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成结婚时的新居——后堂楼
孔德成的婚礼选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三),时年孔德成十七岁。夫人孙琪芳,安徽寿州人,是清代状元孙家鼐的孙女。孙家世代书喷鼻香门第,孙家鼐任过工部、吏部、礼部尚书,在宫廷任阅卷大臣,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孙琪芳文学甚佳,比孔德成大一岁。
孔德成怀孙琪芳合影
举行婚礼前,孔府向各界发出了却婚请柬,个中样式有多种,其一为下图样式:
吉詹国历十仲春十六日与孙女士琪芳结婚洁治喜筵恭请
阖家光临 孔德成字达生鞠躬
座设本府
孔德成结婚请柬
婚礼举行前,孔府内外大兴土木,从大门到内宅全部粉刷一新。府门改为红漆大门,大门外搭戏台,两边为看台,搭大红牌坊,挂大红宫灯,门口立杉杆,供挂火鞭利用。新居设在后堂楼,从一进大门,一贯到内宅的后堂楼都搭起彩棚,棚的四周上部是“五福捧寿”的彩色玻璃,中用红布和绿布条编织而成。彩棚内挂满了亲友和官方人士送的喜幛,喜幛上都有用棉包金的大喜字。孔府里各个门上都挂着彩灯、宫灯,形式各种各样。结婚当天各门上都有奉卫丁站岗。
结婚头一天“过礼”,也便是送嫁妆。这一天,孔府门外,鼓楼大街人隐士海,人们拥挤着争看过礼。从五马祠街到孔府这二里多路,各式各样的嫁妆及礼品排满大街。这些陪嫁都是孙家从北京运到曲阜的,过礼时一起上人多东西多,鼓乐喧天,整整抬了一天才送完。
迎亲之前,新郎孔德成身着礼服,胸前缀花,先行告庙礼,由礼生引赞到崇圣祠、 家庙行一跪三叩头礼, 又回至报本堂行四拜礼。
迎亲军队(图文无关)
早在婚礼之前, 孙琪芳就由北京来到曲阜, 把私邸设在四府。孔德成在家庙拜告后,在六厅升轿。绿轿在前,彩轿在后,均为金鼎八抬大轿,彩轿内为压轿家人。轿前有仪仗队,有大幅国旗两对,标旗十六对,雁亭前导,承启员乘马在前,导引对马属员八员,全队军乐,提炉童子三十二名;轿后是披红的饰花迎亲汽车,以及马队四十名,步兵四十名,警察二十名,均由各官长带领;再后是鼓乐、细乐各十六员,扶轿八员,跟马十二员。 一行迎娶军队浩浩荡荡引进, 出鼓楼门经南门大街至五马祠街向东, 至四府即孙女士新私邸门口。
按照传统礼仪,新郎拉弓、射箭以驱邪,然后才把新娘搀出来,从屋门口用花轿抬到四府大门,换乘汽车,到孔府门口下汽车再换乘花轿,从孔府大门口抬到举行仪式的前上房,新娘面向正东方下轿。
孔德成婚礼合影
证婚人是当时驻守兖州的二十师师长孙桐萱, 司仪是他的秘书王小隐。证婚人宣读证书后,新郎新娘交流饰物,相对鞠躬行结婚礼,然后在证书上签印,再依次由主婚人、先容人、证婚人用印。
当时, 参加婚礼的有来自各方的代表, 个中一些紧张部门的代表在婚礼上致辞表示祝贺。先后致辞的有 : 中心党部代表,内政部代表,教诲部代表,财政部代表,军政部代表,冀察政务委员,青岛市政府代表等。原预定,蒋介石也要参加孔德成的婚礼,并且做为主婚人。可大婚这天,从上午等到下午,仍不见蒋介石的踪影,婚礼不宜再拖,便开始举行了。后来才听说,那天发生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成已在西安将蒋介石扣留,故未能来亲自参加婚礼。
孔德成当年婚房(复原)
孔德成的结婚仪式,按程序有四十七项之多,这里就不再逐一赘述了。
结婚当天,唱了三场大戏。分别是:前上房京剧《奇双会》,唱给府内“上人”看的;三堂内是昆曲,唱给府内来宾和执事职员看的;大门外唱的则是山东邦子,是唱给百姓看的。
婚后第二天,新娘要向伯母、大姑、小姑,以及许多同族长辈们逐个请安,新娘后面随着一个老妈子,端着的大盘子上面放了许多盛有桂元汤的小盖碗。新郎新娘向长辈磕完头,由新娘敬元汤。长辈要给见面礼,个中多是布料之类。
体验孔府古典婚礼仪式
孔德成婚礼是孔府本世纪最隆重的仪式节式,也是曲阜的一大盛事。孔德成结婚时支配的洞房(孔府后堂楼东间),至今仍保持着结婚时的陈设,是人们到孔府必须参不雅观的内容。
如今,在孔府里能体验古代婚礼,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