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完颜城女真皇族故地

婚庆设计 admin 浏览 评论

肃慎族的后代在不同历史期间称谓不同。
有挹娄、勿吉、靺鞨、女真。
唐代,居住在长白山地区的肃慎后人被称为“粟末靺鞨”,其首领大祚荣被封为“渤海郡王”。
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肃慎后人被称为“黑水靺鞨”,其首领被封为“黑水都督”。

中国历史上,肃慎后人称帝的时期只有金代和清代。
他们的奠基人是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完颜阿骨打被称为“金太祖”,努尔哈赤被称为“清太祖”,他们的嫡系子孙被称为“皇族”。

金代,黑水靺鞨后人“完颜氏”是一等贵族,粟末靺鞨后人“夹谷氏”为二等贵族(努尔哈赤的先人是夹谷氏),他们统称为皇族,其子孙受到族人们的爱崇。

元代,生活在长白山区的夹谷氏来到了牡丹江口与当地的完颜氏结姻,完成了两大皇族姓氏的领悟。

明代初期,随着完颜氏后人阿哈出出任“建州卫指挥使”,夹谷氏后人猛哥帖木儿出任“建州左卫指挥使”,中华汉文化和汉人血脉也融入到了皇族之中。
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猛哥帖木儿和弟弟凡察成了振兴东北女真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儿子皇太极将东北地区改称“满洲”,改国号为“大清”,始称“大清天子”。
将皇族姓氏称为“爱新觉罗氏”,按照父王努尔哈赤的遗嘱,尊猛哥帖木儿为“清肇祖”,在他的带领下,首创了肃慎后裔最为辉煌的宏程伟业。

努尔哈赤先祖谱系 努尔哈赤尊猛哥帖木儿为清肇祖,亦为六世祖。
据《清太祖武天子实录》记载,猛哥帖木儿的祖父是范嗏,从清开山祖师布库里雍顺为第一世算起,范嗏为第四世。
其族谱如下:

范嗏族谱

范嗏,祖居长白山,夹谷姓,生于斡朵里城(今吉林敦化)。
元代中叶,迁到五国头城(今黑龙江依兰),为斡朵里万户,娶完颜氏为妻。
1350年(元至正十年),举家迁往奚关城(今吉林珲春)。
在此地,生下宗子挥厚(猛哥帖木儿父亲),次子包奇(挥厚同父异母弟)。
1372年(洪武五年),范嗏在奚关城遭速平江(绥芬河)兀狄哈打击身亡。

挥厚,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生于奚关城,17岁娶也吾巨(完颜氏)为妻,生下儿子猛哥帖木儿。
1372年(洪武五年),19岁的挥厚带着百口逃到阿木河(目前鲜会宁)。
在阿木河,挥厚袭父亲范嗏万户职,并为弟弟包奇娶了高丽女为妻,生下吾沙哥等三子。

挥厚异母弟包奇与本妻宗谱表

1384年(洪武十七年),挥厚故去。
在其祖母主持下,妻子也吾巨从嫁给了弟弟包奇,15岁的猛哥帖木儿代袭了父亲挥厚的万户之职。

包奇与也吾巨婚后育有一女六子。
长女顺姐,终年夜后嫁火儿阿部万户阿哈出(明成祖皇妃之父,首任建州卫指挥使)宗子释家奴(李显忠),生子李满住(建州卫都指挥)。
六子中,於虚里为长,凡察排行在六。

祖母完颜氏、母亲也吾巨、顺姐和凡察与猛哥帖木儿同住,猛哥后来娶完颜女为妻,育有权豆和都赤二子。

凡察,是包奇和也吾巨生下的第六子(与猛哥为同母异父兄弟),1406年(永乐四年),随母亲也吾巨搬到凤州(今吉林辉南)姐姐家,与李满住(外甥)同吃、同住、同学习。
1411年(永乐九年),猛哥带着族人从阿木河迁到凤州,受任“建州左卫指挥使”,与娘亲阿哈出“(建州卫都指挥使)同住一域。

1417年(永乐十五年),也吾巨带着顺姐、凡察、李满住进京城看望生病的皇妃。
应皇妃挽留,她们四人在宫中照顾了皇妃一年。
凡察和满住成了宫中国子监的“旁听生”和造办处的“义工”,这让他俩大开了眼界。

1418年(永乐十六年),凡察、满住、猛哥均逢喜事。
凡察在姐夫李显忠的主持下与凤州李将家(夹谷氏)喜结连理,李家的双胞胎姐妹李雪、李花嫁给了凡察和李满住。
李雪为凡察生下四子;阿下大、卜花秃、浦老、逞家奴。
猛哥也在凤州又迎娶了汉家女董氏,生下儿子董山、董重羊。

1422年(永乐二十年),22岁的凡察受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佥事,21岁的李满住受封为建州卫指挥佥事。
猛哥升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蒙古鞑靼兵东犯凤州,李显忠战去世,李满住携部众向南迁移,来到婆猪江下贱避难,猛哥及凡察则带着母亲和族人返回到阿木河。

1432年(宣德七年),凡察进京被晋升为都指挥佥事。

1433年(宣德八年),朝廷因猛哥遣返被掳汉人有功,被晋升为右都督,凡察为都指挥使。
同年,猛哥帖木儿和宗子权豆在阿木河被野人兀狄哈所杀,儿子董山被掳(1437年被赎回),凡察组织左卫部众抗击来犯之敌。

1434年(宣德九年),凡察进京述职,被朝廷授为都督佥事,领左卫事。

1440年,(正统五年),凡察带着董山和部众三百余户,一千多人来到了李满住居住的山城(今吉林梅河口)与其住在一处。
期间,凡察和董山为争取部众领导权闹到了京城。

1442年(正统七年),朝廷将建州左卫一分为二,董山任左卫都督,凡察为右卫都督,李满住仍掌管建州卫。
三卫划地分疆,李满住迁住到苏子河流域的图伦城(辽宁新宾),董山迁住到婆猪江(浑江)下贱的瓮村落(今辽宁桓仁),凡察迁住到婆猪江(浑江)中游的王甲村落(今吉林通化县)。

1452年(景泰三年),凡察进京奏请朝廷改任其孙纳郎阿为右卫都督,被朝廷准奏。
凡察回到王甲城,带着二子浦老、四子逞家奴沿着婆猪江溯江而上,为纪念母亲也吾巨,他将所领部众改称为完颜部。
在浑江源头(今白山江源区),凡察建立了浊世之外,存留百年的王城—完颜城。

凡察出走后的建州三卫,在1467、1468(成化三、四)两年间,左卫董山、右卫纳郎阿、建州卫李满住先后被朝廷灭杀,三卫族人从此陷入低潮。

在往后近百年间,猛哥帖木儿后人和凡察带到完颜城的后人在赫图阿拉城再一次相聚,他们在努尔哈赤带领下,走出长白山,创造了女真近300年的历史辉煌。

猛哥支系:董重羊—石报奇—福满—觉昌安—塔克世—努尔哈赤。

凡察王甲支系:卜花秃—哈鲁—多贝勒—王杲—额穆齐—努尔哈赤。

凡察完颜支系:逞家奴—完颜图木—完颜都—完颜构—完颜尔—努尔哈赤。

六世祖凡察努尔哈赤尊猛哥帖木儿为清肇祖,凡察也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
凡察是真正的皇族血统,建州卫的青鸟使,汉文化的传播者,女真文明的践行者。

真正皇族血统。
居住在五国头城的斡朵里万户范嗏(夹谷氏)与火儿阿部万户阿哈出(完颜氏)的姑母结姻,生下儿子挥厚。
范嗏又与本部夹谷氏女成婚,生下次子包奇。
挥厚和包奇是同父异母兄弟,都是皇族的后人。
挥厚娶也吾巨(阿哈出堂妹)生下猛哥帖木儿,挥厚去世后,也吾巨再醮给了包奇,生下了凡察。
猛哥帖木儿与凡察是同母兄弟。
猛哥帖木儿先娶完颜氏,生下权豆、都赤,又娶汉女董氏,生下董山、董重羊。
猛哥去世后,凡察继娶董氏,收董山、董重羊为继子。
职掌建州左卫11年,是名副实在的皇族。

挥厚、也吾巨宗谱表

二卫和平青鸟使。
1403年(永乐元年),阿哈出(天子赐名李诚善)以皇妃之父的分外关系,成为东北女真第一位指挥使。
也吾巨长女嫁给阿哈出宗子释家奴(李显忠)后,阿哈出以猛哥帖木儿是皇妃之戚,向明成祖朱棣推举猛哥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并匆匆成了猛哥迁住凤州(今吉林辉南)。
凡察从小在姐姐家终年夜,与外甥李满住成了发小和同窗。
并随母亲、姐姐、李满住一起进宫照顾皇妃一年,深得皇妃和天子的喜好。
猛哥在与阿哈出同住一处、重返阿木河期间,凡察成了建州卫、建州左卫的联结人和信使,后期,猛哥帖木儿晋升都指挥使、都督佥事、右都督,都与凡察在阿哈出处从中斡旋,京城石友帮助有关。
凡察在此过程中也被朝廷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佥事、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使、都督佥事。

董山监护人。
1433年(宣德八年),猛哥帖木儿、权豆被杀,董山被掳,凡察续娶了董氏,成了董山、董重羊(努尔哈赤五世祖)的监护人。
1440年(正统五年),凡察带着董山、董重羊从阿木河来到富尔河流域,开始了困难而伟大的民族斗争,经由近150年的努力,终于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统一了东北。

汉族文化传播者。
凡察6岁时就随母亲也吾巨来到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凤州(今吉林辉南),建州卫指挥使阿哈出为凡察和孙子李满住请来学堂师长西席讲授汉文化。
十年寒窗,凡察和李满住,既是甥舅,又是好友。
宫中皇妃生病,凡察随母亲、姐姐及满住进京探视,在皇妃的哀求下,她们四人在京城住了一年。
皇妃安排凡察、满住进国子监旁听国学,闲时,凡察和满住又成了宫中造办处的“义工”,一年下来,凡察对中华汉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宫中建筑、方案,宫中礼仪、用具,汉文、诗、画,汉人泉币、文物收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回到凤州城,凡察以汉式风格为自己和满住设计了婚房,并将女真婚俗引进了汉人元素,凡察和满住又迎娶了李氏双胞姐妹,在凤州城引起了轰动。

女真文明践行者。
凡察自幼聪慧,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女真笔墨和蒙古笔墨,搬到凤州后,又开始了汉文字的读写。
少年时,建州卫、左卫向朝廷和朝鲜王国的奏折和报告都由凡察用汉、蒙、女真文书写,深受阿哈出和猛哥的赏识。
从宫中学习回来后,他又将汉文中好的书本和文章翻译成女真笔墨供皇族子女们学习。
三卫分家后,他在城池选址、主城培植、卫城防护上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他率众搬到婆猪江源头后,他起草了女真族礼仪手册和行为规范,带领儿女低廉甜头王城礼器,制订祭天、敬拜规则,发掘民族衣饰、美食、音乐、舞蹈,在他建立的完颜城中,经由了150年的和平发展,当努尔哈赤来到凡察曾经的王城时,努尔哈赤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女真民族文化传承地”。

完颜城。
1452年(景泰三年),凡察到京城向朝廷奏报,将右卫都督之位让给了孙子纳郎阿。
回来后,凡察带着次子浦老、四子逞家奴及部众溯江而上,在婆猪江源头(今浑江江源)选定了城址,开始了他生平最为辉煌残酷的20年余生。

玄武岩石墙

王城选址。
凡察带着族人经由跋山涉水来到了婆猪江源头,创造一处天然平地。
此地北面是火山岩高山台地,西面、东面是两座北东方向的高山,平台是由天然的石墙支撑,仿佛像似天然的城墙,平台下边一条大河顺势流淌。
近处都是原始森林。
凡察带着部众,利用当年在京城学到的手艺,就地取材在此建起了石木构造的山城。
为纪念母亲也吾巨,他将山城命名为完颜城。

王城卫城。
新城建成后,凡察考虑到自身安全和方便与外界联系,又带着两个儿子结合山势、水系,分别在大阳岔河与婆猪江汇合处,二道沟河与汤河源头处建立了两座卫城,由两个儿子带人把守。
从此,曾经寂寥的婆猪江河谷,一个由皇族后人建立起的王城就在这里存续了150年,曾几近消亡的女真笔墨、传统习俗、民族文化也从此在这里延续、传承。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后来到这里,看到了真正的女真传统和文化,将完颜城里的老老少少带回了赫图阿拉城,他相信女真皇族保留下来的生命种子,一定会在东北大地上生根萌芽。

文化传承。
女真文化始自东北肃慎,源于长白山山石文化,西周期间就受到中原文化的启迪,汉唐期间,中华汉文化又深入到了东北边陲。
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在契丹笔墨根本上创建了女真笔墨,开始有了真正的女真笔墨记录和传播。
女真人生活中的敬拜、习俗、礼仪有了记载。
元、明两代统治下的女真随着战乱和征伐,女真笔墨和习俗近于泯没。
凡察建立、领导的完颜城,不仅有女真学堂,孩子们可以用女真笔墨读写互换,而且女真文化、民族习俗在这150年中得以延续和传承。

满文创建。
女真笔墨初创于金代,由完颜希伊仿照汉人楷字以契丹字形所创。
凡察及后人一贯运用女真笔墨于生活之中。
完颜部建立后,凡察组织部众学习女真笔墨,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后,命额尔德尼和葛盖组织完颜城城主完颜构参与创制满文。
他们仿造蒙古笔墨母,根据满语发音特点创造出了老满文,在女真地区实行了33年,为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发挥了巨大浸染。

敬拜礼仪。
完颜城部众传承了女真贵族的敬拜、礼仪。

女真敬拜。
分为祭天、祭七星、尊萨满。
重大节日、盟誓都要斋戒、杀牛,率众对天祈祷;每逢农历十五,都要杀牛祭七星;每逢生老病去世,都要请来“萨满”跳神驱病。

女真礼仪。
每当有嘉宾来访,女真首领要到十里处欢迎;嘉宾座次,主宾面北,次宾面东,主人坐西;欢迎天子(国王)的钦差要行叩贺年夜礼;宴请贵客,主人妻妾要艳服出席、陪酒。

婚丧嫁娶。
女真订婚,男方要备甲胄弓矢、一个金杯、牛两头、马两匹、衣饰、婢女;女真实施一夫多妻制,也有“妻后母,执寡嫂”之俗;女真贵族多火葬,也有土葬,杀牛敬拜,三天下葬。

女真屋居。
一梁之下通四、五间,三壁之下皆长炕。

发与衣饰。
发顶四周削去,中间保留长发,辫结;衣饰以曲形纹衣长袍配马甲。

完颜城中保存和继续了女真笔墨和文化传统,一贯到努尔哈赤将其收归到赫图阿拉城。

400年后,曾经的六世祖凡察,曾经的皇族栖息地完颜城,虽然成为了远逝的历史和影象,但完颜城里的人们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继续和弘扬满族(女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今白山,仍旧保存着朝廷赏给都督凡察的铜钺(左上图),以及凡察带领部众仿照宫廷生产铜钺的石范(右上图),凡察收藏的西汉、东汉、隋、唐、后周、南唐、宋、金时期的铜钱(下图)。

都督凡察用他毕生所学和聪明才智,将隐居在东北边陲的建州左卫部众带出深山,在长白山下浑江源头建立了完颜王城,并在此地存在150年,使得东北肃慎族系的女真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

惜哉,女真皇族故地。

壮哉,凡察一世英名。

参考文献:

[1]董万仑.清肇祖传[M].沈阳:辽宁公民出版社,1992:200-202.

[2] 吉林省文物志编委.浑江市文物志[M].吉林:吉林省文物志,1987.

[3] 董佩信.佟家老营[M].吉林:吉林公民出版社,2015.

作者:董佩信 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 副会长

刁丽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 教 授

本文图片由作者董佩信供应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完颜城女真皇族故地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