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erley London白色刺绣长裙
@洛梅笙,自由撰稿人,尤其关注中国传统衣饰文化与西方时装史,挚爱明朝及民国衣饰,以及新艺术主义和Art Deco风格。
英国王妃都爱穿的中式古着
说到马面裙,就不得不提凯特那位以“会穿衣服”而珠玉在前的婆婆——黛安娜王妃了。黛安娜在穿衣上是很善于利用服装来表达感情的,这也是她为何甫一登场便得到万众瞩目的缘故原由。1981年她刚刚被宣告为准王室新娘的时候,与查尔斯王子入宫与皇室家庭成员见面。当晚她的穿着,上身是一件蕾丝花边的白色真丝衬衫,下身则系着一条赤色绸面刺绣的古着马面裙,不仅新颖有趣,又与她准新娘的身份遥相呼应。
1981年景为准王妃穿着古着马面裙的黛安娜
马面裙作为Vintage单品,一贯颇受古着爱好者们的青睐。比如Advanced Style(高龄却仍旧热衷于时髦,坚持衣着精细的人群)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造型师Tziporah Salamon。她在不同场合穿着的中国风的造型,都令人印象深刻。
Tziporah Salamon的绿色马面裙
而在高等时装界,与马面裙干系的设计在近年来明显变多了。较早的如2013年Roberto Cavalli的“青花”系列,在裙子的正前方就做过马面式的裂痕设计。而凯特王妃身上穿的Temperley London,更是连着几年都在出同款。中国设计师张志峰的品牌NE·Tiger在2015年中国时装周上的作品也有干系的元素;而谭燕玉2015年秋冬系列则以17世纪(即康熙时期)西方艺术界的东方主义为灵感,利用了大量当时西方的中国式壁纸和瓷器上的图案,也奥妙的结合了马面元素。2014年彭丽媛出访荷兰,在国宴上所穿的马可设计的玉色长裙,前面也采取了马面式的箱形打褶。
Roberto Cavalli RESORT 2013
Temperley London A/W 2014
张志峰NE·Tiger 2015 年中国时装周
谭燕玉2015年秋冬系列
2014年彭丽媛出席荷兰国宴
马面裙的历史
马面裙提及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它被称为旋裙。这种两片式、前面叠加、穿在身上前后分衩的裙子有可能是受到了马背民族服装的影响,由于它婢女性在行动上更加方便。特殊以驴马作为代步工具的时候,旋裙在功能性上显然要优于一片式的裙子。一贯到元代,当时的裙子基本保持了方形的版本,但到了元后期,由于裙子变宽,两侧开始涌现打褶。
南宋 马面裙实物
明代的马面裙最大的变革是裙襕的产生。裙襕分为膝襕和底襕。膝襕是指裙子近对膝部位置的横襕装饰,底襕是指裙子底边上的横襕装饰。不过裙襕不同期间也有很多变革,比如明早期常日呈膝襕宽,底襕窄的状况,而到了明中晚期后则涌现了宽底襕而膝襕逐渐消逝了。
明前期 马面裙,高下双襕,上宽下窄
明中晚期,马面裙,襕向底部集中
明晚期的马面素裙,当时的装饰趋向淡雅
至明末清初,马面裙上开始盛行在马面底部的位置装饰月洞的图案。至乾隆年间,有一类凤尾裙开始兴起。凤尾裙上装饰一条条花色不同的条纹物,后来常常与马面裙合而为一,被作为女性的礼服裙。清代的马面裙更加侧重于润色正中马面的部分,两边的裙褶也被扇形的去世褶所替代,在装饰上也繁复许多。晚清盛行起来的模样形状有阑干裙、鱼鳞百褶等。而到了清末,裙子的装饰溘然间洗净铅华,崇尚素色素裙了。
清乾隆年间身穿桃赤色带白色月洞马面裙的女子
清晚期 凤尾马面裙
阑干裙,边上和褶会有深色特殊是玄色滚边作区隔
鱼鳞百褶,边上的褶层层叠叠,十分周详
民国的裙子沿袭清末的风气,女性平常以素裙为主,色彩艳色的红裙常日被作为礼服穿着。不过当时西风东渐,许多西方盛行的元素也在马面裙上得到表示,比如在裙子上装饰钮扣,又或者是荷叶滚边,珠片蕾丝等等。
上世纪一零年代的民国女子,穿着素色暗花的马面裙,边上镶嵌蕾丝牙边
上世纪一零年代穿着礼服红裙的女子
马面裙到二十年代后,两片式更多被一片式的女裙所替代,马面的形式也就变得越来越模糊了。除了裙褂里还保留了两片式的马面的遗存之外,只有戏剧衣箱里还能看到马面裙的踪迹。 近年来,许多有志于汉服研究的人开始考试测验复原明制服饰,或容许以对马面裙是否能重新回到生活当中有一点期待。
京剧 花旦,穿鱼鳞马面
编辑:Yoanna
笔墨:洛梅笙
更多中国衣饰专栏请戳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中国服饰专栏 凯特王妃的马面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