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神秘的暖炕艺术原平炕围画

婚庆设计 admin 浏览 评论

炕围画由何而来,缺少笔墨的记载。
从其传承和后续发展来看,与壁画有关。
炕围画属于壁画一类,确切地说是一种家庭壁画。
1985年,在兴建铁路中,原平镇班村落发掘出一个墓葬,内设家室,四面绘有壁画,这个墓葬的炕围画中人物画居多,但大部分已经脱落看不清了。
忻州地区的文物考古事情者根据其绘画风格和其他随葬品的考证,认为此墓出自北宋,这解释炕围画在宋代就已涌现,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据《原平县志》载:“班村落发掘的宋代墓葬壁画证明,早在北宋期间,原平的炕围画就已在达官显贵的居室盛行,至明末逐渐遍及到广大村落庄”。
壁画是我国最悠久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在我国敦煌石窟,至今还保存着公元四世纪遗存的壁画,追溯壁画的历史,还可以将其时间推至更早。

晋北属高寒地带,屯子中家家户户都用火炕取暖和御寒。
由于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常常蹭脏衣物、被褥。
于是人们用刷墙所用的白土(亦叫甘子土)调以胶水,在环炕的墙上涂一高约二尺的“围子”,这样不仅避免了衣物、被褥被弄脏,还保护了墙面。
实用性固然主要,但缺少美感。
于是人们开始用墨线绘以大略的线条边饰,中间再添上几枝兰叶墨花,“围子”顿时变得赏心悦目。
就这样,最初的炕围画形式出身了。

屯子的房屋常常拆旧翻新,纵然是那些保留下来的墙围画,它们的历史每每也不过百余年。
从原平的遗迹看,修葺和彩绘于明清时期的寺院、戏台、楼阁特殊多。
从画的形式与内容来看,可能是由寺院祠堂和亭台楼阁画以至后来的版画和年画中演化和接管而来的。
从技巧和画风上看,它们常日属于工匠风格的工笔画,单线平涂,色彩淡雅,形象塑造比较传统。

炕围画自宋代发展迄今已近千年,然而,关于其历史传承,紧张是通过师徒传授、父子相袭的办法传承,并无专门的学校培养。
就其流传的绘制技法、特色来看,多与旧时宫廷、寺院壁画有关。
随着一些宫廷、殿宇彩绘画匠参与到此领域,各种建筑彩绘图案、民间年画及画谱开始大量引入炕围画,这极大地丰富了炕围画的表现内容,其形式格局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其间炕围画的技艺逐步走向成熟,以颜料做底,色彩画花,桐油涂罩。
这样的处理使画作既鲜艳亮豁,又坚固耐久。
它的边饰布局和色彩调配非常讲究,尤其因此青绿为主的花边设计很是引人瞩目,空间、立体感光鲜突出。

随着韶光的推进,炕围画的影响力和运用范围不断扩大。
若画面日常熏染了灰尘或污渍,只需用湿布轻轻擦拭,即可规复其原有的光泽。
凡新建住宅、结婚嫁娶、旧房翻新等都少不了要绘制炕围画,炕围画开始在民间盛行起来。
上世纪60年代,更有当代生活形式的内容表示在炕围画上,图案花边多至百余种。
80年代,原平的炕围画发展达到壮盛期间,呈现出了大批从事炕围画创作的美术人才,原平一度被称为“美术之乡”“炕围画之乡”。

炕围画的高拔档格精度一样平常为二尺旁边,一样平常由花边、画空、锅台画、灶画四部分组成。
由于房屋建筑日渐高大、宽敞,炕围画亦有逐步增高之势,其长度依照炕的大小而定。
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
即以高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支配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等间隔安排各种画空。
既展现出完全和对称的形式美感,又蕴含了简繁比拟、主从相映的丰富内涵。
炕上部分是其主体,锅台画、灶画、看墙画是其外延部分。

人物画:石头记

花边图案是炕围画的精华所在,对炕围画的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极为主要的浸染。
因此,评定一套炕围画是否精劣多以此为标准。
种类极为繁多,相称一部分是由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纹样反复连续而成的。
常用的有:“云边子”“工字边”“竹节边”“福寿字边”“松竹梅兰”“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万字不断头”……,俗称“花边一半工”,每套炕围画花边的繁芜程度和数量都不尽相同,可谓是百色百样、美不胜收。
通过有机组合相映成趣:或古朴,或新颖,或简洁,或风雅,或平面展开,或立体凸现,或强烈明快、洒白,或平和迷离,仔细体味个中蕴含的吉祥意义和创作者的奥妙构思,更是余味无穷。

画空也称“池子”,是炕围画的点睛之处,居于高下边之间,有长方形、圆形、菱形、扇形等多种形制。
表现内容丰富,“空”中人物画、花鸟画、山水风景画等无所不有。
表现手腕多样,工笔重彩、水墨写意、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装饰粉画等“多元并存”。

山水画多为高山奇峰、飞瀑流泉、碧树烟云。
风景画多是各地名胜:北京的颐和园、北海的白塔、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桂林的山水、太湖的渔歌帆影等,构成了由此变幻而来的青山碧水、楼台亭阁、长桥曲栏、绿树白云的各种画面。

人物画旧时多取材于历史典故和话本传说。
一样平常有“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太公垂钓”“苏武牧羊”“二十四孝”等。
神话传说、戏曲故事一样平常为“嫦娥奔日”“麻姑献寿”“莺莺听琴”‘貂蝉拜月”“白蛇传”“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还有的是各种“选段”的集锦式“会串”,有的则以“连台本戏”的形式表现。

花鸟画是深受人们喜好的画空内容,常画的有:牡丹富丽、孔雀开屏、荷花娇艳、鸳鸯比翼、松伴白鹤、竹拥熊猫、蝶戏秋菊、鹊闹冬梅、兰花沁喷鼻香、山茶吐蕊,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根据百年来约定俗成的民俗生理,表达出深刻的寓意。
如:以牡丹为富贵,菊花为隐逸,荷花为高洁,竹枝为节操。
动物方面亦然,如龙为天子的化身,麟为贤人的代表,龟是龟龄的标志,鸿雁是贞节夫妇的榜样,鸳鸯为爱情夫妻的典范。
比翼双飞,表示家庭的和乐;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是教人孝敬父母;鹰象征着英雄,鹑象征斗士,乌鸦寓意不祥之兆……通过这些象征性的内容,给人以智的启迪,情的传染,意的告诫,美的熏陶。

人物画:貂蝉与吕布

同边花相配的还有几种适宜形图案纹样,画在画空两旁的为“卡头”;设在第二组边道下面角隅处的称作“角云子”,这些图案都是“细炕围”的附加装饰,具有锦上添花之美。
炕围画画空、花边以外的空间部分所涂色彩称为底。
宁武、五寨一带喜用红棕色,红火冶艳,墙面能干;原平、代县、繁峙一带则多用深浅绿色,素雅大方,清新悦目。
二者各具奇妙,各悦所好。

“灶画”是与锅台画相连的立式画面,表现内容有瓜果、花鸟等,亦具吉祥之意,民间用来祭扫灶神,因居于风箱上方供灶君的位置而得名,人们希望通过灶画祈求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以保护百口安然,不生灾害,并常以西瓜、月饼、糖果等作为供品。

然而“重头戏”还属锅台画和看墙画。
锅台上方的称为锅台画,无锅台处则为看墙画。
“锅台画”是炕围画中面积最大且最为突出能干的部分,大多描述具有象征意义的牡丹、孔雀、凤凰及娃娃戏莲等图案。
由于其面历年夜,位置显,因而匠人总是把最拿手的技能,用在此处显露。
内容多表现吉祥、喜庆之意,如娃娃主悼糊坐莲花为“连生贵子”,锦鸡与花是“锦上添花”,猫与牡丹蝴蝶组合为“耄耋富贵”,鹿鹤相聚则是“六条约春”,松竹梅一处为“岁寒三友”,花瓶中插月季花则是“四季安然”。

炕围画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绪,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尽情抒发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原平民间炕围画具有清新、悦目、隽永的艺术特色。

原平民居中,炕头旁的大锅灶是最引人瞩目的地方。
环绕大锅灶所砌的台子称作“锅台”,锅台上方的墙面,是炕围画中最大的“画空”,常常是一套炕围画中的焦点和画匠题名之处。
因紧靠锅台,因此其画面内容常常被授予“频年有余”、“吉祥富贵”等寓意。
紧挨着锅台一侧、风箱上方的墙面,由于其呈长方形且空间较大,便成了画师展示其最博识绘画技艺的空想之地。
以是常常是“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人物内容。
环绕土炕周围的墙壁,是炕围画的主体部分,因其周边长,面历年夜,需分割成多少部分,即利用边饰,将其打成多少个“空子”,从而在“空子”中作画。

因这些题材内容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神往与希冀,故而倍受人们的喜好,并作为“保留节目”耐久不衰。
由于这些画面都以饱满的构图,艳丽的色彩以及生动风雅的描述来吸引人们的目光,故而享受着屋主们的“特殊保护”,有的因此透明的塑料薄膜遮罩;有的则专门串一“茭箭排排”挡尘御气。
只有在亲朋好友上门或左邻右舍相聚时,方才展示和夸耀,其保重之心可见一样平常。

炕围画采取的是石色颜料,这哀求匠人们亲自进行研磨、漂洗、澄清,并添加胶矾才能利用。
天永日久,光荣依旧如新。
解放后,炕围画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新的发展。
多年来,经由无数山西民间画师和劳动人民集体聪慧的努力,新型油漆涂料和绘画颜料的大量运用,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和滋补,使得这一乡土之花,枝繁叶茂,越开越艳。
时至今日,随着屯子生活水平的提高,炕围画的华彩丽姿,已经遍及千家万户。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襄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得到“炕围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晋土奇花”炕围画亮相第二届山西艺术节

山西炕围形式之内蕴,集品类浩瀚的艺术形式,容五花八门的表现手腕,纳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
倾其所爱,尽其所想,反复铺陈,叠加组合,构成了其大红大素、大雅大俗的美学品质。

作者:苏子君

编校:刘凤果

终审:魏文源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神秘的暖炕艺术原平炕围画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