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即为粘结剂,常见的binder有阴极片的PDVF、阳极片的SBR、CNT等,其浸染是防止极片内材料的脱落、供应极片内所需的电子传导和改进电解液的浸润性。Binder分布不均,直接表示在极片内材料间的粘性降落、打仗不良,进而装置成的电芯,随着利用韶光的推移,电阻增大、鼓胀、析锂等一系列潜在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变得频繁。Binder分布对付担保电池在各种运用处景中的安全性至关主要,然而,由于剖析工具的限定,研究职员虽然考试测验开拓剖析方案[1,2],但家当化运用级的剖析方案很少能落地。
目前家当化中binder分布的范例表现为阳极片binder上浮问题。随着大规模电池制造的家当化成型,作为电芯制作工艺的核心参数——极片涂布速率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哀求,与此相应,涂布过程的极片烘干速率也需相应提升,而烘干速率的提升将使极片中溶剂的挥发速率加快,此时胶状的binder随着溶剂的挥发逐步向极片表面凝集、沉积,形成binder上浮现象。现阶段家当化阳极片binder上浮的紧张表征办法有如下几种,但每种办法都存在一定的毛病,亟需开拓干系的剖析方案,以期家当化运用。
图1:阳极binder上浮的机理示意图
表1:阳极binder上浮现象表征方法的利害势比拟表
1、剥离法[3]
剥离法
2、Raman+EPMA剖析方案[3]
Raman+EPMA剖析方案
二、产品先容
ACCFILM川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极片binder上浮分布测试系统,通过自主创新,实现高精密、全自动的极片分层采样,根据丈量分层极片的热失落重数据,自动绘制成图表,在极片的厚度方向上剖析得到极片binder的分布情形。
现阶段极片binder上浮分布测试系统有两款型号,紧张差异在于机器与运动掌握的定位精度和定位分辨率,以知足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二次电池领域的制造企业和科研单位,对材料开拓、工艺评估、失落效剖析、批次稳定等方面的不同剖析需求。
图2:测试事理
表2:产品系统参数
三、运用案例
根据测试系统的操作规程,取样、制样、测试并自动绘制丈量曲线。
从样品的丈量曲线来看,随着烘烤温度的上升,极片内残留的水汽或溶剂首先挥发,极片上/下层的TG%附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极片内binder的挥发,极片上/下层的TG%逐渐产生差异,且极片上层的TG%要小于极片下层,解释极片上层的binder含量要大于极片下层,极片binder有上浮现象。
极片上/下层TG%曲线越靠近,解释binder在极片中的上浮现象不明显,binder在极片Z方向分布也更均匀。
参考文献:
[1] Hagiwara H, Suszynski W J, Francis L F. A Raman spectroscopic method to find binder distribution in electrodes during drying[J]. Journal of Coating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2014, 11: 11-17.
[2] Kim K, Byun S, Choi J, et al. Elucidating the Polymeric Binder Distribution within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des Using SAICAS[J]. ChemPhysChem, 2018, 19(13): 1627-1634.
[3] 株式会社东丽调查中央.”锂离子电池极片粘结力、粘合剂分布评价.” 2010年7月TRC海报会议2010 No.VI-1,P00756构造化学第2研究室20100719,STC:开(20100818)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品宣告极片binder上浮分布测试仪器