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绘画笔墨资料最为丰富的《宣和画谱》中,有2000多件花鸟画题目被详细记载,个中,有一个反复涌现的题目,那便是《桃竹锦鸡图》。
《宣和画谱》的编辑彷佛很重视“桃竹相配”的题材,凡是有此类画名者,都编辑在每个画家绘画目录的开始部分,排列顺序早于“牡丹”的这样的富贵题材。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由于,“桃竹相配”的题材,在当时寓意着富贵喜庆,并专门用于结婚时的庆祝,桃树代表女方,竹子代表男方。
北宋 马贲《桃竹锦鸡图》
马贲,北宋画院待诏,南宋大画家马远的曾祖父,马氏五代绘画家族的第一代人物。今山西永济人,工佛像、人物、山水,尤长鸟兽,喜作百图,如作百雁、百猿、百马、百牛、百羊、百鹿等图。
马贲《桃竹锦鸡图》,是一件一千年前的皇家婚礼用画的样稿,尺寸20厘米见方,画中以巨石为中央,周围锦鸡、燕子,配以桃花流水翠竹。
北宋 马贲《桃竹锦鸡图》局部
北宋 马贲《桃竹锦鸡图》局部
北宋 马贲《桃竹锦鸡图》局部
这件绘画的尺寸为何如此小呢?这非常可能与当时画院“上样稿”制度有关,这种“样稿”带有一定的审批与竞争机制,因此,画家这件小画完备是大画的格局,同时,画面精细程度,一点也不敢放松。
北宋 马贲《桃竹锦鸡图》局部
譬如说,那个桃花枝干入水的环节,就描述得非常生动,没有太多的描述水波,只是把桃花枝干画得很淡,就把水的质地描述得很清晰,这是很精彩的环节。即便把这幅作品放大到2米见方的格局,依然是严整可用的。
北宋 马贲《桃竹锦鸡图》局部
通过《宣和画谱》的笔墨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从五代黄筌开始,北宋几位花鸟画大家都有这个题材。到了元代,复古风潮涌起,此类题材再次涌现。《宣和画谱》中,以下画家,画过同样、或者类似题材。
黄筌:桃竹锦鸡图,两件;桃竹图,一件;桃竹湖石图,一件。
黄居宝:桃竹鹁鸽图,一件。
黄居寀:桃竹山鹧图,两件;桃竹鹁鸽图,一件;桃花竹图,三件;桃竹野鹞图。一件。
徐熙:桃竹山鹧图,三件。
徐崇嗣:桃竹水禽图,三件。
唐希雅:桃竹会禽图,两件;桃竹湖石图,三件;桃竹鹩儿图,一件。
赵昌:桃竹双鸠图,一件;桃竹鹁鸽图,一件。
崔悫:桃竹鹭鸶图,两件。
元 王渊《桃竹锦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花鸟画在取景与造境上继承了宋代全景花鸟画的传统,但在赋色上变华美为纯挚,以墨代色,以勾、皴、点、写等较为丰富的技法措辞代替烘染。在此根本上出身了墨花墨禽类作品,这类作品冲破了以勾勒填彩的传统画风,成为花鸟画史上精彩的一笔。
此幅《桃竹锦鸡图》不仅是王渊作品中的典范,也是元代墨花墨禽类作品中的典范。
作者将画中的桃花、流水,澹竹、禽鸟等这些幽美的形象组合起来,有动静相生之感。丰富变革的墨色既素淡又“绚丽”,充满了节奏感,像一曲动听的乐音令人回味无穷。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1000年前的画家是这样画婚庆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