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东珠朝冠珠宝朝服最华贵的新娘看看清朝皇后出嫁都穿什么

婚庆设计 admin 浏览 评论

... ...派出福晋等四人恭侍皇后冠服,戴东珠朝冠,御珠宝朝服,珊瑚朝珠二盘,东珠朝珠一盘,金镶珊瑚项圈,拴辫手巾,正珠排环坠,在内堂少坐。
正使在前堂请节授于总管寺人,副使在前堂请册宝授于总管寺人,由中门入。
赞引女官二人恭导皇后出迎于内堂阶下道右,跪候过,随入。
总管寺人陈节于中案,陈册宝于东案,退。
赞引女官二人,侍仪女官四人恭请皇后受册、受宝,寺人宣读册文、宝文,礼毕。
总管寺人捧节出,转授正使。
礼成后,皇后在内堂少坐。

从这段记载来看,皇后在大婚仪式当日行册立礼的时候身穿礼服(朝服),这是清代后妃命妇最隆重的衣饰,构成繁芜,穿用频率很低,宫中一样平常用于由后妃主持或参加的内廷最重大仪式、敬拜活动(如民国时在故宫钟粹宫创造的一份光绪二十三年皇后礼仪场合穿着档案中,该年皇后穿朝服两次,为祭先蚕坛和皇太后仁寿殿筵宴赐皇后宴)。

图为清代皇太后、皇后一套完全礼服(出自内府彩绘本《皇朝礼器图式》,朝袍、朝褂等有多种模样形状,只选取个中一种),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朝冠、朝裙、朝袍、朝褂(裙在袍内、褂在袍外)、朝珠三串(东珠一串,挂于项间;珊瑚两串,自披领下肩部至腰部旁边交叉斜挂)、金约(又称头箍,束于额上、朝冠下)、领约(即项圈)、彩帨(挂于朝褂扣袢上)、耳饰旁边各三(即《红档》中“排环坠”,源于满洲妇人一耳三钳旧俗)。

图为身着清代皇后礼服的婉容

自奉迎皇后入宫至合卺、坐帐礼的全过程及干系穿着,民国期间出版过一本《宣统帝大婚记》有详细记载,一九二二年十仲春三日的《小公报》上也有刊载,笔墨同等,与我近日所见到的同治大婚干系档案记载基本同等,应系直接抄自内务府档案,与题主问题直接干系,现征引如下:

(宣统帝)子时升乾清宫,遣派使者及福晋命妇四人,率领敬陈御笔用宝龙字快意,安顿于凤舆内正中毕,敬诣坤宁宫东暖阁,铺设龙凤喜床,复将珠宝金银米谷等物装入宝瓶内,将宝瓶安设龙凤喜床上正中,俟皇后入宫降舆时,由福晋敬谨将宝瓶递与皇后。

福晋命妇等各执快意一柄,安设喜床四隅毕,即率女官等入迷武门,至皇后邸,请皇后梳双髻,戴双快意,御龙凤同和袍。
迨凤舆至,福晋等燃藏喷鼻香向凤舆内熏绕一匝,复熏盖头毕,将凤舆内快意移置于旁,请皇后执苹果快意搭盖头升入凤舆,由寺人垂放舆帘,请凤舆出后邸,循路线入宫。

斯时清帝御龙袍褂,在乾清宫西暖阁期待,迨凤舆至时,御前大臣王公,率侍卫等引帝至坤宁宫东暖阁,王公等各退。
乃由福晋命妇等率女官、寺人等至凤舆前请皇后降舆,福晋接皇后所执之苹果,递宝瓶于皇后。
然后福晋等搀扶皇后,而女官在前执珠灯导引,由交泰殿至坤宁宫东暖阁内,福晋等由皇夹帐中接过宝瓶、苹果,奉养帝揭皇背面上盖头,请帝坐居龙凤喜床左面,再请后坐喜床右面。

女官先设金盆于喜床上,以圆盒盛子孙饽饽进,请帝后同食毕,福晋等请后装扮上头,仍戴双喜快意,加添扁簪及富贵绒花,戴朝珠行合卺宴,饮交杯酒,并有结发侍卫夫妇在殿外唱交祝歌毕,女官撤宴桌。

福晋命妇等请帝后御龙凤喜床上,面向东南方行坐帐礼毕,女官仍设金盆于喜床上。
福晋等再请天子进龟龄面毕,礼成遂退出宫。

奉迎皇后入宫,皇后“梳双髻”,这种髻究竟什么样待考;“戴双快意”,可能是一对快意簪;“御龙凤同和袍”,这是专为皇后在大婚仪式时所特制的一种吉服袍,可谓“婚服”,这种袍涌现韶光不明,晚清同光宣大婚中均利用。
故宫现藏有光绪皇后(隆裕皇太后)的“龙凤同和袍”实物,极为宝贵,使我们得以理解该袍的详细模样形状。

该袍与一样平常女款吉服袍形制同等,即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端、旁边开裾。
以大赤色绸为地,下幅水纹,别的部位以金线铺满万字曲水纹(“万字不到头”),两肩、前后胸背、前后下摆装饰八团龙凤双喜纹,通身遍饰十二章纹、金双喜、金福禄寿楷书字、仙鹤、蝙蝠、桃、杂宝等,极为喜庆热烈。
同时还有一件套于袍外的龙凤同合褂实物,石青色地,饰八团龙凤双喜纹,但干系文献中并未记载穿褂,可能是备而不用。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快意,长7.7cm,头宽3cm,从尺寸看可能是一种发簪,皇后奉迎进宫时戴于双髻的“双快意”,有可能便是类似这种。

合卺之前“福晋等请后装扮上头,仍戴双喜快意,加添扁簪及富贵绒花,戴朝珠”。
“装扮上头”是什么发型不明,从需加添扁簪看有可能是两把头一类头型;“富贵绒花”可能是有某种特定形制的绒花头饰,详细不明;奉迎时皇后未戴朝珠,此时戴上。

文/新水令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东珠朝冠珠宝朝服最华贵的新娘看看清朝皇后出嫁都穿什么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