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亦称“昏”礼,即薄暮时举办的仪式。周代是中原汉民族礼仪集大成的时期,《周礼》中开始将结婚时候定为天地交合的薄暮时候,“昏礼”所用的“昏服”遵照玄纁(xun)色彩,玄即青玄色,纁即浅赤色。男子上衣着玄色,意为天,下身纁色,代表地,象征阴阳调和,女子则上衣下裳均为玄色,代表“专一”。
秦代延续周代薄暮举礼,玄纁相和,加上了下裳的黑边以及随从一律着玄色,玄色属水,水属阴,而男主阳,女主阴,玄色有“迎阴入家”之义,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
汉代婚服转为了曲裾深衣和襦裙,延续周秦制,玄色为主,但刺绣和色彩越来越丰富,有扬红,纁黄等,并以面纱遮羞,可称为盖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开始崇尚白色,白色可做常服也可做礼服,而服制也延用秦汉的襦、衫,主轻盈,减少了衣饰的厚重感。
唐代婚礼改为早上举行,婚服采取绛红、青绿等鲜艳色彩,新郎新娘以“红男绿女”着装,服制则为大袖衫 ,极为重视钗钿等饰品对婚服的点缀。
宋代延续唐代“红男绿女”风格,而“凤冠霞帔”也开始涌现。
明代延续唐宋服制,开始崇尚大赤色,大红婚服,上衣下裳,头戴凤冠,身披霞帔,即为经典的传统中式婚服,且规定大明女子不论贫穷贵贱,嫁为人妇时皆可穿皇室服装,凤冠霞帔。
而我们口中常常提起的“凤冠霞帔”究竟指什么?
凤冠,因此金属丝网为胎,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是后宫妃嫔常用的饰品,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早在秦汉期间,就成为宫廷后妃的规定衣饰。
霞帔也叫做“霞披”或“披帛”,因其艳丽如彩霞而得名,它的形状像两条彩练,上面印画图纹,穿着时把它绕过颈部,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
在古时,凤冠霞帔只有正室明媒正娶入门的才可穿着,侧室一律不可,因此象征着女子在婚姻家庭中的仪式和地位。
三书六礼,三媒六聘,凤冠霞帔,十里红妆,八抬大轿,明媒正娶,在当代成为女生追求的仪式感和对婚礼的期待。
大家对汉服以及婚服还有什么关注点,大家可以评论区见[玫瑰]
#为什么有人对汉服一无所知却冒死反对汉服##婚婚对女人的好处##你参加过最特殊的婚礼什么样##商丘一对新人举行古典明制婚礼##好的婚姻是若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