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礼俗中,高龄父老为寿,给老人祝寿是一种隆重的礼仪。《尚书》载:“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yōu)好德,五曰考终命。” 寿居五福之首。
庄子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古人有六十为寿,七十为叟,八十为耄(mào),九十为耋(dié),百岁为星之称。
按照传统习俗,有50岁祝寿的,但多从60岁开始,以虚岁打算。如果父母尚在,纵然已到60岁,也不能祝寿。开始做寿后,不能间断,以示龟龄。祝寿重视整数,如60、70、80等,逢十则要大庆;80大寿,需隆重庆祝。
祝大寿多要送寿匾,匾上的祝词典雅蕴藉,并且要区分不同年事段和性别身份等,遣词用字十分讲求。
“敦厚延龄”寿匾。受匾人夫妇二人,同为60岁。题匾人洪钧是同治七年的状元。曾代表清政府出使德、俄、澳、荷四国,被称为中国状元之最,其小妾为江南名妓赛金花。
“席参洛社”寿匾。受匾人男性,60岁。洛社是宋朝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拢洛阳高年者共10多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此匾既有祝遐龄之意,也盛赞受匾人诗文成绩可与宋朝的文彦博与司马光相提并论。“杖乡同荣”寿匾。受匾人夫妇二人同为60岁。据《礼记·王制》:拄杖行于家,谓之杖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桓鲍齐龄”寿匾。受匾人夫妇二人同为60岁。西汉时有鲍宣之妻,提瓮出汲的故事。鲍宣出身清苦,但修德守约,志向远大。他的老师将女儿桓少君嫁给他,鲍宣说:我很贫贱,不敢当。桓少君就穿上粗步衣服,拿着瓦罐出门去提水。她的表现深为鲍宣敬佩,后来鲍宣成了西汉著名的大夫。夫妇二人,互敬互爱,夫妻情深。“甲绵鹤算”寿匾。受匾人男性,60岁。“甲”,一个甲子,60年,“绵”,连续不断,“鹤算”,龟龄。完全的意思便是:祝六十大寿,愿鹤算绵绵,福海滔滔。“极婺齐辉”寿匾。受匾人夫妇二人,男70岁,女60岁。“极”,南极的老人星,借指男寿星;“婺”,黄道二十八宿中的“女”星,借指女寿星。“海屋添筹”寿匾。受匾人男性,70岁。针言出自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用于祝人龟龄。“瑞蔼稀龄”寿匾。受匾人女性,70岁。“瑞霭”,祥瑞之意,“稀龄”,70岁。“重庆同光”寿匾。受匾人夫妇二人同为80岁。“萱花永茂”寿匾。受匾人女性,80岁。中国代表母亲的花卉是萱草。唐代孟郊《游子吟》中“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表达的便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含义。寿匾中常见“萱花永茂”、“萱堂延福”等,都是祝福母亲龟龄。“慈竹长春”寿匾。受匾人女性,80岁。慈竹,又叫子母竹,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一些文人常用来比喻母亲的慈爱。避讳是中国传统礼仪中一个很主要的习俗,因此在匾额的笔墨中,如果牵扯某种避讳,就要用加减笔画或改字造字来办理。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匾额,个中的“避”字,便是为了避讳而故意写成的“错别字”。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匾额
这方匾额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进门门楼上方。匾中的避字是康熙自造的异体字,故意把辛字下方的两横多写了一横成为三横,以避讳逃躲之嫌。
寿匾中也有由于避讳而改字的征象,有的为了表示特殊的意思,还自造前所未有的新字或异体字。
“耊算同周”匾额
耄耋指80岁的老人,题匾人为征吉祥,将老字下的匕字去掉,由于匕首是刀,长辈做寿不能送去一把刀,须要避讳。
“媊星永耀”匾额
“媊”古字中没有,是赠匾人的自造字,缘故原由是受匾人为90岁遐龄的女性。为表示特殊的敬意,就用“媊”字表示女中罕有之前辈。
匾额要悬挂在高处,为众人不雅观看,不仅对内容,而且对字体也有很高哀求。字必须好看,书法要有特色,因此题写者多为既有身份地位,又喜好笔墨的书法高手和名家,就连慈禧太后也不甘示弱。
颐和园,慈禧题写的“烟云献彩”匾额
颐和园排云殿,慈禧题写的“万寿无疆”匾额匾额是一种文化积淀、人文传承;老匾额里能看到岁月印迹、人生要义、文笔精神。因此有“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的说法。
参考资料、图源:
张树林:“漫谈木匾收藏”
新浪网-李毅军的博客:“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游记”
新浪网-若愚的博客:“台南三大名匾”
齐鲁网:“琉球国王匾额现身济南 再证琉球被日造孽霸占”(张帅、于鹏)
徐州诏书博物馆
网络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图说老匾额「连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