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天眼新闻老赵家的衣柜

婚庆设计 admin 浏览 评论

“现在啊,一年到头记不清要买几身衣服,反正只要遇上得当的就买了。
”提及现在的好日子,赵卫平乐呵呵地。

今昔比拟,赵卫平颇为感慨。

赵卫平家共有兄弟姐妹4人,他是大哥。
五六十年前,赵家的日子十分窘迫。

“一家人只有一套像样的衣服,谁出门,谁就穿。
在家里,大家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而且一年到头只穿着这么一身。
家里年纪最小的最可怜,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从来没穿过一件新的。
一家人至少要三年才能买一件新衣服。

赵卫平家的老式衣柜

20世纪60年代,物资紧缺,买米、买油都须要粮票、油票什么的。

“买好一点的布也须要布票,但是我们家买不起那么好的布料,都是买三角钱一尺的粗黑布,经脏嘛。

那时候,家里人的衣服都是放在床头,也不知道还有衣柜这种物件。

1973年,赵卫平和妻子吴开美结婚,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

“我们结婚的时侯,他就送了我六套衣服,两套灯草绒的,两套卡其布的,两套精花呢的。
也没有柜子可以放,都是折好,放在枕头边。

1981年,赵卫平参军队退伍回家。

“那时候改革开放了,买布不再须要布票,很少看到人们再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像我们这样较穷的家庭,一年也能买上一套新衣服了。
看到别人家的衣柜,我心里也琢磨着等有钱了也打个衣柜。

赵卫平的心愿终于在1996年变成现实。

那一年,赵家自己出木料,请附近的手艺人打了一个衣柜。
“手工钱花了不到三十元,长宽各五十公分,二十公分高,从顶上可以掀开,还配了一把小锁,可以存放一些贵重物品。

随着日子一点点富余起来,哪怕家里兄弟姐妹多一些,年纪小的也不用再穿哥哥姐姐的衣服了。
一家人一年也能买三四套衣服,夏天有夏装,冬天有棉袄,一年四季穿补丁衣服的日子渐行渐远。

背着小孙子整理衣服的吴开美

1998年,老赵家有了第二个衣柜,2米高,50厘米宽,三扇门中的一扇还装上了一壁穿衣镜。

“也是找木工做的,由于家里的衣服逐渐多了。
特殊是孩子们出生往后,原来的箱子根本不足放,以是就做个新的大衣柜。

日子在衣服的洗洗晾晾中一每天过去,老赵家的日子也一每天有着改变。

2015年,赵卫平带领着村落支两委,让猕猴桃家当在金星村落“安了家”。
村落里的700亩地皮都种上了猕猴桃。

家当发展热火朝天,村落民不仅可以得到地皮流转用度,还可以在猕猴桃基地务工,在得到收入的同时,学习到猕猴桃栽种技能。

现在金星村落的猕猴桃栽种基地,每天都有30多人长期在里面务工,每人每天能有60到80元不等的收入。

短短的6年,金星村落的人均收入就从2014年的3000元提升到了现在的6000多元。

2018年,金星村落农业互助社还带头搞起了生态肉牛养殖和淡水鱼养殖,在这一个个家当的带动下,金星村落的致富路更宽了,发展动力更足了。

逐渐地,金星村落村落民腰包鼓了,衣服多了,“老赵们”的衣柜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去年,为了给年幼小孙子的衣服找个地方放,赵卫平在赶场的时侯,又花了200多元,买了一个最新款的木质衣柜。

“现在,不只是衣服,衣柜的样式也多得很,不愁买不到得当的。

如今,赵卫平最为熟习的卡基布、蓝棒布、青棒布、的确良都已经从家里的衣柜中消逝不见,被更为舒适的棉麻、丝绸、羊毛等面料所替代。
而那个补丁摞补丁的岁月,也将留存于赵卫平和小孙子的睡前故事里。

(来源:天眼新闻)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天眼新闻老赵家的衣柜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