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妇女由于居住地区不同,服装样式不一。 福安、蕉城八都一带的畲族妇女上着玄色大襟衣,衣领处绣马牙花纹;下穿玄色长裤;足登方头黑布厚底鞋;腰系围裙,围裙上端两角绣有花纹。福鼎一带的妇女衣饰较福安讲究:大襟上衣,以桃赤色为主,绣彩色花纹,绣花面历年夜,花纹亦大;衣领较高,上绣梅花;袖口镶有彩色布条。霞浦女装模样形状与上述两地相仿,袖口用蓝色布条缝制,花纹刺绣尤为丰富多彩。蕉城飞鸾一带的畲族妇女一样平常穿黑短裤, 打绑腿,领上排列色彩丰富的柳条纹图案;围裙上饰大朵云纹为其主要特色;足穿尖头有穗的绣花鞋。畲族妇女结婚时,穿长过膝的花边衫;发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 牌吊颈挂三块小银牌,垂于额前;腰扎彩带,脚穿花鞋,佩戴各种银饰。
图1-1身穿凤凰装畲族妇女
畲族妇女衣饰以“凤凰装”最具特色:用红头绳扎的头髻,高高盘在头上,象征着凤冠;在上衣和围裙上装各种彩色刺绣花边,花纹为大红、桃红夹黄色,镶金丝银线,象征凤凰的颈、腰和俏丽的羽毛;全身佩挂叮当作响的银首饰,象征凤凰的鸣啭。
相传畲族开山祖师忠勇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招他为驸马,高辛皇后送三公主一顶非常宝贵的凤冠和一件镶有珠宝的凤衣,祝福女儿像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吉祥快意。当忠勇王的女儿出嫁时,俏丽的凤凰从凤凰山衔来了五彩斑斓的凤凰装。从此,畲族妇女穿起凤凰装,以示俏丽华贵,万事快意。
第一节 畲族男装
闽东畲族男装与汉族的男装无大差别。
新中国成立以前,男性多穿“短衣”、“褐衣”,即青蓝色或蓝色棉布面料缝制的对襟布衫,对襟、圆领,领口处用蓝棉布滚镶;两肩内衬棉布“搭肩\"大众;胸正中开襟,直排布纽扣(或铜扣) 5对,胸襟两旁及袖口均有红黄各色宽1厘米旁边的色边。夏衫面料多为纻布,俗称纻布衫,耐汗、耐磨、透风透气性能良好。
纻布衫由于是夏天穿的,以是分为长袖与短褂两种。短褂无袖,褂子前后片仅在腋下处用5厘米X 10厘米的黑布厚添相连,添上及相连处有刺绣图案或花边;冬天的衣服多用棉布缝制,称为棉布衫,耐寒、保暖。
图1-2 福安市穆云畲族乡长潭村落村落民宝贵的清中叶畲族祖公画像
畲族男子结婚和丧葬时着礼服,畲族“去世人扮礼身”之俗一贯沿袭至今,一样平常男子结婚时都要缝制一套。 礼服为右衽大襟无领长衫,颜色以靛蓝与青黑为主,亦有灰色。领口用蓝棉布条镶边,领口内两肩上另衬一重棉布,叫“搭肩”。领口及大襟共钉布纽扣(或铜扣) 5对,衣长过膝至小腿肚。长衫多为素面,只在前胸刺绣方形盘龙图案,四周滚镶红、白相间的添条,袖边绣以云纹。新郎婚后陪新娘回门(新媳妇首次回外家)时或出门做客时,则套穿“钱吊衫”。“钱吊”无领,无袖,中间开襟,圆领,两旁垂挂两条珠线穗;胸前上方旁边各有1个口袋,腰下沿下摆旁边各2个口袋,用以藏放钱物。缺棉布的就用纻布缝成双重的夹背心(马夹)代之。
畲族男子夏季穿棉或苎麻面料的短裤,冬季穿棉长裤,传统模样形状均为直简便裤,蓝、青色。不论长、短裤,裤腰均接有15厘米宽用不同颜色的棉布缝制的“裤头”(一样平常是蓝色裤用青色裤头,青色裤用蓝色裤头)。腰带系线织的专用带子。有的人在劳动时,还在腰膝间套穿“甲裆”。“甲裆” 因此靛蓝色纻布缝制的围腰,兼做短裤与围裙之用。民国往后,畲族男子日常着装逐渐与当地汉族相同,只有部分人在结婚时还穿长衫。碰着重大庆典或节日,则在日常服装外套穿一件畲家式马夹。畲族马夹,用黑、蓝、黄等色布料缝制。马夹与上衣等长,圆领、对襟,5对布扣。沿下摆开衩处拐向下摆,再沿襟边直绕领口,镶嵌有五色彩边。这种马夹,常常被做为畲族男子的礼服,每每在主要场合才穿。
图1-3 周宁县东花园村落保存的畲族男子纻布衫
民国以前,畲族男子居家休闲时一样平常穿木履和布鞋, 出门做客时般穿布鞋,上山劳动挑运货色时般穿草鞋。
第二节 福安畲族女装
福安市和福安市接壤的蕉城区八都镇一带畲族女装较古朴,其面料崇尚蓝玄色,花纹较简,上衣大襟服斗上绣的花纹少,多着玄色长裤,裤长过膝;绑腿形如三角梯形,白色为主;女鞋为玄色镶红口的厚底“单鼻鞋\"大众。结婚时穿“大鼻鞋”,配以玄色围裙、花带,端庄中显标致。
1、上 衣
福安畲族妇女的传统衣衫大多选用青、玄色的布料缝制,花纹、纹样相对大略。大襟服斗上没有大块绣花,只在衣领上用水红、黄、大绿等有色的花线绣虎牙花纹。沿服斗的边则缝上一条三四厘米宽的红布边,下端靠袖头的地方有一块绣花的角隅花纹,上衣袖口上缝有一块3.3厘米多宽的红布边。
上衣尺寸为:领高3.3厘米。大襟尺码随身材大小而定,一样平常大襟是20厘米。服斗高10厘米,宽12厘米,斜度也是领下10厘米、垂直再向右12. 6厘米分,平行成一贯角,第3条16厘米分的边便是它的斜度,绣花部分在服斗上部,沿边绣4厘米分宽,直6.6厘米,斜16厘米分的花样。个中绣两边虎马牙纹宽1.6厘米,中部2.6厘米绣一些牡丹、 喜鹊之类好看的花样。天(又称添)的尺寸:宽3.3厘米,长3.3厘米尺,用大红布缝制。
图1-4 福安市穆云畲族乡长潭村落村落民宝贵的清中叶畲族祖婆画像
福安松罗乡一带畲族妇女传统服装同于霞浦模样形状
图1-5 歌会上的福安畲族姑娘
图1-6 福安溪塔民族中学畲族学生
图1-7 福安市康厝畲族乡秋岭九都村落蓝贵眉保存的畲族女装
图1-8 福安市康厝乡牛池坑村落保存的畲族女装
福安装上衣构造。蕉城区八都一带畲族女上衣格局与福安附近。面料多玄色,右衽大襟,立领。领高3厘米,沿领口处镶有先红后白1毫米彩边各一圈,再绣约3毫米宽五色齿状纹(也称虎牙纹)花边一圈。另绣18毫米宽、与领口长相同的花边一-条压领口下8毫米处,此花边的花样依次为:赤色边1毫米、白色边1毫米、五色齿状纹3毫米、凤凰采牡丹等图案1厘米、五色齿状纹3毫米。绣花边下再压白、粉红、黄、绿、红各1毫米的五色边。领口处布扣1对(讲求者也用银扣),领口下衣内里玄色替肩一圈,宽6厘米。此领也称虎牙领。衣长前后片不等,前片约72厘米,后片约77厘米。连袖,袖长以与手腕齐为准。衣身图案较为大略,只在左襟斜角服斗处镶嵌绣花。右襟小,从领口处直线下至衣边,约25厘米宽64厘米长;左襟大,腋下约45厘米宽、下摆约54厘米(因人而异);后片腋下约52厘米宽,下摆约62厘米宽。左襟从左领口处向右平行横出约11厘米成直角后拐斜下约12厘米后,弧形至腋下,形成服斗。沿服斗边向内镶滚8毫米宽赤色边(又称“沉乾\公众),再依次滚镶黄、桃红、绿、白、红五色彩边各2毫米宽,五色齿状纹花4毫米宽,接着是绣有牡丹、梅花、菊花、凤凰、喜鹊等花鸟图案3~4叠约20毫米宽的刺绣。服斗至腋下襟边处缝有一块三角形的红布,斜边长10厘米,高8厘米,顺腋下弧形裁去一角,成不规则四边形角隅。内绣各色花卉图案,边镶3毫米五色齿状纹两重,1毫米五色彩边各一道。 畲家称这是上古年代高辛帝王赐封时盖的金印。服斗直角拐处缝布扣两对,也有人用银扣代替布扣结。银扣直径12毫米,内有福、寿、禄等字。左边大襟襟边腋下3厘米处夹红带一条, 宽约15毫米,长约20厘米;右小襟与后片夹缝对应处也夹红带一条,长、宽也相对应,是固定前后片的系带。此外,衣服不再有其他扣子。
图1-9 福安装当代上衣后片构造图
图1-10 福安畲族女上衣
2. 裤子、绑腿
女裤,多数用玄色棉布。夏装则为纻布。出嫁做新娘时,用青色绸缎或精哔吱做面料。外穿蓝色或紫色的叠脊“虎牙裙”,裙上刺绣着“风凰采牡丹”等花鸟图案作为装饰,腰间捆缚宽腰带。正面垂两条长一米的飘带, 甚见风雅。不分时令一律穿短裤,扎绑腿。
图1-11 安及蕉城八都装女裤
图1-12 福安及蕉城八都装绑腿
3、围 裙
福安装围身裙:头长约33厘米、宽约7厘米,用赤色布质。裙身约33厘米见方。上端两边要打褶(中间3点16.7厘米处向两边打5~7个0.67厘米宽,16.7厘米长的褶),打折的上部再绣花。
图1-13 福安市穆云乡长潭村落妇女围裙
4、 腰 带
围兜所系腰带,宽约5厘米,总长约130厘米,两端有约7厘米的带穗,是畲族妇女用五色纱线编织而成。腰带编织花样因此大略汉字、双菱形纹和几何图纹相结合的图样为主,白底黑花,在腰带的正中,宽约1厘米;两边对称地依次为1毫米各色边五道,最两旁是宽1.5厘米的白色边。用时将此带折半剪断,用与带宽等长的小木条固定好,以便扎起来后腰带平整不卷。在固定腰带的小木条两边,再连上两条50厘米长、2厘来宽的白布带,用此布条穿过围兜裙头的布耳,就把围兜与腰带连接起来了。围兜围在身上时,腰带在身后交叉回绕至腰前,打个活结。
图1-14 福安装腰带构造示意图
5、 布 鞋
畲族女鞋,为布底方头青色鞋面,女子鞋口有花线点缀,鞋头折一条中脊,俗称“单鼻鞋”或单梁鞋;鞋面绣花,鞋口有大略的花线点缀。
福安装畲族妇女多穿单鼻“虎牙鞋”,鞋头高昂一寸,鞋两旁以羽毛布“沉地”。用五色线绣“虎牙”花纹,故称“虎牙鞋”。也有穿无鼻绣花布鞋的。
图1-15 福安装单鼻鞋
图1-16 福安装单鼻虎牙鞋
图1-17 福安装无鼻绣花布鞋
6、饰 品
一样平常妇女常带鸳鸯银手镯、银戒指。其上有梅花、八卦、福、禄、寿、喜等图案与字样。最有特色的还有龙爪拳头式式带铃哨的戒指。富余人家的妇女则有佩戴银牌,项链、银脚倒、银耳环。
图1-18 银项圈
①,手 镯
质地有金、银、玉之分,以银居多。银铜格局有鸳鸯、提花九环银镯等。打造一副(两只)银镯要用2块“七钱三”(26.8克)银元。
图1-19 银手镯
②,戒 指
福安畲语叫“手指”,紧张作为男女青年互赠予的刘念品。用材有金、银、铜之分。格局有圆戒、八卦戒、拳头戒之分。个中所有花草和八卦、福禄、寿、喜等图案花纹。
图1-20 银戒指
附:
高辛天子的两个印
畲族的女上衣,衣领、农袖有绣花边,还在衣服的右边腰部系衣带处订上一
块三角红布,并在衣角内层订一块四方形红布,看似平常,但却是我们畲家世代
留传的民族装東传统,不仅崇高好看,而且还有一段非凡的来历。传说当年高辛
帝在自己最疼爱的三公主出嫁时,拿出御印,将自己衣服与女儿的衣服对在一
起,在上面盖上一个御印,一半留在女儿衣衫上,另一半留在天子自己的衣衫
上。可高辛帝还是不放心,又在女儿上衣的衣肩内再印上一个大印,作为自家人
永久的印记。这就样,會族女人衫里就有了两个天子印。此后,畲族藏缝在缝制
女上衣时,一定要缝上这两块布,一贯流传至今。
讲述者:钟爱石
采录者:钟伏龙
本文根据书本《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编辑整理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畲族服装种类一一福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