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很多人所不理解的是,在纳木错的北部,有大片的高原,这一片海拔高达5500米的区域并没有开拓,这里,还有一些原住的居民。我这一次到达纳木错,所去的地方便是湖北岸的高原,这一夜,我们住在纳木错北部的老乡家里。
从海拔4700米到海拔5500米,虽然仅有800米的落差,但便是这800米,让我经历了永生难忘的一夜。我始终以为,这一夜,才是真正的纳木错该有的样子,也极少有人体验过。
先来放一张舆图。这是我们从拉萨出发去纳木错老乡家的路线。直线间隔是100km,但是由于这里没有直路可达,以是弯弯绕绕下来,全体车程是200km多的路。全体车程6个小时旁边。个中从拉萨开到纳木错大门口,只要4个小时,但是从纳木错景区开到老乡家,又花了2个小时,这一段2个小时的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后面再说。
在之前的游记里也说过,进入纳木错有一个必经之地,便是那根拉山口。过了那根拉之后,看到一个岔路口,路牌提示我们,往青龙乡的方向是老乡家所在的位置。
在这里额外赠予一个攻略给大家:舆图上查了一下,实际上青龙乡附近还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的湖,长度也有30km旁边,叫做巴木错,而从巴木错往东,这一起大大小小的湖一个连着一个。在藏语中,“错”便是湖的意思。一错再错,这便是西藏。
不过这一次我们没有准备去巴木错的行程,我们要去的位置在“半路上”,也便是间隔巴木错35km旁边的热琼。
这个热琼,便是老乡家所在的地。这里的海拔高达5500米旁边,只有很小的一段柏油路,景象也可以说是变化多端,一下子下雨,一下子刮风,泥水和土尘敲打着车窗,乌云压顶间,我们“摸黑”赶路。半路上看到老乡家的男主人骑着摩托车过来欢迎我们,觉得人生有了新的希望,不然我们一定找不到老乡家。
这一起开过去,基本上没有一个像样的路面,所谓的路,全部都是被踩出来的痕迹而已。
盘山道绕到顶,涌现了一片开阔的山坡,老乡家的屋子就在这座山的半山腰上,背靠着整座山,向着太阳的方向。
从老乡家的矮墙看出去,纳木错就在离我最近的地方,彷佛伸脱手去就可以摸到一样。
这里的羊长着非常非常厚的皮毛,一个很怕生的小可爱,却不怕冷。我出去走了几步,手就冻僵了,但是这小绵羊却可以在地冻天寒之间,咩咩地叫着,边躲避我的镜头边找吃的。
这里的人口密度极小,全体山坡就住着这一家人,几公里见不着第二个人影。绝不夸年夜地说,他们家养的家禽和畜生都比人多,除了绵羊和牦牛还养着藏獒,但是藏獒看起来太凶了,我没敢靠近,更没敢拍。
屋子的主人是老两口,他们跟我说了好几遍自己的名字,我都没有记住叫什么,真的很抱歉。藏族人的名字对付我们内地人来说是拗口的,再加上措辞不通,根本不知道是哪几个字。以是我一起上一贯称他们老两口为藏族大爷和藏族大娘。
他们的屋子里非常非常暖和,很有个家的样子,大略的装修也带着浓浓的藏式味道。一落座,女主人就给我们端来酥油茶和糌粑,还有花花绿绿的糖果。
他们特殊特殊激情亲切,把所有好吃的全拿出来给我们享用,对付藏族人来说,青稞和酥油茶便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解释他们对客人的重视。
不雅观察了一下子,弄清楚了这一家人的关系。在路上欢迎我们的男主人是这一家的年轻男子,而藏族大爷是他的岳父,大娘是岳母,女儿和半子现在是住在隔壁的那栋屋子里。一家三代在这里生活得其乐融融。
家里的女儿结婚很早,是不会讲普通话的,也不识字。但是家里的小外孙和外孙女都可以顺畅地互换。在西藏,这一代的小朋友,汉语遍及得很好。
我们小时候在教材上学到,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藏民是用牛粪来取暖和的,我这次真的看到了那牛粪。
这个牛粪真的烧得着,而且一点都没有臭味,做出来的饭很好吃,烧出来的酥油茶特殊喷鼻香,我们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晚上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面,看一看电视,聊一谈天。藏族大爷一贯在编一根绳子。
我问他这是什么?他嘴里蹦出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藏语,阁下的半子翻译给我说,这个是牦牛的毛。两头牦牛的毛可以编这么一根。我问他这绳子编出来做什么用?他说做什么用都可以,结实得很。
西藏的女人,无论任何时候,她们的脸上永久挂着微笑。从那笑颜中我看到了四个字,吉祥快意。你看他们的日子简大略单,没有特殊繁芜的人际关系,也没有大城市里面钢筋水泥间的勾心斗角,他们很知足,也很幸福。
我们几个女生在屋子里坐着谈天,其余的一群小伙伴偷偷地溜到人家的马圈里去骑人家的马了,男水果真从小到大就好这一口,一群三十好几的人了,真的是皮得很。
我们去的时候,刚好是藏历的新年,正是纳木错湖面结冰最厚的时候。最冷最冷的日子里,这湖面的结冰厚度可以达到一至二米,人可以在上面随便玩。还可以牵上牦牛和绵羊。如果是两米厚的冰面,汽车开上去都完备没有问题。
老乡见告我们说,那冰每年的四五月份才会完备化掉。化冰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乒乒乓乓的声音,几公里之外都可以听得到。
小伙伴在这湖面上欢闹了起来。我最佩服的便是同行的一个姐姐,看年纪她该当超过40岁了,乃至有可能靠近50岁,但是身材保持得非常平均,体力也很好,更不见她有什么高原反应。
问了才知道,原来她常常参加户外运动,尤其喜好爬山,运动是她逐日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是其实在西藏,长期保持运动的人,高原反应是比较小的。
这时候的我已经筋疲身软,头晕眼花,要不是为了坚持着拍这些照片,我险些想要倒在冰面上睡去。可是藏族的小朋友却欢实得很。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晚上坐在屋里边取暖和边谈天。那半子见告我们说,在冬季的时候,他们会把家搬到几十公里外草原上的帐篷里,把牦牛也和绵羊也会赶到那里去喂草。
一望无际的高原,零零散星地散落着几个帐篷,帐篷从表面看起来非常简陋,这里便是藏民临时的家。
除了这些帐篷,还零零散星地长着一些类似于青苔和藓草的蒿物,这些,便是他们牛马羊的食品。
这里没有网,没有自来水,没有手机讯号,有的便是这与雪山相接的湖面和与天空相连的雪山。
他们的家,真的像天国一样美。
大概是在冰面上玩“大”了,入夜之后,几个小伙伴都涌现了最近的时候更严重的高反,嗜睡,乏力,头疼。以是夜里八点钟就铺好了床,准备睡觉。
我们睡的这间房是女儿和半子的婚房。大红的色调非常喜庆,和我身体的感想熏染恰好相反,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变成了灰玄色。
这是非常难熬的一个晚上,头疼伴着耳鸣,太阳穴还时时时地随着心脏的节奏砰砰跳动。
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两个小时,实在是睡不着,我乃至有一种觉得,便是本日晚上我可能熬不过去了。又不敢睡,怕睡一觉过去,第二天醒不来。胡思乱想间,从最初难熬痛苦的嗟叹,到后来变成了痛楚的呻吟。末了看我状态实在不对,同行的姐姐把剩下的唯一的一粒止痛片给了我。吃完药之后过了半个小时,痛感好了一些,全体人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很早就醒来,醒来的时候头比前一天晚上还要疼。藏族大妈已经准备好了早饭,牦牛肉米粥,可是我却一口都吃不下去。
这世上的每一种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俏丽的西藏,蓝得不真实的天,各种各样形状的云,世无其二的天湖和雪山,就连石头都天生长着人的面孔。可是这里却有着难熬的夜晚,乃至非平凡人可以住得下去的环境。
可这便是纳木错,一个真实的纳木错。即便是这样地“掉队”,我依然希望它未来可以只管即便最大限度地保持它原汁原味的样子,不要在这里盖高档酒店和度假村落。乃至,大概这里本就不应该留下如此多的人类的痕迹,这里,是难得的一片净土。
如果一定要来这里旅行,我们安定悄悄地做一个过客,看看它就好。
我是大红姐姐,旅游FM主播,环球旅行体验师,探索冷门目的地,分享小众秘境。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拉萨纪行 我在西藏纳木错那一晚 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