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老屋是比较传统的关中民居,砖木构造的大房。房顶是蓝色手工小瓦,瓦下面是黄泥,黄泥下是一层塑料薄膜,薄膜下是用芦苇编的箔子,箔子下面才是檩与椽,层次分明贴切到位,兄弟的老人肯定是个勤恳爱好的老人。
大房的人字叉上贴着四字竖联,东西对称共有四条,最东边的一条字迹很清晰,写着“太公在此”。我说,这说的是梁上神姜太公,祈福保佑的意思。作家兄弟很感慨:“看来传统无处不在啊。”
大房的椽头下架着好些老农具,有四股木叉,也有六股的拣拿,一种碾场时用来拣琐闻落的麦秸丝儿的偏头木叉。有老式的脸盆架子,还有一个玄色斑驳的木斗。院子里单另靠着大房的北沿建有小厨房,厨房里已经整顿干净了,能干的却是厨房的窗户,一种木棱砖纹的四方格子小窗,小窗的外沿有两圈装饰,外圈是玄色的内圈是赤色的,我说这该当是老人结婚时老屋婚房拆下来的窗户,中间这个二十公分见方的空格便是贴窗花或双喜字的地方,大家都颔首肯定。
作家兄弟请人正在用黄土垫高门前的小院子,我们这里叫做门上的。大房紧挨着门上建在老院的最南面,房顶的瓦松一排一排的,邻家核桃树巨大的树冠把作家兄弟的门上遮去了快一半,看着宁静得很。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语建言献策的时候,才创造大房两侧面南的砖墙头还留有旧时刷的标语,白底黑字,一边写着“提高产量”,一边写着“节约办事”,都是标准的黑体美术字,看下边残损的样子该当还有字的。随行的另一位兄弟说,这该当是自己父亲的作品,老人那时常被乡里调集在各村落巡回写标语。作家兄弟高兴地说,最好把老人的经历编成笔墨就挂在这墙边,让来人都体会一下传统的魅力。
我们离开的时候快傍晚了,作家兄弟发起合影留念,正在垫土的老人做我们的拍照师。老人专注地拿动手机选景,一旁的婶儿大声指挥说退退却撤退后,我说我们的导演真老练的,大家都笑了。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作家老屋是比较传统的砖木结构关中平易近居大年夜房一律蓝色手工小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