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记忆中的乡愁扎顶棚

婚庆设计 admin 浏览 评论

 

扎顶棚,便是用芦苇、秫秸、木条、苇箔平分歧的材料,在屋内再做一层顶子,使屋子既严实保暖又干净俊秀。
这种顶棚有的地方叫“仰棚”、“福棚”,枣强叫“仰衬”。
实际上便是现在家居装修的吊顶。
对会扎顶棚的人有的地方叫“扎棚匠”或“扎糊匠”。
本色上它是“纸扎匠”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悠久的民间艺术。

  在过去的屯子较穷苦,百物都金贵。
人们盖了屋子,无论平房还是起脊,屋顶都是袒露的,举头即见房梁、檩条、椽子、苇箔,年头一长,就会掉灰掉土。
只管这样,人们也只是在过喜事拾掇婚房时才扎顶棚。

  老长年没有新装新材料,用的是芦苇。
扎棚匠的功夫全在“扎”上。
先是在房檩上栓起多根细麻绳,继而在四面墙画出水平线,然后用两根芦苇并列绑成的苇杆,捆结成纵横的网格框子,再在网格框子上铺上细花苇席,末了用吊绳把苇顶吊成水平,并在四面墙上做出依托固定住,芦苇顶棚就基本上做成了。
有的还在顶棚中心绑出五角或六角形图案,相称出眼,令人叹服。

  后来扎顶棚大多不用芦苇,而用秫秸(高粱秆)了。
这时的功夫在“扎与糊”上。
扎前把秫秸杆上缠上一层报纸,再扎成方格框子固定好。
在大方格上糊上白绵纸,同时把顶子与墙的打仗面糊严实,待白绵纸干后,再在顶子中心贴上名为“花好月圆”“龙凤呈祥”等圆形的大红剪纸图案,在顶棚四角贴上三角形的剪纸图案,形成红白相称、四方托月的效果。
看上去相称俊秀,都雅好看。

  1970年代后屯子家家兴起了扎顶棚,不过已不是用芦苇、秸秆,而是用铁丝和旧报纸。
这时扎顶棚的功夫是“实与平。
”把铁丝纵横拉成网格,固定在四面墙上。
在网格上面摊放好报纸,并用细木条压实,不被风吹动。
再后来,又兴起用铁丝和金、银、铜色的印有图案的十几公分宽的塑料纸带,纵横编织成的顶棚。
也很清洁都雅。

  1980年代往后,屯子盖新居就都和城市里一样,用木悬挂、木条加苇箔吊顶,用白灰抹顶。

  2000年往后,不管平房、楼房都进入了家庭装修时期,各种材质、各种图案、各种造型、各种色彩的顶棚让人目不暇接,看不胜看。

  也便是在1980年往后,那些扎顶棚(仰衬)的匠人们便失落去了用武之地,退出历史舞台,但他们当年靠一双巧手,用绿色环保的芦苇和秫秸创造的美,永久留在人们的影象里。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记忆中的乡愁扎顶棚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