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内索菲特传奇酒店
这里是1936年卓别林度蜜月的酒店,不过更著名的还是美国电影明星简·方达与这里的渊源。1972年简·方达用假名登上了苏联民航飞机从巴黎飞往河内,坐在防空阵地的高射炮上利用北越的电台在电视上揭橥了反战演说,那时,越南公民为表欢迎,安排她入住了当时最豪华的统一饭店,那里有为嘉宾安排的逃生用防空洞。
防空洞就在泳池下面,这是入口处
这家饭店1901年开业,那时越南实际已由法国殖民者统治,但是末代国王阮福晪还坐在宝座上充当傀儡。从那时,这里便是远东最豪华的饭店之一,最初叫“大都会饭店”。时至今日硝烟散尽,饭店几经易手,已经是河内索菲特传奇酒店的历史翼了(历史翼是1901年开业的旧馆,新馆叫歌剧院翼,因与河内歌剧院附近得名)。
虽说新馆举动步伐完善房间也更宽敞,但如果因此与旧馆失落之交臂是不可体谅的。旧馆大堂风格雍容复古,进到房间,面积不是很大,大约不到40平,作为商务乘客可能会有些许失落望:电源插头,很少;自动开关窗帘,没有;情景灯光,没有,总之便是表明了态度,作为一家老派奢华酒店,统统都靠高质量人工做事,当一个酒店连餐厅做事员都能用英语向你娓娓道来酒店历史的时候,这家酒店的做事是尽可以放心的。这里每个客房都有管家,纵然你想半夜出去远足,他也能立时为你安排,呜....
酒店大堂
南洋殖民风格的客房
和很多有历史感的酒店一样,名人住过的房间备受追捧,安吉丽娜朱莉结婚的婚房便是卓别林当年的蜜月套房,对面的房间是当时意大利驻越南大使馆,您有机会也来感想熏染一下吧。
这部电话还可以用
2、槟城张弼士故居酒店
提起张弼士大家可能不熟习,但张裕葡萄酒在海内是无人不晓的,张弼士便是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始人。
张弼士(1841-1916),广东梅州客家人,18岁生活所迫下南洋去了雅加达谋生。清末期海内也有出国潮,不同的人目的地不同:权贵人家去欧美,比如宋家三姐妹;爱国的热血青年去日本,比如鲁迅、蒋介石、秋瑾;沿海一带穷苦人家的选择嘛,就只有漂洋过海下南洋碰尝尝看了,张弼士便是个中的一员。由于华人的聪明勤恳,反而改变了命运,不少华人在南洋发财乃至富甲一方。直到现在,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命脉都节制在华人手里,而张弼士便是个中的佼佼者。
张弼士登上《美国国家历史》杂志封面
从初到雅加达做苦力为生,凭借聪明勤奋长于捉住机会,一步一步扩大买卖机会,家当遍及多个行业,张弼士成为南洋巨富红顶贩子,当时清朝财政收入一年约7000万两白银,而他的身家有8000万两白银之多,比他同期间另一位红顶贩子江南首富胡雪岩财产多出一倍。他曾任清廷驻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和新加坡总领事,光绪年间太仆寺卿,并充商部稽核外地商务大臣,钦命头品顶戴。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的洛克菲勒”,并被《美国历史杂志》选为封面人物,成为第一个登上国外杂志封面的中国企业家,当之无愧的南洋首富客家侨领。
张弼士生平中最成功的买卖便是张裕葡萄酒公司了,相传他曾与当时一位法邦交际官同游烟台,那位外交官看烟台葡萄栽种繁茂,就用自带的小型酿酒机榨汁,酿造,味道居然很好。张弼士理解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张”是他的姓氏,“裕”取国运昌隆富余的意思。他约请了奥地利的酿酒师,从欧洲嫁接了优秀的葡萄品种,酿出了高质量的中国葡萄酒。1915年应美国总统威尔士约请,张弼士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旧金山的太平洋万国展览会,产自烟台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4枚金质奖牌。
西式柱头与中式宫灯
聊完主人的故事,我们看看这座以他的故居改建的酒店。由于主体建筑为蓝色,以是被当地人叫做“蓝屋”,1897年建,客房18间,以中国的各个朝代取代房间号来命名,比如“梁”、“唐”、“明”、“清”等等,房间装修风格领悟了清代岭南大宅与南洋殖民地风格,光是窗户就有南洋百叶窗、彩色玻璃花窗和中式雕花窗好几种,墙上岭南砖雕与泰西洛可可风格的雕花也能和谐共处,纵然不出酒店,只在大宅园子里走走,在拍浮池里消磨一段闲应时光都是很好的。二楼有家专营法餐的餐厅也很正宗,住在这里,眼睛和胃都有很好的体验。如果不是住客,这里作为著名景点,进来参不雅观要收门票哦。
3、北京东方饭店
北京东方饭店1918年开业,位于喷鼻香厂路和万明路交界处,万明路得名于那时喷鼻香火壮盛的万明寺,喷鼻香厂是给寺庙做喷鼻香的。清末厂甸庙会常在此举行,以是,这里便是当时的三里屯、SKP,东方饭店就在这种黄金地段建成开业了,这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投资经营的高等酒店,定位高档奢华:暖气、高下水齐备,电话入客房(上海比北京晚了好几年达到这个水平)、洗手间面积达到现在四星级标准,有8辆轿车为客人供应旅游、商务接送等用车做事,那时全北京私家小轿车不超过50辆。开业的新闻,登上了各大报纸的版面。
报纸上刊登了东方饭店开业的新闻
由于是当时唯一中国人独立投资、经营的豪华饭店,以是王侯将相来到北京也是争相入住。饭店古朴的大堂挂着四幅画:《国语注音》讲的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学术文化成果;《鲁迅避难》背景是“女师大风潮”(中学教材“记念刘和珍君”便是那时写的)和“三一八惨案”中,鲁迅揭橥杂文讨伐军阀和他当时所处的情景;《少帅斡旋》讲的是张学良在东方饭店平息画家张大千和其余一位画家徐燕隼孙的抵牾;《北伐告捷》是白崇禧在北伐军攻占北京后开招待会的情景,这些韶光均与东方饭店有关。饭店还保留着白崇禧当年住过的套房,里面有白崇禧的书法,有民国时的中国舆图,白崇禧的儿子、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回大陆省亲特意选择下榻在这里,也是一段佳话。
东方饭店最有异国风情确当属1918咖啡厅,木质的地板,古朴的木纹扇叶吊扇,翠绿灯罩的民国式台灯、厚重的帷幕、拱形的窗户,让你误以为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酒店的名人墙
东方饭店的老楼是个名人居,门上我们可以看到胡适、梅兰芳、林语堂、蔡元培、老舍、鲁迅、张大千、白崇禧、张学良、刘海粟这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的名字写在各个房门上按旧式床头样式雕刻出的门牌上,门侧还有他们的素描像,这可不是随意挑选出来的名人,而是实实在在在东方饭店下榻过的房客,可见东方饭店当时的风光。
咖啡厅还是很有feel的
经历了开业初的繁华,在七七事变后,这里被日军盘踞又转给韩国人经营,直到建国后转为国营,如今是一家三星级酒店,虽然装修略显迂腐,但是体验历史的积淀与厚重的文化,还是值得一去的。
东方饭店的一点小瑕疵:咖啡厅的餐饮质量有待提高,奶茶三十多块一杯不算便宜,用奶粉而不是鲜奶冲泡有点说不过去,意面披萨口感也像冷冻食品微波炉加热的,希望能改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聊聊老酒店以前那些事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