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虹口北外滩的中国证券博物馆最早名为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中国的第一批电灯在这里点亮,中国的第一批电话在这里接通,中国最早的交谊舞会在这里举行,光电并茂的半有声电影也在这里首次亮相。这些记录不仅充满了历史厚重感,也为在此举办的七夕书写婚书活动,增长了一份上海与虹口独占的海派浪漫气质。
著名作家赵丽宏在首届活动为新人们题写了一首《七夕赋》,每届都由不同的书法名家书写发展卷。今年七夕,《七夕赋》由上海市书协常务理事郑振华书写,并在现场展示了作品;沪上八位著名书法家管继平、余仁杰、杨建臣、胡奇峰、侯少楠、陈少君、吴雯婷、程贺晓在现场为十对新人书写了却婚纪念证书;著名篆刻家周建国为今年活动定制了“天作之合”印章,并在现场逐一为新人的婚书钤印。
虹口区文联原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合唱艺术中央副理事长何剑平,与上海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音乐家协会声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晓巍夫妇来到活动现场,为新人证婚;虹口区文联副秘书长吕弢在现场朗诵了由虹口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袁兴金为活动创作的爱情诗《七夕,是我们最好的安排》。
看到,书法家胡奇峰现场为90后新人王晔、江思嘉书写了却婚纪念证书。个中特殊写着“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胡奇峰表示,中国古代就有书写婚书的习俗。书法作为独特的载体,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婚恋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王晔见告,自己和妻子都是第一次来到浦江饭店,在这里拿到书法家书写的结婚纪念证书意义非凡,一定会好好珍惜。
虹口区干系卖力人表示,在中国民俗中,七夕是美好浪漫的爱情象征,随着时期的变迁,传统的习俗也在改变和简化,传统婚俗不少细节在逐步消逝,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表示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宗旨,是传承弘扬精良传统文化的一个详细举措。这份每年书写于七夕的纪念婚书,寄予着艺术家对新人的祝福,每一张手写婚书,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表示了书法艺术回归生活、绽放出鲜活的生命力和崭新的人文魅力。
图片由蒋迪雯摄
来源:作者:周楠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七夕节上海书法名家为十对新人书写娶亲纪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