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坐在喜字前的新人,他们都是当时朝中大臣的子孙,新娘是曾国藩的孙女,新郎是李鸿章的侄子。两个家族都很显赫,这样的婚事也都是双方父母包办,在当时,这样的婚配,才算是门当户对。两个喜字合在一起,寓意合合美美,百年好合。
照片中,可以看出,新郎和新娘的服装都很讲究,解释古人对结婚这件事都很重视。不同的身份,人们结婚所穿的衣服也各有特点。
官宦人家结婚,重新娘的头上装扮就能看出这家人的官阶。官阶越高的人家,新娘头上的钿花就越贵重,这些钿花的材质也不一样,有金银的、有玉的,还有翠钿。在新娘头上的头冠,都是由金银和珍珠经由繁芜的工艺,手工制成。对付新娘而言,这是自己生平中最幸福的一天,也是最受众人瞩目的一天。这点和当代的婚礼比较像,精心打扮的新娘,才是婚礼上人们最想看到的。
看图中这个满族新娘,虽然年事看着不大,但是她头上的发饰真的很多。看这个扮相,姑娘该当是嫁了有钱人家。不过虽然媳衣服和发饰都非常名贵,但是这位姑娘脸上彷佛还没有扮装,不知是摄像师太焦急了,还是姑娘要素颜出嫁。看这姑娘五官端正,如果再画个精细的眉毛,抿个红嘴唇就更美了。
古时都讲究要用八人抬的肩舆结婚。图中是河南地区一个人家娶媳妇,新郎和新娘站在肩舆两旁。但是新娘彷佛并不愉快,头都不抬,撅着嘴,垂着眼皮,这是有多不高兴啊?但是细看肩舆的装扮,还真是风雅,肩舆顶子上有精心的装扮,肩舆旁边两侧的窗户也都有新奇的图案和俊秀的帘子。
这张照片中,是新郎新娘和他们的家人。重新郎和新娘的身高能明显看出,他们的年事也就十二三岁,新娘是童养媳的身份,而且照片中的两人,彷佛新娘比新郎还要大。在封建社会,童养媳并不稀奇,由于古人认为女子比男子大,就会照料家,早点娶进门,还能照顾丈夫。不过小新郎的表情可不太好,彷佛并不满意这桩婚事啊。
除了童养媳外,晚清还有一段浪漫的跨国婚姻。照片中的新郎便是美国人,虽然穿着长衫马褂,但是长相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异。这两个人的跨国婚姻绝对算是新潮,这或许与他们都是学校的校长有关。新郎是当时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校长,新娘也是一所中学的校长,由于都打仗了前沿思想,因此在婚姻不雅观念上也很开放。
最搞笑的便是末了这一张,看情景该当是办喜事,但是画面中的左边三个人,怎么看都像是男人,连新娘也像是男的,切实其实太诡异了。仔细看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觉得?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晚清的新娘究竟有多漂亮看看这些娶亲照最后一张切实其实太诡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