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不能理解的地方风尚#成了微博热门话题,在网友列举的各种最不能理解的地方风尚中,无底线的“闹婚”或者说“婚闹”行为霸占了前排位置,引发热议:闹伴娘、闹新娘,或在结婚酒席上刻意设计一些新娘和公公之间搂搂抱抱的环节,令不雅观者尴尬。
这些不文明的恶俗行为,应如何杜绝?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虐新郎、闹伴娘……奇葩婚俗一度频现
闹婚本是一种婚俗习气。然而,近年来一些类似“闹伴娘”婚俗陋习却不断涌如今新闻宣布中,好好的婚礼变成了闹剧。
2009年11月22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青年曾凡旺本将迎娶新娘。然而,在接亲途中,闹婚朋友将油漆泼了他全身,随后突发意外,该青年全身被烧焦,并险些丧命。
2013年,发生在山东省泰安市的一起猥亵伴娘案引起广泛关注:16岁的女孩高某为朋友充当伴娘,却在“闹伴娘”时遭到猥亵。此后,高某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多次试图自尽。
2018年2月,发生在江苏盐城一婚礼现场的“公公吻新娘”的“演出”行为,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浩瀚网友训斥此种婚俗恶劣低俗。
对此,有人总结出了低劣婚闹行为的几种类型:虐待、折腾新郎;调戏新娘或伴娘;新人父母被哀求扮丑、游街……此外,还有阻拦婚车强行索要喷鼻香烟、红包等陋习,令人十分无奈。
“闹婚”,在古代也是陋习
值得把稳的是,在上述各类“闹婚”恶劣行为中,总有人以“传统习俗”的名义加以辩白。事实真是如此吗?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在中国,“闹婚”的行为据信可以追溯到汉朝,有一种说法称,它的涌现源于古人驱邪避灾的欲望。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古代的新婚男女每每短缺婚前交往,闹婚习俗中,人们适当难堪一下新郎新娘,气氛比较热闹,也能使他们尽快熟习起来,缓解新人的紧张感。
“闹婚在《汉书》中已有记载,一开始便是被当做陋习记录下来的。”民俗学者王娟先容,古代有不少比较恶劣的“闹婚”行为,乃至有致人去世亡的。
唐代《酉阳杂俎·礼异》记载:“律有甲娶,乙丙共戏甲。旁有柜,比之为狱,举置柜中,覆之。甲因气绝,论当鬼薪。”说的便是乙丙“闹婚”行为太过分,导致新郎甲身亡,二人也依律被判“鬼薪”之罚。
多措并举整治婚闹陈规陋习
必须看到的是,近年来,一系列直指婚俗陋习的方法先后出台,直指婚丧嫁娶中的陈规陋习,对移风易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8年3月,江苏盐城市精神文明培植委员会办公室针对婚庆行业发出关照,哀求强化对婚礼司仪、节目演员的培训和监管,勾引其切实履行“倡导文明婚礼、抵制陈规陋习”的任务。
2018年12月,据央视新闻宣布,针对婚俗陋习,民政部哀求,要鼓励和推广传统婚礼,积极倡导和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婚礼形式。反对利用婚姻敛财,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摧残浪费蹂躏、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推进社会风气好转。
图片来源:新闻视频截图
2019年5月,有宣布称,山东省莘县七部门发布通知布告,禁止在城区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诸如用胶带把新郎绑在树上或者电线杆上,浇啤酒、倒酱油、砸鸡蛋,以及扮演各类不雅观观角色,做搞怪动作等婚闹行为。
恶俗不能假借“习俗”之名
杜绝低俗闹婚陋习,在加强制度、规则约束的同时,旋转人们代价不雅观念也是题中之义。
实际上,“闹婚”中一些陋习能够流传到现在,其症结有传统文化糟粕身分的影响,也有闹婚者文明本色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等缘故原由。
其余,在许多类似“闹婚”陋习中,人们每每以为婚礼是喜庆的场合,某些“闹婚”行为是增长热闹气氛,不愿意对闹事者穷究,这更是对恶俗行为的一种变相纵容。
王娟表示,由于长久以来的累积,人们已经把“闹婚”陋习这种不恰当的行为当成习俗,虽有烦懑,但大多数时候会选择忍耐。要改变这种认识,实在便是一种代价不雅观念的转变。
以是,就个人而言,要认识到恶俗“闹婚”行为的危害,这也并不是值得提倡的习俗;勿以恶小而为之,将自身道德文明培植与规则约束结合起来,对婚闹说不。
可喜的是,从每次“闹婚”陋习引发的鞭笞来看,公众年夜众对这种丑态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良好社风民俗的建立,大概就在不远的将来。(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闹婚陋习激发烧议不文明行为若何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