳纤维运行产能的 30.5%,产能规模环球第一。过去我 国碳纤维家当“有产能无产量”的征象较为严重,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国际均匀水平,近年来随着海内企业不断实现技能 打破,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从 2016 年的 14.94%增长至 2020 年的 51.1%,但较 65%-85%的国际普遍水平仍有一 定提升空间。我国碳纤维市场国产替代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碳纤维市场需求不断提升,2021 年我国碳纤维市场需求量达 6.24 万 吨,同比增长 27.7%。国产化率从 2016 年的 18.4%提升至 2021 年的 46.9%,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紧张缘故原由一是受 疫情影响碳纤维入口难度增加;二这天本、美国等国限定碳纤维对华出口,海内需求缺口增加;三是海内碳纤维新产 能投放,产量增加。我国碳纤维产品需求构造存在进一步升级的空间。我国碳纤维运用以风电叶片和体育休闲为主,而高附加值的航空航 天运用占比不到 5%,与环球水平存在显著差距。从单价来看,运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碳纤维单价达 7.2 万美元/吨, 价格水平为其他领域碳纤维价格的 2.5 倍以上。
龙头企业正逐步冲破国外技能垄断。经由长期的技能积累,我国以吉林化纤、中复神鹰、宝旌、新创碳谷、恒神股份、 光威复材等为代表的海内碳纤维龙头企业正逐步冲破国外技能垄断,产能规模不断扩展,部分企业产品性能与国际龙 头比肩。
2.铝合金汽车车身板:有效产能紧张分布在欧美,海内仅南山铝业具有批量供应能力
◆ 铝合金汽车车身板家当概况
铝合金是空想的轻量化材料,迎合了汽车轻量化的趋势。铝合金是铝和镁、铜、硅、锰各种金属元素的产物,在和钢 构造保持相同强度的条件下,比钢轻50%。铝合金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且具有优秀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且铝合金的回收率达到 80%,对环境的毁坏较小,是空想的轻量化材料,被广泛运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 舶等制造工业。
在应对景象变革、推动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铝合金成了各国汽车制造商知足环保政策采取的紧张减重手段之一。依照天下铝业协会的数据,汽车每减少10%的重量,可减少 6%-8%的排放;每减少 100kg 重量,汽车 百公里燃油花费量能减少 0.4-0.5 升。汽车用铝合金紧张分为四种:铸造铝材、铸造铝材、挤压铝材和压延铝材。利用最多的是铸造铝材,占比超过 70%。铝合金车身板属于压延铝材,约占汽车用铝量的 10%-15%,可用于生产如引擎盖等多个汽车车身的大型部件。
环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跃升,推高汽车铝板需求。当前燃油车是汽车铝材花费的主力,未来新能源车市场将成为汽 车用铝的紧张增量市场。从 2016 年到 2021 年,环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75 万辆跃升至约 650 万辆,过去五年复合增 长率高达 53.7%。据 EVTANK 最新预测,2030 年环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4780 万辆,占当年新车销量的比例 靠近 50%。并且就单车耗铝量而言,纯电动车均匀单车耗铝量比燃油车高约 30kg。与此同时,汽车铝板是汽车用铝 部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依据 duckerworldwide 的估计,2015 至 2020 年,北美汽车均匀用铝量增长了约 18%,期间汽车“四门两盖“均匀用铝量增长高达 163%。在需求真个良好预期下,估量至 2025 年天下车用铝板需求将超过 400万吨。
汽车铝板有效产能紧张分布在欧美地区,美国企业霸占绝对领先地位。2020 年环球汽车铝板年产能约在 390 万吨附 近,集中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中国产能占环球比重约 26.2%,居于天下第二,但产能多为淘汰产能和掉队产 能,产能利用率严重偏低。从企业来看,环球汽车板产能紧张集中在诺贝丽斯、肯联铝业、美国铝业、美国分外合金、 海德鲁、日本神户钢铁等国外企业。个中,美国企业利用其多年技能积累和环球化布局的上风,牢牢霸占了汽车铝板 产能的前几大席位。由于汽车车身铝板对利用性能及表面质量具有严格标准,海内生产企业设备和技能都存在一定壁 垒,南山铝业是海内唯一可以批量供应全系列、全型号覆盖的内资企业。
◆ 铝合金汽车车身板国产替代情形
我国车用铝板需求量大幅上升,自给率仅约 50%。2020 年海内汽车年产量约为 2500 万辆。按照汽车铝化率 30%、 汽车铝板占车用铝材 10%测算,我国 2020 年汽车铝板的需求在 38 万吨旁边。2020 年海内车用铝板生产厂家总产量 约 18.6 万吨,车用铝板自给率达到 48.95%。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车家当的大力支持,部分省市已开始制订禁售燃油车的韶光表,新能源车销量还会进一步提升,从而连续推动车用铝板需求增长。我国单车用铝量相较欧美仍有较大提升潜力。2020 年我国汽车均匀单车用铝量仅 130 公斤,离欧洲的 179 公斤、北 美的 211 公斤有较大差距,海内汽车用铝家当还有很大增长潜力。根据天下铝业协会的估计,2025 年国产汽车用铝 量能够打破单车 180kg,铝板等压延铝材占比由现在的 13%提升至 18%,按照汽车铝板占压延铝材 50%打算,2025 年海内汽车铝板年需求量能够达到 60 万吨。
海内企业汽车铝板研究滞后,高性能产能尚待提升。中国汽车轻量化起步不敷十年,对付汽车用铝的研究较为滞后。中国企业自 2013 年来陆续开始对汽车铝板进行研发,存在技能难度高、资金投入大、产品认证缓慢的问题。海内生 产企业大多都没有技能根本,整条生产线生产设备均需入口,生产工艺多处于仿制国外阶段。海内生产厂家 90%的产 量为内板,生产技能较为繁芜的外板产能以合伙厂商诺贝丽斯、神户钢铁为主。南山铝业是海内首家“四门两盖”铝 板生产商,也是本土唯一能批量生产内外板的企业。目前拥有汽车板在产产能 20 万吨,开工率为 30%,另有在建产 能 20 万吨。
02 | 航空航资质料
1.聚酰亚胺(PI):行业寡头垄断特色明显,我国高端聚酰亚胺材料制造明显掉队
◆ 聚酰亚胺家当链家当概况
聚酰亚胺(PI)是综合性能突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该材料的利用温 度范围很广,能在-200~300℃的环境下长期事情,短韶光耐受 400℃以上的高温。同时,该材料还具有高绝缘强度、 耐溶、耐辐照、保温绝热、无毒、吸声降噪、易安装掩护等特点。当前,聚酰亚胺已广泛运用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 半导体、电子工业、纳米材料、柔性显示、激光等领域。根据详细产品形式的不同,聚酰亚胺运用方向可以细分为 PI 泡沫、PI 薄膜、PI 纤维、PI 基复合股料、PSPI 等多种产品。
聚酰亚胺薄膜(PI 膜)是最早进入商业流利且用量最大的 PI 材料。2021 年,环球 PI 薄膜消费量 1.63 万吨,估量 到 2030 年将达到 2.9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6.5%,环球 PI 薄膜市场规模 22.5 亿美元。PI 薄膜行业呈寡头垄断,产能集中于美、日、韩。生产高性能 PI 膜对设备定制、制作工艺、技能人才等方面哀求苛刻,再加上发达国家行业寡头对 PI 薄膜生产技能、生产工艺进行严格保护。目前这一领域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90%以上的市场份额节制在美国、日本、韩国生产商的手中。杜邦(Dupont)、日本宇部兴产(Ube)、钟渊化学(Kaneka)、 日本三菱瓦斯 MGC、韩国 PI 尖端素材(原 SKPI)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达迈科技(Taimide)是当前环球聚酰亚胺薄膜 的紧张生产商。
其他 PI 产品运用大多局限于军事领域,尚未形成大规模商业化运用。聚酰亚胺纤维目前售价较高,目前紧张以其独 特的低温适用性(胜任外太空-100℃以下温度环境)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目前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厂商只有目前德国 Evonik(P84 纤维)和我国长春高琦(轶纶纤维)。PI 泡沫目前最为主要的运用为舰艇用隔热降噪材料,美国海军已 把 PI 泡沫用作所有水面舰艇和潜艇的隔热隔声材料,INSPEC 公司生产的 SOLIMIDE 泡沫已被超过 15 个国家制 定用于海军船舶的隔热隔声体系,但其暂未大规模进入民用领域。
◆ 聚酰亚胺家当链国产化进程
整体来看,虽然我国高档院校、研究所、多领域头部公司已布局多种类型聚酰亚胺材料的研究开拓事情。但是,在高 性能、特种用场的聚酰亚胺材料制造方面,我国仍明显掉队于发达国家。
PI 泡沫领域:我国在技能研发和生产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差距,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达国家严密封 锁 PI 泡沫技能的大背景下,我国国产 PI 泡沫有明显的需求缺口,海内产品开拓多集中于技能专利阶段,尚未形成大规模家当化运用。目前我国参与 PI 泡沫研发的机构紧张包括中科院长春运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 所、天晟新材、康达新材、青岛海洋等。个中,康达新材与青岛海洋两家聚酰亚胺泡沫产品通过了军方鉴定,取 得了本色性进展。
PI 纤维领域:我国 PI 纤维领域布局早,目前已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前辈水平。2006 年,中科院长春应化自主研发的 PI 纤维性能实现了对美国杜邦公司 Kevlar-49 的超越。2010 年,中科院长春应 化所与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公司互助开展 PI 纤维的家当化事情,2013 年,长春高琦 PI 纤维年产能已达到 1000 吨,已基本可以知足军队对付该项材料的需求。此外,江苏奥神新材料、江苏先诺、科聚新材等公司均在 PI 纤 维领域取得生产技能的主冲要破,关键性能指标有了进一步提高。
2.碳化硅纤维:在西方国家的技能封锁下,我国第三代 SiC 纤维家当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 碳化硅纤维家当链环球竞争格局
碳化硅纤维具有精良的耐热性、耐氧化性和强度,在军工领域有较高利用代价。SiC 纤维是一种以有机硅化合物为原 料,经纺丝、碳化或气相沉积而制得的具有 β-碳化硅构造的无机纤维,属于陶瓷纤维一类。自 20 世纪 80 年代 SiC 纤维问世以来,SiC 纤维已有三次明显的产品迭代,其耐热性与强度都得到了明显增强。目前,第三代 SiC 纤维的最 高耐热温度达1800-1900℃,耐热性和耐氧化性均优于碳纤维。材料强度方面,第三代SiC纤维拉伸强度达 2.5~4GPa, 拉伸模量达 290~400GPa,在最高利用温度下强度保持率在 80%以上。目前,SiC 纤维的潜在运用包括耐热材料、耐堕落材料、纤维增强金属、装甲陶瓷、增强材料等方向,在航空航天、 军工装备、民用航空器等领域有较高利用代价。
估量未来各国对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加大,推动 SiC 纤维规模高速增长。根据 Stratistics MRC 预测,2026 年 SiC 纤维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35.87 亿美元,2017~2026 年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34.4%。SiC 纤维下贱最紧张的运用 之一是 SiC 纤维复合陶瓷基材料(CMC 材料),未来十年,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形势的不愿定性,以中 国为代表的紧张发展中国家有望加大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力度。在此背景下,凭借轻量化、高耐热、抗氧化的显著上风,CMC 材料的利用率有望大幅增长。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预测,到 2031 年,环球 CMC 材料市场规模将达 到 250 亿美元,2021~2031 年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1.0%。
◆ 碳化硅纤维国产替代情形
我国已经具备第二代 SiC 纤维量产能力,第三代 SiC 纤维家当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入口依赖度在 70%以上。连续碳 化硅纤维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有极高的运用代价,属于军事敏感物资。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对碳化硅纤维产 品、技能履行严格的保密封锁,中国只能依赖自主研发实现高性能碳化硅纤维的国产化。海内研制单位紧张包括国防 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以这两所高校为中央支配家当化能力。个中,火炬电子与厦门大学互助,苏州赛菲、宁波众兴 新材对国防科技大学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截至目前,针对第二代 SiC 纤维,以上三家公司均已建成年产 10 吨级产线;针对第三代 SiC 纤维,仅火炬电子具备量产能力, 目前海内 SiC 纤维产品 70%以上依赖入口,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03 | 半导体材料
1.硅片: 行业 CR5 超 90%,大陆本土厂商正陆续进入大硅片领域
◆ 硅片家当概况
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耐高温、抗辐射性能较好,特殊适宜制作大功率器件。以硅为原材料,通过拉单晶制作 成硅棒,然后进行切割就形成了硅片。硅片紧张用于半导体、光伏两大领域,半导体硅片在晶体、形状、尺寸大小、 纯度等方面要比光伏用晶片哀求更高,光伏用硅片的纯度哀求硅含量为 4N-6N 之间(99.99%-99.9999%),半导体用 硅片在 9N-11N(99.9999999%-99.999999999%)旁边,制作工艺更加繁芜,下贱运用也更为广泛。半导体用硅片位 于家当链的最上游,紧张运用于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及传感器,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影响着更下贱的汽车、打算 机等家当的发展,是半导体家当链的基石。
受益于半导体产品的技能进步和下贱干系电子消费品的品类增加,半导体硅片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规模不断增长,2021年环球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达到 1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环球半导体硅片行业被巨子垄断,集中度高,中国大陆地区厂商体量小。2021年环球前五大硅片供应商分别为日本 信越化学(Shin-Etsu)、日本胜高(SUMCO)、中国台湾环球晶圆(GlobalWafers)、德国世创(Silitronic)、韩国鲜 京矽特隆(SKSiltron),市占率合计超过 90%,我国大陆本土厂商沪硅家当市占率约 3%,体量较小。
◆ 硅片国产替代情形
2021 年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约为 16.6 亿美元,但海内企业所占份额较少,产能紧张集中于 6 英寸硅片上,12 英寸硅片紧张依赖入口,国产化率仅 13%,8 英寸硅片也只有少数厂商可以供应,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半导体硅片的海内厂商正在加速追赶,沪硅家当在 12 寸硅片领域一马当先,除此之外中环股份、立昂微、超硅半导 体等企业也已进入大硅片领域。中国是环球最大的半导体终端市场,随着中国芯片产能的持续扩展,我国半导体硅片 的市场规模将会加速增长,大硅片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2.碳化硅(SiC): 海内企业集中于中低端国产替代,高端市场有待挖掘
◆ 碳化硅(SiC)家当概况
碳化硅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也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材料。碳化硅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化学 性能稳定、导热系数高、热膨胀系数小、耐磨耐高压。采取碳化硅材料的产品,与相同电气参数的产品比较,可缩小 50%体积,降落 80%能量损耗。近年来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率持续上升,是未来新能源、5G 通信 领域中 SiC、GaN 器件的主要原材料。
碳化硅运用领域广阔,行业的发展动力充足。目前碳化硅功率器件有四个紧张运用处景:1)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 系统中的主逆变器;(2)光伏:光伏逆变器;3)轨道交通:功率半导体器件;4)智能电网:固态变压器、柔性互换 输电、柔性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及配电系统。2021 年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超过 10 亿美元,随着碳化硅功 率器件的进一步发展,据 Yole 预测,2027 年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63 亿美元,2021~2027 年间复合年 增长率高达 34%。
◆ 碳化硅国产替代情形
我国是碳化硅最大的运用市场,2021 年碳化硅单晶片市场规模达到 18.93 万片。但目前碳化硅产品仍有 80%旁边依 赖入口,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潜力。当前中国企业在碳化硅领域市占率低,但已逐渐造就家当链的各个环节。国家对该家当发展也颇为重视,通过 863 操持、国家 02 重大专项促进其发展,并将碳化硅衬底列入十三五《计策性新兴家当重点产品目录》。以天科合达和天 岳前辈为主的海内碳化硅晶片厂商发展速率较快,个中天科合达的部分产品在核心参数上已经达到国际前辈水平,碳 化硅晶片产品对外销往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提升明显;而天岳前辈碳化硅产品已成功批量 供应于海内碳化硅行业的下贱核心客户,同时被国外有名的半导体公司利用。公司 6 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已 于 2019 年中标国家电网的采购操持。
3.半导体用溅射靶材: 日美厂家霸占垄断地位,我国国产化率仅 20%
◆ 半导体用溅射靶材家当概况
溅射是制备薄膜材料的主要技能之一,集成电路中单元器件内部的介质层、导体层乃至保护层都要用到溅射镀膜工艺。溅射是指利用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在真空中经由加速聚拢而形成高速率能的离子束流,轰击固体表面,离子和固体表 面原子发生动能交流,使固体表面的原子离开固体并沉积在基底表面,被轰击的固体是用溅射法沉积薄膜的原材料, 称为溅射靶材。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是电子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溅射靶材家当链紧张包括金属提纯、靶材制造、 溅射镀膜和终端运用等环节。靶材制造和溅射镀膜环节是全体溅射靶材家当链中的关键环节,对工艺水平哀求高,存 在较高的进入壁垒。靶材如今向着高溅射率、晶粒晶向掌握、大尺寸、高纯金属的方向发展。现在紧张的高纯金属溅 射靶材包括铝靶、钛靶、钽靶、钨钛靶等,是制备集成电路的核心材料。
2021 年环球半导体靶材市场规模约为 17 亿美元。作为制造集成电路的核心材料之一,半导体靶材在晶圆制造与封测 环节的本钱占比相对固定,市场规模随集成电路家当的扩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根据 SEMI 统计,2021 年,版导体 靶材市场规模达到 16.95 亿美元,相较于 2016 年 11.31 亿美元增长近 50%。日、美四家企业垄断环球 80%的市场份额。半导体靶材制造环节技能门槛高、设备投资大,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 企业数量相对较少,紧张分布在美国、日本等国。目前环球溅射靶材市场内紧张有四家企业,分别是 JX 日矿金属、 霍尼韦尔、东曹和普莱克斯,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 30%、20%、20%和 10%,合计垄断了环球 80%的市场份额。
◆ 半导体用溅射靶材国产替代情形
我国高端靶材紧张从美日韩入口,半导体靶材国产化率仅 20%。我国靶材市场规模约为 370 亿元,与国际有名企业 生产的溅射靶材比较,我国溅射靶材的生产水平还存在相称大的差距,高端靶材紧张从美日韩入口。就半导体靶材而 言,据 SIA 估计,2020 年海内半导体领域用溅射靶材市场规模 17 亿元公民币,估量到 2025 年将增长至 30 亿元人 民币。2020 年国产化率仅 20%,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04 | 新型塑料
1.尼龙 66: 短缺核心技能,关键原材料依赖入口,中高端产品国产替代化空间较大
◆ 尼龙 66 家当概况
尼龙(Nylon),即聚酰胺,英文名称 Polyamide(简称 PA),是指大分子主链含有酰胺基团(-CO-NH-)重复构造单 元的一类线性高分子材料。在诸多尼龙产品中,尼龙 6(PA6)和尼龙 66(PA66)运用最为广泛,消费量约占尼龙 总消费量的 90%。个中尼龙 66 是由己二胺和己二酸交替形成聚酰胺,原子排列规整度高于尼龙 6,可以形成强有 力的密集聚合物构造,各项理化性子均强于尼龙 6,广泛运用于汽车轻量化、下贱轨道交通及电子电气领域。
◆ 尼龙 66 国产替代情形
海内己二腈技能有所打破,尼龙 66 百口当链入口替代可期。目前华峰集团已占领己二腈“卡脖子”技能,其全资子公司重庆华峰聚酰胺有限公司已经操持培植 30 万吨己二腈、30 万吨己二胺和 30 万吨尼龙 66 全尼龙 66 家当链 装置,其一期、二期工程已经陆续建成投产。而中国化学与天辰公司等共同研发的“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 技能”已经于 2015 年 9 月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目前中国化学以其子公司天辰齐翔为 主体方案培植的年产 100 万吨尼龙 66 新材料家当基地一期项目(个中包含 30 万吨/年丙烯腈联产氢氰酸装置、5 万吨/年氰化钠装置、9 万吨/年氢氰酸装置、20 万吨/年己二腈装置、20 万吨/年加氢装置和 20 万吨/年尼龙 66 成盐 及切片装置等)正在进行中,拟于 2022 年年末投产。
随着己二腈质料不断国产化,海内企业纷纭布局尼龙 66 切片家当链,切片对外依赖状况即将得到较大缓解。目前, 我国 66 切片的入口需求较大。2021 年我国聚酰胺 66 切片入口量为出口量的 1.99 倍,这不仅与聚酰胺 66 切片下贱 运用扩大有关,也与国产聚酰胺 66 切片尚不能达到较高的运用哀求有关。随着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我国聚酰胺 66 切片产能得到了大幅增长,2021 年聚酰胺 66 切片入口量 25.31 万吨,同比减少 13.44%,入口呈现低落趋势。受 益于己二腈质料国产化趋势,海内企业纷纭布局下贱尼龙 66 切片家当链。根据统计,截至 2022 年 7 月,海内尼龙 66 切片产能约 65.1 万吨/年,在建及拟建产能合计超过 560 万吨/年,尼龙 66 家当链有望跟随原材料国产化迎来快速 扩容,以新增供给驱动家当链整体价格中枢下移,带动下贱需求快速增长。
2.聚乳酸(PLA): 海内市场供不应求,关键原材料依赖入口
◆ 聚乳酸(PLA)家当概况
聚乳酸(PLA)又称聚丙交酯,因此乳酸为紧张质料聚合得到的聚酯类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也是合 成生物学在材料领域的最早运用之一。生产聚乳酸所需的乳酸或丙交酯可以通过可再生资源发酵、脱水、纯化后得到, 所得的聚乳酸一样平常具有良好的机器和加工性能,而聚乳酸产品废弃后又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快速降解,具有极高的环保 代价,因此,聚乳酸成为近年来开拓研究最生动、研究最快的生物降解塑料。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European Bioplastics)的统计,2020 年度,环球生物基塑料总产能约 211 万吨,个中,聚乳酸的产能约 39.46 万吨,占比为18.7%,在生物基可降解塑估中占比最高。
“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家当链中,由乳酸制备主要质料丙交酯是核心环节,紧张采取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和直接缩聚法。丙交酯的合成与纯化水平高低完备决定了其终极产品聚乳酸的性能高低,只有纯度高的丙交酯才能用于合身分子量高、 物理性能好的 PLA。个中丙交酯的提纯步骤不仅工艺过程繁芜、本钱也较高,以科碧恩-普拉克为代表的国外乳酸制 造企业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对干系领域运用均作了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大范围的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了大量 专利,通过不断的技能创新,建立起了较高的技能和知识产权壁垒,以坚持其自身的竞争上风和市场地位。海内丙交 酯开环聚合法生产聚乳酸的规模较小,海内大部分企业未能完全节制两步法生产聚乳酸,对丙交酯的入口依赖度较高。丙交酯生产已成为制约海内聚乳酸家当规模化发展的重大技能瓶颈。
◆ 聚乳酸(PLA)国产替代情形
目前海内产能约占环球产能的 37%,但海内的聚乳酸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入口量仍持续增长,进出口差额 较大。海内聚乳酸家当在发展过程中紧张存在两大劣势:第一,玉米原材料价格较高。近年来,海内一些玉米深加工 企业和生归天工企业开始投资进入 PLA 家当,已建并投产的生产线并不多,且多数规模较小。由于海内玉米价格相 对国外较高,海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在打造“玉米-淀粉-糖-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百口当链上背负本钱劣势。第二,受 制于技能成分,目前海内企业用于生产聚乳酸的原材料丙交酯仍紧张从国外入口,生产本钱较高,已成为制约海内聚 乳酸家当发展的重大技能瓶颈。
目前海内仅有海正生材和丰原生物节制完全的“两步法”工艺,实现自主量产丙交酯。2019 年开始,随着 TCP 不再 对外发卖丙交酯,环球范围内不再有供应商能够知足大规模聚乳酸生产的需求,对我国聚乳酸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导致海内其他不具备“乳酸—丙交酯”工段生产能力的企业因短缺关键质料,逐步停滞了聚乳酸的生产,乃至退出聚 乳酸行业。丙交酯的长期断供导致海内聚乳酸的供应方短期内向国外企业集中。受上述成分以及我国“限塑禁塑”政 策的双重影响,我国聚乳酸入口数量大幅增加。近几年,聚乳酸入口数量受海内需求的推动迅速攀升,自 2017 岁首年月次打破 1 万吨后,于 2021 年迅速增长至 2.53 万 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7.85%,而出口数量始终低于入口数量。2021 年,入口数量 2.53 万吨,出口数量 0.62 万吨, 进出口差额达到 1.91 万吨。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近年来,国产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21 年达到 47.38%,个中海正生材的海内市场份额为 34.14%,成为海内聚乳酸市场霸占率最高的企业。从技能和产能方面,海正生材和丰原生物位于第一梯队,有能力 和 NatureWorks、TCP 等国外大牌企业竞争;但其他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缺少核心技能,关键原材料丙交酯依 赖入口,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05 | 电子电器电容新材料
1.电子陶瓷: 高性能产品紧张集中于日本、美国,高端市场有待发掘
◆ 电子陶瓷家当概况
电子陶瓷是一种利用电、光、瓷性子来制造电子元器件的陶瓷材料,具有高机器强度、耐高温高湿、抗辐射、介电常 数变革范围宽、介质损耗小、电容温度系数可调节、抗电强度和绝缘电阻高且老化性能精良等特点。利用其高频或超 高频的电器物理特性,电子陶瓷可广泛用于制作固定零件、陶瓷电容器、碳膜电阻集体等,紧张用于各种电子整机中 震荡、耦合、滤波平分电路中,是通信、自动掌握、航空、医疗、化工、汽车等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身分。电子陶瓷上游包括制备根本粉、配方粉等供应商,下贱运用于消费电子类产品、通信、汽车工业、数据传输及其他电 子产品。中游电子陶瓷材料及其元器件包括陶瓷基片、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陶瓷(MLCC)、微波介质陶瓷(MWDC)。
日本、美国厂商主导掌握陶瓷粉末供应。个中日本 Sakai 化学霸占紧张地位,占比达 28%,其次是美国 Ferro 占 20%。根据电子陶瓷制作质料的精确的化学身分的纯度和化学计量比,颗粒度的直径、分布和形状,构造的结晶形态、稳定 度、致密度和多孔性三方面哀求,上游陶瓷粉末质料需知足较高哀求才能用于制作电子陶瓷。日、美具备高质量、高 性能的陶瓷粉末制作工艺技能,紧张厂商分别占陶瓷粉末市场份额的 65%和 20%。我国的国瓷材料环球陶瓷粉末市 占率达到 10%,其他厂商如三环集团、东方锆业等也在这一领域有所打破,但仍有提升空间。环球电子陶瓷行业的市场主导企业紧张分布在日本和美国。
◆ 电子陶瓷国产替代情形
不才游光纤通讯、国防军事等运用处景扩大及高速增长、下贱利好国家政策的浸染下,海内电子陶瓷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346.6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657.7 亿元,海内电子陶瓷企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方向不断推进。预 计我国电子陶瓷市场规模亿年复合增长率 15%的速率在 2023 年达到 1145.4 亿元。在市场构造上,与日本、美国电子陶瓷企业比较,我国电子陶瓷企业中低端产品依然霸占主流。电子整机中很多技能 含量高的陶瓷元器件仍旧依赖入口,在市场规模、产品档次与技能水平上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数据显示,中国本土电 子陶瓷企业在海内仅霸占 23%的市场份额,别的 77%的市场份额仍被日本、美国等外资企业霸占。
在海内企业中,三环集团、中瓷电子、灿勤科技等企业均在电子陶瓷领域实现了技能的较大打破。个中三环集团产品 覆盖电子陶瓷各大品类,个中光纤连接器陶瓷插芯、氧化铝陶瓷基板、电阻器用陶瓷基体等产销量均居环球前列;中 瓷电子自主节制三种陶瓷体系,包括 90%氧化铝陶瓷、95%氧化铝陶瓷和氮化铝陶瓷,以及与其相匹配的金属化体 系,已经具备高端电子陶瓷外壳批量生产能力并不断推进自动化产线培植;灿勤科技生产线已经能够覆盖从陶瓷粉体 制备到元器件成品出厂的全过程,目前已节制 150 余种介质陶瓷粉体配方,个中 60 余种介质陶瓷粉体已实现商业化 批量运用,粉体种类完好,陶瓷烧结工序的良品率最高可达到 99.3%以上。
06 | 光学和电子化学品
1.光学膜: 家当积累不敷,高端领域被国际厂商垄断
◆ 光学膜家当概况
光学膜是一种能够知足特定光学需求的材料,是一类材料的总称。根据功能不同,光学膜可分为反射膜、偏光片、扩 散膜、增亮膜和滤光片等。光学膜运用领域广泛,覆盖了电子显示、建筑、汽车、新能源等多个下贱领域。液晶显示器是光学膜最紧张的运用领域,LCD 显示领域可大致分为偏光片和背光模组两种光学膜产品,两者采取的 原材料有较大差异。偏光片的核心原材料紧张是 PVA 膜及 TAC 膜,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PVA 膜和 TAC 膜两者 本钱占比合计达到了 62%。而在背光模组中,增亮膜、扩散膜是核心元件,占到全体背光模组成本的 35%。
背光组光学膜领域,2014-2019 年间,环球背光模组光学膜市场规模从 91 亿美元增长至 135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达到 8.2%。个中,中国的背光模组光学膜市场规模 2019 年达到 81.4 亿美元,占环球市场规模的 60%旁边。背光模 组紧张由美、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主导。所涉及的增亮膜和扩散膜方面,增亮市场最初由美国 3M 掌握,2007 年, 随着美国 3M 增亮膜专利陆续到期,大量企业进入增亮膜的生产领域。目前,环球紧张的增亮膜生产企业包括 3M、 LG 以及台湾迎辉,美国 3M 仍霸占了环球一半的市场。而扩散膜市场则被日本和韩国企业所瓜分。
◆ 光学膜国产替代情形
在海内市场中,我国市场份额居前的光学膜本土生产企业紧张包括双星新材、激智科技、康得新、航天彩虹、东材科 技等公司。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20 年,双星新材、激智科技、康得新、航天彩虹、东材科技的市场霸占率分别 为 4.12%、2.76%、2.25%、1.27%、1.05%,总计占比不超过 15%,高端光学膜市场依旧被日本东丽、3M、三菱、 SKC 等霸占,国产替代之路任重道远。从技能水平上来看,在背光模组光学膜领域,激智科技已经占领了扩散膜和 增亮膜生产的核心技能,实现了光学膜生产的完备国产化和家当化,掌控了中低端市场。
2.光刻胶: 日本企业垄断高端技能领域,我国企业追赶空间广阔
◆ 光刻胶家当概况
光刻胶是一种在不同光照、辐射等成分的影响下溶解度会涌现改变的分外材料。当我们利用紫外光、电子束、离子束、 各种射线照射光刻胶材料时,光刻胶的溶解度会改变。凭借这一分外性子,光刻胶在微电子制造、微细图形线路蚀刻 领域有极高的运用代价,是半导系统编制造中最关键的材料之一。根据光刻胶的运用领域,光刻胶可以分为 PCB 光刻胶、 LCD 光刻胶以及半导体光刻胶。从研发难度来看,用于印制电路板的 PCB 光刻胶难度最小,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 LCD 光刻胶研发难度居中,而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光刻胶研发难度最大,对各项关键性能的哀求最高。
根据前瞻家当研究院的预测,2021年环球光刻胶市场规模约为 96 亿美元。个中,PCB 光刻胶市场规模约为 18 亿 美元,LCD 光刻胶的市场规模约为 20 亿美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约为 18 亿美元。估量到 2026 年,环球光刻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23 亿美元,2019-2026 年间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 6.0%。
在上游原材料环节,光刻胶最核心的原材料是光引发剂以及树脂,制作过程对风雅化工技能及家当化能力有较高的要 求。目前,家当积淀深厚的日本在光刻胶上游原材料领域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节制着关键材料的定价权。根据 Trendbank 研究报告,环球紧张光刻胶原材料企业分布于日本、美国、中国、韩国、英国以及荷兰。个中,日本企业 占比最高,达到 50%旁边。此外,虽然我国企业数量占比达 29.5%旁边,但是我国企业产品品种、规格较为单一, 产量和规模较小,且以配套 PCB 光刻胶的原材料居多。因此,我国暂未在光刻胶原材料领域得到环球竞争力。
◆ 光刻胶国产替代情形
目前,我国在 PCB 领域以及面板领域的光刻胶运用上已经有了充足的家当化履历,在湿膜光刻胶等领域已经能够实 现大规模的国产替代。雅克科技、飞凯材料、永太科技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在半导体光刻胶领 域,我国紧张生产企业包括晶瑞股份、南大光电、上海新阳、北京科华、荣大感光、博康化学等公司。近年来,我国 在半导体光刻胶领域追赶势头非常明显,在政策、家当、成本的全方位支持下发展速率较快,海内厂商已经在中高端 半导体光刻胶的生产研发上考试测验打破。但是,与国际市场半导体光刻胶比重比较,我国半导体光刻胶所占比例明显更 低,未来向国际前辈水平的追赶空间仍旧十分广阔。
3.有机发光材料: 我国企业霸占家当链上游,未来将向下贱提高
◆ 有机发光材料家当概况
有机发光材料是 OLED上游核心原材料,是 OLED 显示面板能够形成自发光特质的根本。制备有机发光材料首先须要将化学原材料合成为 OLED 中间体,再由中间体经合成形成粗单体,末了通过繁芜的升华、提纯得到制作 OLED 显示面板利用的高纯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可进一步细分为发光主体材料(赤色、蓝色、绿色主体材料),以及掺杂材料。虽然都属于有机发光材 料,但不同细分领域的主体材料、合成工艺、生产难度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发光材料每一个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 构造都有明显的差异,但紧张公司均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企业。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UBI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 2021 年,环球 OLED 有机发光材料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 1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
◆ 有机发光材料国产替代情形
我国有机发光材料市场规模约为 47 亿元,中国企业在 OLED 升华前材料(中间体、前端材料)领域中具备一定的 国际竞争力。根据公开资料,目前我国 OLED 中间体/粗单品的紧张生产商包括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瑞联新材、莱 特光电、阿格蕾雅等公司。以瑞联新材为例,2019 年瑞联新材在环球 OLED 升华前材料的市场霸占率约为 14%,公 司下贱客户包括 Idemitsu、Dupont、Merck、Doosan、Duksan 等环球紧张 OLED 终端材料厂商。
07 | 多用场新材料
1.聚苯醚(PPO): 我国企业产销量跻出生界前列,高端领域仍需打破
◆ 聚苯醚(PPO)家当概况
聚苯醚树脂(简称 PPO)是一种性能精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是天下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PPO 无毒、透明、相 对密度小,具有优秀的机器强度、耐应力松弛、抗蠕变性、耐热性、耐化学堕落性,在电子电气及家用电器、办公自 动化机器、IT、汽车、航空及军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场。但由于其耐氧化性、加工成型性差,本钱高,运用受到了 较大的限定。为战胜这些毛病,环球聚苯醚下贱行业大多利用改性的聚苯醚,简称 MPPO。凭借诸多优于 PPO 的特 性,MPPO 开辟了如超高频电子元件、光伏面板、印刷电路板、锂离子电池、5G 天线罩等诸多新的运用领域,成为 了 5G 通信、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芯片等国家计策新兴家当的主要材料。
环球聚苯醚市场约 200 亿元,产能约 40 万吨。由于聚苯醚原粉生产技能壁垒较高,国外仅有沙特阿拉伯、日本等地 区的少数企业具备生产,产能相对较小,导致国际市场聚苯醚呈现供不应求的局势。根据国化新材料研究院报告,2015 年环球聚苯醚市场规模为 116.63 亿元, 2020 年达到了 2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15%。随着环球电力设备及新 能源行业、汽车行业和家电行业的发达发展,环球聚苯醚的市场需求也将快速增长。
◆ 聚苯醚(PPO)国产替代情形
目前我国已经节制改性聚苯醚生产技能,也实现了改性聚苯醚规模化生产,海内产能约占环球产能的 20.6%。根据 公司官网公告,中国蓝星目前聚苯醚树脂年产能可达 5 万吨,产能规模居环球前列,同时也是环球唯一同时节制均相 溶液缩聚法和沉淀缩聚法两种工艺技能的聚苯醚树脂制造商,中国蓝星与鑫宝新材料等公司致力于国产 PPO 改性产 品的研发,利用物理化学改性方法。近年来连续开拓出多种具有专用功能的 PPO 合金产品。但我国 MPPO 在品质、 产量、品种牌号等方面均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海内聚苯醚家当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021 年,海内聚苯醚市场规模达到 35 亿元。但与此同时,我国 PPO 产能发展掉队于需求,目前国产化率仅为 30%。在未来,汽车轻量化及双碳目标的提出,PPO 材料的上风进一步凸显,海内对聚苯醚和改性聚苯醚的需求将进一步 上升。除了扩大 MPPO 生产规模,加快 MPPO 相容化技能、掺混技能和加工成型技能的研究和开拓,使 MPPO 从 品种牌号上系列化、高性能化,积极开拓市场,知足我国各工业部门的发展需求也迫不及待。
2.对位芳纶:我国企业处于国际第二梯队,5G 家当发展带动产品未来需求
◆ 对位芳纶家当概况
对位芳纶又称芳纶—II、芳纶 1414,具有耐化学堕落、高强度、高模量、阻燃等优秀性能。其强度是钢的 3 倍、涤纶 工业丝的 4 倍;初始模量为涤纶工业丝的 4-10 倍、聚酰胺纤维的 10 倍以上。对位芳纶稳定性高,在 150℃下紧缩率 为零,在 260℃温度下仍可保持原强度的 65%,有“防弹纤维”之称,是环球产量最大、用场最广的高性能纤维之 一,2021 年环球市场规模达到 30 亿美元。其运用领域紧张包括防护服装(紧张为防弹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 光缆增强等。
◆ 对位芳纶国产替代情形
芳纶拥有极高的技能壁垒,和碳纤维、聚酰亚胺薄膜(PI 膜)并称为制约我国发展高技能家当的三大瓶颈性关键高 分子材料。前期我国没有很好的办理对位芳纶的关键设备加工制造技能,导致我国对位芳纶的国产化进程比较缓慢, 产品不稳定,良品率不高,我国的对位芳纶产能尚勾留于千吨级,海内仅中化国际、泰和新材中晨蓝光、仪征化纤实 现了对位芳纶的规模化生产。
根据前瞻家当研究院的干系数据,2020年我国对位芳纶入口依存度约为 87%,入口替代需求急迫。近年对位芳纶面 临海内单兵防护装备、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的高需求,价格大幅上涨,一方面海内日益严格的环保哀求导致海内对位 芳纶生产质料供应紧张,另一方面从入口端而言,美军启动彩服、头盔、作战靴等单兵武器装具换装使美国的对位芳 纶需求大幅上升,而作为海内对位芳纶紧张入口商的美国杜邦优先保障美国供应,导致海内供给缺口增大,入口依赖 度逐年上升。
3.高吸水性树脂(SAP): 我国企业生产工艺取得较大打破,下贱高端产品生产未来亟待加强
◆ 高吸水性树脂(SAP)家当概况
高吸水性树脂(简称 SAP)是一种含强亲水性基团的低交联度高分子化合物,具备强大的吸水性、稳定性、保水性且 安全无毒。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可达自身质量的数百倍,吸水速率快,并且保水性强,纵然在受热、加压条件下 也不易失落水,广泛用于纸尿裤、卫生巾、干燥剂、脱氧保鲜剂、医用材料、农林抗旱保水、防沙治水等领域。根据 2020 年《中国石油和化工大宗产品年度报告》的数据,高吸水性树脂(SAP)下贱消费中,用于生产婴儿纸尿 片/裤占总消费量的 70%;用于生产成人失落禁用品占总消费量的 17%;用于生产女性卫生用品占总消费量的 9%;用 于工业、农业保水剂等其它领域占总消费量的 4%。据 GIR (Global Info Research)调研,按收入计,2021 年环球高 吸水性树脂(SAP)市场规模大约为 128.9 亿美元,估量 2028 年达到 180 亿美元。
环球高吸水性树脂生产三巨子为日本触媒、德国巴斯夫和德国赢创,产能均超过 60 万 t/a,为环球高吸水性树脂生产 企业的第一梯队。住友、三大雅、LG 化学、宜兴丹森、台塑等厂商总产能超过 20 万 t/a,为环球高吸水性树脂生产 企业的第二梯队。根据立木信息咨询统计,2020 年环球前 5 的 SAP 企业产能占总产能的 64.5%。个中,日本触媒产 能居天下之首,占总产能的 17.4%;德国巴斯夫为第二位,占 14.5%;德国赢创居第三位,占 13.1%,别的住友精 化和日本三大雅分别占 10.9%和 8.6%。从天下范围来看,SAP 行业生产格局相对稳定,产能集中度较高。
◆ 高吸水性树脂(SAP)国产替代情形
自 2011 年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在 SAP 生产工艺上取得较大打破,逐步迈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上海华谊、卫星石化、 盛虹石化等一批石化类企业的进入使得生产厂家实现了由上游丙烯酸原材料至中游产品生产的百口当链布局,行业发 展格局更加稳固。得益于海内 SAP 家当的发达发展和下贱运用领域的拓展,近年来海内 SAP 家当的市场规模稳定增 长。根据智研数据研究中央研报,从 2014 年到 2020 年,我国 SAP 行业规模由 59.5 亿元上升到 109 亿元,产能由 82.8 万吨上升到 150 万吨,均近乎翻了一倍,总产能已迈入国际第一梯队,国际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只管产能和规模均持续增长,但海内 SAP 行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一,中国 SAP 行业高端产品不敷,市场被 日本触媒等外资企业垄断。第二,海内低端产能过剩并霸占主导位置,产品同质化严重。除卫星石化和万华化学等头 部企业具备中高端产能外,别的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议价能力差。第三,技能水平与国际巨子存在明显差距。海内 SAP 生产尚未达到批量化运用自动化生产线水平,产品稳定性差,生产能耗高,连续生产周期短。此外根据海 关总署干系数据,海内入口 SAP 紧张来自韩国、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且多运用于生产标准严苛的卫生用 品;紧张出口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越南等国家或地区,产品相对低端。海内企业亟须优化生产工艺、拓展下贱高端 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
来源:行业报告研究院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年夜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不雅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互换。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值得收藏我国被卡了脖子的新材料有这7大年夜类1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